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第二诫命如何解释篇一
不是学生第一吗?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吗?怎么成了第二了?单说这本书的书名,便是对当前教育界“学生至上”热潮的一声棒喝。我们喊了那么久的学生第一,而学生的生存状态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好转,却是因为“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话书包便得越来越重,上课的时间越来越长,不喜欢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口号喊得很响,落到实处时还没等落地便蒸发掉了。所以我更敬佩李希贵老师,因为书中第三页中的那个小例子,还有那四个字“实实在在”
带着一份好奇,一份新鲜,我认真地阅读了每一篇文章,被文章中所展示出的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感动,同时也被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才气,锐气,大气深深折服。只有“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的人”才会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目标。所以喜欢,并不是书里的语言有多优美,论述有多深刻,而是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看到作者怎样脚踏实地地改变着他周围的教育现实。
在一切以“以人为本”为先进理念的当今社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一句话无疑是对教育人本化的高度的经典的概括。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奉其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最终的追求,无人有疑义时,我手头却捧着一本《学生第二》。“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的高呼声中,谁敢提出“学生第二”?这似乎有些“叛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封面上一段浅灰色的,小得几乎看不清的文字——“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许多校长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以至于使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我,在一些学校里,看起来,他们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我们需要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十多年,忙忙碌碌的教师生涯,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相信也同样困扰许多同行。就这样,我开始读这本书。没想到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感动,感动于作者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作者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学生可以这样教育,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感动于学校可以这样管理??“谁敢,就赢!”再次被证明为真理。
“谁敢”?此书作者李希贵。李希贵,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等职务。
“敢干什么”?敢于提出“学生第二”(此话意思:对于一位校长或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敢于创新性地经营学校文化,敢于打出自己鲜明的旗帜,敢于张扬教学个性,敢于将教育改革的雷区——教师聘任制改革演绎成没有“压力”的改革??因为他——李希贵敢,他赢了,赢得一次又一次漂亮的“战果”。
“谁敢,就赢!”他敢,他就赢。他还赢得了无数读者。读完此书不得不被作者具有的现代教育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所吸引;不得不被作者的决策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指挥、组织、协调的能力,学校经营和公共关系的能力,反思与探索研究的能力所折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校长要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校长”。“整个的校长”,就是校长的一种整体形象和气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提出“校长职业化”,这就意味着大、中、小学校长应当成为像法官、律师、医生那样的社会精英人才,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成为专家型的校长。或者说,校长要努力追求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把专家型校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作者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现代校长发现学校教育、管理中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处理问题的机智;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和管理时机;具有吸引人、影响人的形象和魅力。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
“谁敢,就赢!”他敢,他就赢!这样一个校长不仅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感动,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教育的新希望。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这一切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正如文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举的几个例子深有感触,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是上不好课的,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所以文中最后一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老师”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能如此深刻地了解教师,参透教育的人目光是深邃的,思考是充满智慧的。
强调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中心的时候,确实我们也要考虑到把教师放在什么位置,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怕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会好到哪里去呢?当你做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之类的噱头以后,随之而来的是怎样把豪言壮语变为现实,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说“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这样说,无异乎把教师神化了。
“终点思考”让一个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观众,让一位校长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张扬了教学个性,由此培养了有个性的学生,带动了整所学校的发展,也成就了他自己。
曾经对学生忙于“为四十岁做准备”而困惑,今天明白了如果你打算“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那你必须“学会终点思考”。于是我问自己:“我终点思考了吗?”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总是只顾眼前,很少考虑多少年后我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要完成些什么??因为总觉这是很遥远的事情,想来也无用。生活也是波澜不惊,不想后退,也不图进步,更不想做出什么惊人的事情来,真是平淡而又知足,正如文中所说“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不是迟迟不肯出发,就是出发之后中途又犹豫不决,或者眼瞪眼地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永不再来”。我想,为了将来不留不太多的遗憾,为了自己有更多的进步,还是要“学会终点思考”。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追求的目标。有人说“优秀是一好习惯”,而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第二诫命如何解释篇二
尊敬的罗亚博士:
您好!
