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篇一
读完《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掩卷沉思,不经意回想起了自我成长中所走的每一步,豁然之中有一种感悟:人生道路的许多不如意、挫折、失败,其实都是能够避免的,从《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书中的案例均可找到其共同原因---那就是问题出现后未对自我彻底的剖析、归纳、总结,从中找出原因,进而改善,避免犯重复性的错误,而是常常责怪他人,抱怨客观环境,最终问题重复性的出现,构成恶性循环,结果可想而知。
前中国足球教练米卢有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本人十分认同,这句话强调的其实也是一种个人职责,在自身中找原因从而采取用心主动的态度的一种正面思维方式。
目前许多公司都在讲:团队建设、团队精神、大局利益。但请不要忘了:团队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果个人缺乏对团队的认同感,自我意识强烈,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达成不了共识,又何来团队合作,而且团队中的大多数人毕竟都是凡人,不是伟人毛泽东、名人韦尔奇那样的优秀领导者,能够有效的影响他人,使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在发展过程中能不断的修正偏差,引领正确的方向,共同朝既定的目标迈进。既然如此,我们就就应承认现状,认清自我,用心主动的改变自我,使自我的行为、目标、价值观贴合团队组织的'行为、目标、价值观。(当然你是优秀的天才领导者,另当别论)。
相反推诿、抱怨、拖延、执行不力已成为现代管理所不允许的,现代管理者需要的是正面思维,敢于承担职责,用心行动,有效解决问题。不是要求别人为你做些什么,而是改变自我,自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此刻是一个讲究职责的时代,我们每个都就应做个有职责感的人。
“改变世界很难,改变自我容易,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而态度决定一切,所以改变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方可有所作为!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篇二
“为什么会这样?”与“我能做什么?”,这是我们遇到问题之后常会出现的两种心态。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反应都是自然而发,符合常情,然而往深里去想,你却会发现,这两种想法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如暮鼓晨钟,用一种清越敦实的声音敲醒了我,让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试想一下,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断的抱怨看火的无聊,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集体是由我们这样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观能动性,那集体力量的叠加效果又怎么能体现的出来?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都有水喝,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呢?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责任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尤其是我们图书馆人。我们每排好一本书,每服务一个读者,每做完一个方案,无不都包含着对馆里、对岗位、对自己的一份责任。我们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坚持,还有一份对工作和生活积极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有句话给我的启发最大,就是“把焦点从他人与周遭环境中移转开,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这才是最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做法。”
是的,相较于被动地期望环境向对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我们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现状,包括思想、能力、习惯等等,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升,这将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后,有很多想法在脑袋里转圈,也有一些东西沉淀在了脑海里,忽然间记起了前国足主教练老米的那句明言——“态度决定一切!”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篇三
我最近读了一本是要我们别“问烂问题”、别问“为什么?”、别问“什么时候?”等等的书。这本书名叫做《问题背后的问题》,作者是约翰米勒。
约翰米勒是qbq的创办人,所以他会写这本书是当然的啦!内容是在说,开口说话前,不管是问问题还是反驳别人或者是的,都必须有个人担当的意思在,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更不要有"小媳妇心态",看完这本书就会知道了。这本书其实是给那些上班族、员工之类的人看的,我看是因为我觉得很有趣(虽然有点艰深看不懂),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是在教我们问问题时,不要问烂问题,不管是问别人还是自己,这个问题里最好要有:
一、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来发问,而不是“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
二、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他们”、“我们”、“你”或“你们”。
三、把焦点放在行动上。比如说,“我能做什么?”就是最佳范例,这句话以“什么”这个词来发问,包含“我”字在内,并把焦点放在行动上。
