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一
有一次,孔子他们被两个小国家围困,长达七天都没有吃到东西。后来较为富裕的子贡拿自己的钱财好不容易换来了很少的一点米,就让颜回给大家拿来煮粥喝。子贡无意间经过煮粥的房间,竟然看见颜回拿着满满一勺粥在喝。子贡很不高兴,就去了老师那里。他问夫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回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子贡又问若是颜回会如何,孔子说颜回绝对不会改变的。子贡这才告诉老师他看到的事。
于是,孔子为了向大家证实,带着众弟子来到粥房。孔子说:颜回啊,我想要先用这得之不易的粥来祭祖,你来操办吧。颜回摇头道:不行啊,老师。这粥在煮的时候,房顶上有一块泥落了进去,扔了太可惜,所以我已经把污染了的那块粥吃了,这样还可以省出一个人的饭。但是这样的粥是不能祭祖了啊。孔子听了,看了一眼子贡,就离开了。
所以,孔子和他学生也是一般人,圣贤文化都是从身边一点一滴小事中体现的。如果圣贤所宣传的都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事,那么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其实儒学就是用来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处理好和家人、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平民和实际的学问。
孔子的所有弟子中,他最喜欢的自然是颜回。颜回何以成为他的得意弟子?从《论语》里关于颜回的记载,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分析。
首先,颜回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学生。聪明人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喜欢,自古皆然。孔子曾经赞扬子贡,说他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聪明人。但孔子问子贡他和颜回谁更强十,子贡自称不如,说颜回是闻一以知十,而自己不过闻一以知二。孔子听了也说,我赞成你说比不上他。侧面反映了颜回的聪明。颜回的聪明不仅是天资问题,而且因为他非常勤奋。在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谈论他时,还惋惜的说,可惜他死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断的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在和季康子等人谈论时,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
但聪明的学生在老师眼中,往往也是非常危险的人。青出于蓝尚且不论,恃才傲物的人古今都有,比如三国之杨修,玩弄知识是非常危险的。但颜回并不骄傲。他尊敬老师,恪守学问之道。在尊敬老师方面,孔子都感到惊异。孔子曾经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提出过什么不同的意见,像个愚笨的人。但观察他私下和别人谈论,才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发挥得很好。这种尊重老师,不轻易从知识上当面辩驳老师的做法,大概在颜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颜回之所以尊重老师,是他佩服老师的学问。他曾经感慨道:老师的思想和学问,我抬头仰望它,愈望愈觉得高,我研究它,愈钻愈觉得深。看见它好像在前,一忽儿却又好像在后面去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不能。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想攀登上去,却感到没有路可上去。这无疑是对孔子学问、教学的最高赞美了,这种发自内心的赞美,自然赢得了孔子的由衷喜爱。所以孔子说,颜回对我的话是无所不喜欢。并且有点遗憾的说,颜回非助我者也。但一个老师,能够找到在学问上“狂热”追随自己的人,无疑是一件幸事。
在恪守学问之道上,《论语》记载了这么几件事。首先,颜回谈论自己的志向时,明确表示,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种谦虚的态度,使他远离了聪明带来的危险。孔子在和鲁哀公谈论学生中谁好时,赞扬颜回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迁怒,不贰过)。那时颜回已经死了。孔子还把颜回和其他弟子比较,说他的思想能够长期不离开仁德,而其他弟子只能短时间想到仁德。颜回曾经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经典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点头道:“弟子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话切实去做。”
颜回之所以受到孔子喜欢,其中可能含有孔子爱怜的成分。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孔子因此愤愤不平的说,颜回的道德和学问都差不多了吧,可他却那么贫穷!颜回也曾经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家(问为邦),表现了他有意在政治领域一展才华的抱负。谁知天不予人,竟让他英年早逝!孔子回忆起来,自然充满了悲痛和爱怜之意。
但是这些都不是孔子喜欢颜回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孔子真正喜欢颜回,是因为他从颜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样,颜回也是比照老师而行事的。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在安葬颜回时,孔子又以一个知音的角色出现了。颜回的父亲和孔子的弟子都想以较富贵的礼节安葬颜回。但孔子不同意,因为按照礼节,他和颜回都恪守的礼节,这是不可以的。最终孔子的弟子依然以厚礼埋葬了颜回。孔子心知这违背了礼节,于是说,颜回把我看成父亲,我却不得把颜回看成儿子,这不是我的本意啊。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死时,也是薄葬的。说明孔子并不以不厚葬为无礼。而弟子的行为恰好违背了他的意思。假如颜回还活着,一定会反对这种行为。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二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2、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13、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5、放于利而行,多怨。
16、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1、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6、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8、道不同,不相为谋。
29、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3、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7、刚、毅、木、讷近仁。
3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0、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4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8、礼之用,和为贵。
4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1、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52、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5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4、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6、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58、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5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3、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6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5、不学诗,无以言。
6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8、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69、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7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71、不学礼,无以立。
7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7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6、巧言令色,鲜矣仁。
7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7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8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2、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4、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8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7、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88、有教无类。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三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9、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7、放于利而行,多怨。
3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42、(“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4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6、不学礼,无以立。
47、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5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5、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9、过,则匆惮改。
6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1、巧言令色,鲜矣仁。
72、刚、毅、木、讷近仁。
7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74、听其言而观其行。
75、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7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7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8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8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4、礼之用,和为贵。
85、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四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4、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15、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刘禹锡
17、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1、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2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3、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5、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26、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27、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2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0、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2、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3、天道酬勤。
3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35、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3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7、惰能致贫。
38、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39、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40、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五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5.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6.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8.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11.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3.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5.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1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17.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18.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
19.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21.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2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2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24.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5.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
2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
27.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28.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2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六
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3)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5)听其言而观其行。
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七
《孔子最经典的.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八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不迁怒,不贰过。——孔子--孔子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4)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子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1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
(17)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19)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子
(20)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