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第二课时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了解杨梅樹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两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弄清“贪婪”、“吮吸”、“伸展”、“甘露”、“细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中的思考.
练习2。
4、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都有哪些。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二、检查预习:
通过演示文稿出示的生字及本课词语检查读音。要求:学生注意听。看生字的读音是否准确。字词交流。理解词义。
同桌互读课文。要求: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你在预习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的哪句话或哪个自然段最难读。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三、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你还知道有关杨梅的哪些知识?
你还想知道有关杨梅的那些知识?
学生出示查找的有关杨梅的信息。
教学要求:
1、知识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特点。
2、训练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
3、教育点: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创造点:合理板书﹔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教学重点:
深入了解杨梅树的样子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文字投影、杨梅图。
2、学具: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谈话。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乡的杨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让我们观看一段录像。到杨梅的故乡看一看。(播放录相)我们打开书。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的。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三、细读体会。加深感受。
1、故乡的杨梅树是什幺样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2、你自己读读这一段。划出描写杨梅树的词语。想想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幺?
3、你还有什幺不懂的?
4、资料补充理解。
5、理解后再读。
自读课文4-6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杨梅果的哪一个方面?为什么?(学生自读课文)
小组深入学习。自学讨论4-6自然段。小组选择学习内容:按小组成员的意愿。
自学讨论交流:(自愿选择学习内容)三个参考问题:
1、你们选择学习的内容写了杨梅果的什幺?(标出重点词)
2、作者是怎样把它的.特点写出来的?(可批注)
3、请你试着读读这段话。体会作者的感情。
小组汇报自学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1、这段话具体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
形状: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眷小刺。
颜色:淡红深红“黑”。果肉新鲜红嫩。汁水鲜红。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
2、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具体写出来的呢?
四、精读悟情。积累语言。
多么惹人喜爱的杨梅。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读。并背一背。
五、总结课文。练说一种水果:
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是喜欢杨梅树。还是喜欢杨梅果?为什么?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
你带的是什么水果。你最喜欢它的哪一方面?
自由练说:从一方面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要求要说得較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
同桌练习介绍。互相修改补充
六、拓展练习:
根据练说进行课后练笔。在教室作文展示栏展示。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第二课时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金柑、杨梅、桑果……)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梅”,板书)
2、你们喜欢杨梅吗?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喜爱它的理由。
3、杨梅色鲜、味美,难怪有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其中有一位北仑籍的作家,名字叫王鲁彦,他也和我们一样喜爱北仑的杨梅,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把课题补充完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想一想课题中哪个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感情?(“爱”字带点)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小小的杨梅到底有何魅力能让作者如此喜爱呢?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41页。轻轻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段序。
2、反馈交流: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与大家一起分享。(随机指正生字读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感升华主题
过渡:通过第一遍的朗读,我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并且能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用笔划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体会。(学生自读感悟)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第二课时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析第二自然段描写杨梅树的词句。
教学准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知大意。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2课——(生齐)我爱故乡的杨梅。
师: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 示本课生字词)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难读,找出来多读几遍。(生练读)
生:我觉得“吮吸”这个词比较难读,因为“吮”是翘舌音, 容易读错。
生:“豆腐”的“腐”字在这个词里读轻声,比较容易读错。
生:我认为“触到”这个词有些难读,“触”是翘舌音,很容易读错。
(生一边汇报,师一边在这些词下画横线)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都不错。我们把画横线的词语多读几遍(生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师:大家读得不错。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齐)共有六个自然段。
师:我们也请一行的同学来开小火车,轮流读课文。
(当老师请了一行同学时,没有被请到的同学发出了失望的叹气声)
师:没关系,没被请到的同学先仔细听,如果你觉得哪些自然段你读得比他好,待会儿老师再请你读。
(生开火车读课文)
师:听完他们的朗读,谁想评一评?