我是第二地球的首领,我谨代表第二地球邀请您来我们这里参观,敬请光顾!
此致
敬礼
您的朋友
xxx
283月18日
就是这一封奇怪的请贴,罗亚博士本来不怎么在意它,但是现在想来,这件事也真是蹊跷,将计就计吧,既然来了,就看看这所谓的第二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说不定还能对自己的研究有所帮助,就在这时,飞船开始着陆,慢慢地,慢慢地,终于停下了,罗亚博士站了起来,机舱门缓缓地打开了,罗亚博士走下飞船,他早已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无论自己看到了什么,都不要慌张,但是,当他看着这一切时,却意外的发现,这,这根本就是地球,就是我们生存的那个地球啊,无论是人物,地形,环境,一切地一切,都是地球的原貌,只是她更加活力,更加富有生气,这,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第二地球吗,这下好了,这下人们就不用再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地球里生活了,他兴奋地走过去和每个人问好,可是,他们好像把他当空气一样,根本看不见他,他就这样看着,看着这些人忙碌的干着自己的事,可是,为什么这些场景会如此的熟悉,好象,好象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一样,天啦!这些愚蠢的第二地球人,他们在干些什么,快看,他们正将一股股的工业污水排进干净的河里,他们正把一车车垃圾在路旁焚烧,看啊,看那一缕缕的黑烟,正直冲那广阔并美丽的蓝天,那一片蓝色的世界,正在慢慢地,慢慢地消失,而那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黑云,然后变成一滴滴酸雨,从空中坠落下来,害了庄稼,害了树木,害了花草,更害了这些人,人们还是忙碌的工作着,他们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得意,那么兴奋,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高科技,他们的生活更值得享受了,天啦,这些愚蠢的人们,你们还在高兴些什么,你们抬头看看你们的天,看看你们的第二地球,看看吧!她都机警被你们摧残成什么样子了,迟早有一天,你们的第二地球会被你们折磨成和地球一样苍白无力,了无生机.
等等,和地球一样?难道说第二地球就是地球的过去,是的,一定是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曾在地球上发生过,不行,在这么下去,就算研究出第三地球,第四地球.......甚至是第一百地球,也不能让人们长期生存下去,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人而不是地球,如果不是人们只顾着提高生活质量,而不管地球,那么地球又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回想一下那远古时代的地球,是多么的漂亮,多么的活力,人类的出现推动了文明历史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大大地伤害了地球,大家想想,要是连家都没有了,还要这么多可以高享受的物质干什么,到了地球消失的那一天,一切的一切也都会随之而逝,到了那时候,什么忏悔,什么行动也都没有办法来挽救我们可爱的家了.
哎,原来只是一场梦,多可怕的梦啊,罗亚博士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然后提起打开高新笔记本,写下了探索第二地球行动取消的说明稿,他已经决定在今天下午就举行取消仪式,然后和全球人民一起来拯救我们奄奄一息的地球母亲,拯救我们唯一的家......
