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我是奔题目和封面去看的,封面上的小沙弥超可爱的。看了几天,前两天才在地铁上看完了!我是把这个当才睡前故事了读了,每天晚上睡前就看一会,看了一个星期吧就看完了。
还有放弃当一个良知的人吗?还记得那个任性的小孩,他的处心积虑和费尽心思不过是想让爸爸妈妈活的久一点;也还记得那个勇敢的小师姐。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篇二
当我看到书上的这么一句话的时候就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住了。有趣的书名更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阿弥陀佛”这么严肃的词后面怎么加上了“么么哒”?带着疑问我翻开了大冰的《阿弥陀佛么么哒》。
他不仅仅是个作家,也是个电视主持、民谣歌手、老背包客、酒吧掌柜……他有很多种身份,他让我感觉到他是自由的,他的文章也是自由的。
这本书讲了大冰在江湖上的12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他遇到了许多真诚、善良、有趣的人,而这些人的故事带给了我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思考。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篇三
我看这本书的目的,其实是想研究一种价值观理念,在旅行者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毕竟我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男,我并不认为我的生活方式一定正确。
不过我试图找到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给自己更好的生活体验。所以我放下偏见来研究下这本书。原本的我对于旅行者有种偏见,认为这不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四处旅游最后能留什么资本给自己在这世间生存。
怂恿别人追求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的生活是不负责任的。对的,没看这本书前,我还真以为大冰是那种一味推崇江湖旅游的作家,看过他作品后,很开心发现他写的还是很理性的。
看完这本书,发现跟我的预想不太一样。本以为是旅游故事而已,突出情感描写情义是理所应当的。但大冰明显借由这12个故事,最后把本书升华至一个普世的观念:阿弥陀佛么么哒。
没有哪种生活方式是错的,但长久单一的生活模式确实是错的,这样对不起你生活中本应该有的精彩;而知道自己有这种权利选择其他人生选项,却不去主张改变,就是错上加错。
生活理念就是,惜缘不攀缘,重视生活,坚持有趣的活法。还有书最后升华的观念,世人多戾气,多年几句阿弥陀佛么么哒,或能消去些戾气,简而言之,便是诱导善意,选择善良。全书也确实写了些人情世故和江湖险恶,但着重还是主张江湖的善意,里面挺多故事都是有关情义,例如小s和皇后镇,大冰和银匠铺。
看到这里,我就得出一个感想:
旅行的人,不是不知道现实险恶,但他们相信又更多的人是善意的。因为他们感知到的世界是善意的,他们才常常旅行,期待遇到善意的人和事。尤其流浪歌手们,用音乐跟陌生人交流,他们是无比真诚的,用真诚能换来世间许多的善意。
后面想到,不旅行的人是不是觉得这世界对自己是不善意不友好的。这样两种不同的外界感知,造就的可能是两个互相不能理解的人群。
我觉得必须跟作者的背景联系起来,书中故事主人公大多是作者身边朋友,尤其多民谣流浪歌手。
正是因为有了音乐有了诗,老谢在精神上得到许多自由,所以他离开穷山里,独自走出校园大门去做一次梦,打工攒钱搞创作写诗,多次散尽钱财从头再来。抛开理想这两个这么大的词,其实我觉得这些歌手只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音乐中找到了归属。
所以我的理解是:
流浪歌手历尽磨难,还在做音乐,这其实不叫坚持,他们从不觉得苦,被现实打击了,也不苦了自己。对他们来说,不能做音乐,才是苦了自己。历尽磨难不是必要条件,有些有才华又幸运的音乐人年少成名,不能说他们不热爱音乐。音乐的存在,对音乐人来说,已经是世间对他们莫大的馈赠。总有一些事,别人想要拦住你不让你做,你自己都不答应,非做不可。
就像唱歌这件事,对于歌手来说。
对我来说,这些个有关音乐的故事,没有什么参考意义。很多人同样在做着,自己乐意做非做不可的事情。例如打拼事业,写作,看英文原著书等等。
音乐尽管是门艺术,但不适用于所有人,看了大冰的书就想学吉他的人,不如想想哪些事情是你非做不可,不做不开心的事。
如果没有,那就创造出来一个,想要有生活有故事,不只有学吉他做音乐这一条路。
看完这本书,对大冰有个初步的感官了解。我大概得道个歉,所有我所担心的盲目的行为,大冰书中都有指出。
同时大冰文章里既有强烈的煽动力,也有现实的困难。大概这本书的意义在于:
把人心中本来就有的那颗种子发芽长大一点点,尽管不足以让人迈出那一步去改变人生,但知道世上有这样一些人过着自己向往的生活,就已经是莫大的鼓舞和宽慰了。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篇四