生:我认为这一行同学中,阮杨同学朗读得很流利
生:饶倩同学今天的朗读又流利又大声,进步非常大。
生:我觉得陈香伶和王妍的朗读还不够流利,有回读的情况,今后要多练习。
树 (2)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 (4)
果 色 (5)
味 (6)
二.细读,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生自由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四季常绿”这个词,它指的是树木的枝条四季都是绿的。
生:请问大家,“贪婪”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为什么用来形容杨梅?
师:你真会提问。“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
生:“贪婪”的意思是贪心,不知满足。
师: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梅吗?
生:不是的。读了这个词,我就感觉到杨梅树喝饱了春天的甘露,要快快长大。
师:你想得可真好呀!
生:请问大家,“甘露”是什么意思?
生:我能解答这个问题。“甘露”是指甘甜的糖浆。
师:在课文里“甘露”指的是什么?
生:(齐)春雨。
师:对!可见,有些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还要放在课文里读读,理解才准确。
生:我读懂了“一片片”,通过这个词,说明杨梅树的枝叶长得很茂盛。
生:我读懂了“狭长”,指又细又长的叶子。
师:(简笔画)老师这儿画了几种树叶,哪一种是狭长的?
(生从众多树叶中指出狭长的叶子)
师:其它几种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呢?请你也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
(生边指图边回答,用上了扇形、心形、手掌形、椭圆形等词语。)
(师在悠扬美妙的音乐声中,充满感情地读课文,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联想)
生: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张大着嘴巴喝着春天甘甜的雨水,都开心地笑了。
生:我看到一群树娃娃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在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
生: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伸展开绿色的手臂,伸着懒腰,一截截地往上长。
师:我从同学们的想象中感受到这杨梅树在快乐地成长,充满了生命力。让我们一块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生配乐朗读,读得入情入境)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这一棵棵杨梅树真是可爱呀!杨梅的果子就更可爱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生齐读课文)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形状的?请读句子:(出示两个句子)
1. 杨梅是圆的,生着小刺。
2.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生:第一句只是写杨梅果“生着小刺”,第二句是写“遍
身生着小刺”,多了“遍身”这个词,说明小刺长满了杨
生:第一句没有写杨梅果的大小,第二句写了“和桂圆一样大小”,一读就知道杨梅的大小。我觉得写得很具体。
生:第一句说杨梅“是圆的”,第二句说的是“杨梅圆圆的”强调了杨梅特别圆。
师:对!再读读句子,看看从这个词你还可以体会出什么别的东西来?(生再读,体会)
生:我还可以体会到这些杨梅果特别可爱,作者特别喜欢它们。
师:用了重叠词,不仅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果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一句话,读出杨梅果的可爱。(生练习朗读)
师:杨梅果形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它全身长满了小刺。
师:请大家读一读具体写小刺的句子,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刺的。(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杨梅果身上的小刺和一般的刺有什么不同?
生:一般的刺我们摸起来总感到粗糙,很扎手。可杨梅果的小刺是软的、平滑细腻的。
师:对!作者写出了小刺的特点。我们一块儿来读课文:杨梅树结果实了,作者仔细地观察了杨梅果的形状,他看到……(生读第1句),作者不仅看了,而且用手摸了,他发现……(生读第2句),最后,作者还把杨梅果放在嘴里尝了尝,感觉到……(生读第3句,略)
师:正是因为作者对杨梅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观察,才能这么生动地写出了杨梅的特点。
第二课时
3.学习五、六自然段:
师: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杨梅树的可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可爱的杨梅果。
(幻灯出示杨梅果的图片)
师:这就是故乡的杨梅果。杨梅果是什么颜色的?
生:(齐)红色!
