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美文学课程总结篇一
摘要:阐述了英美文学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指出了其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鉴赏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针对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英美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一门专业课,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历史跨度大,作品纷繁多样、风格各异,文学流派众多,且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一直是难教难学的课程。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两门课程曾一度受到冷落。在一些院校,英美文学曾被列为选修课或合班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英美文学教学也受到了重视。颁发的新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3种类型。英美文学属于相关专业知识这一类型中的必修课,这说明英美文学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从传统的分配型转向市场选择型。很多学生把学习热情投人到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不再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读英美文学原著上。受这种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英美文学,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外语专业英美文学面临的困境,是广大外语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除了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广大外语教师的共同努力。1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要改变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首先要确立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外语院系要改变办学思想,不应把自己只定位为社会和市场适应者的角色。本科英美文学课程应把目标定位于“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体验和阐释,增进人生阅历,丰富跨文化知识,培养审美能力,陶冶精神情操,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川依据这个定位,可从3个方面确立英美文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1.文学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文学语言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雕琢了的艺术语言。它具有形象生动、精美凝练和典雅深邃等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最好材料。另外,文学语言也是生活的语言,它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真实鲜活、通俗易懂的特性,易为学生阅读和吸收。在英美文学语言的海洋里有许许多多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材料,是学生广泛接触、观察体验各种语言现象和自由猎取语言知识的广阔天地。在这里,学生可以欣赏弗朗西斯·培根散文中富于哲理催人奋发的警句名言、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优美典雅的十四行诗以及绘声绘色的戏剧语言;可以欣赏弥尔顿庄严厚重的史诗、海明威语言的简洁以及马克·吐温语言的幽默和奥斯丁语言的睿智,等等。文学语言是学习语言的丰富多彩的语料库。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学习和巩固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还可以增强英语语感,提高流利使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外国文学是真正学好外语难以回避的途径。”
1.2文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纪,多种文化将交汇碰撞、交流融合。在国际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就会产生误解甚至冲突,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然而,后者恰恰是现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之所在。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各个文化的因素,是学生英语背景知识的来源,是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最鲜活、最丰富、最直接的材料。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文学知识及其具有的哲学、人文、美学等价值是某一民族社会文化的缩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源泉。1.3文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外语专业的学生,其语言基本功及文化素质至关重要,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等。因此,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文学课上阅读足够的作品是加强人文价值学习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人文精神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主要强调人是世界之本、世界中心,提倡自由和个性解放,倡导学术研究,相信人可以通过智慧改变世界。英美文化受人文精神影响较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大量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憎恶。在这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里,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将得到净化升华,价值取向和思辨将找到正确的航向。这些是学生信仰真理、追求真理、尊重科学、认知社会和自我的丰富养料,对陶冶性情、塑造完美人格和形成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美文学课程总结篇二
摘要:舞蹈创作过程不仅是人们肢体语言的表达,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传递,这也是舞蹈创作的生命所在。
因此,舞蹈创作需要性格,舞蹈你自己。
本文将从性格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性格对舞蹈创作的作用及表现。
关键词:性格;舞蹈创作;情感;创新思维
舞蹈来自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现,然后结合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创作出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们会发现,同样的舞蹈动作给我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认知,这也印证了舞蹈创作过程不仅是人们肢体语言的表达,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传递这一说法,可见舞蹈创作是有性格的。
著名舞蹈创作艺术家张继刚老师就要求自己“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这是他的创作原则,其实也是我们每个舞者的艺术准则。
因此,舞蹈创作需要性格,舞出你自己。
一、性格对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
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
不同的舞蹈有不同的感染力,不同的人跳同一种舞蹈所表现的感觉也不一样,因此艺术表现力对于舞蹈十分重要。
