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教案设计篇一
养猪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在实际饲养过程中,由于饲养人员技术贫乏、卫生防疫观念淡薄,致使养猪经济效益不太理想,有的损失惨重.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只有提高饲养人员素质,调动其积极性,强化卫生管理意识,做到科学饲养,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张俊田作者单位:河北省无极职业技术中学,052460刊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nongcunkeji年,卷(期):2009“”(14)分类号:s8关键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教案设计篇二
摘要: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适合三元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对三元企业发展能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北京三元股份有限公司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但是三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盈利能力差、偿债能力差等,本文提出了引进核心技术、加强资金管理等建议,以促进北京三元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经济效益;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网三元企业至的财务指标以及财务报表,并依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这9年累计144个指标。其中,x1=销售毛利率,x2=主营业务利润率,x3=销售净利润率,x4=资产报酬率,x5=流动比率,x6=速动比率,x7=现金比率,x8=资产负债率,x9=产权比率,x10=总资产增长率,x11=净资产增长率,x12=主营业务收入率,x13=净利润率增长率,x14=应收账款周转率,x15=存货周转率,x16=总资产周转率。
二、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法
根据模型中原有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区分,将相关性高的因子划为一组,并保证不同分组之间的相关性尽可能低,以保证不同小组之间的可区分性和同一小组之间的共同性。用一个模型中没有的即无法观测到的变量表示组变量,并将其作为一个基本的结构即通常所称的公共因子。因子分析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低维度以达到处理高维空间的目的,这样就丢弃掉一小部分变量,即用少数有代表性的成分代替原来的众多变量,称之为主成分;第二步,对留下的主成分进行因子旋转,最终得到代表性高的公共因子[1]。因子分析的特点是经过处理后的变量数目较少、需要进行信息的重新组合、组间线性相关减弱、因子得到解释。
(二)相关分析
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得到kmo的`值为0.797,数值比较接近于1,表示适合因素分析。从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262.752,表示相关矩阵之间的共同因素结果存在且结果显著,因而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法。p=0.0000.05,表明变量显著,即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变量的共同度量都在80%以上(表1)。因此,根据上文建立的指标体系提取出的公因子拥有对原始变量很强的解释能力。在因素分析的共同因素抽取中,先将特征值最大的共同因素抽取出来,然后是次大者,并以此类推,最后抽取特征值最小的共同因素。第一个共同因素的解释能力达到45.8%,前四个共同因素的累积的解释变异量占94.279%,达到90%以上(表2),可以很好地解释原始因子的信息。
(三)因子提取
如果不能准确说明公共因子的经济学意义,不利于后期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关于经济效益评价结果,本文适用方差最大法旋转法简单化处理因子载荷矩阵,因此更有利于解释公共因子(表3)。
(四)因子命名
根据每个指标在公共因子上的荷载大小,分析公共因子代表的经济意义(表4)。第一主成分中主要包含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刻画了三元企业的偿债能力。第二主成分中主要包含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要刻画了三元企业的营运能力。第三主成分中主要包含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要刻画了三元企业的增长能力。第四主成分中主要包含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资产报酬率,主要刻画了三元企业的盈利能力(表5)。
(五)因子得分
根据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得出各个因子的得分情况如下:f1=0.25x1+0.249x2+0.044x3-0.006x4+0.113x5+0.105x6+0.09x7+0.089x8+0.115x9+0.114x10+0.11x11+0.028x12+0.035x13+0.075x14-0.202x15+0.078x16f2=0.199x1+0.194x2+0.063x3+0.059x4-0.062x5-0.071x6-0.095x7+0.324x8+0.348x9-0.082x10-0.092x11-0.027x12+0.106x13+0.099x14-0.144x15+0.193x16f3=-0.011x1-0.015x2+0.142x3-0.019x4+0.048x5+0.062x6+0.062x7+0.022x8+0.022x9-0.185x10-0.042x11-0.346x12+0.252x13+0.04x14+0.137x15+-0.287x16f4=-0.059x1-0.063x2-0.196x3-0.364x4+0.001x5+0.029x6+0.057x7-0.012x8-0.026x9-0.016x10+0.03x11-0.118x12-0.16x13+0.261x14+0.383x15-0.172x16得到公共因子得分后,结合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将其与每个公共因子的因子得分进行线性加权求和,得到计算公式如附图。
(六)结论
以前,三元企业的经营存在一些问题,增长能力较低,20三元股份仍存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低的问题,但是其他指标尚可,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较好。综上分析,北京三元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其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增长能力均较强,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2]。
三、建议
(一)开发及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科技含量
加强与国外先进奶业企业的交流研究,引进国内外先进产奶、制奶、存奶等相关技术,提高企业奶制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销售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用产品打开市场,不断扩大企业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合理筹集资金,培养企业资本营运能力
利用国家和地区资金扶持政策,寻求风险投资,引入国际资本等渠道加强企业的营运能力;保证资金充足和资金合理利用是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的保障和基础,因此合理筹集企业生产销售所用资金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三)优化资金管理力度,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能力