摊开这本书时,翻到目录,你会看到“做更好的抉择”、“问更好的问题”、“烂水手责怪风向”、“领导者不是问题的解决者”等等的,只要看目录就几乎可以知道他在讲什么,所以我觉得很有趣,大家看了也会跟我一样的,大部分的人看到书的标题是“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大概就会认为它是厚又字很多的书吧!其实完全相反!他不只薄而轻,每一页的字也不会多到吓人,还有几页几乎只有三、四行而已呢!也有插图,不会翻到每页都是字,而头痛。每个人其实都很常问坏问题,不外乎是因为怕有麻烦上身,而把错误都推给别人,不管是别人的错或是自己的,都要。
如果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又把时间浪费在抱怨、责怪......等负面想法里,永远找不到出口,这也是我们要的。我看这本书只有三次(第三次目前正在看,第一次我只看有插图的几面,第二次才真正看完,看第三次是因为他最后有写说:““重复”是学习的动力。很好。既然现在你已经读完本书,请在读一遍。”你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地方,哈哈!希望大家多看这本书,真的很好看的哟!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篇四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主要围绕个人职责来展开,出现问题,不去抱怨和指责,不要想着去改变别人,我们只能改变自我,试着多问自我:我能做什么改变目前的状态?去做去立即行动!把这本书读后感分享给老婆园园、南宁城市经理党美涛、同学马金平孔祥华,分享感言如下:
恐惧、抱怨的思想时刻充斥我的脑海。每每向姐姐诉苦,姐姐一再训斥我不从自身找问题。是啊,每每遇到问题,就想着这又不是我的错,我为什么这么倒霉!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只是概率大小而已。
天天因为怕遇到问题而不去行动,担心遇到问题就会有严重后果。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每一天活在恐惧之中。其实正如一位教师说的,走在大街上被车撞到概率是有的。一味担心这个概率而不走路、上街,那么生活就无法进行。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生就是要冒着风险生活,我们永远不明白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有几个点写的一针见血,一是人们普遍在选择所谓的舒适区;二是如何改变自我,不去抱怨,在公司拥有的平台框架内去获得成功。目前整个社会节奏偏快,就会导致社会风气偏于浮躁,在工作上都选择成为差不多先生,对于自身工作要求太客气,对于相关协调部门工作又过于苛刻,把这个状态反过来,天下太平!所谓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花在改变员工的思想上,一个成功的企业会把成功归功于企业文化就是这个道理了,前段时间有句话很火,也想分享一下: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所以还是要行动,在行动中产生力量。即使遇到问题,也不用怨天尤人,找出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行动,改变自我!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篇五
我是一名社区负责社保的工作人员,每一天都能做好本职工作,透过学习《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职责感”“团队精神”“这事与我无关”等一些事例,使我感到自我缺点和不足之处。
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缺点看不到。我认为服从是行动的关键,表示我们首先理解这个任务,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做好,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我不管是否是自我的强项还是弱项都要做好各种工作,尤其是弱项方面更是我锻炼自我的机会,把弱项变成强项。总是采取用心乐观的态度,当理解任务时。又有一次学习的机会,如果持续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工作,那么每件事情都能做的很好。在做事情时,不要有太多的“为什么”,承认个人职责的存在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它需要竭尽全力、全力以赴的完成理解的任务,而不是知难而退、遇事就躲,总是为自我达不成目标找借口,以致最后别人不敢对你委以重任,莫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篇六
《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一本实用教材,书中简洁、明了、便于行动的qbq的原则,提供了一系列将个人责任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行为之中的方式。相信我们通过深入学习、领悟这本书,了解并实践这些有助于提升和培养个人责任意识的有益方式,对于改进工作,改善生活无疑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这本书或许限于篇幅也留下诸多遗憾:该书仅从技术层面上或者说仅从沟通技巧与工具方面提供了提升和培养个人责任意识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途径;它指出了组织内推诿、抱怨、拖延、执行不力、目标不能达成等许多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是缺乏个人责任感,并给出了“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的方向指引以及提出了“个人责任感的不同,造就了个人事业的不同”这一十分重要的命题。但不足的是,该书未能就“个人责任感从哪里来?”这个更为重要的命题予以充分关注和深入探讨。
如果说问题背后的问题是缺乏个人责任感,那么,个人责任感背后的责任或者说个人责任感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呢?《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就此提出了一个较好的分析视角:“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选择,不但有责任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要为做出的选择负责。”对了,个人责任感与个人的选择有关!但是,个人责任感究竟与个人的那些选择有关呢?该书对此没有进一步地论及。我个人认为,从个体因素角度分析,个人责任感与个人选择的人生愿景、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从事工作岗位的角色定位有关。
