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儿童阅读读后感篇一
做一个温暖的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一点帮助,即便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也要捧上一颗同情之心;当朋友升官发财人生辉煌时,真诚地道一声祝贺,锦上添花也是一种温暖。当你温暖别人时,别人就会本能地靠近你。
肯定别人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视的心理需要,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喜欢那些肯定我们、赞扬我们、鼓励我们的人,因为我们能从他们的言语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和价值感。
传递快乐的情绪情绪是会传染的,人人都喜欢和快乐的人相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带来力量,不知不觉被你所吸引。
宽以待人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不要求别人事事处处都让自己舒服顺心。对朋友的缺点淡而化之,对朋友的优点多加赞赏。当朋友说了让自己不高兴的话,做了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时,能够站在朋友的立场看一看想一想,多一份体谅之心。不苛求别人的人,往往给人轻松之感,容易受到欢迎。
怀随缘之心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缘分的,如果尽心尽力后依然难以和某人和谐相处,那么就随缘吧。拥有好的人际关系不代表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喜欢。不过分渴求好的人际关系,反而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平衡之美。
儿童阅读读后感篇二
二、摘录
1、有些学校确实有丰富和吸引人的藏书,但老师不鼓励孩子使用,理由是怕弄脏了这些书籍,如此一来,图书馆就没发挥它的功能,充其量只是个加深访客印象的场所。
2、一个深爱阅读的读者,应该知道如何选书,如何有效浏览群书,如何取得他找不到的图书信息;更应该明白他如何建立一个自己的馆藏,它可能在公共图书馆,可能在书店,可能在班级书库,也可能在朋友书架上。
3、对刚开始阅读的孩子而言,我们能帮助他的最好方式,就是依循孩子在阅读循环中的进展,随时肯定他们完成的每一个步骤。
4、阅读是需要时间的,此外还需要一个让人专心的不被人打扰的场所。
5、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他们一点点加长阅读时间,从中品味文学的乐趣,是一个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6、阅读文学的乐趣来自于探索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想象空间以及令人赞叹的遣词造句,因此,给孩子们阅读的书常常是插画和文字结合,就是希望以图文并茂的内容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有耐心花上一些时间阅读,并从中发现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当他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会渐渐知道该花多少时间来阅读,才能获得品味文学的乐趣。
7、戴维.克瑞奇:“文学能赋予我们想象的空间。”
刘易斯:“阅读文学时我们能化身为千万种不同的人物。”
理查德.霍家特:“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们探索、追寻以及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因为,从文学中我们可以经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各种人生。因此透过文学我们将更能宏观而诚实地洞悉生命中所有的脆弱。”
8、身为资深教师和资深读者,我的经验是:其中的关键,在于和孩子讨论书籍的是什么样的人,有些讨论能引导孩子做更深入而细致的思考,让孩子有机会审视这本书到底带给了他什么,更进一步使他明白自己的阅读兴趣所在。
9、更棒的是我们可以借由文学,轻易的抽离现实所在的狭隘世界,尽情遨游于宇宙星河之间,并在任何感兴趣的地方停留探索。
10、如果我们的小读者,能够有一位值得信任的大人为他提供各种帮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他将可以轻易的排除各种横亘在眼前的阅读障碍。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
11、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状况,应该是孩子可以随时找到他想看的书,并在他需要的时候,可以顺利的拿到他想要的书。
12、书是给人阅读的,而不是整整齐齐的端坐在书架上的。
13、选书的重任绝不能只落在一个人身上,孩子们应该也有参与其中的权利。
14、学校的购书预算可以看出校方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15、不管是什么样的展览,都具备这样一个特质――第一眼就能捉住人们的目光。
16、大型书展常常能再度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17、绝对不要因为“无章可循”或“经费短缺”这样的理由,就轻易放弃你认为应该去做的事。
18、如果能依照自己的文学品味、心境来看自己想看的书,那么我们肯定能成为最快乐、最心甘情愿的读者。
19、如果你老是受限于教科书的建议,无论它推荐的图书多好,你还是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会为自己选书的读者。
20、提供浏览的机会和时间正是一个阅读环境考虑的`重点之一。
21、因为浏览本身轻松随意的特质,刚起步的读者反而更容易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可能会喜欢的书。
22、如果我们能早在孩提时代及青少年时期,就培养起经常阅读的习惯,那么我们绝对有最佳的条件成为一位成熟的读者。
23、孩子们在16岁以前,每天都应该拨出一些在校时间,自由自在的挑自己喜欢的书,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下,关心孩子们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会在周末或放假在家时自动自发的去找他喜欢的书来读。
24、孩子们总是需要我们慢慢引导,才能循序渐进的步上轨道。
25、只要不受干扰,阅读就能持续上一段时间。
26、阅读时间,当然是指整个时段都应用于阅读,期间不应该包括准备、调整心情以及老师指导的时间。
27、我们要让孩子们认为,阅读时间理所应当的是除了阅读以外不应该再做任何其他事情的。
28、虽然为孩子读故事这项活动本身有他的价值,但是就帮助孩子成为一位读者而言,我们更关心的是孩子能否自己阅读。
29、我们可以从一个学校安排阅读时间的长短,保证阅读时间不受其他活动干扰的决心,看出这个学校的气质。