今年8月份的北京,还是很炎热。只身一人坐上地铁从海淀区出发,到朝阳区去找一位朋友,地铁上闲来无聊打开微信读书,接着读《阿弥陀佛,么么哒》。记得这个时候读到了一对儿夫妻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来大冰的书屋找大冰,持续很长时间,最后终于找到大冰。最后,这个可爱的天使给大冰的信里写到,这么做不是为了折腾父母,而是为了让父母对自己的离开太过伤心,随他去了,而是为了他的遗愿有奔头,以至于不那么难过。记得我看到这的时候,坐在地铁上的我的泪水已经模糊双眼。谢谢大冰带给我的感动。
小芸豆喜欢冒险,差点在一次海底探险中失去生命,她的朋友为了救她把自己的氧气瓶给了他,自己放弃了氧气瓶,幸运的是最后两个人都平安上岸。后来在一次探险中,这位对小芸豆很好的哥哥不幸遇难。这位哥哥时常对小芸豆说的话是不论干什么记得不要让爱你的人担心。友人逝去,小芸豆说:“走了大半个地球,明白‘担心’这两个字多么的弥足珍贵”。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支教真的是一件特别让人尊敬的事儿,还想着自己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去支教。在大冰的这本书里,我看到大冰并不赞成大学生支教。支教只是给山区学生带来了短暂的知识与快乐,带给自己的是别人对你的称赞“哇,你去支过教,你好棒啊!”。但是,对于山区孩子来说,一批又一批年轻老师的到来,短暂的停留又离开,带给他们的是一种伤害,一种信任的缺失,带给自己的却是成就。不反对当地大学生回去支教,因为每次假期都会去,孩子们的希望在。
感谢大冰笔下这么多鲜活的真实发生的事情,让我知道有人真的在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在努力,他们在尝试。文章的最后写的很好。“有时候你需要自己去撞南墙,别人的经验与你的人生无关。先尝试,再选择。没必要按着别人的脚印走,没必要跑给别人看,走给自己看就好了。”“尝试会摔跤吗?会疼吗?会,而且不止一次。疼痛总比苍白好,总比遗憾好,总比无病呻吟的平淡好。因为,对于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阿弥陀佛么么哒读后感篇五
这是第一次看大冰的书,感觉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以为他写的是鸡汤故事,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个个流浪故事里满满都是生活的艰辛和快乐,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充实的人生。
我来自小城,自从上了大学以后,用老爸的话说,明显看到我的心野了,小城留不住了。后来终于如愿来到了上海,现在想来也是跟做梦一样。但是来到大城市,接触的人又不一样了,同学们有着更加优越的家庭背景,或者名校学习经历,或者开阔的眼界和知识面,以及丰富多彩的业余爱好,关键还更加努力更加有活力有创造性,这些在我看来都是遥不可及,深深感到自己如此平庸是如何考进来的。世界这么大,我是多么小。没错,我就是那个渴望成功,又不愿意努力付出的小人物,导师也看透了这一点,后来师生关系也逐渐崩坏,直至走到终结,顺带着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遭到冲击,深感成人的世界里都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本就不爱交友的我更对社交感觉到绝望,不愿浪费心力认识新的朋友,反正总归是各自踏上自己的人生路,没有谁能一直陪谁。一次次地为自己感到失望感到难过,强烈怀疑自己是否抑郁,因为在我心里其实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人终究是要死的,无论什么人,他的人生路线是固定好的——生老病死。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了别样的人生,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泪流不止。原来人生有那么多的辛酸无奈,有那么多不公平。虽然我一直过得不开心,但也说不上痛苦,起码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幸福的。从小有爸爸妈妈疼我爱我(虽然他们之间并没有多么相亲相爱),不愁吃穿,竭尽全力给我更好的生活,但对自己总是苛刻,虽然我于心不忍,但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们沟通。现在也不知道怎样和他们进行精神沟通,我的痛苦和无奈从不知道怎么告诉他们,或者许说了他们也不能理解。三岁前在外婆家长大,缺少安全感,怕父母不要我,在他们面前我总是要表现的乖乖的(还因为他们有些喜怒无常),他们的爱让我窒息,所以千里迢迢逃到异乡,一路寻找着自由,从没找到,现在不在父母身边了,我开始把没有度过的青春期重走了一遍,任性,脾气坏,做错了事不知道怎样道歉,这都是我的人间关系崩塌的原因,但我一向的策略是逃走,换一个地方重新生活,终于我也成为了父母那样喜怒无常的人。我深知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性,却不知道怎样应对。之前一度想要去山区支教一年,看看对我的人格完善有没有好处,终归没有勇气放弃安稳的生活,以致计划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