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篇一
在工作日,同事们经常会一起约饭。到了餐厅,有女同事点的意面分量十足。女同事吃了几口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吃不了全部,就问身边男同事要不要吃?那名男同事大喇喇地接收女同事分拨过来的意面,毫不忌讳地吃了。
网友对这一情况发表了三派意见:
1.有可能是地下情侣。因为职场默认不提倡办公室恋人。所以这对没有公开,但私下已经发展成恋人了,所以对于分享食物并不忌讳。
2.男闺蜜。现在的蓝颜知已对女生很照顾,很包容。如果女生吃不下,男闺蜜发挥点作用也没什么问题。
3.双方有暧昧。吃不了的食物,给异性吃,一种暧昧的表现。
那么,女同事的这个举动,到底传达出了什么讯号呢?男同事的表现,又代表着些什么?其实,这些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的大脑中很快就能得到处理,并给予自己的主观判断。但大脑在给出指令前,已经经过了众多因素的考量。在《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中,就罗列出了我们大脑在做出判断前的思维过程:
“彼之蜜糖,吾之毒药”,同样的事物,你对其的诠释不同,事物对你所产生的影响也会不一样。上了热搜的罗志祥与周扬青,在恋爱时很甜蜜。周扬青直爽的性格,更是得到了未来婆婆的喜爱。
但在周扬青的分手微博中提到罗志祥一直不让她看手机,说两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相互信任。结果看了手机才发现,罗志祥恋爱期间出轨自己旗下女艺人,甚至还和自己的化妆师有长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次想要公开这件事,就是不希望还有女生受骗上当,认为自己会是被罗志祥爱上的“唯一”姑娘。
有了周扬青的这份公开信息之后,相信私下里再有收到罗志祥“撩妹”短信的姑娘们,对于其行为的诠释就会不一样了。原本会以为是爱情的幸运降临,现在看来,或许只是罗志祥试图拨撩女生群体中的一员。所以,当男同事看到女生递过来她吃过的食物,会先对这个举动进行诠释。
如果这个女生的风评很差,男同事大概率会拒绝。
分享食物是一种亲密感的表现,所以爱人之间会有“相濡以沫”的说法。如果双方的关系很陌生,那么是不会接受这种亲密的传递。包括女生可能也不会起这样的念头。
毕竟,我们不会把吃不下的食物,传给邻桌的陌生人。如果男同事愿意接受女生传过来的食物,那么说明对这名女生的印象还不差,也希望跟这名女生更加亲近一些。
女生会起这样的念头,对男同事的假设是:对方不会拒绝。只有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女生才会发起行为。因为如果遭到拒绝,那是很尴尬的。那么这个时候,男同事对女生的这个行为的假设,就存在很多臆想了。
例如:
1.她只是单纯的不想浪费食物。反正意面看上去还挺好吃的,那就我来解决吧。
2.这么多人,她就分给我。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嘿嘿。
3.要不要礼尚往来。明天我给她带早餐吧。
男同事的臆想会更多包含两性交往,所以,如果女生是已婚的状态,或者知道对方是有女朋友,或也是已婚人士,那么就不适宜做出这样分食的提议。
男性,在社会期待中的表现是:有担当、大气、外向。所以,当遇到女生求助时,社会期待是男性需要积极回应。不论这种求助是遇到危险,寻求保护,还是点餐过多,需要分担,男性会根据自己对于社会期待的理解,表现出对应的行为。如果一名人际关系佳的男同事,基本会同意帮女生分担。因为,正是因为他总是做出符合社会期待的表现,所以他的人缘才会这么好。可能还是众女生都有好感的对象。
而且,同时对方还会结合最新信息做出判断。譬如:女生刚失恋,男同事就会更小概率去拒绝女生的求助。
分享食物,也有可能是另一种行为讯号。在职场同事之间也会发生分歧与争论,闹得不愉快。那么到了聚餐时,通过食物的分享,可以传递出的讯号是:“我们就事论事。工作上有讨论,但不影响我们的同事关系”。
所以,传递食物,是一个和平讯号。相当于对方抛出了和平橄榄枝,对方接受食物,也是传递出了认同的态度。所以,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社交行为,其中蕴含的讯号可能是多种的。当事人在几秒之内做出的反应,其实大脑已经结合了至少五种情况才最终做出决定。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中,能够为你揭示更多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有趣的现象和反应背后的原理。这本出版超过30年,已经修订到第15版的书,有别于其他仅知道你沟通技巧的书籍。它会从交流的本质、社会文化等主流角度给到你更多关于人际交往的视野与观点。
相信你在看过之后,会对于身边人的言行,有更深层的理解,有助于你开展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脉网。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7
美国圣巴巴拉城市学院名誉教授,以沟通写作为专业。除本书外,还著有六本书,主题涵盖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团体沟通、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在写作和教学之外,他还帮助专业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第一个重点:
了解自我,认清知觉和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第二个重点:
了解别人,懂得倾听才能高效沟通
第三个重点:
了解冲突,采用恰当的沟通模式来处理冲突
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
“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增进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
第一个重点:了解自我,认清知觉和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第一个是“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比如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勇敢、正直、聪明、善良的人,也可能会给自己贴上漂亮、腼腆、胆小甚至是吃货这样的标签,这些就都属于自我概念。
第二个影响沟通的自身因素是知觉。
知觉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可能你会认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客观世界中,对事情的认识也肯定都是一样的。但其实不是这样,受到生理因素、文化差异、社会角色、职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个人从周围获取的信息都是不同的,而且对信息的解读角度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了知觉差异。
第三个影响沟通的自身因素是情绪。
情绪对沟通的影响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简单的说良好的情绪会为有效沟通建立起积极的氛围,而不良情绪或者是失控的情绪会对理性沟通产生不可弥补的伤害,甚至会造成无法沟通的结局。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篇二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条侮辱+1000条赞美=1条侮辱".