师:作者很熟悉杨梅果,还知道杨梅果成熟前、成熟后颜色的细微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颜色的词。(生默读课文,画词,并在老师的引读下感知“淡红”、“深红”、“黑红”、“鲜红”这四个词。)
师:用上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杨梅果成熟时颜色的变化,
师:你们能不能也象这样说一说绿色有哪几种不同程度的
绿?(生说出“淡绿”、“ 深绿”、“碧绿”、“墨绿”、“草绿”等词)
师:如果同学们在观察事物的颜色时,也能这么仔细地观察,用上这样的词语准确地进行描写,一定能写好作文。
师:杨梅果的颜色是多么美丽、多么鲜艳呀!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感受它颜色的美丽。(生齐读)
生:我知道了。用上“染”字说明杨梅的汁水给“我”的嘴唇、舌头染上了颜色,而且这红色能保持很久。
(媒体出示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用了这样一组词来描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
(师给关联词加点:先是……然后……最后……)
师:老师这有几个练习,请大家试着用这几个词说话,喜欢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屏幕出现练习,生自由练说,然后汇报。)
1.小蝌蚪先是 ,随后 ,最后 。
2.白荷花开花了,先是 ,随后 ,最后。
3. 先是 ,随后,最后 。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杨梅的味道,这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杨梅的味道是怎样的?
生:未熟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了。
“甜津津”的意思吗?
生:“津”有三点水,“甜津津”的意思是水分多、汁水甜,很好吃。
师:你们吃过什么东西,吃起来也是甜津津的?
生:水蜜桃也是甜津津的。
生:我吃过西瓜是甜津津的。
生:还有梨子也是甜津津的。
生:应该是甜中带酸。熟透了的杨梅主要是甜的,但还有一点酸,因为它实在是太甜了,所以就不觉得酸了。
师: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多清楚啊!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还接着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一块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清事物的特点。
5.学习一、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重点段落是4、5、6自然段,作者为什么一定要写1、3自然段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师:在写树和写果的段落之间,有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请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生齐读: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生:这个自然段把树和果联系起来,从树写到了果,是个过渡段。
师:不错。看看“挂满”这个词,想象一下,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好象看到了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杨梅果,数也数不清。
生:我还看到这些杨梅果长得十分饱满,都沉甸甸地挂在
枝头。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作者先写了树,再写了果,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能不能颠倒过来?我们再来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生齐读课文)
生:不能。因为作者是按照树木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所以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教学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时常注意渗透写作技法的传授,将会使学生受益非浅。
课题换成“我爱杨梅”?为什么一定要加上“故乡的”
这个词呢?
生:因为这是作者故乡的杨梅,所以这两个字不能省。
师:说得有点道理。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自己故乡
的杨梅写得这么好、这么美?
生:作者从小在故乡长大,十分熟悉和喜爱杨梅。
生:杨梅就象他故乡的一位老朋友,伴随着他长大,因此他说起故乡会想起杨梅,看到杨梅也会想起故乡。
生: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
师:对呀,作者不但爱故乡的杨梅,更爱自己的故乡。作者在这里写的是杨梅,赞美的是杨梅,就是要通过杨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
(师板书)
师:作者借的是什么物?(生齐:杨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生齐:热爱故乡的感情。)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块儿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可见,课文的第1、3自然段不仅不能省,而且在全文
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四.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生:有沙田柚、香蕉、马蹄等。)
师:老师带来了两个沙田柚,我们就来写写它,好吗?