不同的人,性格也不同,不同的人跳出的舞蹈可能会相同,但是不同性格的人跳出的舞蹈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所有舞者的性格都一样,当他们跳同一种舞蹈的时候自然没有差异,舞者跳不同舞蹈也是一样,只是换了一个形式,内涵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与此相反,对于不同性格的舞者,即使是同样的舞蹈,他们也会跳出超出舞蹈本身的内容,给人一种心灵不同的震撼。
世界上不需要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更不需要性格完全相同的舞者,只有各种不同性格的舞者才能创作出不同艺术表现力的舞蹈。
不过,优秀的舞者有着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就是坚持、积极。
可见性格对舞蹈创作的重要性。
二、关于性格与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
(一)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的概念
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是指在创作舞蹈作品时,舞蹈表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染力。
是舞者通过舞蹈展现给观众的一种视觉和心灵的感受,是舞者将内在和外在的完美融合。
舞蹈来源于生活,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实践去发现,它教会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
学习舞蹈最先要从学习舞蹈的基础知识开始,舞蹈是一门既注重形式又注重情感内涵的学科。
由于舞蹈是来自生活,所以舞蹈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容易理解。
如今的舞蹈,有音乐,有场景,有人物,有诗意,有各种不能形容的美,每一部舞蹈作品都融入了舞蹈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以及人体的美感等,它不仅仅只是对生活的简单模拟,而是将生活的内容高级升华融入到舞蹈中,它来自生活而又脱离生活,它是一种美化了的语言,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需要很强的技能。
只有跳舞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舞者,才能更好地体现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舞蹈分为内在表现力和外部形态,真正的舞者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将舞蹈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的真正含义。
(二)性格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我们一般将性格分为两大类,有外向型和内向型。
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喜欢与人沟通,生活积极乐观,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期待在朋友中有一个好的印象,希望朋友都喜欢自己,以别人为先。
这样的人太过看重别人的想法,有时候会忽视自己,久而久之就会迷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甚至不了解自己的欲望和心理需要,以至于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只会跟着别人的步伐走。
性格内向型的人,感情比较封闭,喜欢将自己的情感压抑着,不会太高兴也不会太悲伤,对于人和事过于拘谨,做事优柔寡断,整个人给人的感觉没有激情,阴沉,但是这类人往往情感比较细腻,做事认真,对于生活善于发现,更容易将生活和舞蹈融会贯通,从而有利于舞蹈创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三)性格在舞蹈创作艺术中的表现
情感是舞蹈艺术必须有的内容,不同性格不同人拥有不同的情感,因而在舞蹈创作中的表现也不一样。
性格在舞蹈创作艺术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情感来表现的,而情感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和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的。
因此性格在舞蹈创作艺术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舞蹈通过创造一些具有审美价值的舞蹈艺术形象来表现情感和性格。
舞蹈里面的情景以及一些形象和场景都是由编导设计好的,只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表现,没有生命力和灵魂,要想让这些舞蹈有感染人的力量,不是由编导来设计动作,而是由舞者给予灵魂的,如果他们用心去跳,将自己的情感和性格都通过舞蹈表现出来,观众自然会感受到不一样的舞蹈魅力,那些简单的动作自然会形成吸引人眼球的艺术。
三、性格对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的影响
(一)性格对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中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影响
想象是创作的前提,任何一部作品的完成都离不开想象,舞者的舞蹈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要有音乐的想象,还要有人物以及生活情境的想象。
不同性格的人,想象的内容和方向也不同,一个舞蹈艺术家,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方向创作属于自己味道和性格的舞蹈,外向型的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内向型的则会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细腻和感动。
任何精彩的舞蹈表演只能用艺术来形容,它的精彩都有非常巧妙的艺术构思,这就需要舞蹈者有很好的思维能力,逻辑性要强。
如果舞者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编制出来的舞蹈即使技巧再好,动作不衔接也只会成为一个舞蹈中的次品。
对于舞者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性格的培养开始,要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分析能力,从而深化舞蹈的创作艺术表现力。
(二)舞蹈创作需要创新思维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离不了创造的过程,如果只是规行矩步,只会让自己停留在一个举步不前的地位,不论是自己还是事物都将是原地踏步。
因此,要前进要变革就必须要创造,必须拥有创新思维,一些简单的事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舞蹈这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
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而创新的思维是需要我们敢于冒险,从开始就要培养自己善于创新的性格。
(三)良好的性格能够将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是编者和舞者的自我价值的体现,它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舞者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它有舞者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当于舞者的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
对于舞者来说,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哪一类型的,根据自己的性格创作属于自己的舞蹈,这样就能够将自己的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了。
四、结束语
优秀的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经典的舞蹈作品及舞蹈形象同样如此。
要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舞蹈作品,那么创作者就必须要善于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并切身体验生活所带给人们精神的力量。
舞蹈艺术结合了人的思维、情感、性格,不同的性格所展现的舞蹈灵魂也不一样,也就是舞蹈创作的艺术表现力,舞者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格是属于哪一类的性格,弄清楚自己舞蹈的方向,充分发挥舞蹈创作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殷志强.初探舞蹈创作的创新思维方式[j].黄河之声,12期.