优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力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水平,做到合理合法,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只有不断加强资金的管理水平,保障资金安全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不断增加资金总量,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才能促进企业的更进一步发展[3]。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教案设计篇三
[素质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掌握经济效益的含义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分析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学生效益的观念、竞争观念,正确认识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必然结果。
[教学重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教学方法、手段]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要赢利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那么什么是经济效益、什么是利润?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板书)
一、经济效益的含义(板书)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几个概念(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归纳以下几个概念)
1、企业生产总值(板书):
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一年),所生产出的使用价值总量,用价值表示,即企业的生产总值。(板书)
体现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价值形式。
2、企业生产成本(板书):
生产过程当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价值表示,即企业的生产成本。(板书)
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一年为期),生产过程当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在价值形式上的表现。
3、企业经济效益(板书)
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板书)
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质上就是企业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例关系,简单说就是“所得”与“付出”或“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用公式表示: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教案设计篇四
关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经济效益的思考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人才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人才的内涵;知识是企业无形的财富,人才是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这种经营理念已成为中外企业界的共识。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已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向人才要效益已经开始成为企业经营的指导原则。
一、关于人力资本经济效益的量化问题
人力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人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消耗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任何经济体制下的生产活动都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人”的要素,也就是拥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人力”;一是“物”的要素,也就是拥有一定的设备、工具和原材料等,即“物力”.在这两个要素中,劳动力即人力资本对生产过程起着引发、调整和控制的作用。离开了人力资本的作用,离开了人的力量的推动,任何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只能是一堆废物。它们只有在人的力量的推动下,才能被赋于活力,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职能与作用。
由于劳动力是众所周知的生产过程三要素之一,劳动者为组织服务的期限相对稳定,并且其开发和取得均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那么人才所能创造的价值也同样可以计量。当然,人力资本的价值受到管理方式与个人期望实现程度的影响,可能增长、损耗或基本不变。如经常给员工创造知识更新机会和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其自身的价值就可能增长。对员工的个人期望(如报酬、提升、住房、工作条件等)及时地、实事求是地、尽可能地给予满足,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经济效益的发挥。
人才的经济效益在价值的衡量上,最好将它进行量化核算,但这方面只限于理论上的初步探讨。其量化公式为:人才经济效益=实际完成指标数-计划完成指标数计划下达指标数应是胜任该岗位的起点指标。显然,在与实际完成指标数做差后,人才经济效益就有了正负和零效益之分。正效益越大越表明是该方面的人才。通过量化,企业人才的潜力便能一目了然,在用人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明显暴露出来。
二、提高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应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各层次的企业人才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激发人才的潜能,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1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保证企业人才效益的最大化。要让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仅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是不够的,因为才能的发挥是以劳动热情为前提的。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从1950年开始,还是原来的设备,原有的'工人,我国工业生产不但复苏,而且突飞猛进。究其原因,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调动了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
当前,如何调动国有企业职工生产创新的积极性,已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课题。前些年实行的奖金制、承包制、劳动合同制主要着眼于物质刺激和危机意识,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人为地将企业和职工对立起来,忽略了员工的尊严和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过分注重收入分配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企业长期处于政府附属物的地位,几乎没有经营自主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成为了一句空话,“人民是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也只是停留在总体概念上。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一再向国有企业下放自主权,但很多企业并没能把权力层层落实到每个职工头上,甚至成为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普通职工的权利在改革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在广泛推行劳动合同制和上岗聘任制之后,职工的权利和地位反而有了明显下降的趋势。职工开始把国有企业称为“公家”,而不是“自家”,把上班工作看做是去挣公家的钱,而不是去行使自己劳动的权利。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因此,重新树立和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真正赋予职工当家做主的权力,才能换来职工忘我的劳动热情,职工树立了大公无私,不计名利的集体主义精神,企业才会具有提高经济效益的永恒动力。唯一方法就是使企业的责权利层层分解落实,做到企业享受什么权力,职工就相应享受什么样的权力。
