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亲情类美文篇一
记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说过,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我看不然,人世间最无私、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亲情比友谊重要得多,而人的亲情更是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会发生,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爸妈对孩子的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次大火中,一只母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把它们送到树下,压到自己的身子下面。虽然母鸟被活活烧死了,但它的孩子却活了下来。
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体现着爸妈对孩子的爱。爸妈都是以一种无私的情怀面对我们,他们情愿自己饿着,也要我们吃饱、穿暖。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孤儿,没有爸妈,哪来的亲情?可你小时候在孤儿院受到的资助,不也洋溢着亲情吗?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亲情重如千钧。可如今有些人认为,亲情一文不值。我惊讶地发现,好多孩子越来越不珍惜爸妈的劳动果实了,往往只把爸妈当成一个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金库。不管爸妈如何苦口婆心地唠叨,总是爱理不理的,好象与己无关。我邻居家的一个孩子,天天都会和爸妈发生矛盾,只有当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才会想到爸妈。我还看过一本杂志,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竟然连自己孩子家的门都进不了,更别想在孩子家吃顿饭了。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事情,现在也好象司空见惯了。
文档为doc格式
亲情类美文篇二
十八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肚子受不。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母亲,望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亲情类美文篇三
刘元宝是个小老板,自己做点小生意。他妻子早几年因病去世了,跟独生女儿小溪相依为命。这些年,刘元宝不容易,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才把小溪拉扯大。眼看小溪就要上初三了,面临中考,这可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小溪这孩子也懂事,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就是难免心理压力比较大。
母亲的味道其实,刘元宝年纪也不算大,有意再娶。而且,他心里也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就是曾在他家里当过一段时间保姆的张怡。他俩年龄相当,脾气也对,但是,刘元宝觉得小溪年纪还小,不敢对小溪说实话,张怡也很在乎小溪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两个人在一起之后也不敢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小溪在一所住宿学校当走读生,一日三餐在学校吃,晚上回家。碰巧一个周末,刘元宝约张怡来家里吃饭,吃饭的时候两个人的表情难免有些暧昧,就被小溪看出了端倪,孩子的脸上也没有了笑容,看张怡的眼神也变了。刘元宝一见这情景,干脆,当天晚上就跟小溪摊了牌。没想到,小溪表现得很平静,像个大人似的说这是老爸的自由,只要他幸福就好。刘元宝见女儿这么懂事,自然很高兴,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怡。张怡听了也很高兴,两个人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地瞒着了。
不久两人便高高兴兴地领了结婚证。简单准备一番,办了几桌酒,张怡就带着行李搬了过来,跟刘元宝过起了小日子。
可没多久,他们渐渐发现,小溪变了,每天回家来也不怎么说话,也不像过去那么爱笑了,面对刘元宝还和过去一样,但对张怡却礼貌得过分,感觉好像很疏远似的。她管张怡叫“张yi”,也不知道是叫名字还是叫张姨,反正就是不叫妈。
日子不紧不慢地走着,转眼升入初三。小溪之前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可能是因为母亲去得早吧,她又独立又懂事,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可是现在到了这个关键时期,小溪的成绩却止步不前,连着几次月考的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找她谈过几次话,每次她也只是低着头,问她啥话也不说。
老师没办法,只好找来刘元宝。刘元宝自然也知道女儿最近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几个平时跟小溪要好的女同学也告诉他:“最近小溪不知道怎么,下课不爱跟我们一起玩了,就自己闷闷地在座位上坐着。吃饭也不好好吃,我们实在看不过去,硬拉着她去吃,她还跟我们发脾气。”刘元宝担心,这小溪别是有什么心理问题了吧,赶紧带女儿去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他孩子身体没什么毛病,估计问题出在心里,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要有个过渡,他叫刘元宝平时加强和女儿的沟通和交流。
接下来,刘元宝开始了“爱女大作战”。小溪不吃饭,刘元宝就追着小溪去学校食堂。周末小溪回家,刘元宝就跟张怡一起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可是每次只要是张怡做的菜端上桌,小溪就板着脸象征性地动下筷子,没吃几口就把手里的碗放下了。
看着女儿日渐消瘦,刘元宝急了,他找个机会单独跟小溪谈话。可无论他这个当爸的怎么问,小溪就是低着头,也不说话。
“小溪啊,你到底是怎么了?你要体谅父亲,母亲去得早,这么多年来把你拉扯这么大,父亲也不容易。父亲也实在希望有个人能像母亲一样照顾你!你看张阿姨多好啊,每天变着法子给你做好吃的,你怎么就不领情呢?”