第二诫命如何解释篇三
充满无限的好奇拿过《学生第二》这本书,怎么读完《学生第一》了,还会有《学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学生究竟是第一还是第二呢?带着好多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而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一连几天,我什么都没有做,整天抱着书读读、画画、写写。今天,终于把它拜读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绪,读后的感受很多。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级,不包办,教师的事情不能校长做,校长的事情不能教师做。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宽广,最有远识的。领导的一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似简单,却看出了领导的智慧。这句话会引起下属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使下属越来越聪明,避免了依赖的心理。简单的一句话,看出了管理者“懒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书中作者在工作时的好多做法都给了我启示。学校文化的打造、经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作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很赞同,我们不能把教师看成是蜡烛、春蚕、铺路石等一类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牺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剧。作者努力在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职工,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职工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为教职工提供“生日午餐”,为职工子女发放节日礼物,为教师开设“教师成果展厅”……这种种做法无不看出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工作,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位老师的人生都将绽放光芒。
读到了这些,我才渐渐地明白,《学生第二》想要传递的是在学校里永远不要忽视学校的主体――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应该放在第二,而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学生第二》的提法并不矛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要把教师丢弃。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永远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在被认可、被尊重的同时,在爱的土壤里去播撒爱,在自由的园地里生长爱,这样教育的春天才会永驻。
第二诫命如何解释篇四
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后,李希贵校长给我留下的印象。
书中收录的很多教育随笔都与他任校长期间的经历有关。虽然他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的,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却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灵。
每个学校中总有一些老教师、老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种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绪总是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办法对工作热情,也没有办法对别人“和蔼可亲”。李希贵校长积极想办法,借教师节,开展了“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重视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评选教职工代表中的优秀提案;让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到访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每一个举措都用心良苦,都指向着“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管理思想。
读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缘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在老师的一次次唠叨,一遍遍重复中形成的,而是在活动中、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独一无二、缺一不可的个体,委以每一个人重要的岗位,给其具体的职责,我想他才会找到主人的感觉,整个班级才会凝成一股劲。我似乎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
学生第二,从一个校长嘴里说出这句话,好像有悖常理,甚至不可思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利益应该摆在第一位才对呀。读完《学生第二》,你一定会改变想法的,在校长眼中,教师才是首位的占有者。
所以,在李校长眼里,教师第一。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独到新颖的观点,如《无中生有》《学会终点思考》《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厚积而薄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间断地读书、思考,让李校长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问题。
《学生第二》,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好好研读。
第二诫命如何解释篇五
我最近看了一本名叫《广东第二课堂》的书,里面有十多个版块,如天天爱朗读文、王海逍遥游、故事连连看……我最爱看的是今年第七、八期中的《盗贼和小羊羔》。
内容讲的是一个盗贼太二了,因为没钱,所以在原卷中踹了只小羊羔,想杀了来吃,因为看到他可怜兮兮的样子,便把他带到了一个村庄,拿它换些面包吃。盗贼看着她可怜兮兮的样子,决定不换了,便把她送回羊圈。
其实,每个人心都是善良的,有的时候善恶只在一念间,我们要心怀善意,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想起我以前发生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给同学借了本书看,因为我实在太喜欢了,就想偷偷藏起来,第二天我就给他说我把他的书放不知哪去了,他直接大哭起来,我顿时感觉心就像被什么压住似的。我安慰说:“你别哭了,我回家再找一找,明天还给你”。晚上我回到家拿出书,第三天回到学校我就把书还给了她,心顿时感到轻松多了。
阅读这个文章,让我得知善良是美好的通道,我们要坚信善良。
第二诫命如何解释篇六
当初,因为自己刚当班主任,缺乏经验,心里不踏实,很想了解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于是去书城挑书,以求心里的一丝慰藉。因为书多,挑得我眼花缭乱,低头休息之际,《学生第二》印入眼帘,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是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吗?学生是主体啊!它的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书的内容。于是,伸手挑出这本书,就这样我走进了这本书,虽然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翻一翻,但李希贵校长对教育“睿智”的思考让我感叹,他对老师的理解让我感动,他的说话艺术让我惊叹,他渊博的学识让我折服。
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管理的方面来记录李校长的心得体会。共有9辑。第一辑是经营学校文化,第二辑打自己鲜明的旗帜,第三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四辑让资源流向哪里,第五辑学会重点思考,第六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七辑换汤不换药,第八辑做希望经销商,第九辑共同走过。
我就粗浅地来谈一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感受。
