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弘扬雷锋精神读后感篇一
“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句话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九年,在这九年里,这句话一直萦绕着我的耳畔。惭愧的说,每次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它就像风一样,从我左耳进,右耳出。一直到我看了雷锋日记,雷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终于明白了学习雷锋的意义。
学习雷锋,首先要了解雷锋,更要了解雷锋的精神和品德,读了雷锋日记后,我情不自禁地到处查找资料来了解雷锋。雷锋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帮人无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与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三月五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雷锋日记》中有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雷锋同志就像那钉子一样,牢牢地守在他生活的岗位上。雷锋同志提倡“钉子”精神,只要愿挤,时间总会有的。就像钉子,靠它的钻劲和挤劲,使自己善于钻也善于挤。
我认为,要向雷锋学习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是我从前未有过的优点。啊,“向雷锋叔叔学习!”
雷锋日记感悟二:
而我呢?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里,还这么不认真学习这么爱吵这么爱玩,在考试中,我每次都因为一个个的小错误而使自己失去了满分,我实在这太不应该了。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在任向方面,他都做的很好,甚至做的更好。
我想既然雷锋从一个一字不识,到满腔经纶,必定是尽了很大的努力。他什么事都能做得最好,因为他付出了、努力了、投入了,更加做到了。
总之这本书非常好看!
弘扬雷锋精神读后感篇二
50年前,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同志逝世后,留下了几百篇充满理性思考和仁爱之心的日记。今天,我们重读《雷锋日记》,发现雷锋依然“像春天般温暖”。雷锋带来的“温暖”,简单质朴,却直入人心。或许,雷锋的身影在我们心中,一天都不曾离去。
1958年6月7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1959年10月25日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959年11月2日
我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心里感到特别亮堂,工作越干越有劲,只觉得有股劲永远也使不完。我为了群众尽了一点应当的义务,党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去年我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鞍山市青年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这完全是党的培养,是广大群众支持的结果。
我要永远的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1960年6月5日
要记住:“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1960年10月21日
今天吃过早饭,连首长给了我们一个任务,上山砍草搭菜窖……劳动到了12点,大家拿着自己从连里带来的盒饭,到达了集合地点,去吃中午饭。当时,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我走到他面前,他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了自己的饭给他吃。我虽饿一点,让他吃饱,这是我最大的快乐。我要牢牢记住这段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1961年9月11日
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
1961年10月16日
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961年10月19日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1961年10月20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962年2月10日
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1962年2月12日
我们的同志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团结广大人民,团结得越多越好。我觉得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当成是自己的幸福。
1962年3月2日
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这些人好比是一个瓶子装的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可是还晃荡不出来。
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1962年3月9日
我懂得,一个人只要听毛主席的话,积极工作,就能为党做很多好事情。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走不远、飞不高,好比一条条小渠,如果不汇入江河,永远也不能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1962年3月28日
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像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装知识的碗,就要像神话中的“宝碗”一样,永远也装不满。
1962年4月4日
1962年4月17日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我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坚决听党和毛主席的话,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随时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962年6月25日
弘扬雷锋精神读后感篇三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被引用最多的“雷锋语录”,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朴素的话语闪烁着美丽的光芒,正如她的名字——李素丽。一名普通的售票员,用真诚的笑脸、细致的关怀让乘客如沐春风,被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
一辈子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不动摇,杨善洲的一言一行,堪称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创业精神的楷模。照片上的他满头白发、朴素慈祥,工作35年,这位原保山地委书记,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一心为民。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植树造林。“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他的善行义举深深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成为全党全社会争相学习的榜样。
“对军人而言,雷锋精神是一支值得永远传承的精神火炬。”“独臂英雄”丁晓兵说,每到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中国军人总能挺身而出,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精神高地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血脉相连。
