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细节的读后感篇一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前些天读了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心里有些话想说一下。“民主”一词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一很动听的褒义词,民主的崛起是势不可挡的历史必然趋势。但也会有人说,权利集中可以提高效率,没有那么多反面的声音和不同团体之间的牵制反而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那“效率”另人瞠目结舌。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高效”的结果是生产出了无数破铜烂铁,直接导致了资源的低效利用从而导致了至少低效的农业生产。这些非理性的决策带来了严重的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浪费,同时破坏了民众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当权者都是非理性的,也不是所有民众都是理性的,但是民主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使理性有更多机会找到出口。
但是我想说,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不等于富裕。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这跟民主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美国为什么富裕?一是原始资本积累,二是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美元本位制度和发达的金融和国际贸易市场,四是无可匹敌的军事政治影响力为其财富保驾护航。当然这只能解释美国的资本家为什么这么富,而让普通美国人同时得益的,靠的是其完善的工会和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的民主制度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绝不能说,有民主就一定能走向富裕。所以如果把我国有些地区的贫困和落后归咎于现行的民主制度,这是不科学的。
民主也不等于自由。但如果把自由理解成为所欲为,那么美国是远不如中国“自由”的。你既不能“自由地”打自家孩子、骂网友脑残,更不能“自由地”叫别人“黑鬼”、骂同性恋变态。事实上,美国是个比中国更加繁文缛节的社会。因此,有了民主就能获得富裕自由的想法纯属幻想,幻想天上掉馅饼。馅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那么,民主有什么用呢?刘瑜眼中,美式民主的精髓,不是自由,也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而是使政府和社会能够”帮助人们帮助他们自己使错误决策得到纠错,阻击可能中的腐败和强权,维护平等,以及保护弱者。这样的民主,不能使人富裕,()却能保障你的努力有合理的收益;不能使人为所欲为,却能使你每个人获得平等和最大限度的自由。
不过总的来说,西方民主确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但是欣赏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的历史多么的清白无辜,而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制”,它具有相当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从而能够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错误。
最后,我想说,民主之路是一条既长又艰辛又难以抉择的道路,值得我们思考却切忌盲从。
细节的读后感篇二
在看到《一厘米之变》这一章节时,前引中的这几句话觉得说得特别好: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就拿这次准备迎接镇江体质抽测来说,开始是为了提高整体成绩而对每一个同学,每一项素质,加大运动量,持之以恒的.练习。本来学生的体质提高就靠学校几节体育课,并不能改变多少境况。但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下来,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大多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并且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乐于去锻炼,去改变自己。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力求从我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
教育改革悠悠万难,细思量,并非“顶层设计”不够美妙,亦非推广力度跟不上,而是再铿锵的改革步伐,几无例外要止步于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常听人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改变自己。事实上,改变自己,也就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但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活在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里,对太多太快的改变,有平天生的恐惧感,抵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必然反应。
所以,古人概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在是“难移”,而非不能移。古人所叹之“难”,一则难在看见自已需要改变的地方,这需要自觉和反思;二则难在找到改变自已的恰当方式,这需要智慧和坚持。作为整日忙碌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能在一地鸡毛式的工作中,觉察到一个个看似很小的教育行为,可点滴积累并逐步成为难解的大问题,对于我个人只是努力去改变自己,期待今天迈出的一小步,明天可以收获一片蓝天。
