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参与名师课堂后的感悟篇一
本月25,26日两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南通进行学习,收获很多,受益匪浅。我欣赏了名师的课堂,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艺术。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收获实在是太多了。静下心来回味一下这两天收获的是什么?我感觉我收获的是差距,是我个人跟那些名师之间的差距,自身有一种知耻而后勉的感觉,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开悟,名师开悟不如自己顿悟。”而我却还有新的理解,我认为在名师的引领下,我们才会有自己的顿悟,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面去努力。回到学校,结合实际,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方知我要做的努力太多了。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她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如皋市滨江初级中学的秦老师,开展的是一堂《溶解度》的常规理论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教师极具精炼的语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性化的培养。而这样的课堂,正是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的重要前提。教师精神饱满,语言充满激励性,这堂课生动有趣,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语言。
南通跃龙中学刘老师的一堂物理课就是如此,设计的学生传棒接力活动非常巧妙,一个活动解决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启发,学习效果很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一节课成功的保障。
总之,这次外出学习收获颇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学习所得的经验和体会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融化为自己特色成分,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
参与名师课堂后的感悟篇二
能够有幸去呼和浩特参加第六届全国“名师之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同行的8位老师对我的一路关照。
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7:50到下午5:00,中午休息两小时。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8位,其中,特级教师4位,全国小语大赛特等奖两名,本地骨干教师两名。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的吴琳老师,吴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吴老师在讲授《生命生命》一课时,几次介绍作者杏林子,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生命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
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吴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吴琳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他还推荐了一些绘图本的儿童读物,非常适合成人去阅读。于是,我一会来就去书店买了几本她推荐的儿童读物,有谢尔的《失落的一角》《爱心树》,还有美国另一位作家写的《逃家小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我读给我的女儿听,我也打算读给我的学生听。希望他们能给热爱阅读。
27号上午为我们做课的老师是来自深圳的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赵老师师从支玉恒、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丰富,他的课堂教学注重动态生成,他驾驭课堂机智幽默,师生互动灵活多彩,给人形散而神不散的感受。赵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就像听单田芳说评书,特别吸引人,他丰富的表情,精彩的语言,渊博的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老师在讲座中谈到如何上好公开课,要做好以下四点:一、环节简单一点,课件简明一点,教材简化一点,感情荡漾一点。具体来说,环节简单一点就是把环节控制在3——4个,不超过5个,切合实际,舍弃不合学生的无效环节,开头不必追求精彩完美,开头可以低调一点,慢慢上升,把好的放在后头。第二,课件制作简明一点,ppt最好,自己能做到的最好不要去麻烦别人。没有用课件的必要就不用。第三、教材简化一点,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赵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这次呼市之行,时间虽然有些紧张,但我们一路比较顺利,心情比较愉快,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出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参与名师课堂后的感悟篇三
我有幸参加了在保定举行的《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让我很有收获,感慨颇多。现把自己的点滴体会整理一下。
4月20日上午听了南京特级教师宋运来和北京特级教师张红的课。两位老师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生头疼的作文课上的有声有色。尤其是宋运来老师,他讲的是《趣味的童漫作文》,把令人乏味的作文课上层层分解、降低难度,让学生伸手就能够得着。首先宋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特别注重细节,当问到“灰太狼的心情怎么样”时,学生只说了一个高兴,要是我上课准就这样过去了,可是宋老师亲切地说了声:“不错。”这使得孩子们早已没有了胆怯,纷纷举手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就这样活跃起来了。兴奋、快乐、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意外、惊喜??很多形容灰太狼心情的词语被同学们找了出来;第四幅图中灰太狼掉进了窨井里,宋老师让学生讲故事,都说灰太狼掉进窨井里,宋老师告诉学生可以加上学过的修辞方法,学生一时不知用什么,老师就张大嘴巴让学生描述,对就是张着大嘴的窨井,学到的语文知识就这样用上了,并且故事的句子也很生动。本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最后与学生分享了很多词语,并让学生借鉴词语接着讲故事。