党员干部带头学雷锋,把学雷锋与践行党的宗旨结合起来,把做好事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雷锋精神大众化,而且有益于引领社会风尚,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一面是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面是民间涌动的强大道德力量。雷锋精神在经受巨大考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应时而起、发扬光大的契机。
“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当这样的字眼频频进入人们的视线时,许多人开始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唤:我们的社会,需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因为两位平民英雄的义举而让这个社会暖意融融。李国喜,这位58岁的河南农民路遇3人落入冰河,他甚至来不及脱掉身上的棉衣,便跳了下去,先后救出3人后,终因体力不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人们还在为“最美妈妈”杭州吴菊萍的义举感动时,在北国冰城哈尔滨,一个叫谢尚威的年轻人再次用几乎一样的姿势,托起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一南一北,两次托举,托起的是闪耀的人性之美,彰显的是人心向善的力量。
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信仰物化、欲望横行的风险,除了法治与秩序规制外,道德的调节也不可或缺。而如何让蕴含在民间的道德力量喷涌,并使之成为全社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便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主题。
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书房里,静静摆放着《像雷锋那样做人》和《雷锋辞典》;他一生荣誉无数一向淡然,却唯独因与雷锋并称为“优秀共产党人”而“心情激动极了”。他说:“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20多年跋涉在大凉山深处、书写世界邮政传奇的王顺友,在路上累了,就会唱起自编的山歌“党的领导指引我,要学雷锋一个样,为人民服务要到底,我和人民心连心”。好事做多了,乡亲们都说王顺友是雷锋。他说:“我比不上雷锋,但我要学雷锋。”
好人与榜样,给社会带来力量。感动背后,传递的是公众一直尊崇和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道德底色,凝结成人间的大爱,与时空永在。
告别狂热和盲从,超越程式化的活动形式,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学雷锋实践活动的真谛所在。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一时呼呼隆隆,长期冷冷清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雷锋活动在很多人眼中变成了走过场。程式化的活动形式让学雷锋活动本身弱化了教育功能,那个“完美的人”让人们觉得与自己异常陌生。
当针对雷锋的怀疑、解构、恶搞接踵而来时,雷锋精神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学雷锋实践活动的新思维也在人们的思考中产生。
一时舆论哗然。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雷锋作为英雄人物的形象并没有因此而坍塌。媒体几乎一边倒的叫好声——人们欢迎这个有血有肉、生动而平凡的雷锋。
文化观念多元,个人价值凸显,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厌倦了特定语境下“高大全”式的说教。学雷锋实践活动也开始讲究时尚化,年轻人找到了学习雷锋的新角度。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广泛开展,既是学雷锋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又是雷锋精神与时代进步潮流相对接的产物。
尤为重要的是,传统单一的学雷锋活动形式,被扶贫、赈灾、助学、助老、植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所取代,与时代同行的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造福群众、净化心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彰显与弘扬。
弘扬雷锋精神读后感篇四
又是一年的3月5日,每当这个时候,社会各界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平凡却伟大的人——雷锋。在重读《雷锋日记》、弄清雷锋故事中,雷锋精神也被赋予更多深刻且丰富的含义。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这个名字,曾是一个时代的标杆,他所代表的助人为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进步。雷锋的伟大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千千万万民众。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构成民族脊梁的精神支柱。无容置疑,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有一位平民英雄。
50年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遍住过大江南北,雷锋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雷锋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是感召全国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人们怀念雷锋,时代呼唤雷锋,社会不断涌现“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奉献爱心,“草慈善家”阿里木坚持十几年用烤羊肉的微利资助贫困生,“虎妞”杨艳艳面歹徒挺身而出……他们身上所彰显的都是雷锋精神。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的精神实质;“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当作看成自己的幸福”,“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就是雷锋精神的闪光点。“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怀着对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一以贯之,从不含糊。他说“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最重要的是,雷锋精神是“传统美德的延续”。新时代,雷锋精神既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时代精神的凝结,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的延续。
时代赋予雷锋精神的内涵,任何一个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思想境界、追求和闪光点,都是与一定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并被烙上时代的印记。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发达,物质如何文明,雷锋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是时代的标杆,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雷锋精神的传承,需要千千万万认得共同努力。正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当年读雷锋先进事迹和日记后,写下的一段深刻的话语“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正是由于雷锋精神彰显了人类共同价值,所以人们都敬仰雷锋、学习雷锋。