提到“母亲”两个字,小溪的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她喃喃地说:“我想母亲,张怡不是母亲。我想念母亲的味道……”一听这话刘元宝没话说了。小溪的母亲厨艺了得,做出来的菜味道独特,小溪从小就很喜欢吃她做的菜,可是现在……大概小溪也是以此来表达对张怡的不满。晚上,刘元宝在灯下皱着眉头抽烟,张怡走进来,给他按按肩膀,在他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他眉头顿时舒展开了。
刘元宝开始给小溪送饭,说是为了让小溪养好身体,便不让小溪在学校食堂吃饭了。第一天,他送来的就是普通的家常饭,可是颜色很好看,那香味直往小溪鼻子里钻。上了一天课也确实饿了,小溪慢慢地吃了起来,觉得好吃之外还有一种说不上来的熟悉味道。第二天的饭菜和前一天完全不一样,以后天天都变着法子不重样,而且味道越来越好,越来越像她母亲做的味道!
一天天过去,小溪惊喜地发现,这送来的饭菜似乎有了母亲的味道,她开始期待刘元宝每天送饭来,而且奇怪的是。每次父亲送饭来,她总觉得好像有人在旁边看着她。难道是母亲?小溪脑海中突然闪过这个念头,难道是母亲为了鼓励她每天都来看看她?难道因为这样饭菜里才有了母亲的味道?想到这里,小溪很高兴,原来母亲没有抛弃她,就算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还是想着她的!
也许是有了这个心理作用,小溪胃口好了,心情也慢慢好了。这天,小溪在校门口等刘元宝,可左等右等就是没等到。她心下正奇怪,使劲往街口的方向张望呢,张怡不知道从哪里闪了出来,支支吾吾地说:“小溪啊,今天你父亲临时有事,所以让我来送饭给你,快去吃吧。”小溪见是张怡,自然很冷淡,接过饭盒,嗯了一声转身就走,连声招呼都没打。
又是一个周末,正好这个月的月考结束,小溪比平常回家早了一会儿。三拐两拐就走到了自家院门口,院门没有关,能隐约听到里面的说话声。是父亲和张怡在说话,只听张怡说:“你赶紧到厨房来把围裙穿上,小溪马上就快回来了,要不她看到这饭都是我做的,她又该不吃了。”
“老是这样也不是办法啊,你每天费尽心思给小溪做饭,周末又张罗吃大餐,却把所有的功劳都推到我身上。我觉得应该让小溪知道真相,让她明白你对她的好。”
“别别别,您可千万别。孩子现在还小,况且现在正是在考试的节骨眼上,只要孩子好,咱全家就好,不在乎功劳算谁的!”
“唉,张怡啊,真是委屈你了!”
小溪一下愣在门口了,眼眶不知道什么时候湿了。她这才开始好好地端详张怡:这个瘦弱矮小的女人虽不是很漂亮,但眼神里却有一种慈祥温和;衣着朴素,却干净利落,这一切不就是当年母亲的样子吗?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阵阵暖意涌上心头。小溪忍不住推门而入,喊了声:“爸,妈,我回来了!”