我们常说"不做情绪的奴隶".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真的很难。情绪是复杂的,既有生理的因素,也包括非语言的反应,还有认知——这是决定情绪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且,情绪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如何表达情绪,决定了沟通的质量。
2.倾听:不只是听见
"少说话,摆脱注意力分散,不要过早评断,寻找关键意思。"
倾听本身就包含了对信息的处理,如果无法有效地处理和理解所听到的信息,人际交往就会出现障碍。因此,倾听是沟通的基础,是很有技巧的。
3.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人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无法收回。特别是那些伤人的话,即使你再道歉,也不可能完全抹去。
4.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
文化背景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有时候在一种文化之中行之有效的技能,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完全不适合甚至带有冒犯之意。
所以,沟通中,知己知彼,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还要对每一种文化和习俗保持开放和理解的态度,尊重别人的习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别人身上。
总结
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总之,人际沟通——就像跳舞——是一个经由同伴间的互动而创造出的独特活动。同样,你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因为同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粗略啃完一遍,可能有些生涩,对"沟通"这门学问我有了更深的感触和体会,多了一些理性认识。很多事情,当明白了背后的科学性和实然性之后,我们就会豁然、豁达许多——沟通先有"技术",才有"艺术".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篇三
在工作日,同事们经常会一起约饭。到了餐厅,有女同事点的意面分量十足。女同事吃了几口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吃不了全部,就问身边男同事要不要吃?那名男同事大喇喇地接收女同事分拨过来的意面,毫不忌讳地吃了。
网友对这一情况发表了三派意见:
1.有可能是地下情侣。因为职场默认不提倡办公室恋人。所以这对没有公开,但私下已经发展成恋人了,所以对于分享食物并不忌讳。
2.男闺蜜。现在的蓝颜知已对女生很照顾,很包容。如果女生吃不下,男闺蜜发挥点作用也没什么问题。
3.双方有暧昧。吃不了的食物,给异性吃,一种暧昧的表现。
那么,女同事的这个举动,到底传达出了什么讯号呢?男同事的表现,又代表着些什么?其实,这些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的大脑中很快就能得到处理,并给予自己的主观判断。但大脑在给出指令前,已经经过了众多因素的考量。在《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中,就罗列出了我们大脑在做出判断前的思维过程:
“彼之蜜糖,吾之毒药”,同样的事物,你对其的诠释不同,事物对你所产生的影响也会不一样。上了热搜的罗志祥与周扬青,在恋爱时很甜蜜。周扬青直爽的性格,更是得到了未来婆婆的喜爱。
但在周扬青的分手微博中提到罗志祥一直不让她看手机,说两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相互信任。结果看了手机才发现,罗志祥恋爱期间出轨自己旗下女艺人,甚至还和自己的化妆师有长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次想要公开这件事,就是不希望还有女生受骗上当,认为自己会是被罗志祥爱上的“唯一”姑娘。
有了周扬青的这份公开信息之后,相信私下里再有收到罗志祥“撩妹”短信的.姑娘们,对于其行为的诠释就会不一样了。原本会以为是爱情的幸运降临,现在看来,或许只是罗志祥试图拨撩女生群体中的一员。所以,当男同事看到女生递过来她吃过的食物,会先对这个举动进行诠释。
如果这个女生的风评很差,男同事大概率会拒绝。
分享食物是一种亲密感的表现,所以爱人之间会有“相濡以沫”的说法。如果双方的关系很陌生,那么是不会接受这种亲密的传递。包括女生可能也不会起这样的念头。
毕竟,我们不会把吃不下的食物,传给邻桌的陌生人。如果男同事愿意接受女生传过来的食物,那么说明对这名女生的印象还不差,也希望跟这名女生更加亲近一些。
女生会起这样的念头,对男同事的假设是:对方不会拒绝。只有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女生才会发起行为。因为如果遭到拒绝,那是很尴尬的。那么这个时候,男同事对女生的这个行为的假设,就存在很多臆想了。
例如:
1.她只是单纯的不想浪费食物。反正意面看上去还挺好吃的,那就我来解决吧。
2.这么多人,她就分给我。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嘿嘿。
3.要不要礼尚往来。明天我给她带早餐吧。
男同事的臆想会更多包含两性交往,所以,如果女生是已婚的状态,或者知道对方是有女朋友,或也是已婚人士,那么就不适宜做出这样分食的提议。
男性,在社会期待中的表现是:有担当、大气、外向。所以,当遇到女生求助时,社会期待是男性需要积极回应。不论这种求助是遇到危险,寻求保护,还是点餐过多,需要分担,男性会根据自己对于社会期待的理解,表现出对应的行为。如果一名人际关系佳的男同事,基本会同意帮女生分担。因为,正是因为他总是做出符合社会期待的表现,所以他的人缘才会这么好。可能还是众女生都有好感的对象。
