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反思篇一
中班学生思维能力还不是很高,那如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呢?那么,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中班数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的学习都建立在游戏上,数学活动也是如此。在中班数学活动中,如何巧妙地利用手指玩一些游戏呢?通过一学期的尝试、实践、总结,现整理出一些小游戏,可在平时餐前活动玩,也可作为亲子游戏玩。
一、数字演示
所谓的数字演示,也就是用双手表示数字1到10。如1根手指表示数字1,2根手指表示数字2,以此类推,几根手指就表示数字几。另外,用手指表示数字6到10,还有一种方法,一根大拇指与一根小手指表示数字6,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表示数字7,大拇指、食指伸直表示数字8,弯曲食指表示数字9,一只手握成拳就表示数字10。
与幼儿进行数字演示游戏,可用一只手来演示,也可用两只手来演示。
二、多1、少1
在幼儿学会用手指演示数字的基础上,就可以玩一些其他类的游戏了。如中班数字的多1、少1教学内容,老师就可以这样与幼儿玩:“请你摆出比我多1的数字。”如果老师用手指演示了数字3,刚幼儿用手指演示出数字4。“请你摆出比我少1的数。”也是相同办法,在老师用手指演示后,幼儿也演示出比老师少1的数字。
三、相邻数
中班数字教学内容中有相邻数,在平时闲暇或亲子互动之时,一样可以用手指来玩游戏。因为相邻数一般有两个,这时我们就可以用上左、右手来表示了。如老师摆出数字3,幼儿就用一只手摆出数字4,另一只手摆出数字2。如果老师左手摆出数字5,右手摆出数字3,幼儿刚用一只手摆出数字4就可。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能让幼儿手部很灵活,离开书面的练习,一样可提高思维能力,还更有趣味性。
四、序数
序数也是中班幼儿一个数学学习内容。中班的序数主要是让幼儿理解清楚“几个”和“第几个”。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手指让幼儿有趣味性地更好地理解序数了。如我们用左手演示,先告诉幼儿,大拇指为第1个,以此类推,左手共有5根手指。然后让幼儿用另外一只手指出第2根手指是哪个?第5根手指是哪个?让幼儿圈出前3根手指,后2根手指等。
在熟练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换右手来练习,还是从大拇指起为第1个,让幼儿换方向指出第几个或前几个、后几个。通过左、右手的练习,相信幼儿对序数的理解应该是完全清楚,明白了!
所有的手指游戏,不分角色,师生间可玩,幼儿间互玩,家庭亲子玩;不分时间,晨间活动可玩,餐前活动可玩,放晚学等待时可玩。把这些手指游戏与表扬相结合,相信幼儿会更感兴趣。
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反思篇二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知道数字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字8―10的形成,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4、能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层次分类。
5、认识物体的轻重和高矮等,会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
6、感知集合概念,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能区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完整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1、我班有十一名幼儿,其中男生七名,女生四名。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与幼儿的交往及和家长交谈了解到我班幼儿有 以下特点: 2、大部分幼儿聪明伶俐、举止大方,活泼好动,习惯良好。
3、多数幼儿都坚持几分钟认真听老师讲课。也有几名幼儿非常爱动,如,李鸿运、刘宗延、史鸿琪三名幼儿很难听完老师讲完一句完整的话。 4、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这就使一些幼儿显得非常娇气,自己做错事也不许别人说个不字,这就给幼儿教育增加了难度。 5、大部分幼儿都爱吃零食。
1、深入了解幼儿,做到因人适教因材施教。
2、加强学习,多读与幼儿有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多与我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与幼儿多接触,和幼儿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反思篇三
案例描述:
在活动开始利用幕布打开游乐园全景,让幼儿观察白板呈现了一个大的背景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迪士尼乐园。接着利用聚光灯的功能出示米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米妮的物品,观察物品的排序,教师示范引导找出排序规律,幼儿尝试排序。接着出示了旋转木马的图片,旋转的木马立刻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幼儿认真观察木马的不同,从而讨论得出木马的排序规律,在利用颜色不同的排序环节,幼儿通过对小火车车厢的不同颜色认识,利用白板的拖拽小车厢排序,连接小火车大大的激发了幼儿上台操作的欲望,最后环节让幼儿通过自由操作白板进行排序,自己排出排序规律,孩子们积极参与,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学习。
教学片断与评析:
教学片段一: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旋转木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排序的?
幼儿:有大的有小的。
幼儿:一会大一会小一会大一会小排的(老师下面还有木马,有大的有小的……老师木马变了……)
评析:这一环在设计时预设让幼儿观察木马大小不同,从而找出木马的排序规律,两个大两个小两个大两个小来排序。但在出示图片时教师出示了整个图片,幼儿注意力被其他木马分散了许多,如果利用上下拉幕的功能,一点点展示给幼儿,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观察木马的不同和排序规律,幼儿能快速理解和记住排序木马的规律,从而再引出剩下木马,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排出木马的排序规律,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利用拉幕功能呈现更有利于幼儿专注的观察,这一环节白板拉幕功能的运用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将抽象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教学片段二:
教师:请你们看看小火车车厢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一起看看车厢有什么颜色?