这一句,让刘元宝和张怡都惊呆了,张怡的双眼渐渐被泪水模糊了。
亲情类美文篇四
有兄弟两人,小时家贫,父母只供得起一人读书。哥哥天性善良,主动提出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于是父母把学习的机会给了小儿子。小儿子很争气,念完大学,又念了研究生,后来又考取了公费到国外去读博士,学成回国,不久就进了外企拿着很高的薪水。而此时哥哥还在家乡的一个小矿山里当着最危险最劳累的挖煤工。
让亲人自由呼吸弟弟在房价上百万的`北京生活、工作,虽有高薪,可仍然感到r生活的压力。所以对老家的亲人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父母只想着从小亏了大儿子,指望小儿子出息了,能帮帮哥哥,好歹也算弥补。所以对如今的小儿子很是不满。
这时候,大儿子对父母说,我也有一双手,能靠得了自己,虽然我小时候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可学到今天这一步也全靠他自己,他对父母赡养是应该的,对我他没有这个义务,我把学习机会让给他的那天,也没想过弟弟能有这么出息,这是他努力得来的,我不能对他要求什么,你们也不该生气。
父母听了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把这话转给了小儿子。小儿子听后,给哥哥去了封信,说,哥哥,我在国外学了几年,也吃了很多苫,也认为我不欠你们的,都是自己努力来的。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和哥哥你比,我觉得我很自私,我虽然书读得多,可做人和你比不了,他随信还寄了一万块钱。
钱哥哥没收,回信只有一句,你不欠哥的,安心过日子吧。再后来,哥哥从挖煤工一直干到了一个中型矿的承包人,生活彻底改观了。弟弟在北京经常对朋友说起自己的哥哥,说他是个白手起家的企业负责人,言谈间充满了自豪。
是呀,生活需要人自强、自立,如果哥哥因为当年的一次让,而让弟弟一辈子来还债,一辈子来救济自己,进而放弃了自己对生活的努力和追求,哥哥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弟弟也会觉得疲惫不堪,难道亲情是可以用公式计算的吗?既然不能,当付出的时候就不要想到回报。有了这样胸襟的哥哥在生活中一定会是个强者,自然他后来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弟弟的尊敬。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利用亲情不断索取的例子,可是既然是亲人,既然爱他,就学学故事中的哥哥,自强自立,让亲人自由地呼吸吧。
亲情类美文篇五
我那滚烫的身体在床上难受地翻滚着。妈妈看到我难受的样子,关心地问:“你怎么了?”“好冷。”我紧皱着眉头。妈妈小心用地手去碰我的额头,惊讶地叫道:“哎呀,你怎么发烧了?!”
爸爸和弟弟听到后,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爸爸焦急自语:“发烧了!你怎么不去请医生呢?算了,还是我去吧!”说着便掏出手机,匆匆忙忙地出去了。这也使妈妈坐立不安:“这样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我去给你拿条热毛巾。”说着紧跟着爸爸出去了,只剩下平时爱和我斗嘴的弟弟。弟弟这时竟然轻声问我:“很冷吗?”这使我又惊又喜,心里还是挺欣慰的。就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有关心自己的家人,真好。爸爸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医生——马上就到!”紧接着,妈妈也回来了。她把热气腾腾的温毛巾叠好,敷在我的额头上后便坐在我的床边,左手紧抓着我的右手,还时不时地往窗外瞅。弟弟则站在我的旁边,皱着眉头瞅着我。大约过了十分钟左右,医生来了。她给我打了退烧的针,并留下了退烧的药。爸爸去送医生了,妈妈和弟弟随后赶紧围了过来,问我好点了没有。我微微点点头。一家人紧皱的眉头总算展开了。妈妈深深地吐了一口气问我:“现在饿了吧?我去给你做你爱吃的菜。”在家人的`呵护下,没有多久,我的病就好了。
一句轻声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浸透着家人的关心,于是我们的心里总会飘过一丝丝的感动。
亲情类美文篇六
泉水最清,亲情最真。
乡村的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蜡烛已经所剩无几,照得很昏暗,鞭炮的繁响在四周蔓延,烟雾弥漫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爷爷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椅子还在吱呀作响。在阅读书报的时候,无意间脱口而出了一个名字:阿尼帕。
准备休息的爷爷“噌”地一声站了起来,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他的眼神顿时充满精神,不知怎么的,他轻轻向我招了招手。我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地走了过去,他招呼我坐下,这架势好像要讲述一个故事,我幻想那故事错综起来像一匹绸缎,好似万颗星星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爷爷饶有兴趣地讲述着他的故事。
阿尼帕夫妇本不富裕,却出于同情收养了19个无父无母的孩子。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养育着孩子,甚至吃不上一顿饱饭。不是亲生骨肉,但都是她呵护备至的孩子,展开了她心灵的羽翼,为那些孩子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饥寒交迫也阻挡不了他们,由于在左胸膛第三根肋骨往里一寸的位置,是那写孩子占据了他整个心。为了孩子,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去含辛茹苦地照顾他们。
故事讲完了,我颇有感触,透红烂熟了的眼眶,渗出泪水。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地起了床,拉上了爷爷,一起整理不需要的衣物、生活用品,捐献给慈善机构。好让那些孩子明白,这世界是还有关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