书中李校长举了几个案例来体现:学校里的图书管理员是一名老教师,在青年教师渐渐变多,对他又不了解,都当他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被冷落了的时候,这位教师开始闷闷不乐,服务态度也开始不那么“和蔼可亲”了。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出了办法,找了最好的书法老师和最好的表字师傅,在教师节赠与写有“三朝元老”的字匾,让这位老教师心里充满温暖,重新变得“和蔼可亲”。
杜威说:在“人类多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任务’的欲望最为强烈”。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视。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被重视了,老师才有动力竭尽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师一直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却得不到学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话语,我想任何一位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情形下都会被现实浇灭所有的教育热情。
虽然说,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我们不善表达罢了,学生希望被老师重视,其实,教师也同样希望被得到重视。教师重视自己了,教师自己才有热情进行一些日常教学。教师有了热情,孩子才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喜欢上学习。试想,如果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教师,让他如何去重视学生?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去爱别人。只要我们有了重视自己的心理,我们才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我们的热情,或给予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抚学生的头,或给学生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找学生简短地谈谈话。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儿,但都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被重视了,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才更有激情去奋发学习。所以,教师重视自己了,也就是在重视学生,疼爱学生。
李校长说,在他的学校有18个班级,平老师的教室最干净,地面几乎是白的。他就向平老师取经,平老师给他讲步骤,他听了觉得很简单:跟扫自己的家一样嘛,简单!后来他也照着做。经过一段时间后,李校长去比较两个班的地面,一个白的,另一个还是黑的。从这件事情联想到自己,我要学平老师学习的何止是怎么打扫那么简单,贵在向平老师学习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的精神。扫地,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真要每天这样认认真真地打扫,这就难了。
我对我自己的坚持力不敢恭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我经常干的事情,虽然说这种事情做起来比较简单,但越简单的事要把他做出色就越难。其实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教师很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很多老教师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的书,带过那么多的学生,对于教育事业却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几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教一年书很简单,就像我们新教师,刚走上讲台,新鲜、热情,认认真真教几十年书才叫不简单。
在读师范时,一直认为就“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走上讲台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面对后进生,当你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时候,让人沮丧;面对个性张扬的学生,又显得手足无措。对此,许多老师茫茫然进而愤愤然。我觉得唯有充实自己--多看书,可以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教育书籍,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看的散文,小说等等,让自己从书中去寻找力量,从而客观冷静地去面对事实,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处事。
老师都是为学生着想,什么都一手抓,特别是班主任,什么都要去管,抓到最后自己么痛苦,学生也越来越漠然。长年累月,学生成了出气筒。所以学生第二有道理,为了“可持续发展”把学生放第二,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发展。
第二诫命如何解释篇七
《童年》第二章写的是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7岁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的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么悲惨啊: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非常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生活多么黑暗啊,就像他的家庭一样——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周围的人贪婪、残忍、愚昧。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勤劳、坚强、善良,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童年的灿烂的,多彩的: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品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被人欺负,家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人一番……但拥有着这些,我们似乎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童年,珍惜如今这美满、幸福的生活!
第二诫命如何解释篇八
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很有名,是非常好的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学生第二》先于《学生第一》出版,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校长,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学生第二》就是李校长的回答。
刚走上挂职副校长的岗位,对管理工作有诸多疑问,正是李校长的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教育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同样源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显著特性,如有较强的怀疑批判精神、比较清高、追求自由、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等等。结合这本书,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如下心得与教育伙伴们分享:
收获一,管理者要明确位置,校长不是官,是要有担当的教育领路人。