首先,一个人是否具有人生愿景,或者说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愿景,对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感或者责任感强弱至关重要。人生愿景是讲个人对自己人生的企图心或决心,以及达成个人企图应有实践或行动的意志。人生愿景是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我们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无限拓展生命的宽度。”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自己选择的美好人生愿景,就拥有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积极有为的阳光心态,也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最好的选择,并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和卓有成效,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而美好。
第三,一个人对在组织中所担负岗位的角色认知或曰角色定位也是个人责任感的重要影响因素。该书在《“错问题”大全》一节中指出:“每个人在一生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角色各有挑战和挫折。”那么作为一名组织成员,特别是在组织中担负一定管理职责的成员,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及其责权利规定的认知程度和工作心态,决定了他对工作、对挑战、对改变现状、对创新的责任态度以及负责精神。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自己的企业或组织不认同、不热爱,对自己正从事的工作无认知、无兴趣的人,会对工作投入激情,会对工作负起责任?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的每个员工都能把眼下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人生愿景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自觉坚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主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就一定会自觉养成该书提到的“承诺用自己的智力、心力和劳力解决问题”的主人翁精神和“我为你服务,好让你成功。”的“领导”意识,那么企业或组织中的很多问题也就不会成其为问题了。
当然,一个人有了上述三方面的认知和选择还仅仅是具备了提升和培养个人责任感的充分条件;一个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大小、责任感强弱还需要与组织层面的必要条件契合。组织的愿景、文化、发展路径、社会形象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所作所为如果不能与组织成员个人的人生愿景、职业生涯规划无缝对接,如果一个组织不能为组织成员增长才干、施展才干提供平台,要奢望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具有责任心、富有责任感是不现实的。
做个有责任感的人,既是个人一生的选择题,也是组织管理者们现实的管理课题。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篇七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任何一个组织运行中都应关注的深层意识问题,对如何重新认识一个组织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解之题亦有启迪。作者约翰。米勒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深层次的组织问题。《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深入浅出、事例生劫,以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为核心,并把核心问题聚集在组织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的养成上。个人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推诿、抱怨、拖延、执行不力,任何组织或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意识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实现愿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qbq通过改进个人问话的方式,提高个人责任感减轻压迫感培养个人勇于负责任的精神,使企业受益同样使个人也从中受益。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关系更健全更融洽,生命更充实、更愉悦。对于那些错问题“这不是我的错”、“到底是谁造成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暴露出个人缺乏担当,并直指许多问题的核心,不在问题的本身,而是问题背后的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应该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发问,而不是用“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在所有问题中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只包含“他”、“他们”、“我们”或“你们”。把问题的中心词放在动词上,也就是放在行动上。
qbq的精髓:“借由提出更好的问题,立刻作出更好的选择。”对那些既没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又缺乏行动的问题应选择拒绝,并提出更好、更有责任感的问题。每个人需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最好的选择并且为自己所作出的选择负责。
拖延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会使压力上升,工作失去信心无法完成组织制定的目标。当事情越积越多时,感觉难以招架,让每位相关人事身心损失严重,我们应在事情还不严重时就及时处理掉每个问题,不要拖延,怠慢。