(把一个剥开了的沙田柚和一个完整的沙田柚,通过投影仪展示到屏幕上)
师:请一、二组的同学观察沙田柚的外表、形状,三、四、五组的同学观察沙田柚的内部结构以及它的味道,动笔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
(生仔细进行观察,之后动笔写,师巡堂指导,生写完后,每组派几个代表上讲台汇报,师生评议、修改)
设计说明
生词的教学不应平均用力,本课采用学生自读自评的形式,确定字音教学难点,并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自读,达成目标。
有效地保护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朗读之后的互相评价,既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也训练学生的听读辨析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地读书,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质疑、解疑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充分的体现。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而生疑,疑而能问,尝试解答”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质疑解疑,交流协作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
先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本义,再放到句子中进一步感悟,才能真正读懂词句。
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并迁移应用。
梅果的全身,让我知道了这些小刺特别多。
此处是教学的难点,我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把杨梅树说成“树娃娃”,这一点拨,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为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利用优美的音乐、深情并茂的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比较”是语感形成的重要手段。只有比较,才能促进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杨梅果的特点,体会到了叠词的妙用,体会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
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
采用引读,目的有二:1.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2.提示作者的观察方法。为指导小练笔做好铺垫。
师:(板书“甜津津”)看看“津”字的结构,你能想到又进行了一次积累、迁移、运用训练。花不了多少时间,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却有很大的作用。
运用“字理识字”法教学生字,形象、生动,有效突破字义的难点。
仍然进行迁移运用训练。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练习的设计有坡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训练。
顺序不能颠倒。
生:而且课文是先写春天的杨梅树,再写夏天的杨梅果,也可以说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不能颠倒。
师:整篇课文都是写作者“爱杨梅”,我们是不是可以把
“迁移、运用”的教学思想,促使我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给学生“练”的机会。
只那么“一句”点拨,学生又领悟到写作的一种方法。
通过想象,“挂满”一词的理解形象多了!
树 (2)
我爱故乡的杨梅(3)
形 (4)
果 色 (5)
味 (6)
此处教学,精心设问!把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最后回归到有感情地朗读,力求使思想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按课文顺序组织教学,而是另辟蹊径,采用变序法,先教学2、4、5、6自然段,最后抓过渡段,带出第一段,篇末点题,通过讨论、辨析、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水到渠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挤出时间让学生动笔习作,体现精讲多练。
附:学生作文
沙田柚是广西的特产,它和小朋友的脑袋一般大小,一头大一头小,样子有点象葫芦。它穿着一件美丽的黄外套,摸起来麻麻的。它的皮很厚,你不用点劲休想把它剥开。当你好不容易剥开它的表皮,你会发现它下面竟是软软的象棉花一样的东西,再撕开它,一个圆球形的果实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它由十几片果肉组成,跟我们平常吃的桔子有点像。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每片果肉就象一把小梳子。你不要以为“小梳子”可以直接吃了,一定要剥下“梳子”外面的那层皮。我记得姑姑讲了一个笑话:有一次,她送了一个沙田柚给北京的好朋友,结果,那位阿姨打电话来说,柚子又苦又涩,一点儿也不好吃!姑姑大吃一惊,一问,才知道,阿姨把柚子当成了“大桔子”,连皮一块吃下去,怎么会好吃呢?沙田柚的肉一丝丝紧挨着,洁白透明,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难怪驰名中外呢!
[课后总评]
本课的教学,我注重体现以下语文思想: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并以多种读书方式,如个别读、齐读、引读、配乐朗读等,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致,让学生喜欢读,乐意读。例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感悟语言文字;接着让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景;最后,也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学生通过感悟课文,再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真正达到受感染、受熏陶、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的效果。
2、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教学中,我把本文当成一篇范文,把“写”立为“读”的最终目标,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处处渗透写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感悟和诵读,达到积累的目的,为写作埋下伏笔。在课后练习中,我设置了一个“小练笔”,帮助学生进行迁移,使学生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写自己熟悉的事物。真正发挥了课文“范文”的作用,也使阅读和写作得以紧密结合。
3.想象说话、巧破难点。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此,我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设置了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这一教学环节,我先利用优美的音乐、深情并茂的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最后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将课文语言内化,学生通过想象理解了拟人的手法,进一步体会到杨梅树、杨梅果的美丽、可爱,这样,难点也就水到渠成地突破了。
4.基础扎实、训练到位。语文课的学习,实际上是语言文字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理解、积累是基础,为此,我运用字理识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帮助学生解词。如在教学“染满”一词时,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在教学“狭长”一词时,学生对该词把握不准,我出示了不同形状的树叶,让学生从中辨析出“狭长的叶子”使学生对这个词有了很形象的认识。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第二课时篇四
腻、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4.领悟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齐读课题。
2.提问: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1)“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2)“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3)“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1.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故乡的杨梅?(课文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2.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借助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误读音。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本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先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具体描写杨梅,抒发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哪一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观察细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杨梅果用了四个自然段,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层次分明,特点准确。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1.思考:“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里是杨梅生长的地方。“我”看到杨梅便会想到故乡,“我”热爱家乡,所以喜爱杨梅。