[2]蔡霞.试论舞蹈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9期.
英美文学课程总结篇三
近期,在英美文学史的学习中,我不仅增加了对英美文学的了解,还对文学史的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文学史,我认识到文学是反映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了解了英美文学的传承与创新,领悟到文学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总的来说,这次学习带给我了很多宝贵的体会和心灵的启迪。
首先,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史,我得以体会文学的时代变迁和演进。文学是历史的折射,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我通过学习中世纪文学,感受到了宗教信仰对人们的影响;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了解到人文主义的崛起;通过学习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领悟到个人情感与心灵探索的重要性。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气息和特点,通过学习,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英美文学史的学习让我对英美文学的传承和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英美文学既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辉煌成果,又通过对新大陆的探索和殖民地的建立,注入了当地的特色和独立精神。在学习中,我了解到英美文学发展的历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爱默生的散文,从狄更斯的小说到福克纳的现代主义作品,英美文学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承袭与颠覆。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我对文学创作的探索和追求。
第三,通过英美文学史的学习,我认识到文学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文学是人类思想的继任者,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认知世界、理解自己。文学具有拓宽视野、提升修养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用文字传递情感和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可以触动人心,引发共鸣。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史,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学的力量和价值。
最后,英美文学史的学习为我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尽管我无法亲临历史的现场,但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人生旅程。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言、精彩描写和深入人心的情感都给予我极大的赏识和愉悦。同时,英美文学史的学习也开启了我的心灵之门,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存在。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从中获得了温情和智慧,感受到了文学带给我内心的深深的感动。
综上所述,通过英美文学史的学习,我得以了解文学的时代变迁和演进,认识到文学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体味到英美文学的传承和创新,享受了文学带给我的审美和心灵的启迪。这次学习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拓宽了我的思维视野。我相信,英美文学史的学习将在我以后的人生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激励我追求优秀,感悟人生。
英美文学课程总结篇四
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求(第1版)
如果你希望走学术之路,请按下列书单阅读一些初步的书目。这里开列的是中文书目,红色标注为必读书目,未标注的也为重要的通识性基本书目。暂时没有开英文书目,原因有三,一是从中文书目中可以推导自己应该读哪些英文书目,二是“阅读量要求”部分已经涵盖了相当的英文阅读量,三是课题教学有相应的英文阅读书目要求。当然,我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推出英文书单。
阅读量要求:
1.熟悉掌握西方重要文论家的重要文论30部(篇以上)
2.研究小说要求阅读英美小说20部以上
研究诗歌要求阅读英美重要诗人30人以上
3.通读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文学发生背景、基础理论、专题研究15部(篇)
4.自己打算研究的作者的著作和相关研究成果30部(篇)以上
5.一套比较权威的文学史书籍
1.文学与宗教:
《拯救与逍遥》,刘小枫著,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
《宗教与文学》,加德纳著,江先春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
《基督教的底色与文化延伸》,杨慧林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伯尔等著,徐菲等译,上海三联书1995年。
《欧洲中世纪诗学》,陆扬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
《诠释学、宗教、希望》,特雷西著,冯川译,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
《天路、人路:英国近代文学与基督教思想》,卞昭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弗莱著,郝振益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神力的语言》,弗莱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和《西方文论史》(红色封面)
《二十世纪美国文论》,盛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镜与灯》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也可参阅下列书籍:
《精神分析文论》
《形式主义文论》
《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
《存在主义文论》
《接受反应文论》
《后结构主义文论》
《女权主义文论》
《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胡经之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郭宏安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7年
《20世纪的文学批评》,(法)塔迪埃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3.其它书目:
黑格尔,《美学》
维科,《新科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尼采,《悲剧的诞生》,《道德谱系》,《文明及其缺陷》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萨特,《存在与虚无》
德里达,《文字学》
孔子,《论语》;
庄子,《道德经》
刘勰,《文心雕龙》