今天,雷锋精神已经大大超越了雷锋个人的思想行为的范畴,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反映了社会主义时期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特征,因而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要坚持用雷锋精神教育人民群众、引导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民心士气,锤炼意志品质、强化战斗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严峻考验面前不迷失,在艰难险阻面前比退缩,确保各项建设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的目标顺利实现。
弘扬雷锋精神读后感篇五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日记:我决心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
昨天我听到一位从北京开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回来的同志作报告。他说,毛主席在北京接见了他们,毛主席的身体很健康,对我们青年一代无比的关怀和爱护……。当时我的心高兴得要蹦出来。我想,有一天我能和他一样,见到我日夜想念的毛主席该有多好,多幸福啊!可巧,我在昨天晚上作梦就梦见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像慈父般的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对我说:好好学习,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了,只是流着感激的热泪。早上醒来,我真像见到了毛主席一样,浑身是劲,总觉得这股劲,用也用不完。
我决心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好好地学习,顽强地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作一个毫无利己之心的人,我一定争取实现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真正见到我们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雷锋日记:我要永远戒骄戒躁
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心里感到特别亮堂,工作越干越有劲,只觉得这股劲永远也使不完。
我为了群众尽了一点应当尽的义务,党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去年我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出席了鞍山市青年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这完全是党的培养,是广大群众支持的结果。我要永远地记住: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
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
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我要永远戒骄戒躁,不断前进。
雷锋日记:我为给国家做应该做的工作而高兴
今天,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一天紧张的工作过后,一点也不感到疲倦,我感到浑身是劲。深夜了,我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我真是看得入了迷,越看越想到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十一点钟了。我走出门外,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突然下起雨来了。陈调度员说:“我们建筑焦炉的工地上,还散放着七千二百多袋水泥。”他急得一时手足无措。我急忙跑到二楼段长办公室叫醒了刘段长。从段长办公室里走出来时,雨越下越大了。这时,我猛然想起党教导我们要爱护国家财产,又想起了我是个共青团员,一种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跑到工地上抢盖水泥。我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水泥上,然后又跑到宿舍,把自己的被子、褥子都拿出来去盖水泥,我还发动了二十多个小伙子,组织了一个“抢救水泥突击队”。有的忙找雨衣,有的找苇席,盖的盖,抬的抬,经过一场紧张的劳动,使国家的财产免受重大损失。
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抹掉了头上的汗,回到宿舍,心平气和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我为自己给国家、给党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工作而感到高兴。
雷锋日记: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
一个人出生到世界上来以后,总要活上几十年。从成年到停止呼吸的几十年的生活,就构成个人自己的历史。至于各人自己历史的画面上涂的颜色是白的,灰的,粉红的,或者是鲜红的,虽然客观因素起一定作用,而主观因素却起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应好好的想一想,怎样来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做自己思想行动的指导,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
雷锋日记:我要坚决发扬革命部队里的优良传统
我要坚决发扬革命部队里的优良传统,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等英雄们学习,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我一定要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我要把我最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今天我太高兴太激动了,千言万语也表不完我的心情。
雷锋日记:我要在困难中作个光荣的革命战士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那上面讲了许多怎样向困难作斗争的道理。文章中说:
“斗争最艰苦的时候,也就是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也就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因此,对每个人来说,这是个‘关口’。经得起考验的,通过了这一关,那就成了光荣的革命战士;经不起考验的,通不过这一关,那就成了可耻的逃兵。是光荣的革命战士,还是可耻的逃兵,那就要看你在困难面前有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了。”文章中还说:
“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革命战士所以伟大,就是他们能通过困难看到胜利;透过失败能看到成功,因此他们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不会畏怯逃避;碰到严重的失败,也不泄气灰心,而永远是干劲十足,勇往直前,终于成为时代的闯将。”
这些话对我有深刻的教育作用,我要在困难中作个光荣的革命战士,绝不作可耻的逃兵;我要作暴风雨中的松柏,绝不作温室中的弱苗。
雷锋日记:唱支山歌给党听
雷锋日记:解放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民
今天,我在电影里,看到了英雄的革命战士董存瑞的光辉形象。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崇高的精神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
今天,我国的领土台湾还被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霸占着,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穷人没有得到解放,他们没有吃没有穿,受着压迫、剥削,我绝不能眼看着他们受欺凌,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