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育儿书籍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我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狮子育儿法》,感受颇多。"狮子育儿法"是韩国国内正在流行的教育方法。
所谓"狮子育儿法"就像森林里的上狮子一样去教育、养育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从楼梯上滚下来,本可以扶起孩子的父母却无动于衷,孩子从楼梯上撞了个大包,原本可以带孩子去医院的父母却药水都不跟孩子上。在孩子没有生命危险时,韩国的父母决不伸出援助之手。总是让孩子自己解决。
而在中国,我们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
当我们遇到一点儿困难,父母就心疼地不得了。大家都熟悉这样的镜头,小孩摔倒在地,爸爸心疼的摸了摸脚,说宝贝,痛不痛。妈妈连忙用手抱住孩子,口里喊着:“孩子,你疼不疼。”
在医院里你也许看到小孩的普通感冒,也时常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忙前忙后,这个削苹果,那个买饮料,这个抱一抱,那个摸摸后脑勺,一遍又一遍地问烧不烧、渴不渴,结果是大人越关注孩子就越感到疼痛的厉害,哭闹的声音就越来越大。
两种多么不同的教育方式。
韩国人认为:养育孩子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就象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识能力,孩子所面对的一切。
读到这儿,我想用文章的结尾与大家共享。
孩子,你不用哭,你也不要害怕,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父母的陪伴,你要学会自己走路,因为鹰长大以后,需要独自飞向蓝天。
育儿书籍心得体会篇二
儿子还未出生,我就开始了我的育儿计划:搞音乐胎教,每日对着肚子放音乐;每天坚持啃一个大苹果,牛奶喝得都要吐了还不肯放弃。儿子出生后,我严格地按照书上的喂奶计划,只要到了规定时间,不惜在儿子最想吃的时候狠心把奶头拔出来。可结果呢?因为实在没有音乐细胞,儿子至今唱歌五音不全;因为摆脱不了遗传基因,儿子并没有因为我吃苹果喝牛奶而变白一点;由于我太刻板地遵行喂奶时间,儿子变得没有安全感,直到最后不吃我的奶。
但时至今日,儿子不仅没有在我预测的年龄段内出现我希望的成绩,反而变得问题多多:因为想让他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我总是把菜切成碎末和萝卜泥蒸鸡蛋喂他吃,全然没想到养成了他懒得动手甚至懒得咀嚼的习惯,结果幼儿园老师反映说全班就他一个人不主动吃饭,左顾右盼地等着老师喂;因为我太过于细心,儿子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很敏感的人,稍不如意就撇起嘴来要哭;因为我事事都替他考虑好了,有固定的模式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他变得一遇事就只会望着我,压根就没想到要自己动一下脑筋;因为他做任何事情总有人陪伴左右,他的胆子变得特别小,不敢一个人玩,也不合群。
这期间我目睹了一件事
点评:
这位妈妈遇到的问题在目前相当一批有知识的年轻妈妈中间很典型。他们相信书本,迷信科学,从怀孕一开始就会抱来各式各样的育儿书参考;他们因为自己的知识程度较高,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增高。并且以为,早期教育就是“神童教育”。
神童虽然客观上存在,但他们更多地来自于先天因素,想通过某种方案成批地制造神童是绝无可能的。
调查发现,有些所谓的“神童”的诞生,其实不过是由于家长过早地运用了孩子良好的记忆能力。要知道,孩子的年龄越小,记忆力就越强,如果在这时期要求孩子记背大量的知识,短期的成效是很明显的。再加上媒体的炒作,似乎一个神童就诞生了。
但其实,这样的“神童”缺少正常儿童的成长环境,他们的童年大多被扭曲了。他们只是死记了一些知识,智力没有得到开发,发展没有后劲。有的上学后在课堂里学不到新知识,反而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还出现身心障碍,不能和同龄人正常交往。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是按照某个模式造出来的。父母只要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加以适当的引导,那么,天生的神童不会被埋没,天资一般的孩子也能快快乐乐地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放手做个“懒”妈妈比大包大揽地当个“勤”妈妈当然更高明――孩子要快乐得多,妈妈也幸福得多。
[懒妈妈的另类育儿“懒”招]
育儿书籍心得体会篇三
