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篇一
这本《诸葛亮台风和周瑜台风》,是一本由《三国演义》大作改动而写成的一本有趣的、可笑的'书。这本书是周锐写的,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近三十年。
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周瑜、曹操。次要人物有:孙权、刘备、张飞、关羽。
我感到,诸葛亮聪明无比,机智勇敢。周瑜太小心眼了,是一个小气鬼,但是吴国里周瑜的用处可大的多。他是国里大都督,是领兵打仗的。
我最欢诸葛亮了。因为他很机智,他躲过了周瑜一次次想谋害他的计划,诸葛亮还发明了飞鸡、牛托、马托,他同时是设计师,诸葛亮太聪明了。相比之下我不喜欢周瑜的智慧,虽然也是智慧,但智慧没用到正的地方,用到了害人上面不好,像保家卫国这是好事情,周瑜用害人来保家卫国。我感到最有趣的是最后诸葛亮与周瑜的台风之战了,诸葛亮用了一个方法把诸葛亮的台风带走了,让吴国又遭了一次台风攻击。
这本书太好看了,太可笑有趣了!
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篇二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很短暂。他从小聪明好学,没有老师的时候,仍坚持自学。尽管生活清贫,但一精一神富足,后来,老百姓尊称他为卧龙先生,这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后,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建立了蜀国。又继续辅佐后主刘禅,南征北战,七擒孟获,五出祁山,最终病逝在五丈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为后世的楷模。
诸葛亮小时候家里穷,还坚持学习,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不是更应该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吗?我要向诸葛亮一样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不断的用智慧武装自己,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他辅佐刘备、刘禅,一心为了蜀汉,虽然没有统一天下,但是他耗费了一生的`精力,最后病逝在五丈原。我也要像他一样,永远忠诚于我的祖国,忠诚于我的人民。
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篇三
五一小长假,因为一些原因,所以没有出去,我就在家里读书,我读的最好看的一本书名叫《诸葛亮》。
诸葛亮从小就聪明好学,长大后,人们都称他为“卧龙先生”,诸葛亮在二十七岁这年,成为了刘备的得力助手,诸葛亮创造出了“第一把火”,打败了敌人的军队。接下来,诸葛亮用“火烧新野”的办法再次打败了敌人。诸葛亮要实行一次水战,可是,营里缺少弓箭,诸葛亮说:“我只需要三天时间就可以做出十万之箭”,一天晚上,诸葛亮把上司叫醒,到江边,上司只看到诸葛亮把二十艘船用锁链连在一起,船上还有许多稻草人,上司说:“你疯了吗?万一敌人开始进攻我们可就完蛋了!”,诸葛亮却不慌不忙的说:“放心吧,在这种天气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到时候您就等着看吧!”敌人命令三千个弓箭手射箭,顿时,江上突然万箭齐发,所有箭全部射在了稻草人的身上,当稻草人正面全部射满了箭的时候,诸葛亮又把船调头,不久后,稻草身上密密麻麻全是箭,士兵在船上大喊:“多谢你们的箭!”,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办法得到了十万支箭。
关于诸葛亮聪明的.故事还有很多,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我们要学习他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篇四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风云万千的三国会让人感叹万千!我将分享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智慧的代表,家喻户晓的孔明。
刘备三顾草庐,不顾关羽和张飞的反对,只为了可以让传说中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共成大业。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帮助了一个寂寂无闻的人,最后成为了帝王,成就了辉煌的霸业!诸葛孔明的计谋非常高超,刘备十分器重、尊敬他。他足智多谋,屡立战功。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取汉中、七擒孟获、智收姜维的等精彩纷呈的典故耳熟能详,让所有人很佩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孔明非凡的军事才能,刘备因为有了他,因此可以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刘备对孔明非常信任。刘备因为不听诸葛亮的劝告所以兵败,在退守白帝城托孤时对孔明说:如果自己的子嗣刘禅没有治国的能耐,孔明可以取而代之称为蜀国的君主。孔明在刘备心目中的到位是至高无上的,愿意把大汉的基业交给他。刘备逝世后,虽然刘禅无能,但孔明仍然一直全心全意辅佐,并没有取而代之,由此可见孔明也是一个十分忠诚的人。
孔明也用他的才能和忠诚奠定了三国时蜀国的地位。风流人物虽然已随滚滚大江而去,但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那页,久久回荡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草船借箭诸葛亮读后感篇五
《弟子规》有云:“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是也。
诸葛亮辅佐刘禅时期,南王孟获起兵十万造反,诸葛亮亲自率兵前去征讨。军队前进时,马谡来慰劳军队,对诸葛亮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但愿丞相这次南征真正的战略目标,在于使他们内心归顺。”
诸葛亮派魏延、赵子龙,第一次生擒孟获。诸葛亮设宴款待他,接着审问孟获:“如今你服不服?”
“不服!丞相靠山路狭窄,一举把我擒获,我回去一定要和你一决雌雄!”孟获斩钉截铁、理直气壮地回答。于是诸葛亮放孟获于山中。
第二、三次,诸葛亮生擒孟获,孟获皆不服。
第四次,诸葛亮当作大发雷霆的样子,命手下人道:“给我拖出去斩了!”
孟获脸上毫无惧色:“若丞相今日放我回去,我定报四纵之雪恨也!”诸葛亮见他还是不服,又放了孟获。
第五次,被自家洞主杨锋擒获,但他依旧不心服口服,高高昂起头:“这是被自家洞主擒获的,非丞相之功也!”
直到了第七次,诸葛亮在盘蛇谷内用大火烧死了兀突骨与三万藤甲军,孟获以为诸葛亮必死无疑。道盘蛇谷,火光四起,臭气熏天,方知中计,被诸葛亮满门擒获。诸葛亮派使臣于孟获帐中:“我们丞相还想放你回去,特派我来告知你。”
孟获滚下热泪:“七擒七纵,古今未之有也,我今日必服也!”
孟获和一家老小匍匐于诸葛亮脚下:“丞相,我今日必服也!”
诸葛亮问:“你真的服了吗?”
“丞相之大恩大德,世代皆不忘也。”孟获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于是,诸葛亮封孟获永为南人洞主,直到诸葛亮道沪水时孟获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用武力压服别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诚意打动别人,让别人心服口服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