责怪别人,对解决问题根本于事无补反而合激烈地相互指责、相互抵毁,在人与人之间筑起高墙,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有责任的人谁都不责怪,包括自己在内。如果我们能停止相互指责,踏实地开始关于个人责任意识的提升与培养,使我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解决当前的问题。在一个团队里如果我们经常争吵、抱怨、推脱、对抗,最终内耗组织的生命力,应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把事情做好。
尽量善用不利的状况,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扭转现状需要个人负责的精神,并承诺用自己的智力、心力和劳力解决问题,决不争功诿过。个人责任从我做起,面对现状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接受无法改变的人,改变能改变的人。个人责任的重点不是期盼他人首先改变或是改变他人,而是首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现况。我们先从自身做起,尊重和学习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勇于为团队承担责任,欣赏团队中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与优点。不推卸责任和相互指责,那么我们的团队会更强大,每个人做的更优秀。
qbq的终结目标是“行动”。实践个人责任的方法是先提炼自己的想法,接着问比较好的问题,最后付诸于行动,只有付诸于行动才能有所收获。行动中即使蕴藏着风险,但不行动这项方案几乎永远不可能成为更佳的选择。
1、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
2、行动的结果是解决,不行动充其量是维持现状,并让我们一直在过去。
3、行动需要勇气,不行动往往表示恐惧。
4、行动建立信心,不行动助长怀疑。
作出具有积极意义的选择并决定该做什么之后,就立即付诸于行动。立即就去执行!行动高于一切!
看完该书之后想了很多,也确实沉思了良久,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本不算厚甚至只用了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能看完的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最起码刚看个开头时就让我明白了自身现在所存在的问题。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幅图片,图片中的人的两只手都指向了别处,作者称它为“企业的招牌动作”想想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肯定会有很多部门组成,因为大家的分工合作企业才能更好的运转,但是在大家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大家不想它发生的现象,一旦问题出现所有人都不想承担这个问题,所以最后大家就会很自然的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你推他、她推他、然后他又推你,最后就出现了图片的真实写照,这个图片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工作中最难免的就是出现问题,不管是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也不管是一个小组中的几个成员。只要一出现问题大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推卸、责怪。从来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作者书中还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石邸”餐厅的服务员,另外一个是“家得宝”百货的收银员他们是组织中职位最低的两个人,但是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一个被提拔成了高管,而另外一个却为自己的组织赢得了高利润,虽然只用了自己两块钱但是却为客人解决了相对自己来说比较棘手的问题,其实有时候大家都会有这种想法:人家都不去做的事干嘛自己要去做呢?大家都不做自己做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用处吧?这种心理我自己也有过,老是想随波逐流跟着大众走,因为总是感觉自己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看了这两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个人力量的伟大。而作者恰恰也是为了表达给我们这种意念。同时也让自己明白了一个早该明白的道理:“不管你身兼何职,服务员也好工人也罢,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职业而影响自己的责任心。说不定你的一次不经意间帮人家的事就能给组织带来不可预料的利益抑或是给自己的前途又开拓了一条大道。总的来说责任心是企业部门和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书中作者还说出了现在人的通病:总是想试图改变别人,把别人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特别是领导与下属之间,许多领导总是想把自己的员工改变成自己心中的样子,很多父母总是想把孩子改变成自己心中的样子,很多老师又想让自己的学生全都听话,他们总是想依照自己心里的想法改变别人却从没产生过要改变自想法,所以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努力总是白费,因为作者说了一句话:“一个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除非当事人自己痛下决心才能彻底改变自己”。所以领导的、父母的、包括老师的努力才会白费,因为他们从来不从自身找问题,曾经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那个时候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今天看了作者说的这番话之后才如梦初醒。所以大家因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吧:“不管怎样你都不能把一个人改变,有时候可能个别人会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改变一阵子,但是绝对不会改变一辈子,只有思考自身的问题所在从自己改起才能更好的从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