这几天利用空余时间,在线读完了这本懒妈妈快乐育儿经。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忽然间感觉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就这么养养,孩子也是长大,当你看完了这些书本,和这些妈妈比起来,真是差太远了。
所以,想当上一个合格的妈妈,真是任重道远。随着孩子年纪慢慢的长大,要懂得它对应的身体,心理,形为等等变化,才能够遇事或情况的时候胸有成竹。
而在这个的背后,需要花时间去学习了解专业知识和实际育儿经验。好在这个时代信息共享,只要有心有时间,还是能够自己无师自通。
读后感之一:
这是一套理论的东西,不要过早的教孩子认字,读书,成长的过程是需要先靠想象,也就是他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到他到思考敏感期,自然而然就产生兴趣,那么集中注意力,专注的读书或做其它有兴趣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我是自己知道应该是这么回事,只是不了解其中的理论,看完以后有点原来如此的感觉。
读后感之二:
一直苦恼儿子专注力不够,看完以后有点茅舍顿开,简单说就是多虑了。三岁前,特别是男孩子,不能集中做一件事是太自然而然的普遍现象。外界有太多容易干扰到他们的事情,并且他们自己也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但是并不是因为小孩天性如此,就这么放任自流,还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训练他的专注力。有规律的作息生活,干净整齐的环境能让孩子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更好的保持注意力。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电子游戏。多关爱孩子,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
读后感之三:
3岁前最好不要看电视。这个我知道,但仅仅局限与看电视对他的视力有影响。看完以后我才知道,视力的影响是其次,最大的坏处是让孩子被动的接受电视里的内容,会影响他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能力。表面上看上去是专注的在看电视,好象培养了专注力,但从理论上来讲,适应了电视里强烈灯光影的刺激和不断变化的画面,实际上孩子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关注在一本书或一幅画上。三岁前养成的习惯会对以后一生都有重大的影响,简单来说,三岁前就喜欢看电视,喝可乐什么的,长大以后肯定会更喜欢。现在子涵吃饭的时候,不好好自己吃,总是提出边吃边看巧虎的要求,我们大人为了省事,也就让他看,顺便饭喂起来也容易。看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周未多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接触实际大自然,好好反省反省,不能老是带着他陪大人们逛商场,逛超市。
育儿书籍心得体会篇四
*假日整理书柜,翻出了前在粮食局当秘书时写的2篇旧文。虽然文字有点泛黄,但再次读来,依然心临其境,感触良多。最重要的就是“感恩”二字。感恩工作,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爱人。。。
那段下岗的日子,是我工作中的一段真实经历。可以说,4个月的下岗生活,对我的人生有着太多太深刻的影响。包括我后来的工作理念、为人风格、管理方式,包括对年青人的厚爱与栽培,都与我曾经的“下岗”深深相关!《给孩子的一封信》,是急就章。当时县里搞了一次征文活动,机关妇联要我写篇文章送评。当时并没重视,所以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后来要截稿的那天早上记起来了,怕驳了领导的面子,上班前在家里匆忙弄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以应付交差了事。但不知怎么获得了个二等奖。女儿今年已经12岁了。现在读读当初的文字,襁褓中的女儿模样和成长中的一幕幕场景便浮现了出来。
那段下岗的日子
(一)
两年前的深秋(注:此文写于9月),本该是硕果盈枝的季节,我却伴随着粮食企业改革的大潮,下岗了。
我对此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此时,距我走出校门到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时间。可以说,当我以及为我求学耗尽了毕生心血的家人还没有足够体会到“铁饭碗”带来的种种实惠和荣耀时,又将面临一次痛苦的抉择。
我无法理清思绪。怨恨、恼怒、后悔、哀叹,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我裹了个严实。以后的路怎么走?打工,家庭肯定坚决反对;做生意,有没有头本,这个时候才知道走途无路是怎样的滋味!才知道这份工作还是个依靠,失去了依靠,差不多失去了全部。万般无奈,我走到了乡政府。因为乡政府多次想借用我当秘书,当时上岗的时候因站里不肯放人而一直悬而未决。这次下岗了,应该没问题吧。我立马跑到书记那里,讲明了我的遭遇。书记说,很为难,现在政府也要实施下岗分流了。我说我不要多少工资,发一点生活费就行。希望有一个工作的机会。领导还是婉拒了。真是船漏偏逢当头雨,最后一点的希望也被显示炸得粉碎。
