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篇一
星期六,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红梅公园赏梅。
到了红梅公园,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枝头上密密麻麻的开满了梅花,白的如雪,粉的似霞……特别是一些嫁接的'梅树,同时盛开着白色和红色的梅花,好看极了。一路上我发现梅花树的主干很短,从主干向四周长出很多曲折蜿蜒的枝干,千姿百态,整个外形好似一把撑开的大伞。
在文笔塔前的湖边,我被一棵“奇怪”的梅树吸引住了,它的主干像是从中间劈开一样,往两边弯曲生长,一边的枝干弯弯曲曲,中间像打了结;另一边却好像“倒挂金钩”跨过栏杆快长到湖里了,整棵梅树就像一个巧夺天工的盆景,随风飘落的梅花在湖面上荡起了圈圈涟漪,我心里不禁赞叹:太美了!
不知不觉,我们随着人群走到了红梅阁,这里是梅花的海洋,也是人的海洋。孩子在梅林间的草地上玩耍,大人们个个拿着手机、单反,或蹲或趴各种姿势,只为抓住梅花美丽的身姿。走进梅花林,一阵淡淡的清香迎鼻而来,我凑近一棵梅树仔细地看,有一些只开了一两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看起来饱涨地马上就要破裂开来,还有的已经满满地盛放了,好多层花瓣簇拥着中间的花蕊,花蕊上有十几根细细的花丝散发着阵阵花香,引来好多小蜜蜂“嗡嗡”地钻到花蕊里去采花蜜。
踏上红梅阁的台阶,围栏里有很多梅花的古诗和画作,我不禁想起“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人们喜欢梅花,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更是因为它不惧严寒,傲雪绽放的坚强精神。这次赏梅,真是不虚此行!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篇二
看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想到了自己,猪都尚能特立独行,为何我们不能做到独一无二呢?其实,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如同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有一个成语典故:邯郸学步。
战国时候,一个燕国的年轻人,听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潇洒优雅,非常好看,于是带上盘缠,不远千里到邯郸,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
他带上盘缠,跋涉千里,赶到赵国,踌躇满志地准备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在大街上,他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看得他眼发花,脚发抖,不知该怎样迈步子了。于是他决定跟在一个行人后面摹仿,人家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赶紧迈右脚。但他的两只脚没有协调好,差一点把自己绊倒。
这个行人走远了,他又跟在另一个行人身后亦步亦趋地学走路。别人走得随意优雅,但他学得磕磕绊绊,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当做怪人,停下脚步看他,甚至还有人捂着嘴笑他。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的盘缠眼看就快花光了,他只好准备回家。此时的'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姿,而且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竟然迈不开步子走路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四肢着地,爬着回去了。
这就是典型的忘记自己的独一无二,盲目的仿效学习,结果丢到了自己本来的本领。是不是后悔莫及!
其实,学习没有错,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用其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让自己做到真正的特立独行,独一无二!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篇三
介绍这本书,首先要先介绍这本书的作者,相信他的名字已经刻在很多人的心中,他是王小波。这本书的内容很杂,却很深刻,在我介绍之后,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看一看。但此时此刻,比起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我更想给大家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和背景。
看过许多关于王小波的各家评论,总体上都认为王小波是个很有思想很有个性的人。此话当然正确,而我更喜欢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对他的评价:“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
王小波无疑是浪漫的,这从他与李银河的如此多缠绵悱恻的书信中便可见一隅。王小波给李银河的一封情书,写在五线谱上,他是这样开头的:“作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又如:“爱到深处这么美好。真不想任何人来管我们。谁也管不着,和谁都无关。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说实在的,我没有像堂·吉诃德一样用甜甜的相思来度过时间,我没有,我的时间全在沮丧中度过。我很想你。”
而王小波众多的杂文中也透露出点点浪漫气质。如王小波曾写过一篇名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散文,那只猪会在吃饱后到屋顶上去晒太阳;会因为嫌猪圈里的母猪又脏又臭而不怕路远去村寨找好看点的母猪。诚然这是母猪有个性,追求自由,特立独行的表现,而这些行为合在一起,却是因为那只猪浪漫天性所致。而也许,这也是作者的内心流露吧。最终,那只猪终于因为挣脱了既定的虚伪规则,敢于反抗可预见的命运,而获得了生命力的张扬。而王小波呢?这位追求自由的思想家,这位行吟诗人,这个顽童、骑士,这位崇尚理性和富于奇思异想之人的结合体,也在在另一个陌生的国度里存在着,幸福着。
李银河曾说:“有人说,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中,只出理论家,权威理论的阐释者和意识形态专家,不出思想家,而在我看来,小波是一个例外,他是一位自由思想家。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贯穿在他的整个人格和思想之中。读过他文章的人可能会发现,他特别爱引证罗素,这就是他所谓气味相投吧。他特别崇尚宽容、理性和人的良知,反对一切霸道的、不讲理的、教条主义的东西。”
一个罗素的信徒、热爱理性和思考的自由主义者、独立不羁的民间撰稿人--作为思想家的王小波,留给后人的,就是这样的形象。不要偏执,不要低智,不要思想贫乏,那样,哪怕是自由自在地做一只小猪,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也好。
在王小波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给远在美国的朋友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可能是他的最后遗言:“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是不是太狂了?”