《润泽的座位》,让我知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成为“边缘人”“局外人”,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一,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事情,并非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如何做到对人性充分的关注、理解和呵护,并几十年如一日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累积美好的态度。虽然体育教学提倡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但现实很难做到这一点。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感触颇深。我在体育课的队形中试着一节课身材高的在前,下一节课身材矮的在前。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重视他们两头的,虽然是这个简单的队形变换,学生感到很开心。这或许就是细节的力量。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忽视教育的细节。
细节的读后感篇三
自孙文先生提出“三民主义”后,民主一词大行其道。然读过这么多的书,听过这么多人的言论,无一不是生硬的理论与死板的定义,我又何曾真正明白过民主究竟为何?而如今,我遇到了刘瑜。“她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梁文道如是评价她。如果有谁能把政治问题变成老少咸宜的八卦贴,除了北京的哥,就数刘瑜了。
凡读过《民主的细节》的人都会发自内心地赞叹这本书,作者刘瑜是一名剑桥大学讲师,哈佛大学博士后,是一位可以用专业术语展现高深的人。而她却立足于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用7年时间在美国观察,体会,理解一个又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现象,然后有条不紊地,平铺直叙地娓娓道来,她将虚无缥缈的民主拉进现实场景,告诉大家,民主与民生息息相关,是每个人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中与政府的关系。
本书通过列举一个个小事件从各个角度将美国的民主在读者面前铺展开来,每一个事例都看似细小且不引人注目,但却总能由浅入深地讨论该现象所体现的民主现状及相关问题,而后一步步将这些问题多方面地阐述清楚,最后联系我国国情现状,得出一个顾全大局的结论或悲天悯人的愿景。这一切都是在让读者明白,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就要抛弃那些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感受这个国家。
美国是一个细节的国家,它的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从那些小人物细微的生活中,我们体会到了细节的民主:地铁工人可以因为交通局要提高从工人工资中提取养老金的比例,在公会的组织下组织全系统的大罢工,并最终取得补偿;哈佛大学的学生可以仅仅是因为学校解雇了某清洁工,而为他组织游行,向学校施压,并最终迫使学校重新雇佣该工人并向其支付过去的薪水和医疗费。因为,在这里没有人能够随意鱼肉“小人物”。这是弱势群体身上的民主。美国的前司法部长可以高举着“法律高于政治的旗帜”,成为萨达姆――这个美国敌对政权领袖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他明确表示萨达姆是无辜的。而更有千千万万个美国群众来信支持他的做法。这是法律上的民主。小布什在任期间,每天晚上在脱口秀的节目都能整出几个“布什笑话”,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杂志,每次都能找出拿政治人物开刷的新闻和评论。在这里即使你在大街上指着总统的鼻子脱口大骂,也不会关进监狱。这是在言论上的民主。还有很多很多,这些细微的生活,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美国的自由民主之风。
当然,这些细节的背后,还能看到中国一些热点事件的影子,类似的事件以及不同的处理方法,实在发人深思。美国的民主制度能发展到这个程度,是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支撑着,是其深入人心的自由平等、权利意识等观念在支撑着,并在实际中实践推行而保障着的。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前进中不断摸索着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
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去判断“西方制度”的好坏,以至于我们没时间去了解它真正是什么。我们喜欢笼统地谈论“美式自由主义”并以这个概念为分界线来站队,但这个概念纠结是指什么呢?指出这个概念和现实的具体关系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它要求深入细节,回归事实本身。而刘瑜的写作主导思想便是不去做缺乏精确性的概念判断,在这一主导思想下,其写作方式上自然偏向于讲故事,找数据,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更是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这本书是尝试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告诉大家民主到底是什麽。一个本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展现高深的人,却选择了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文章最后就借用“战地玫瑰”闾丘露薇的这句话来作为结尾吧。
细节的读后感篇四
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细节》这部作品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的本质,是以敏锐的眼光,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抛却新潮的术语,瞩目于教育的小事、细节,带你抵达教育现场,为教育做最真实、深刻的“侧写”——这些书评都极为中肯。
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 朱永通先生指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随心所欲”。于一些随意的教育细节中灭失了学生的天知,我与此有着很深的共鸣。我在想教师本位先入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指出首要原因是缘于对儿童的误读——儿童是什么?“语文界先入为主派的教师用他们的教学行动确认儿童就是一张白纸。儿童天生应该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问题理应由老师先来发问。那么,儿童真的是一张白纸么?”其实,儿童天生会学习,儿童的学习力几乎与生俱来。可是,对儿童的误读使得教育者对此视而不见。面对这样的窘态,《小学语文教学》会刊主编李红云曾撰文呼喊:“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对世界不是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呢?哪一个孩子不是急切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呢?是谁把孩子的求知欲望销减了?是谁把孩子的求知火苗扑灭了?”