幼儿:小火车车厢颜色不一样,有红色车厢,黄色车厢,蓝色车厢。
幼儿:有红的,蓝的……
幼儿:……
评析:这一环节预设让幼儿通过颜色的辨析找出排序规律,但幼儿对这一环节的排序规律似乎并不理解。这一环节预设目标过高,幼儿对abcabc规律的认识并不熟悉,从abab规律直接过渡到abcabc规律对于中班上学期幼儿来说难度有点大,所以可以改成两种颜色的交替巩固前面对abab规律的认识,在白板功能的拖拽功能使用时由于幼儿对白板操作的不熟悉,在拖拽过程中容易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导致其他幼儿注意力的转移,不利于活动秩序的稳定。此环节可以利用白板的画笔功能,让幼儿通过画笔涂色来认识颜色的排序规律,这样就不会造成因操作的不熟悉导致改变图形的形状了,涂色更能加深幼儿对颜色排序规律的认知。
这节活动中电子白板中的放大、聚光灯、拉幕、隐藏等工具,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在这些功能的帮助下一次次的引导幼儿操作、回答,从而使活动中的重难点得以掌握、突破。例如:在白板上,图形可以随意转动,幼儿想怎们排序就怎么排序,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仔细,而且还可以上来操作互动性强,传统的示范讲解一般需要制作许多教具让幼儿观察,一个一个图片贴出来展示十分麻烦,用白板进行拖拽操作,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制作成本,还节约了讲解的时间,这便使幼儿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在《迪士尼乐园》这节数学排序活动上我利用电子白板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看到图形的变化,并且在多个活动中通过白板与幼儿互动起来,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对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有很大的帮助。
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反思篇四
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理解5的概念,认识数字5。
2、能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会按一定规律进行点数排序。
3、体验数字游戏带来的快乐。
1、课件。
2、在信封的正反两面分别贴有图案和圆点个数一致的和不一致的各若干个,5个信封当中装有数字1、2、3、4、5,其他都是小小的数字5。
3、若干个箩筐,若干糖果。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播放课件)原来是喜羊羊(喜羊羊:嗨,大家好,我是喜羊羊,我有一个很漂亮的密码箱,可是我把密码忘记了,你们能帮助我找到密码吗?密码就藏在三个神奇的箱子里)(出示密码箱与三个神奇的盒子)
二、回忆旧知复习巩固数字1、2、3、4。
1、教师打开第一个盒子,寻找实物图与圆点图一致的信封。
师:这里有一张提示的纸条,上面说,密码就藏在圆点和图案的数量一样多的信封里。
2、请全体幼儿拿出信封,观察实物图和圆点图的对应情况。
师:请小朋友拿出椅子底下的信封,如果是一样多的到老师这边来,如果不一样多,放回椅子底下(幼儿第一次操作)。
3、请图案和圆点一致的幼儿打开信封查看密码。找到数字:1、2、3、4。
密码箱的密码一共由5个数字组成,我们已找到4个数字,还有1个数字藏在哪里呢?
三、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数字5。
1、教师打开第二个盒子,请全体幼儿寻找实物图和圆点图都是5的信封。
师:让我们一起打开第二个神秘盒哦,这张纸条上说,还有一个数字藏在圆点和图案的数量都比4多1的信封里,比4多1是几?我们去找一找,到后面的桌子上去找(幼儿第二次操作)2、教师与幼儿一同出示数字5。
4、尝试打开保险箱,了解1-5的排列顺序。
师:我们把五个密码数全找到了,根据5个数字的顺序播放多媒体,出现错误,怎么办?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个神秘盒到底告诉我们些什么?(请幼儿按要求进行密码排序)。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5的数量。
1、打开保险箱,请每位幼儿拿对5颗糖果。
师:密码箱终于打开了!哇,出现了好多糖果(激发幼儿快乐情绪),刚才喜羊羊悄悄跟我说了一句话:为了庆祝我们的成功,请小朋友吃糖,每个人拿5颗。
五、结束部分:随音乐跳舞庆祝。
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在各种事物中,寻找其不同的排列规律,并初步学习表述。
2.在探索寻求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有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并学习表述。
难点:
在有规律的排序中会表现2—3种规律。
环境与材料:
1.环境布置:有规律及无规律物体。
2.幼儿人手一份图:上有三种不完整规律,需添上的图片。
3.各种实物:塑料珠,塑料钮扣,印章,套塔
活动流程:自由探索——发现规律——交流讨论——尝试自由排序
活动过程 :
一、自由探索
1.在环境中探索:在环境布置中找有规律的东西,并在有规律的地方贴上写有名字的标签。
2.讨论找到的有规律的东西,并讲讲其排列顺序(出示物品由易到难)
二、发现规律
1、刚才请小朋友找了有规律的东西,现在我这里有了条规律不完整,请小朋友看看每条规律是怎么排的,还缺了什么?(请幼儿补规律)
2、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把规律补完整。
3、教师讲评几种规律。
三、尝试自由排序
1、刚才找了规律。也补了规律,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做有规律的东西,手上有数字2的小朋友,按两种规律来做。
2、讲评1—2件作品
3、请做好的去送给弟弟妹妹,并对客人老师说再见。
教后感: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接触了探索型教学模式后,我有几点体会:
1.主动活动应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由于幼儿不可能处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主动活动内容内化为幼儿发展需要时,必须要符合幼儿个体的原有发展水平,如在找规律活动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有2—3种规律,能力差有——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个别教育,使之也成为主动活动教育大特色。