我痛苦地选择了回家。
(二)
父母看到我回来了,显得很高兴。我违心舒展的笑脸和变造的谎言,让他们深感作为“吃皇粮”儿子的父母有一种难得的骄傲。可他们全然察觉不出自己的儿子此时此刻正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与愧疚之中。为自己失去工作痛苦,为有愧于家人痛苦,为欺骗他们深感愧疚。父母好不容易把我送出“山门”,跳出“农门”,自己却在山外转了一圈之后,还是回到了起点。那种感觉实在狼狈。
过了四五天,父母看到我还没有动身去“上班”的意向,便开始“提醒”起来了。我知道,现在要瞒也瞒不住了,这样一直欺骗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我哽咽地告诉父母:因为企业人多,要减人,我最年轻,所以。。。。。。话没讲完,父母迫不及待地问:单位把你开除了?为避免他们更大的痛苦,我连忙解释:不是开除,只是暂时在家休息,人还是单位的。父母说:我们还是搞不懂,只是不要被开除就行了。
在家里,总要找一些事做。我便加入了甩膀子干农活的行列。虽然长时间没有劳动了,我还是竭尽全力去做。我想把自己失业的痛苦稀释在高强度的劳动之中,也为了对的起那一日三餐。
时间长了,外人似乎看出了我回家有点不正常。“我被单位开除了”,“大学毕业生在单位混不下去了”,“父母当牛做马为儿送书还不是换来“修地球”的结果”,等等之类的传言很快在全村中弥漫。嘲笑、冷眼像把把利剑刺向我和我的家人本已出血的胸口。但父母丝毫不为风言风语所击倒,他们用略带阿q式的语言回击:即使我儿被开除,但知识不会在肚里霉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和广播的胸怀抚慰着他们的儿子。
人承受压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时间一长,父母的脸上不由得紧缩起来,相处的氛围渐渐紧张。埋怨也就自然而然了。“唉,高中学习努力点,也不会只考起个粮校”;“怎么分的,分到了粮库”;“父母千辛万苦,而你这么不争气”。。。。。。面对他们的埋怨,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儿子心中的委屈你们难道不知?高考时我无缘无故地长牙齿,三天吃不下饭;粮校老师多次要我留校,你们要我回乡;我想出去打工,不是你们阻拦了。。。。。。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坚强,我多少个黑夜里任由泪水流淌。
(三)
天气渐渐地变冷。我蛰伏在寒冬的家中,度日如年。白天忍受着流言和冷眼,夜晚与泪水相伴,同时老是做着一些棺材之类的梦。梦中惊醒过来,往往是一身冷汗,然后就是漫漫长夜盯着天花板和黑色的窗外。那段下岗的日子里,我也想学一学那些下岗明星们,做到下岗不失志,重走就业路。然而轮到自己头上,却没有那么简单。在本地找工作没希望,做生意又缺乏资金。我一介书生,除了有点文化,其余什么也没有。最后决计等过完春节背起行囊外出打工。在国家单位下岗之后,终要找一个上岗的地方,不管是国家的还是私有的,不管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这已经顾不上了。
春节刚过,命运发生逆转。先是站里把我调到一山之隔的另外一个粮库。报完到之后依然是回家。十五过完,局领导班子调整,要选拔一个秘书充实办公室。原想借用我的那个乡党委书记与新任局长是老同事,他便鼎力推荐。后来局里下来考察,看了我为政府写的材料与履历后,对我进行了试用,接着是正式调动。长达四个月的下岗生活,在的春天,在对远方的期盼中结束了。
下岗真苦!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小映玮:
看你睡熟于襁褓中的模样,你的爸爸不禁想起了作家毕淑敏写过的一组有关生命*孩子的文章。毕女士把孩子与生命这两个互不相关的命题,用一支灵巧的笔阐述的真真切切,熨帖着天下所有父母的心灵。那份震撼,那份感知,那份美丽,在父亲读你的时候,——此时此刻尤有体会。
你实在太小,真的还只是个孩子。瞧你,三个月的年龄,差不多还没有完全消除你额上的皱纹,头也不能完全自如地摇晃,这个世界对你来说还是极度的陌生。你是谁?来到了哪里?——这些问题要你回答,简直就是父母亲的残酷,但我们从你的哭声中、笑声中、一举一颦中看着你在慢慢长大。
曾经看过一些名人父母写给孩子的文字,作为语言大师的他们一般都对年幼的孩子、孩子的年幼进行过讲述。而你的`父亲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尽管干的也是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但慵懒限制了父亲的发展,注定了父亲的平庸。就现在,想对你的来历进行一番探讨,都心有余悸。唯恐你长大后将父亲拙劣的文笔置于大师们有关作品前进行对照,从而产生一种“生不逢家”的感慨。不是怕贬低了父亲,——我们有缘走到一起,将在这个星球上相依相伴,从青年直到我们的老年,自有长达几十年的时光慢慢体会、领悟,现在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只是怕对你的心灵造成伤害。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一点与你密切相关的事情。对于三个月你的现在,对于你的漫漫一生,都是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纪念意义的。