曹雪芹,《红楼梦》
钱钟书,《谈艺录》,《管锥篇》
《悲剧精神与欧洲思想文化史论》,周春生著,上海人民出版99年。
2000年。
《沉重的肉身》,刘小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诠释与过度诠释》,艾柯等著,王宇根译,三联书店 1997年。
《影响的焦虑》,布鲁姆著,徐文博译,三联书店 1989年。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福柯著作系列包括《疯癫与文明》、《词与物》等。
《论文学与艺术》,弗洛伊德著,常宏译 ,国际文化出版社2001年。《心理学与文学》,荣格著,冯川译,三联书店 1987年。
《集体无意识》,荣格著。
《批评的解剖》,弗莱著。
《金枝》,弗雷泽著,徐育新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7年。
英美文学课程总结篇五
文学作品是表现文化的形式之一,文学作品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文化、情感等,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也代表着国家的文化和民族艺术。文学既有来自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文学是与文学评论同步的。英美文学善于运用文学作品来表达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各自的价值观,而英美文学评论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看法来做出的评论,这会受到不同国家、不同环境的影响,所以评论也是多元化的。在英美的文化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国家的文化、民族艺术与作者的情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并且国家的民族风俗、国家文化、政治文化、地区文化等等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这就表明英美文化的不同。文化影响着各国的文学发展,对英美文学的评论也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
1叙述英美文化差异
有相同的社会经验和相同教育背景,產生的心理过程就是所谓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生活背景,产生的心理过程就不一样,思维过程、为人处事也就不相同,这就也会导致思想方式有差别。英美文化之所以差别很大,就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地区、生活习惯不同,也造成了两国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别。英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的发展历史久远,文化历史也就比较久远,发展时间比较长。在历史的长期洗礼下,就形成独特的文化,慢慢成熟发展。而美国的历史相对于英国来说,时间比较短,并且更多的民族融合在其中,也就是融合了各国的民族文化,发展成一个新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更兼具活力。英国文化相比较来说,就会显得死板、严肃,给人一种没有活力的感觉。所以,英国文化更适合穿梭在政治、社会等各个严肃的场合。
2英美文学的概述及评论
英美文学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进行艺术化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发酵成独具特色的文学,这样的文学不仅能够反映出英美国家的真实生活,表现出对英美国家的真实事物的思考,也能反映出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历史、宗教信仰等等。英美文学同时具备很多种风格,表现形式、体裁也都不一样,其中,最常见的是传统的戏剧和诗歌,其次就是小说和文学评论了。英国的文学发展历史悠久,文学的发展都带有丰富的民族特色。而早期的美国文学受到英国文学的严重影响,没有自己的特色,发展也比较缓慢,但是后期慢慢脱离英国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独具自己特色的美国文学。
英美文学的评论就是对英美文学发表出自己的看法,结合对文学的理解及文学的发展规律,对英美文学进行有效的指导,也给文学欣赏起到指导作用。英美文学评论会涉及到英美文学里面的很多内容,并且伴随英美文学的产生而产生,是对英美文学的深入了解及剖析。英美文学的评论主要是从对英美文学的创作形式、创作风格上进行评论,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又分析了作者的思想,还能帮助其他阅读文学作品的人进行深入的了解,提高其对英美文学作品欣赏水平。
英美文学课程总结篇六
摘要:在当代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英语教育中的英美文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英美文学的学习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认识等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作用及我们应如何加强英美文学教育进行阐述,旨在加强英美文学教育,促进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加强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英美文学;必要性;人文素质;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社会已发展成一个环境复杂并且文化多元的社会。
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英美文学从其发展来看,经历了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文学是以语言文学为工具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学是对人生经历与体验的文化体现。
文学作品隐含了对人生百态的思考、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
人们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了解西方、习俗、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了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了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方面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方面的教育。
英美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语言的学习、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的提高。
一、可行性
首先,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为英美文学教育提供了条件。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面向世界。
英语的学习也已经深入到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
目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阅读范围扩大,词汇量明显增加。
因而具有文化底蕴的英语语言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学生希望在学校中开展英美文学的教育,不少学校已经开始了各种形式的英美文学选修课,并且受到大多数喜爱英语、热爱文学的学生的欢迎。
因此英美文学教育具有可行性。