现在读读朱先生的作品,我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也体现了很多老师,平时对一些教育细节的忽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仔细观察,渐渐的导致自己累积了一些教育的“恶习”,生出许多“反教育”的行为,灭失学生的天性,这其实是极为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很多时候取决于对细节的观察与领悟!
细节的读后感篇五
寒假中学习了《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这本书,让我颇有感触,也十分受益。
"你最棒"、"你真棒"之类的话经常被一些幼儿教师挂在嘴边,以此来体现其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教育评价观。在分析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弄清楚评价的内涵以及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在幼儿园中,教师和幼儿对于周围的人、事或活动都随时随地进行着各种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幼儿了解、认识自己的'优点或不足之处,并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必须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并注意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防止那种不关注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境的虚泛评价与无效评价。教师对幼儿进行恰当而有效的评价,首先应当在思想上明确评价的目的,致力于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而不应刻意在幼儿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教师应避免使用"你最棒"和"你最能干"之类容易导致幼儿间相互横向比较的语言。教师应当承认并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特点和现实状况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以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科学教育活动或其他领域的活动中,幼儿教师经常会从成人的角度来看事情,本来很容易理解的一件事,却会在幼儿那里变成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这时,教师如果能够灵活的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可能就会使幼儿原本难以理解的事情变得容易了许多。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幼儿园教育中,尤其是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灵活的运用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起幼儿对事物强烈的探索欲望,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设出宽松的环境与氛围,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尝试的机会,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尽量创设条件,鼓励幼儿主动探究,满足幼儿动手尝试的愿望,给予幼儿相互交流乃至争议的机会。幼儿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浓厚,获得的知识经验才会更加丰富而深刻。
细节的读后感篇六
因为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关系,学生期间先后接触了很多欧美国家的电视电影以及欧美文化等专题,个人还是喜好用当前自己所处所见与欧美国家去对比,纯属兴趣与打开眼界。
刘瑜这本书我给好评是因为它不像其他书一样生硬的传递着“这就是美国这就是美国的民主”“这就是美国的三权分立”等等,因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不喜欢这种说教式的铺垫,而它采取了在序言一开始就慢慢吸引你的眼球,正文内却是一个个小故事诠释美国的民主美国的教育美国现存制度所产生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点点小思考。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制度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制度是由人来实施的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任何人由于文化制度风俗习惯教育差异宗教习惯等对同一件事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所以无谓的西方的月亮就比东方亮,美国的三权分立就一定有优势等是值得商榷的。
本书开头摘抄法国作家扎克维尔一段话很是喜欢:“我考察美国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种合理的好奇心,我的愿望是找到一些我们自己能够从中受益的启示。。。我承认在美国,我看到的并不仅仅是美国,在那里我寻找民主形象本身,它的倾向,特点,偏见和激情,从而了解它的发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恐惧和希望。”这个观点可以用在我们在了解或者探讨任何未知领域时候所应该有的一种心理暗示。
整本书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论调在,所以才会让人看清楚美国所谓的民主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公民全员的参与性,无论是大到某部法律的颁发小到公家的电线杆占据了我家小狗的撒尿地方。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多好普世价值深入人心,其实“制度像是钱,如果没有人去花它,那么它就什么都不是,不过是一堆废纸,而不断消费这些钱的习惯,则是文化。”所以公民积极参政责任甚至不仅仅是为了完善政治或者社会,而是为了完善个人自身----公共生活中对真,对善,对真理的追求,是个人自省和提升的必经之路。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看到西方的月亮比东方亮,看到人家积极进取民主发达的一面,但殊不知人家在走向这条路上所经历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为之所付出的代价,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总不能只看到贼吃肉却看不见贼挨打。
因为他们始终有以下的信念----
一个真正牢固的民主制度,需要的不仅仅是“当我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要捍卫自己的权益”,“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你要捍卫你的权益”,而是“当我的权利受到侵害,你要坚决捍卫我的权益,反之亦然。”的责任共同体意识。
所以扎克维尔也说了:民主把一个人永远地抛回给他自己,最终将他完全禁锢在内心的孤独里。
是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