你在母亲的肚里差不多呆了十个月的时间,可难为了妈妈!在别的早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如何表达喜怒哀乐的时候,你还是血浆一团,在母亲的肚里吸吮着营养。妈妈被你折磨的面黄肌瘦。你可曾知否?妈妈每天要吃很多的东西,但似乎都填不饱你的胃口。你的妈妈天天说自己吃得多,我则手舞足蹈经常说:孩子正好可以治治你的食欲,看来未来的宝宝还是天生的“医生”呢!这时候,妈妈的脸上满是幸福。随着你一天天长大,妈妈就更辛苦了。由于妈妈的工作单位不在这边,她每天要背负着你在一所学校里教书,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上课下来都弄得昏头转向。那时我的工作也很忙,加上在做家务事方面一直帮不上很多忙,妈妈的辛苦自不待言。
临产期已到了。但你却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来到这个世界的迹象。这可急坏了爸爸妈妈以及所有想一睹你“芳容”的叔叔阿姨们。他们不时打听你为什么还不出生。我则大度地表示:你如果觉得在妈妈的肚里生活舒服,愿呆多久就呆多久。私下里也责怪你太不懂事太自私了。虽然老爸未曾体会到怀孕的痛苦,但从乡间民俗流传的《十月怀胎》歌中对痛苦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因而我认为你的舒服快活完全是建立在妈妈痛苦之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我的焦虑之上的,凭这一点,我觉得你是一个自私的家伙。真的!
以上是有关出生前的故事。爸爸不过实话实说而已。不要认为这是对你的“讨伐”,不要对父亲的文字不满。你是一个女孩,以后自有机会品尝当母亲的酸甜苦辣。而我们所做的,也不要求你有什么负疚感,或者有所感激。现在我们都已是这个星球上的一份子,彼此平等地享受生命的权利。只不过,在我们之间,因为有着血缘的牵连而与别的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教育你成长的责任。知道了自己出生前的一切,你难道不感谢这个世界?不珍爱这个世界?父母对你最大的希望是你的心里永远爱意融融!不仅要学会爱自己,爱父母,还要爱他人,爱这个世界。至于成不成才,有没有有所作为,我们自己是无法要求的。而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好了。就谈到这里。出生以后的故事,你成长中的痕迹,我和你的妈妈都在做着记录,并且每时每刻都在用心谛听你长大的足音!
祝快快长大!
育儿书籍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我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狮子育儿法》,感受颇多。"狮子育儿法"是韩国国内正在流行的教育方法。
所谓"狮子育儿法"就像森林里的上狮子一样去教育、养育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从楼梯上滚下来,本可以扶起孩子的父母却无动于衷,孩子从楼梯上撞了个大包,原本可以带孩子去医院的父母却药水都不跟孩子上。在孩子没有生命危险时,韩国的父母决不伸出援助之手。总是让孩子自己解决。
而在中国,我们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
当我们遇到一点儿困难,父母就心疼地不得了。大家都熟悉这样的镜头,小孩摔倒在地,爸爸心疼的摸了摸脚,说宝贝,痛不痛。妈妈连忙用手抱住孩子,口里喊着:“孩子,你疼不疼。”
在医院里你也许看到小孩的普通感冒,也时常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忙前忙后,这个削苹果,那个买饮料,这个抱一抱,那个摸摸后脑勺,一遍又一遍地问烧不烧、渴不渴,结果是大人越关注孩子就越感到疼痛的厉害,哭闹的声音就越来越大。
两种多么不同的教育方式。
韩国人认为:养育孩子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就象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识能力,孩子所面对的一切。
读到这儿,我想用文章的结尾与大家共享。
孩子,你不用哭,你也不要害怕,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父母的陪伴,你要学会自己走路,因为鹰长大以后,需要独自飞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