30、遗忘也算阅读的一部分,而想起我们曾经遗忘的那一部分,则是阅读的乐趣之一。
31、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记阅读笔记,如此一来,家长和老师们就可以掌握他们的阅读状况了。
32、每个人最早都是通过听故事开始接触文学作品的。
33、我们对文学的品味,就是深深根植于这些曾经听过的故事、我们对故事的需求,以及我们对故事的诠释与理解。孩子们彼此交换着听来的童谣、童话、传说、神话、笑话以及幻想故事,这一切都驱使着他们日后成为一位读者。
34、为了说故事,不论是什么年纪的大人,总会重新回到文学读者的行列。证据显示不再愿意阅读的青少年和五六岁的孩子们一样听故事、很容易让他们有重拾书本阅读的欲望。
35、和孩子分享自身的故事,不仅可以建立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会让孩子们愿意回馈给你一些来自他们世界的故事。
36、孩子们在生活中创作的故事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特质,就是他们的依照自己的逻辑,添加许多他们自己的想象。
37、早在孩子们学会阅读和写作之前,他们就可以通过听故事和讲述他们的故事来学习,完成这一切。许多研究都明确的指出,时常听故事的孩子将更有机会也更容易成为一位读者。
38、讲故事是一项着重于表演者与听众之间互动的活动,读故事则是一项着重于作品内容的活动。
39、如果没有听过故事,我们将很难进入自行阅读阶段。
40、有人会说他不喜欢读故事,但是不喜欢听故事的人我们却很难找到。
41、我们学习阅读的历程,是跟随那些懂得阅读的大人一点一滴学习模仿来的。
42、大人得在孩子学会认字之前,为他们读整个故事,孩子们渐渐学会认字之后,就能慢慢学着自己阅读了。
43、为孩子读故事正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过程。
44、从聆听故事的活动中,我们慢慢地去发现、学习故事阅读的方法,为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做准备。
45、聆听我们所拥有的但又无法理解的故事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学习过程。
46、读小说或长篇故事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刺激孩子们自己接下去阅读的欲望。
47、大伙儿像一家人似的围坐在一块听故事总会油然而生出“我们是一起的”亲密感觉。
48、花时间鼓励孩子们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书,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
49、学生社团中,老师最大的帮助是满足孩子们逐渐增多的对图书资料和阅读时间的需求。
50、搜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欣赏和比较,重新去认识这个故事。
51、自然而平实地调整你对孩子们阅读程度的期望,要比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再高一些。协助孩子们“享受挑战困难”的乐趣。
52、我们最希望孩子们有的阅读回应是他想再继续阅读,不管是再读一遍刚读过的书,还是另外一本书。老师们总是希望能看到孩子们持续周而复始的阅读循环,因为唯有不断阅读,孩子们才能真正成为文学爱好者。
53、阅读是一项社交活动,尤其是当我们以闲聊的方式分享我们的阅读心得时,正是其最具社交特征的一部分。
54、有些孩子,特别是7岁左右的孩子,在用双手创作时,更容易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绘画和手工的每一个小细节中发现他们自然呈现的内心想法,而这也可以用来引导孩子们叙说阅读一本书后的感想。
55、引导孩子去体会故事、诗作的最佳方式,就是将之变为剧本,让他们演出,或者让孩子们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角色。
56、成为一位真正热爱阅读的读者永远也不会太晚。
57、我们举手投足间就已经透露了我们生活中关于阅读的种种。
58、为了能够称职的辅导孩子阅读,让我们的阅读程度随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找机会尝试我们不曾接触过的作者的作品和我们不够熟悉的或曾经觉得难以理解的书。
59、如果没有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他同时也是一位有深度思考能力的读者)来引导你,你将难以成为一位深具思考能力的文学读者。
60、让儿童阅读课程发挥最大效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予参与其中的学员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有动力去细细品味书本带给他们的最深层意义。
61、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特别是一位老师,他的任务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说他做了提供、刺激、示范和响应等工作。
他可以为孩子提供图书和时间去阅读,还有一个吸引人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想去阅读。
它可以刺激孩子们想成为深具思考能力的读者。他可以为孩子们示范读故事,并以实际行动让孩子们见识一位优秀的读者该有的样子。他还会在所属的阅读团体中响应与分享他的阅读心得,同时协助并引导孩子也能有所响应。
三、评论及心得
这本书和《如何阅读一本书》比起来简单许多,但也非常值得读。不论是站在妈妈的角度,还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我都收获很大。
在促进、培养孩子成为一个阅读者的过程中,妈妈(家庭)、老师(学校)、图书管理员这三类人最重要,而最最重要的莫过于前两类。他们必须是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我身兼两个角色,所以能读到这本书很是幸运。
对于当前的社会现状,很多妈妈是不会阅读的,很多老师也不会。家庭只提供经济条件,保证孩子的时间、书籍、安静的环境,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不是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在学校方面,图书室书籍很多,都是“整整齐齐的端坐在书架上”,供来往的参观者“欣赏”,以示这个学校有“多么的重视阅读”罢了。在选书上也没有学生参与,甚至老师参与都很少。很多老师不读书,甚至个别语文老师也不读,更别说成为什么“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了。更严重的观念错误是很多人以为阅读就是语文老师的事,以致打压语文教学、挤占阅读时间。但事实上阅读是所有学科老师的事,阅读是基础,是工具。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意识的,功利的教学方式,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越是不重视阅读,其他科目成绩越是差,越是花上更多的时间在其他科目,也就越不重视阅读、越不会阅读了。