简单的说下作者说到的“小媳妇心态”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用最贴切的一句话来形容吧:就是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做什么事都推三阻四的,不干脆,总是想东想西的,自己没有一点主见。作者说到一个从军十年的军官在部队时领导分下来的任务总是只有一句简单有力的回答“保证完成任务”,但是他弃军从商之后却发现自己开始变的有点小媳妇心态了,他对自己非常不满意,其实大家不难想象一个在军旅中磨练十载的军官,到最后还难逃“小媳妇”的想法,可想而知现实中的人有多少都是“小媳妇”心态啊,所以作者才会说大家都要提防”小媳妇“的入侵。因为有这种想法的话可能什么事都办不好,更可能因为自己爱抱怨爱从别人身上找问题的性格导致自己掉到一个压力的漩涡时就很难爬出来了。
关于压力作者也有提到,作者说压力是一种选择,何尝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在自己对工作有压力的那段时间,甚至想过要离职,但是事实证明我我最后还是选择克服压力,那时自己也老是想为什么不好的事总是找到我呢?越是想就越觉得委屈到最后自己竟然到了想走的地步。最后在鹏哟的帮助下我克服了仙子阿看来根本不算压力的压力,所以由此大家可以看出不同的解决压力的方法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书中还说到关于与人处事的方法,等等、、、太多太多我很乐意推荐这本书给迷茫的朋友们看,看完之后有太多的感想但是今天就写几个自己认为现在比较有用的道理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问题。例如:“我也总是喜欢从别人身上找问题,我也喜欢推卸责任,我也喜欢说些人家不爱听的话。在没看这本书前可能我还没那么深的意识,但是现在我敢肯定自己已经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了。所以朋友们闲暇之时不免也看下此书相信你会像我一样受益匪浅的。
读了《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问题以后,我深深的体会到,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能力,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看起来qbq不过是怎样去提出好问题,避免错问题,但是要做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每一位团队成员去用心慢慢体会。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也是国家、组织、个人都能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我们的社会才能快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富强。责任使人充实,快乐,高尚!
从短期来看,承担责任者损失严重,而推卸责任者毫无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甚至到个体的我们,勇于承担责任是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单位良好氛围的极大发展,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中国人遇到问题或者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是首先要找到自己跟这事无管的种种理由,这就跟找“不在场证据”一样。而一旦某事成功之后,却能扯出一堆人,比如领导等等!这种思想也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企业,影响着中国的员工,而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这些现象,给了我们很多的警醒!
社会上,遇事推诿、没有个人责任意识的人并不少见,抱怨别人一无是处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进不肯学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个肯吃苦耐劳、肯学习又认真负责,还具有创意,并凡事以服务为中心的人却少之又少!要做一个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也并不难,就是观念转个弯,态度调整一下。
我个人认为凡事在于“态度”。当一个人的态度出现差池,哪怕他再杰出,都有不为人认可的部分。虽然说qbq是一套关于处世的工具法则,但是书中更强调qbq的优势实践原则就是“态度”。态度摆正了,可说是成功者为成功找方法,而态度不正确,就叫做失败者为失败找理由。
要是自己能管的问题,不就不是问题了吗?我们总是把全部的力气用在对付别人身上,也许从未试过“想办法对付自己”这个方式。当你把所有的力气花在别人身上时,你会发现,问题总是永无止境。如果你换个角度,把力气用在对付自己的缺点上、用在自我提升上,顿时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因为你将会变成一个消融问题的人,而不是穷于应付问题的人。
在个人责任的问题上,任何人没有理由给予自己推脱的理由,在统计工作中、在与企业的交流中,要找到自身切实的问题:为何报表迟迟未报?是不是自己在时间问题上催促的不够及时?为何企业答应填报却无动静?是不是自己在填报数据的问题上没有表达清晰……等等这些为什么,在问到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把责任与义务连接在一起。
这本书的开头,有句话是我十分喜欢的,“愿上帝赐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智慧,了解我自己这个人。”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都要抱以平静的心态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人和事,在勇气的基石上,去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人和事,在智慧的陪伴下,把自己看清楚看透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自身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无限扩张到生活中与工作上,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挺立在具有个人责任感的人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