张红老师的课讲解细致,但我感觉比宋老师的还稍微逊色一些。整节课学生拘束放不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这节课的亮点是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记录下来。尤其是在老师剪莫比乌斯圈时,让学生观察: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你自己有什么感觉等等,这一系列的引导学生不会作文都难,真了不起。
21日我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课。窦老师讲的是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节选,从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进行讲解,概括主要内容。窦老师的课收放自如,尊重学生意见。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共学模块学生质疑,窦老师能迅速地记住提问的同学,并及时的把提过的问题编织在一起,从中找出本课的主要问题,整个过程窦老师一直在引导学生,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正中央。交流发言时,小组汇报,学生说话很有条理,遇到说不清的会及时提醒,真让人佩服!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验去读文章时,师生配合,感情真挚。朗读也是窦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如:一个“嚷”字就引导学生读出了焦急、恳求、命令的语气,听课的老师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怎会不理解文本呢?省略号我们老师一般只讲它在文中的用法,可窦老师却是先问“省略号有什么用法”,带学生回答后,她就带学生进行朗读。省略号表示话语未完,学生就特形象的读了出来;省略号表示抽泣,学生读时就在轻声抽泣,感情非常到位,听课老师一次一次对学生的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所有的问题都得以解决,正如窦老师所说,朗读就是理解,更是发现。
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活动,我想我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与名师的差距就是看书太少,知识匮乏,教学艺术需要自己多多琢磨和实践。虽然短短两天的听课活动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永远也不会结束。
参与名师课堂后的感悟篇四
寒假期间有幸阅读了于永正老师主编的《名师课堂经典细节 品读名师课堂119个经典魅力(小学语文卷)》这本书。这本书聚焦了名师课堂上的最亮点,品读名师课堂上的细节,从课前交流、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生成、课堂拓展、课堂精彩评价、课堂精彩结课等几个方面进行细致品读,了解名师课堂的魅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章节是课堂精彩评价。课堂上适当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那么怎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恰当的呢?本章节中,选取了窦桂梅、孙双金、孙建锋等老师的课堂精彩评价。通过品读这些老师的精彩,我认为课堂上要做出适当的课堂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通过阅读名师课堂精彩评价片段发现,精彩的评价语都是建立在细心倾听学生回答的前提下的。只有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回想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时会为了顺利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完成,在倾听学生回答时没有那么的细心与认真。所以,有时无法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
在了解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后,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作出如实的评价。老师作出的评价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而不是提前所设计好的评价语文,脱离了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
本书中,名师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除了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真是太精彩了!”“孩子,我理解你。”“好孩子!真勇敢!”“非常有见解!非常有个性!”等等。相信学生们在听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之后,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一定更加高涨,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更加浓厚。
适当的评价语一定是具有语言丰富的特点的。比如孙建锋老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最大的麦穗》这一课的时候就用到了“你读得准确、流利。”“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看起来,你是严肃派的苏格拉底。”“你的朗读如春雨,润心无声,看来你是温柔派的苏格拉底”等等丰富的评价语言,既肯定了学生的朗读,也指出了学生存在的不足。让学生爱上朗读。
读完此书后,回想自己的课堂评价发现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课堂评价语言单一,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只是“很好!”“很棒!”等单一的语言,无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符合实际的评价,同时没有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进步。今后,在课堂评价方面还需多下功夫,作出既能帮助学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评价。
参与名师课堂后的感悟篇五
暑假里,通过网络浏览了不少名师课堂实录,对自己震动很大,特别是魏书生老师的《统筹方法》这节课,反复看过几遍,深悟:课堂是自己施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空间,但更重要的是魏书生老师这个课堂就现在的新课程理念也是有较突出的体现的,真正体现了“课堂主体是学生”、“课程是开放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学习的是对学生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方法”。这么一堂课下来,从来没上过魏老师的课的学生,也会从中收获学习方法,也能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从中感悟语文学习渗透的轻松和愉悦。
下面就这堂课中的对我的今后教学有较大启发的部分略作分析:
一、课前与学生的感情沟通与交流的独特之处
“师:同学们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千位老师听课,大家有些紧张吧?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两眼,内视鼻尖……(边讲方法边指导,学生按教师要求做动作)”。
