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的诗句古诗词篇一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xx冬至的优美诗句_冬至应景诗句6首。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西北风袭百草衰,
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秦。
日照数九冬至天,
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
子线从南向北回。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理郡无异政,
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
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
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
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
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
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
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
涕下一阑干。
冬至的诗句古诗词篇二
遥想千百年前,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是那么的隆重多彩,天子祭天、百姓祭祖,百官朝贺、拜师尊长,阖家团聚、亲朋互馈,忙碌了一年的先民们,从这天开始休养生息,并衍生出丰富的节日活动和民俗之乐,其传统节日的地位,不亚于新年,应了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只是到了近现代,冬至的盛况才日渐式微,而长留在历史的记忆里。古人在冬至这天对一年的回首往顾,也常有怀旧情结。
文人雅士则会以图、表或填影格等形式来表示的变化,称之为“九九消寒图”。清代夏仁虎写有《消寒图》诗,颇有意思。诗云:“亭前垂柳待春风,珍重亲涂一画红。九九图成春已至,宸居真可亮天工。”这首诗,描写了九字消寒图的制作和涂法。“九字”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按繁体每字九画,计八十一画,每天涂一画,涂完这九个字,数九寒冬也就结束了。这就是“九字九九消寒图”。
据说这九个字曾被康熙皇帝引用过。那是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心境复杂的老皇帝于当年,在乾清宫铺了一张纸,每天来此写一笔就走,共写了九九八十一天,当“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写毕,来了,康熙宣告太子复位。可以说,这个冬至对康熙来说肯定是思虑重重,忧心忡忡,于所思所忧所烦所恼的种.种纠结中度过的。
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度最低的一日。
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冬至》诗:“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古代冬至,亦称“至日”。白居易也在《冬至夜思家》诗中流露出:“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两位大诗人都在冬至这天动起了思乡之情。
同样的情感,不只杜甫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在《冬至》:“舟迁庄甚笑,水流孔急叹。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眇眇负鹤,皎皎带云雁。长河结瓓玕,层冰如玉岸。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通过日晷影移的变化,反映了冬至日的到来,同时描写了鹤负霜、雁带云、长河结冰的冬至景色,抒发了时节易逝,人生难免聚散离合的愁情思绪。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古时,这一天皇帝要去郊外祭天,百姓要祭祖,还有贺冬、迎神、辟邪、食馄饨等民间风俗。诚如《清嘉录》里引用一首拜冬诗所云:“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冬至日也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天气,古代先民认为,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后,春天便翩然而至。由于古人以九九的形式概括冬天寒冷的变化,故而也产生了一些与数九相联系的谚语、俗语、歌谣。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的诗句古诗词篇三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
(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省斋移止
(唐)武元衡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铜仪
(唐)韦庄
铜仪一夜变葭灰,暖律还吹岭上梅。
已喜汉宫今再睹,更惊尧历又重开。
窗中远岫青如黛,门外长江绿似苔。
谁念闭关张仲蔚,满庭春雨长蒿莱。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冬至夜作
(五代)韩偓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的诗句古诗词篇四
2)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冬日归旧山》
3)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4)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冬》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6)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7)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早冬》
8)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对雪》
10)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冬夕》
1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2)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
13)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子夜歌十八首》
1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15)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16)寒风淅沥,遥天万里,黯淡同云幂幂。——《白苎》
1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1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
19)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秋日郊居》
20)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1)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李花二首》
22)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23)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早朝贺雪寄陈山人》
2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联句》
26)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对雪二首》
27)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2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至夜思家》
29)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30)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冬至的诗句古诗词篇五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那么我国有哪些诗词是描写冬至的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宋 · 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宋 · 梅尧成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宋 · 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宋 · 苏 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宋 · 晏 殊
吉序冠三正,民时顺盛成。
岁穰千亩实,气爽六符平。
肆乐遵年律,迎长蔼颂声。
云浓燕雁度,雪霁楚兰荣。
异域梯航集,诸侯篚贡盈。
尧仁敷万有,同此一阳生。
唐 · 杜 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唐 ·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宋 · 陆 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元 · 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冬至的诗句古诗词篇六
2、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黄彦平
3、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仇远
4、丹包赤实破苍颜,冬至都无十日闲。——陈舜俞
5、海角沙场过冬至,未如今日最伤情。——晁说之
6、平生少年时,嬉游爱冬至。——郑胤骥
7、八月十五夜,三杯冬至酒。——白玉蟾
8、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白玉蟾
9、冬至袄冠争蝶舞,夜深弓锯共龙呤。——聂绀弩
10、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陈与义
11、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文天祥
12、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杨凝式
13、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殷尧藩
14、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元稹
15、去年冬至投僧寺,今岁阳生宿店家。——刘克庄
16、冬至宵难短,孤眠恨自长。——龙辅
17、索居共谁语,煮药作冬至。——罗公升
18、今年冬至毗陵馆,冻雨寒云岁华晚。——许宗鲁
19、去年冬至尧母城,城头较射角弓鸣。——许宗鲁
20、冬至之日无酒钱,醒笑先生高阁眠。——沈周
21、今日柴门又冬至,野梅花下独沉吟。——邵亨贞
22、独怜节序逢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刘基
23、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边贡
24、冬至甲子夜,一叶开尧蓂。——章粲
25、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张耒
26、冬至思吾侄,樊川示阿宜。——许月卿
27、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魏了翁
28、冬至四十六,三阳生此辰。——苏颂
29、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邵雍
30、冬至子时阳已生,道随阳长物将萌。——庞籍
31、虎宿方冬至,鸡人积夜筹。——张登
32、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崔日用
33、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赵孟頫
34、冬至招摇转,天寒螮蝀收。——高适
35、去岁冬至日,拜我立我旁。——杜牧
36、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孟浩然
37、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韦应物
38、冬至寒食一百五,中有一转平实语。——释普宁
39、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冬至到》
40、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朱淑真
41、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苏轼
42、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43、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冬至夜怀湘灵》
44、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
45、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冬至》
冬至的诗句古诗词篇七
1、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
2、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
3、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4、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5、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6、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7、冬至袄冠争蝶舞,夜深弓锯共龙呤。
8、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
9、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10、辜月今朝初一日,正当冬至满霜月。
11、冬至寒食一百五,中有一转平实语。
12、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3、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
14、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15、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16、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1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8、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9、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20、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21、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2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3、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24、冬至思吾侄,樊川示阿宜。
25、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
26、冬至子时阳已生,道随阳长物将萌。
27、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
28、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29、冬至宵难短,孤眠恨自长。
30、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