图书管理员,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看来这是最轻松的工作,以前还有“大学的垃圾桶”的评价。在中小学里,图书管理员就是整理书籍,打扫图书室卫生,给学生准备要阅读的书,有的图书管理员甚至身兼数职,离这本书里说的“多读书、常读书、善读书、讲故事”真是差的太远了。
我们要做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我们需要提供书籍、时间、环境,这些都容易做到,但是,为孩子示范怎么读故事,怎么样去做一个优秀的阅读者,怎么阅读、怎么思考、怎么分享却不容易,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和老师不断修炼的。
此外我们需要等待、需要鼓励。等待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模仿、练习,当孩子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需要即使的鼓励。
我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首先要做个会阅读的“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才能更好的去引导我的孩子,以后当我再次走上讲台时才能更好的协助我的学生。
儿童阅读读后感篇三
在班级里分享,去影响更多的孩子,也希望这些阅读习惯可以一直陪伴着他们。一定要注意,在记录时不要强迫孩子写下他们对书的'感想,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也许只有孩子自己懂得方式,不要让孩子们将它看成一项作业,那么孩子会有压力的。
钱伯斯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但这其实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孩子就可以排除各种障碍,尽情地遨游在阅读世界。回想起3年前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张馨怡,我给你买多少书都舍得,可是,你就是不读。我只是一味的埋怨,从未思考过自己的过失。张馨怡最大的变化就是喜欢上阅读,这跟我们学校的阅读氛围分不开。她之前一直要求五年级回县城上学,我对她说:“会去可以,我对你的学习成绩不担心,可我最担心的是逐渐养成的阅读习惯会慢慢消失。”又一次提起她转学的事情,她却说我五年级还要在咱们学校上,我没有问为什么,我想这应该是阅读的力量。所以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为自己定下一个阅读目标,为孩子们打造阅读环境,以实际行动让孩子们见证一位优秀读者该有的样子,把更多的孩子引上阅读之路。
儿童阅读读后感篇四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习惯就像指南针,指引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良好的习惯。鲁迅先生从小就养成“时时早,事事早”的习惯,叮嘱自己珍惜时间;司马光从小勤奋刻苦,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播种一种习惯就是播种成功的种子。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是学习方面首先应着力培养的习惯之一。
1.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其重要的任务。面对茫茫书海,孩子们需要有人指点航向,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能吸引学生的课外书籍。
一位诗人说: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有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下是我从大量的资料中精心挑选,并经过阅读实践制定五、六年级不同的阅读推荐书目,初步形成了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体系。
在共读时我选择了以成长为主题的一些书:《绿野仙踪》《夏洛的网》、《马小跳》、《草房子》、《青铜葵花》、《爱心树》、《窗边的小豆豆》。让孩子们可以从中寻找“自我”,让学生与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经历成长的烦恼与困惑,体验成长。
2.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1)学生制定简单的个人读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0至20页,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的目的就能达到。
(2)教师给足学生时间,从中品味阅读带来的乐趣,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学校里我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早到校时间、课前几分钟、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进行阅读,确保每天在校有1个小时的整班共读时间,每周根据阅读进度及时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自小每个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读故事,孩子都是在听故事中进入梦乡的。有人说,孩子能认字了,家长就不必再读了。否也,只要是在学习阶段,或与家长协商,在家请家长负责讲;或尽量挤课堂时间,每天上课前就念五分钟。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会利用课前五分钟读一些短小精炼的美文或哲理文,及时听听孩子读后的感受。在每周的两节阅读课上,还会选择一本书,讲述最精彩的故事段落,调动孩子在听后就有立刻想去读这本书的冲动。
(3)家长参与到亲子共读活动:阅读不仅是孩子的事情,只有亲子共读,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成绩。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家庭的语言有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书中的理念,那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亲子间才不是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教师使用“亲子读书交流卡”,对“亲子共读活动”进行指导,家校及时沟通;同时教师还有效地利用班级博客这一平台,与家长交换学生的读书情况,交流彼此的阅读感受,交谈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以读书活动三步曲引领学生阅读
(1)以推荐课引领学生的阅读期待。