2重用人才,广揽人才,提高专业人才效益。专业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所创造的是“倍效价值”,可以使企业经济效益成倍提高。因此,企业必须重用人才,广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
广揽人才,首先应立足于企业自有员工的发掘。因为内部人才一直身处企业内部,被起用后,不必重新花时间熟悉企业,而且想出的工作方案更切合企业实际,见效也较快。再者从人员成本上考虑,外聘人员要有优厚的物质条件,而起用内部人才,即使给他与外聘人员同样的待遇,也是在他原有的人员成本上的部分增加,费用开支低于外招人才。另外,也可以起到激励其他员工的作用。可见,起用内部人员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比较适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其关键点在于如何从企业内部选拔人才和选拔什么样的人才,避免产生负面的消极作用。
招揽人才只是第一步,提高人才效益的关键在于重用人才。首先应注意“起用”不等于“提干”.并不是地位越高,他的作用就越大,而是要把人才置于合适的位置,使人尽其才;其次应注意信任人才,这往往是人才发挥才能的最大动力。重用人才还应注重提高专业人才整体效益。群体人才效益并不等于个体人才效益的单纯累加。群体关系处理得好,群体人才效益就远远超过个体之和;处理不当,产生人才内耗,则大大低于个体人才效益之和。关键是遵循互补原则。实现从才能、知识、个性,以及年龄的综合互补。如美国杜邦公司管理上就十分注重群体人才效益。为了研制最早的尼龙,公司先后招集了230位专家来各尽其能,包括阐明纤维结构理论而为合成纤维铺平道路的卡洛斯;发现制成高聚物必要条件的博尔顿博士以及发现强纤维的希尔等人。最终,在集体的努力下,尼龙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诞生了。专业人才会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成倍增长,是企业最珍贵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个资源是企业走向兴旺发达的标志。
3造就职业化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家指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专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经理人员。它同工人、农民、医生、律师一样成为一种职业的称谓。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开始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高超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走企业家职业化的道路是改革的最佳途径。企业家职业化是指企业家与党政干部区别开来,在机制上可以流动,并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使企业家像律师、注册会计师一样成为自由职业。职业化的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比行政化的厂长经理更有优势。首先,职业化企业家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使企业摆脱政府行政管理的束缚;其次,企业家也是企业聘用的职员,绝不可能升迁为股东或政府官员,他工作的目的就只有通过促使企业快速发展而提高个人薪金收入,增加个人素质的含金量;第三,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有可能被解雇、顶替并直接受企业董事会监督,轻易不敢弄虚作假。职业化的企业家确实是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最有效的力量,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职业化的企业家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富有内在驱动力,兼具韧劲和果断,同时必须具备冒险精神和精明的头脑,有时代紧迫感。由这样的经营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全面负责,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4适当的人才流动,有利于实现人才效益的增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就是人才流动。换言之,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大工业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曾说过:“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变革,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性流动。“很明显,马克思所讲的是大工业普遍适用的规律,不仅是普通劳动工人的流动,而且也是各类专业人才都适用的一般规律。为什么会有人才流动呢?亚洲最大猎头公司――位于香港的”人“公司董事长薄小庆对此做了解释:”人才流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经济发展快的时候,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渴望人才,同时有更多的人希望去工作,希望提高报酬;二是对个人价值和个人报酬的期望值在增加,于是有了需求和供应,人才市场应运而生;三是工作环境的改善;四是新工作新岗位对个人的挑战。“目前,很多企业害怕人才流动,主要是对人才流失耿耿于怀。但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与其靠命令限制人才外流,还不如多花些精力去创造有优厚物质条件的硬环境和良好人际关系的软环境,以便从根本上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因为人才的流动是具有双向性的,总是在流入和流出中达到一种相对平衡。人才流动是必然的,那么倡导人才流动的意义何在呢?简而言之,就是实现人才经济效益的增值。从宏观上看,全国目前至少有1/3的人才发挥不出作用。这种积压浪费的智力,一旦流动到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将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不言而喻的。从微观上看,人才流动有三个意义。其一,流动使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增值;其二,通过不断流动,使人才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不断丰富,其可挖掘的个体潜力将越来越大;其三,人才自身才能代表的价值可能被抬高。因为人才的价值同商品的价值有某些共性,即都要通过使用价值来测度价值。人才的使用价值就是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这个使用价值在引进人才时只能是个预计数。当使用价值背离了实际价值,使人才价值在表象上出现虚增。特别是有若干企业同时在人才市场上抢夺某类急需人才时,他们的价值就会像通货膨胀时的价格一样扶摇直上。
人才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它本身是一种流动的财富,可以流进,也可以流出,就如同企业的资金流动一样。企业应当正视和利用这种人才流动,发挥自有人才的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不断提高企业人才资源的素质水平,通过个人人才效益的增值,实现群体人才效益的目标,最终达到企业高速发展的经营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建峰、张宛生、贾淑娟:《世界人才战》,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12.