这样的引导,是基于面对的是生疏的面孔,学生对老师是新面孔,老师对学生而言也是新面孔,双方都要有个适应吧,在初步的放松之后,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心情、情绪都得到放松,自然、轻松的走进课堂学习。
二、先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放飞思维,捕捉过去已有的有用信息。
上课伊始,在轻松的心境条件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统筹方法是什么”,看字面意思也罢,自己的理解也罢,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励、肯定、支持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进而转入知识学习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定义了“统筹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省事的办法解决了主要问题。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本文要说明的内容。理解了什么是“统筹方法”就为下面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教师从题目入手,用“激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很快的从课文中抓住“统筹方法”的概念并且记住了;动手的是学生,落实的对象也是学生,而且看得出来——学生感到很轻松。这个设计可谓巧妙。
三、在每一个学习新知识的关键环节,都给学生一个引导性、又突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向和明确的重点。
例如:下定义的方法解决了“统筹方法”定义之后,让学生七嘴八舌的限时讨论学什么,限时看书自我解决问题。学生看教材,全神贯注,学习积极性极特别高。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训练和培养,例如:泡茶有几道工序,在学生分析争论之后,要求把办法乙和办法丙也分别用图表加以说明,请男女同学各自推荐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画图。其他同学可以提自己的建议,并到黑板上修改。
我认为在这里魏老师在教授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做了两件事:
1.从课文里找到“烧开水泡茶”的例子,复述——搞清楚泡茶有几道工序,进而确定“甲”办法最好。
2.让学生给办法乙和办法丙画出图表。如果说第1个小环节是“大众化”的——很多教师都这样做过,那么,第2个小环节的设计是魏老师独出心裁的“匠心”——它可以便学生仿照办法甲的图示动手画一画,实践一下图表说明的方法;在学生动手画图表的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又乐此不疲。真是一石三鸟。有了第2个小环节,再来看看第1个小环节的作用,其间的联系是多么紧密!如果第1个小环节没有第2个小环节支撑,其价值也就很小了。教师教学的重点却正是在第2个小环节上——让学生去动手学、做。
四、立足学生学习实际,落实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例如:第三个任务“读懂课文”的教学,魏老师在请同学们把全篇阅读一遍,重点读结尾一段。之后,就学生“基本懂了”这个环节的处理是这样的:“每位同学都把办法甲说一遍,七嘴八舌的说,大声说,说错了也不要紧,要解放自己。(学生纷纷大声述说)”。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来看,“懂”是相对的,大声“说一遍”较之教师“讲”——对这样的课文来说,要有用得多,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又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魏老师要做的一切都是从学习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活动起来,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最后一个环节,“不仅会给别人讲,还要会写。今天这节课,我们没有时间用笔写了,课上我们说,其实是用“口”写,回去以后把说过的话整理出来,就是用笔写”,让学生“口写”(例举)生活中应用统筹方法的实例,学生竟然能列举出很多。这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好课文内容,同时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
总起来说,我认为魏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有这样两个特点:
一、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
语文课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训练课,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课,而接受训练的是学生。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训练的语文课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就是在接受“训练”。魏老师的课上,教师只是学生阅读和表达训练的组织者,我们见不到教师过多的讲解——因为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有所得”,而这样的课文学生通过努力又完全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二、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这节课,学生学得活跃,教师上得轻松。除了魏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之外,他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组织课堂教学,不能不说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教师充分利用“鼓励机制”,注意表扬,或用语言表扬,或投去赞许的目光;不批评任何一个在回答问题中出现错误的学生,多是给以引导或鼓励(鼓励其大胆思考);即使纠正学生答题的错误,也往往是小声提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利用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男女学生之间开展学习竞赛。从课堂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魏老师在学生竞赛中又很注意平衡,不使男生或女生感到失落或难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离开教师对心理学、教育学的学习和理解是难以做到的。
在今后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我要多方面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多学习一些名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自己在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能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