作者从杨梅树可爱,杨梅果好吃两个方面介绍了杨梅的可爱之处。)
2.文中写杨梅树和杨梅果两部分,哪一部分内容写得详细。
(写杨梅果。作者从形、色、味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描述,内容十分详细。)
1.出示填空练习。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______春天的甘露。它们____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____。
2.填好后让学生朗读。
3.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
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应该怎样朗读?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采用欣赏、赞美、欢快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朗读后齐读巩固。
1.指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
2.指名回答:形状、颜色、味道。
3.指读第4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让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1)杨梅( ),和( )一样大小,遍身生着( )。
(2)等杨梅( ),刺也( ),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 )杨梅那( ),使人感到( )而且( )。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的形状的?
(看到的: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感觉到的:放进嘴里,舌尖感到平滑、细腻。)
(5)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亲自品尝“平滑的刺”和“细腻而且柔软”,这些细致的描写都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6)读课文,体会情感。
(7)小结学法:
读文找句,解词明意。
联系观察,体会情感。
5.杨梅果的颜色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
(2)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杨梅先是____,随后变成____,最后____。
(3)讨论“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果逐渐成熟。
(4)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在这句话中作者对果肉、汁水的颜色的描写,流露出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6.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
(2)分组讨论。
(3)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杨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点描写的。重点对小时候吃杨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使人觉得真实自然、充满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枝条
树 叶子
20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
果 颜色
味道
课后小记: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第二课时篇五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细雨如丝、贪婪、吮吸、伸展、狭长、端午节、桂圆、触到、细腻、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4.领悟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课件
二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1)“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2)“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3)“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借助自学生字、词。
1.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故乡的杨梅?(课文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2.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借助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误读音。
(四)读词语,理解词义。
(五)阅读课文,明思路。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本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先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具体描写杨梅,抒发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哪一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观察细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杨梅果用了四个自然段,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层次分明,特点准确。
(六)学生再读课文,巩固复习。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全文。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思考:“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里是杨梅生长的地方。“我”看到杨梅便会想到故乡,“我”热爱家乡,所以喜爱杨梅。作者从杨梅树可爱,杨梅果好吃两个方面介绍了杨梅的可爱之处。)
2.文中写杨梅树和杨梅果两部分,哪一部分内容写得详细。
(写杨梅果。作者从形、色、味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描述,内容十分详细。)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填空练习。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______春天的甘露。它们____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____。
2.填好后让学生朗读。
3.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
“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应该怎样朗读?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采用欣赏、赞美、欢快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朗读后齐读巩固。
(四)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指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
2.指名回答:形状、颜色、味道。
3.指读第4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让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1)杨梅( ),和( )一样大小,遍身生着( )。
(2)等杨梅( ),刺也( ),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 )杨梅那( ),使人感到( )而且( )。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的形状的?
(看到的: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感觉到的:放进嘴里,舌尖感到平滑、细腻。)
(5)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亲自品尝“平滑的刺”和“细腻而且柔软”,这些细致的描写都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6)读课文,体会情感。
(7)小结学法:
读文找句,解词明意。
联系观察,体会情感。
5.杨梅果的颜色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
(2)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杨梅先是____,随后变成____,最后____。
(3)讨论“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果逐渐成熟。
(4)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在这句话中作者对果肉、汁水的颜色的描写,流露出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6.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
(2)分组讨论。
(3)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杨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点描写的。重点对小时候吃杨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使人觉得真实自然、充满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