在《一直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中,王小波阐述了他的很多特立独行的观点,对小说、对文学、对生活、对人格。王小波在《人的尊严》这章里写了这样一段话:“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据,是看他被当做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这件事有点两重性:其一别人把你当做人还是东西,是你尊严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还是东西,也是你的尊严所在。”
王小波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是啊,我们在生命历程中不断地遇到挫折学会思考,有泪水也有欢笑,如果你想要看得更明白些,活得更有趣些,不如来读读王小波吧。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篇四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全书以王小波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故事主角“猪”是中国散文中非常罕见的表现对象,这个对象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因素。在作者看来人和猪一样,也是只求自由的本性,“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无疑,猪所处的这种自然状态,正如人所追求的自由生活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要求和生活方式。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全书以王小波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故事主角“猪”是中国散文中非常罕见的表现对象,这个对象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因素。在作者看来人和猪一样,也是只求自由的本性,“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无疑,猪所处的这种自然状态,正如人所追求的自由生活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要求和生活方式。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篇五
猪是什么样的?又懒、又脏、又臭。王小波笔下的猪是什么样的?双目炯炯有神、体格健壮、拥有超强的跳跃能力与模仿能力,浪漫而自由。他之所以能够活得比大部分“人”都恣意,主要是因为他不接受人类对他的设置。
“设置生活”这个概念在文中反复出现。不被设置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这样的人一定是自信的,只有活得自由、活得尽兴的人才能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才会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这样的人的生活是有趣的,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跟上级领导的关系不会太好,因为他们并不是什么都听、什么都做;他们是孤独的,才会长出锋利的獠牙来保护自己,这也倒不辜负“特立独行”的形容了。
我们从小就接受着种种设置:父母教我们如何对不认识的阿姨笑得一脸灿烂;老师教我们如何去考一个大学;领导教我们如何勤勉而毫无怨言地坚守自己的岗位……没有这些,我们好像就会与社会脱节。特立独行的猪会被惩罚而宰掉,特立独行的人会遭受排挤和非议,所以特立独行是需要勇气的。而我缺乏这种勇气,我甚至无法做到在众目睽睽之下亲切的称一只猪为“猪兄”,并与他谈天说地,所以我不是王小波那样的有趣而特别的人。
在有一点上人和猪是很相似的:完全被设置的猪只会长肉,完全被设置的人也只会长肉;猪会被端上餐桌,而人会被遗忘。被遗忘就会变得没有存在感,就会丧失活着的感觉,就会变得麻木和颓丧。活着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选择平凡,但平凡绝不等于平庸。当我们被环境禁锢,更应该保持清醒,挣脱不必要的束缚,要有自由的思想,为“独行”积攒力量。
无须在意生活是否有意义,如果下一秒将要面对死亡而没有遗憾,这一生就算值得。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有很多人告诉你,你要努力、你要奋斗、你要奋斗,却几乎没有人跟你说,你要快乐。伟大是给别人带来好处,而快乐是给自己带来好处。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如果不能好好享受自己给自己的好处,那岂不是很亏?当然,如果一个人的快乐又伟大,就更好了。也许这种想法很自私,但正如作者所说,这也很诚实。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篇六
惯了那些无聊琐事。
――题记
我是被这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住的。初读时,被它幽默诙谐而富有真理的语言打动;再读时,从文中找到了迷失已久的自我和现我的影子。
我们常常对未来的生活做出种种规划设置,这是人特有的本性。有的人,在被自己设置的毫无生趣的生活中坎坎终身;有的人,不甘于平凡,但最后还是向命运低下了倔强的头颅,沉寂在生命的浮尘中;但有的人,追求出新,仍守正,在向自己目标迸进的同时创造了不朽的人生。
本文从表面上看是在描写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实际上却从侧面反映出一类人,一类特立独行的人,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拘束的人,不向设置的人生服输的能够出新的人。作者将人的万般思虑赋于猪: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跳出规范与被规范的牢笼,让更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尊重呢?猪兄特立独行,活得潇洒,它学汽车响,学拖拉机响,学鸣汽笛,跳上房顶晒太阳,与其它猪一点都不一样。但有人却痛恨它,如领导;有人却尊敬它,若它可以说话,便想和它做倾心之谈,如作者。正如我们人一样,有自己的追求,有强大的魅力,在那些被世俗的眼光浊化的人中是奇葩,但在灵澈慧眼中却是少之又少的有追求、出新守正的人。
若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那是要不得的。要是对特立独行的生活有追求,生命才会有意义,生命的轨迹才会着上五颜六色的绚丽。
我们已经抛弃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因为我们有太多其他事情去处理。我们总是忙忙碌碌,却根本无法安安全全把最宝贵的东西留在身边。我们也在时光不知不觉流逝中习惯了那些无聊琐事。我们在也认不出那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的确,很多人为了追求而不顾一切地打拼,却在追求的路上迷失了自己,进入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中,走不出来。追求的过程中守正精神不可或缺。
在人生追求中需要有特立独行的一面,不陈规守矩。文中的猪毕竟是猪,很难逃脱自己的命运,但却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与众不同;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敬,即便它是一头无法表达感情的动物。所以言之,在循规蹈矩中释放个性,在守正中出新,在恪守正道中勇于开拓,胸怀正气且懂得变通,追求心正、法正、行正仍不断与时俱进。生活中,在完整继承的基础上挑战权威,善于实践,勤于实践,扎实做事,不服不躁,严谨行事,一丝不苟但也要追求不同于以往,也不同于他人的人生成就,选择不同于主流的生活方式,建立超越前人的价值观念。
其实,对于原初状态的持久呵护何尝不是一种人生追求呢?有些人穷其一生而为守正;有些人,力尽其益而为出新。这些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只是目标与方向不一样罢了。一头猪尚且如此,更何况于人呢?《道德经》中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而取天下。”而《礼记・大学》又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世俗生活中,“新”与“旧”看似两个对立面,二者只能选其一。而又不是,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故在我们今后的道路上,要有追求特立独行的勇气,又要有恪守正道的品质。这样,人生才会向我们所追求的方向一步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