而且,同时对方还会结合最新信息做出判断。譬如:女生刚失恋,男同事就会更小概率去拒绝女生的求助。
分享食物,也有可能是另一种行为讯号。在职场同事之间也会发生分歧与争论,闹得不愉快。那么到了聚餐时,通过食物的分享,可以传递出的讯号是:“我们就事论事。工作上有讨论,但不影响我们的同事关系”。
所以,传递食物,是一个和平讯号。相当于对方抛出了和平橄榄枝,对方接受食物,也是传递出了认同的态度。所以,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社交行为,其中蕴含的讯号可能是多种的。当事人在几秒之内做出的反应,其实大脑已经结合了至少五种情况才最终做出决定。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中,能够为你揭示更多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有趣的现象和反应背后的原理。这本出版超过30年,已经修订到第15版的书,有别于其他仅知道你沟通技巧的书籍。它会从交流的本质、社会文化等主流角度给到你更多关于人际交往的视野与观点。
相信你在看过之后,会对于身边人的言行,有更深层的理解,有助于你开展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脉网。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篇四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条侮辱+1000条赞美=1条侮辱”.
我们常说“不做情绪的奴隶”.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真的很难。情绪是复杂的,既有生理的因素,也包括非语言的反应,还有认知——这是决定情绪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且,情绪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如何表达情绪,决定了沟通的质量。
2.倾听:不只是听见
“少说话,摆脱注意力分散,不要过早评断,寻找关键意思。”
倾听本身就包含了对信息的处理,如果无法有效地处理和理解所听到的信息,人际交往就会出现障碍。因此,倾听是沟通的基础,是很有技巧的。
3.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人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无法收回。特别是那些伤人的话,即使你再道歉,也不可能完全抹去。
4.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
文化背景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有时候在一种文化之中行之有效的技能,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完全不适合甚至带有冒犯之意。
所以,沟通中,知己知彼,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还要对每一种文化和习俗保持开放和理解的态度,尊重别人的习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别人身上。
总结
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总之,人际沟通——就像跳舞——是一个经由同伴间的互动而创造出的独特活动。同样,你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因为同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粗略啃完一遍,可能有些生涩,对“沟通”这门学问我有了更深的感触和体会,多了一些理性认识。很多事情,当明白了背后的科学性和实然性之后,我们就会豁然、豁达许多——沟通先有“技术”,才有“艺术”.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篇五
看这本书的感觉,不像是国内见到的常规意义上的书,倒像是一篇论文。作者大量地引用了其他人的研究,可以窥见作者输出这本书有多大的输入。同时,本书也给出了很多具体可执行的建议,也难怪能再版14次,深受大学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了!
一、沟通和自我
1、自我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根源
研究发现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
即使你的人格特质具有害羞或者攻击倾向,你仍然可以在实际沟通的过程中进行调整或控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人格不仅是变化的,动态的,而且是可以被经验塑造的。
我一直相信,性格也可以随着环境和阅历改变。从小我很害羞,但妈妈一直教我,见到长辈要打招呼问好,我就一直这么做,到后来主动打招呼并不觉得害羞了。所以我给别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热情的,外向的。
而在深入交谈方面,从小就被要求少说多做,家里没有鼓励闲聊的氛围,因此受到的训练较少,以至于现在和别人一聊天,老想着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倾听,不愿和人聊有的没的,很荣幸地成了群聊终结者。
所以,非常认可后天的训练对改变性格,改变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慢地去做一些改变,学会爱、信任、独立、自强、表达和分享,把这些好的东西不断地在人生中进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终有一天,会看到一个更加喜欢的自己!