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语文老师能否让学生喜欢读书、持久读书的关键。我在带领学生读一本新书之前都要精心制作ppt课件,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或赏析精彩的段落,或读一读书的前言,或介绍书评,或整体介绍这本书。使学生在阅读前就初步形成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产生阅读期待。
一般是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进行,通过呈现精彩片段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教师精选作品中最能展现作者创作主旨与表现风格,或对情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代表性片段,大声朗读或讲述,不断地预设悬念,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
所选择的片段与片段之间,话题的连接也很重要。它就像一条线要把一串串零散的珠子串联起来,让故事完整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使孩子们获得对文本的整体认识。
推荐课还可以简介作品要点、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整本书有初步的了解。交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阅读中要关注封面、封底、目录、序言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读书方法,若是外国文学,还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制定读书计划也可以渗透其中,为阅读做好准备。
(2)以读书交流会形式促进阅读。
在班级开展的读书交流会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读完整本书,再组织全班交流。一般第一遍阅读是浅阅读,是不带任何问题,全身心地沉浸于故事情节的阅读。第二遍阅读是深层阅读,需要带着一定的指向性。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设计阅读学习单下发需要对书做一个回顾,提出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带着思考进行阅读。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对整本书进行交流,在阅读的讨论中彼此分享不同的`观点,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交流课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教学形式表现为班级读书交流会。
高年级的读书交流会侧重于理性,既需要读进去,体悟文字内涵,还需要走出来,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因此高年级的交流课可能没有以往热闹,而多了一份冷静的思考,多了一些精神的关照。话题的设计应能展现一种思考的张力。
(3)以丰富的活动延伸课外
由整本书展开多角度的延伸活动,拓展作品的教育意义。在创设书香班级的过程中成立”亲子共读”社团,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经典朗诵会”“读后感汇报”“读书成果展”“星期日阅读沙龙”等一系列主题队会活动,并创办班级了“小蓓蕾”报。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阅读能我们明白事理,增强能力;阅读能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爱上阅读吧!相信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受益无穷的!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为孩子打造一个理想的阅读环境,协助他们去发现文学中自由而充满想象力的精神,正是我最诚挚的期盼。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书,让书香浸润孩子的童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儿童阅读读后感篇五
今年暑假,看到了梅子涵教授的《阅读儿童文学》,雀跃不已,从内心感谢学校向我们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了一本好书。
儿童文学作品以精练、音乐性的文字,表现了儿童真挚的感情世界,重现意向的浮现。轻松地表现深刻,快乐地表现苦难,喜悦地表现死亡,高尚地表现人性,这是儿童文学带给我们的一种大审美的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直接取决于教师。因此,我们在加强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广泛涉猎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阅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让学生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学会“读什么”和“怎么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文学作品在学生阅读成长中深刻而不沉重阅读功效。
当我的学生们还在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我都坚持为他们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班级图书角里的书渐渐在孩子们的手中传递,更有好多同学干脆买来了自己读。或许他们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内涵,但从他们陶醉的眼神里,我读出了美好,读出了向往。二年级的时候,我就让他们开始写读书卡,让孩子们通过写阅读记录、阅读报告、期末评选阅读明星等形式,使越来越多孩子的读书习惯渐渐养成。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该如何指导他们阅读一些著名的儿童文学呢?读了梅教授的随笔,让我下决心,梳理那些曾经读过的儿童文学名著并静下心来读那些还没有读过的阅读儿童文学名著,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电量”,做好那个“点灯人”。
序言中,梅子涵教授把自己、把教师形象地喻为儿童文学的“点灯人”。他说:“我们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使他们一生的日子有了方向,我们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
是的,我们真的就是那点灯人,也很庆幸,自己几年来一直坚持用儿童文学来点亮孩子们心中的那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