[2]梅介人:《关于人才市场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人才》,1994.10.
[3]billbirchard:《快速招聘英才》,《世界经理人》,.3.
[4]《经理人,再造自我!》,《世界经理人》,1999.10.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教案设计篇五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难点对策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的审查与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检查企业资源利用的经济性,经济活动的效率性和执行目标的效果性,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经营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否则,企业将惨遭淘汰。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重要经济管理部门,凭借着对企业经营情况较为了解的优势,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服务。
内部审计所承担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效益审计、部门和单位的内部控制检查、部门和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效益审计等。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一)经济效益审计是在安排的审计项目范围以内,针对一定的审计目标来进行审计的
他不同于一般业务范围广泛的检查或分析工作,这类检查或分析工作一般无特定目标而注重普遍查找问题。
(二)经济效益审计要应用专门的审计程序
它依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要点,采用审计方法,取得审计证据,然后对照评价标准,才能产生审计结论,再用以证实审计目标。
它经历的这些步骤是一个系统的审计过程。
取得足够的、可靠的、相关的审计证据才能形成审计意见,产生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报告。
(三)经济效益审计是对审计项目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体现经济效益优劣所做的评价
这种评价是以审计证据为基础而进行的证实活动。
它针对审计目标,通过证实效益优劣所存在的差距及其具有的潜力,促进被审计单位或事项消除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四)经济效益审计的结论
对被审计单位取得的经营业绩所作的证实,对其是否履行经济责任中有关经济效益部分进行的评价结论。
三、当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和对策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难点
1、理论创新不足
近年来,虽然各级审计机构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如何有效的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局限于单个项目的审计,综合性的效益审计项目难以取得较大成效。
2、效益审计范围相对狭窄
目前的经济效益审计仍然是以财务收支审计内容为主,与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还有距离。
对到底开展什么项目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范围延伸到什么程度,仍然存在疑问。
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局限性,还有审计人员思维方式和技术知识水平的限制。
3、审计队伍专业结构难以适应经济效益审计的深入进行
目前审计人员大都是财务专业,对石油化工行业高度现代化的生产过程、复杂的工艺流程缺乏了解,尤其是对于生产技术指标相关的统计资料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原材料价格、生产消耗指标等可以横向对比的资料很难通过有效途径获得,造成经济效益审计难以深入。
4、计算机知识和信息系统运用不熟练,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
信息系统审计在国外已经普遍开展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而目前我们审计人员往往只熟悉办公软件的应用,对于计算机的核心系统不了解,难以发现利用计算机舞弊的现象。
随着各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单一的从财务数据入手的审计方法难以发挥作用,审计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
5、审计效果难以实现
尽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但从实际整改情况看,并没有改变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样的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效果利用程度不高。
(二)几点对策
1、以人为本
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时,应将“查问题、追责任”的监督观念转变到“提建议、找措施”的服务观念上来。
一方面,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负责人要转换观念,深入认识经济效益审计是查找、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企业正常运行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深入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大在审计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尽量达到务实、高效。
要有意识的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不断总结整理,探索和寻求经济效益审计的新经验和新方法,通过从审计实践中提炼理论,再利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
2、调整审计人员结构,优化人力资源
加强职业资格考试,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促使审计人员精通掌握会计、审计、工程、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到生产一线实地实习等方式充分了解生产工艺流程;适当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审计过程。
同时,通过加强对企业审计人员的考核,增强她们的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使其适应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
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业务。
4、提高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程度
经济效益评价结果是十分宝贵的信息资源,企业应充分利用。
要运用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加强宏观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和调整经营战略服务。
要运用经济效益评价堵塞企业经营管理的漏洞,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尹维劼主编.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