其次,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使英美文学教育有了切实保障。
据我们所知,近些年大学英语教育的师资力量具有很大提升。
每年各高校招收大量的英语教师,并且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大部分教师都是研究生学历,还有博士学历的,其中很多教师的主攻方向是英美文学方向。
因此英美文学教学的教育具有可行性。
二、必要性
首先,英美文学教育在英语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学生刻苦的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上很费力,许多学生发音不准确,译义不准确等各种毛病凸现出来。
这种现象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校注重以语言形式的教学,只注重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英美文学教育,加强英美文学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比重,扩大英美文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
其次,英美文学教育对于语言的掌握有很大影响。
目前,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在背单词时往往是死记硬背,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低。
而英美文学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文学语言源于生活,语言朴实,易于理解。
英美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词汇,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并且能体会具体的语境,这样就容易提高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且在英语作品和电影中发音纯正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绝佳材料。
有利于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实施英美文学教育具有必要性。
三、英美文学教学的作用
首先,英美文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一问题的出现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在英语教育中缺乏对学生英美文学教育。
而文学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英美文化教育可以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道路,起到了引导作用。
其次,任何一部作品都反映出这一作品在怎样的环境下产生,反映时代背景。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习可以加强我们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加深对于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和学习;正确地评判某种精神,如批评和赞扬。
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镀金时代》,它标志着浪漫主义时期的终结,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人们希望的“黄金时代”化为泡影,出现的却是令人失望的“镀金时代”;19世纪五、六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勃朗蒂姐妹在她们的作品中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背景苗珊瑚社会底层人民的贫苦生活,从而狠狠地揭露社会现实;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黑奴悲惨命运的忠实记录,描述了黑奴们的悲惨遭遇,反映了美国当时黑奴制的严重性。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或欣赏话剧、电影能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培养坚强的性格,合理分析事情具有深远意义。
最后,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能过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塑造人的品格,在大多数的英美文学中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推崇积极向上的精神,提倡助人为乐的人文情怀,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
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极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学生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对他们的德行、品质进行文化熏陶培养,使学生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从而培养出特质体美各方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四、如何加强英美文学教学
读经典作品。
这里指的读经典作品不仅仅是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而最好是读名家的完整作品。
在教学中加设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课,教师通过事先了解并在课堂上对同学进行指导。
这样同学在认认真真读完一部完整的文学名著后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作品的特色及反应的社会现实,加上老师的指导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老师也应向学生推荐非常著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
如莎士比亚的很多作品,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丹尼尔・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等等许许多多的作品。
在加强英美文学教学中结合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也利于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扩展视野。
例如观赏英语经典电影,听西方音乐歌剧,欣赏西方艺术作品,了解西方宗教及风俗民情。
从而使我们的知识积累增加,在学习中感悟人生价值,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民族自豪感等。
结束语
以上内容主要讲述了进行英美文化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产生的作用及我们应如何加强英美文学教育。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祖国的栋梁面临着各种挑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
英美文学肯定会从中受益匪浅,学习英美文学对于当代学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
现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学习它也可以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