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山雨课文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三、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板书:8*中华少年
自豪骄傲
[中华少年(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六年级山雨课文教案篇二
四、诵读表演,升华情感
五、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再过几天就是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我提议,我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一首爱国歌曲,朗诵一首爱国诗歌或散文,激情演讲等方式表达我们中华少年对祖国妈妈生日的庆贺。请同学们下去认真准备!
六、板书设计
飒爽英姿
壮丽的山河
8、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志向与决心
六年级山雨课文教案篇三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句子含义,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简介作者:
2、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那些了解?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出示课件2
六年级山雨课文教案篇四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六年级数学教研组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程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高效课堂下的课堂常规管理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使得教研组在课题研究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得到稳步提高。创设高效、民主、合力的教育氛围,全面提升各位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做好集体备课教案的二次修改和反思。上好每一节课。
2、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3、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重点做好毕业生思想健康方面的工作,确保学生安全健康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1、加大口算训练力度,努力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让口算训练体现在天天练中,每节数学课都训练一定数量的口算题,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要求。
2、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
本学期我们全体数学教师继续以高效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和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们把高效课堂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我们组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集体研讨的时间,讨论交流一周工作的得与失,并对下一阶段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4、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根据学校要求,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做到各种课型都能上到。在评课时每位教师认真总结,积极写好案例。
5、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数学,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的数学成绩合格率。
四、具体工作安排
周次活动内容
1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2分数乘法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除法
5分数除法应用题
6比的意义和性质
7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8圆的周长
9圆的面积
10圆的教学问题
1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2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13解决问题的策略
14统计
15理解统计量的实际意义
16可能性
17百分数的意义
18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19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0总复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六年级山雨课文教案篇五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我们的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就让我们自豪地说:“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自由诵读,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这些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解疑。
(师重点指导理解字词)
四、角色朗读,了解内容
1、分节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逐步了解主要内容。
4、说说:通过朗读诗歌,你从中感受到中华少年怎样的情怀。
(引导学生从第1—5小节中体会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从第6—8小节中体会到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5、结合体会,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指名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比赛读。)
五、品析交流,畅谈感受
1、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朗读后的体会。
2、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明喜欢的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或真实的想法等。)
3、教师重点引导品析以下诗句:
1)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2—4小节的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
2)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四个排比句和上面的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其爱国心、自豪情自然流露出来。
4、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的、最博大的情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华母亲的功德,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努力学习,为祖国谱写更璀璨的诗篇!
七、作业布置:
1、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诗句。
2、查阅其他的爱国诗歌,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既是一首朗诵诗,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对此,在课堂上,教师轻分析重朗读,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诗歌大意,了解了诗歌的篇章结构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上,朗读讲究层次,首先是自由朗读,这是分角色朗读的基础,每个学生自由读,大声读,把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词句的含义,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这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其次是分角色朗诵。按照本诗中的提示,分甲、乙、丙、丁分角色朗诵,可以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全班分角色朗读。通过层层深入、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深切感受字里行间散发的深情与激情,点燃学生心中爱国情感的火花,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华少年而自豪,为建设祖国而努力。
六年级山雨课文教案篇六
设计思路:
鉴于《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也较复杂,教学时为了提高效率,循着文本的脉络,精心建构阅读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多角度对话,进而丰富感受,感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一个故事--从一群人物谈起
多媒体出示:
凡卡茹科夫阿里亚西涅康斯坦丁马卡里奇
日发略维夫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儿
2、大家能清楚的知道他们的身份吗?考一考大家,请接着我的话说,把人物介绍完整:凡卡;九岁,孤儿(康斯坦丁。马卡里奇的孙子,鞋匠阿里亚西涅家里的学徒)康斯坦丁马卡里奇:(日发略维夫家里的守夜人)
3、课文围绕这几个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部分写的?
二、一封信件,走进凡卡的“痛”与“求”
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他为什么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出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这是一封()信。(诉苦、求救等)
预设1:这是一封诉苦信。
教师抓住“苦”字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这封信中,去感受凡卡都有哪些“痛苦”
预设2:这是一封求救信。
多媒体出示:“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品读本段引导学生体验凡卡的委屈、无奈、无助、害怕、读出凡卡乞求之度感受凡卡的痛苦。
三、一种心境--三声叹息两段回忆
1、这样一封含泪的诉苦信,这样一封迫切的求救信,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动容。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看看那个小小的身影是怎样写这封信的吧!
学生自读标注。交流,多媒体出示:
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凡卡伤心地叹了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师:什么叫叹气?你觉得他在为什么而叹气?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读书、交流
为“痛苦现状”叹气--指导学生联系凡卡写信时的担心、害怕感悟。
为“没有亲人”叹气--指导学生联系凡卡想象爷爷乡下生活的快乐和自己痛苦生活进行对比感悟。
为“没有快乐”叹气--指导学生联系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回忆去感悟。
3、聚焦回忆,感悟写法。
4、再读回忆,思考;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
体会凡卡复杂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四、一场结局--人生希望缥缈如梦
师:一封胆战心惊中写成的宝贵的诉苦信和求救信,投进了邮箱。他寄出去的仅仅是一封信吗?(是凡卡生活下去的希望)爷爷会来接他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最后一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1、文本内容;爷爷收不到信。引导学生从没有写明地址的信封、醉醺醺的邮差等方面去考虑。
2、写法暗示:一个甜蜜的梦
师:用一个甜甜的梦做结尾,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对于凡卡来说,想结束自己的痛苦生活只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其实以梦做结尾预示了凡卡人生希望的破碎,进一步昭示了凡卡命运的悲惨。
[《凡卡》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