2要实施主动活动,提供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与条件,教师必须安排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在趣的活动内容,寓学习于活动中,这样提高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育心理理论告诉我们,在各项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与被动地参加,创设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创造条件,激励与引导幼儿主动地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反思篇六
1、学习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把2―5个物体从高到矮或矮到高有序排列。
3、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感受比高矮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一、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要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得来的。
1、师:(出示三只不同颜色公鸡的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三只公鸡与小朋友一起来游戏,但是它们正在吵架,都说自己是最高的。
请小朋友来帮它们想想办法,分清谁高谁矮好吗?(幼儿思考)请小朋友把你的想法告诉公鸡们,看能否帮助它们。(幼儿回答)
幼:三只公鸡都站在同一条线上做比较,就知道谁高谁矮了。
2、从矮到高排序。
师:你能将它们从矮到高排一排吗?放到排序板上。(出示排序板)
3、教师与一幼儿比,教师再与一高个老师相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4、请幼儿上台操作排序:从高到矮。
二、出示五只小狗,请幼儿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序。
小结:从矮到高排序,要选出最矮的排在最前面,再从剩下的中间找出最矮的',其余依次。从高到矮方法同上。
幼二观察发现:从矮到高:像爬楼梯。从高到矮:像下楼梯。
三、集体操作活动:蘑菇娃娃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帮公鸡、小狗排好队了,现在我们来帮这些蘑菇娃娃排排队吧,请你帮它们从高到矮排好后,再从矮到高排好。
四、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进一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在活动当中学习了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使幼儿能正确区分物体的高矮,在前面第一部分可以设计让幼儿来找找可以比高矮的物体,这样活动能使幼儿更感兴趣,形式也更活跃。第二部分是学习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我将重点放在教会幼儿学习直接比较上,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活动中教师的话语太多,对幼儿要求过多,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者的作用。需要教师以后活动中语言要进一步精练。
听课教师评课:
1、教具高矮的区别不大,准备时应该考虑到大小干扰的问题。5以内物体的操作,要有易到难。
2、活动过程要增加趣味性。
3、在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时需要分开说,孩子不大好说。
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反思篇七
1、学习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把2―5个物体从高到矮或矮到高有序排列。
3、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感受比高矮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一、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要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得来的。
1、师:(出示三只不同颜色公鸡的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三只公鸡与小朋友一起来游戏,但是它们正在吵架,都说自己是最高的。
请小朋友来帮它们想想办法,分清谁高谁矮好吗?(幼儿思考)请小朋友把你的`想法告诉公鸡们,看能否帮助它们。(幼儿回答)
儿:三只公鸡都站在同一条线上做比较,就知道谁高谁矮了。
2、从矮到高排序。
师:你能将它们从矮到高排一排吗?放到排序板上。(出示排序板)
3、教师与一幼儿比,教师再与一高个老师相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4、请幼儿上台操作排序:从高到矮。
二、出示五只小狗,请幼儿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序。
小结:从矮到高排序,要选出最矮的排在最前面,再从剩下的中间找出最矮的,其余依次。从高到矮方法同上。
儿观察发现:从矮到高:像爬楼梯。从高到矮:像下楼梯。
三、集体操作活动:蘑菇娃娃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帮公鸡、小狗排好队了,现在我们来帮这些蘑菇娃娃排排队吧,请你帮它们从高到矮排好后,再从矮到高排好。
四、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进一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教师自评:
在活动当中学习了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使幼儿能正确区分物体的高矮,在前面第一部分可以设计让幼儿来找找可以比高矮的物体,这样活动能使幼儿更感兴趣,形式也更活跃。第二部分是学习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我将重点放在教会幼儿学习直接比较上,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活动中教师的话语太多,对幼儿要求过多,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者的作用。需要教师以后活动中语言要进一步精练。
活动评价:
1、教具高矮的区别不大,准备时应该考虑到大小干扰的问题。5以内物体的操作,要有易到难。
2、活动过程要增加趣味性。
3、在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时需要分开说,孩子不大好说。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