2、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得出的自我概念反映的是我们认为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可爱和没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他人释放了破坏自我的信号。同样,如果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承认了我们的价值。
这些形成自我概念的原则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会持续进行,特别是来自“重要他人”(家人,某个特别的朋友,某个老师,约会过的对象)的信息。
此外,我们每个人还通过社会比较形成我们的自我形象,即与他人对照的方式评估自身。
由此可见,重要他人的意见是多么重要了,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从小是周围人眼中的“别人家孩子”。可是在妈妈眼中,我既不会干家务,也不会打理自己的着装,做什么事也都慢里斯条,做不利索。因此家里给我的评价都是“笨手笨脚”、“书呆子”、“反应迟缓”、“不会说话”……长期下来,我在学习上很有自信,而在社交上总是缺乏自信,不敢开口跟人聊天,在动手能力上,更是深深的自我怀疑。工作以后,我也觉得有些事是自己无法胜任的。直到现在,看了一些书,有了一些实践,我才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些方法技巧,我也是可以做到的。相信自己,没错!
3、自我应验预言和沟通
自我应验预言有四个步骤:
(1)持有某种期待(对自己或别人)
(2)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3)期待如实发生
(4)强化期初的期待
想起毕业前的一场面试。
(1)在准备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哎呀是个外企,面试都要用英语,我肯定不行的。
(2)既然不行,那就不去吧!不准备了,免得耽误时间
另外一场面试:
(1)我想进这个公司,我认为自己的条件满足要求,希望非常大
(2)全力以赴,准备面试,包括专业问题准备,形象准备
(3)非常自信地参加面试和交流,收到面试通过的电话
(4)看吧!我还是可以的。这类工作于我小case
这告诉我们:
(1)要清醒地知道2和3的关系,是2行动导致3结果的发生。而并非1的作用。
(2)要认识到好的预言的好处。乐观,多给自己加油打气!
4、自我的展现:认同管理
我们使用的沟通策略会如何影响他人看待我们的方式?我们传递的很多信息是以创造我们想要的认同为目的的。认同管理意味着选择自己的哪几个角色或者哪个部分加以展现。
沟通者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管理他们的认同:举止、外貌和配备。在职业沟通中,职场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试图传达你很可靠的信息,而对方并未从你的言谈举止和形象中感受到。这也是作为新人的我们时常忽略的问题。
这三个方面可以通过这样几个途径改善:
1、礼仪学习视频
2、健身、学习化妆、服饰搭配
3、挑选合适的身份象征物(手表、汽车、佛珠等)
二、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1、知觉检核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得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办法。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
打破先入为主的思路,承认自己有时看问题并不准确全面。先客观地描述取得对方的认同;然后给出几种合理的诠释;最后由对方澄清正确的诠释是怎样的。非常聪明的技巧,不仅得到对方的反馈,而且还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和双方的关系。
6
想看这本书,已经有好几年了。当年想看的时候,这本书是第12版,而现在这本则已经是第14版了。我这个人习惯在一本书之前,猜一猜书的大致内容。开始读的时候,看看目录,看看自己猜的是不是跟作者想的一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只是猜想,这本书应该是讲“如何说话”“如何写信”“察言观色”之类的,然而拿到书后,才知道我的猜测有多么不靠谱。
虽然这本书是以美国文化为背景而写成的,然而因为其研究的全面与深入,所以在多处能给人以启迪。比如在自我认知方面,书中提出了更正面的构建原则是:
1、对自己有真实的认知。
2、有切合实际的期望。
3、要有改变的意愿。
4、要有改变的技巧。
这四点无疑对每一个期望改变自己的人能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
在思考问题方面,枕头法则中的五种立场(“我对你错”“你对我错”“双方都对,双方都错”“这个立场不重要”“所有的观点皆有真理”)。我们如果把这个法则贯彻在平时的讨论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时候,通过不同位置的思考,一定可以大大加强对问题的认知程度,而不致于犯下偏听偏信,一叶障目的错误。
有时候,我们不了解别人性格特征,会以为不积极参加讨论的人是对自己不满或是有所保留。但是这样的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同的人所以采取的情绪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单方面的认知是不足以断定他人情绪的。
沟通意味着倾听,而倾听有五个元素……当我们被别人抱怨独断独行时,我们不妨看一看这本书。沟通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变化,“我为什么和朋友疏远了?”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本书。沟通影响着自己与亲人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感到和家人渐渐疏远的时候,不妨来看看这本书。虽然这本书不一定会给出我们所需要的标准答案,但是它却能给我们以正确的思考方向。
这本书整体上所采用了一种社会学的构架,来分析人际交往中的沟通问题。这就使得沟通这个行为,有广阔的适用性,而新版所采用的众多媒体的例证,无疑更增强了具体内容的可信度和趣味性。在编排上,适时插入的情景链接和具体案例,又大大地增加了书的可读性。虽然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不会遭遇到这本书中的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但是这本书使曹雪芹所提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