都说位置决定思考,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认真思量自己所坐的.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作为学校管理者,有没有认真去看看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喜爱自己的校园吗?他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了吗?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美好人生,何谈学生的美好人生。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带领教师打造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涯,让教师用自己的幸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李校长所在的潍坊一中工会,把教师节工会庆祝活动的主题定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由此引申出许多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让青年教师了解老教师的经历,看到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教育生涯,对青年教师也是种引领。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感受到幸福的开始。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播种者,每个制度、每项活动、每个决策、每次公开发言,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步。如潍坊一中新校建设没有举行开工典礼或者奠基仪式,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建造了一座小型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管理者的做法明明白白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学校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学生的利益。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有大担当、大胸襟、大智慧的管理者。当家长怒气冲冲地来找你,你是怒气冲冲地找老师对质训话,还是安抚家长,私下里再来与老师平和沟通。你能否告诉你的中层,有点子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你能否在学校出现重大问题时,敢于对全校教师做检讨,说一句我也有责任。现在的潍坊一中校史馆里,还有李希贵校长当年亲手写的一份《检讨书》。正是有这样敢担当,能够与教师站在一起的校长,才能有团结的教师团队。
收获二,管理者要重视民意,给教师选择的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
从1995年至今,从企业管理中的“厂长负责制”延伸出来的“校长负责制”已经落地生根发芽数年。在现代社会呼唤人性化,呼唤民主平等的大环境下,校园必须是民主的校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打造民主最好的阵地。重视教师的提案,真诚地回复提案,让教师参与制度的修订,把选择的权利交到教师手上。有了民主,就有了让步,有了妥协,一旦给予大家充分的民主,集中就显得特别有力量。
在工作中,通过一件小事,我感受到了教师有了选择之后的改变。()每学年开学后,都会安排教师执勤,保障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政教处在了解教师们的课表后统一安排。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尽量把老师们安排到课较少的那一天。即便是这样,也总是有个别老师不满意安排,而且大部分老师执勤的自觉性较低。在新学期开始,政教处就改变做法,列出执勤岗位和要求,请老师们自由申报执勤岗位,同时可以报两个。学校最后统筹的原则是,尽量满足大家的第一选择,优先调剂第二选择,最后实在无法协调,就照顾年龄大的教师。老师们开始自主申报岗位,最后学校进行协调,只有两位老师在进行私下沟通后,调整岗位,其他二十多位老师全部按照第一、第二选择安排执勤。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可是当给了老师选择的机会后,老师们对于执勤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有位老师笑称:“这是第一志愿,当然要愉快的接受了。”给予选择,就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有了民主,就有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有了教师的自由呼吸和主动发展。
收获三,管理者要提出共同愿景,为大家带来希望之光,同时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有机结合。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既包括团队的,也包括个人的,即“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作为管理者,如何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高密四中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学校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把奋斗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经过教代会的民主力量反复论证,最后写进了教代会报告中。在这个过程中,高密四中的老师都不自觉地估算着自己负责的工作与学校共同愿景的距离。老师们反复论证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的过程,思想的工作做通了,行动自然也步伐统一。
而对共同愿景的真诚关注往往根植于个人愿景。激励老师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就是激励他完成自己的个人愿景。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群体,为了实现个人愿景,他必当全力以赴。借用费孝通老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人都开始自我实现,那学校必定会高速发展。
李希贵校长的书里,有教育管理的理论,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管理者如何对待教师,如何把握管理工作的平衡,很有裨益。管理者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重视民主,传递希望,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从容收获职业幸福。
谢谢李希贵校长能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能从事教育工作是我的光荣,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是我的荣幸,能有所收获并指导实践,是我的追求!
(作者单位:洪山区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洪山教育”.
第二诫命如何解释篇九
《学生第二》作者李希贵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读完此书,我发现李希贵是一个善于管理,管理中有创新的人,是一个善于创造资源、利用资源(人和空间的资源)的人;是一个有远见卓识、作风务实的人。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审视教育,思考教育管理,这和作者曾经在企业呆过有关,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才是关键所在。
中国的教育,不时会刮起这样那样的一股风。在所难免的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给许多管理者和老师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在这些体现“学生主体”思潮冲击下,全社会、所以人把着眼点全放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却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对教师的关注。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当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成就感了,找到职业幸福感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要形成共识,才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纵深发展,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学生个体带来根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第二诫命如何解释篇十
寒假的一个上午,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来到了do嘟城体验生活。我最喜欢的项目是报社。我们是小记者,负责采访和编辑。do城里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一张纸和一支笔,让我们去采访贝因美护理中心采访应该怎样给宝宝洗澡。贝婴美护理中心的小工作人员他们跟着do嘟城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给“宝宝”洗澡。工作人员给“宝宝”放在一个盆子里,先用温水把“宝宝”冲湿;再用肥皂往“宝宝”身上擦;洗完以后用热水把肥皂冲掉;再用热毛巾轻轻的给“宝宝”擦身:先擦“宝宝”的小脸蛋,然后擦下巴,接着擦身体、擦腿,最后擦脚。
擦完身以后用酒精给“宝宝”的肚皮眼消毒,再给“宝宝”穿上衣服,采访完我们回到报社开始写采访的报道。记者们多么辛苦啊!他们每天都要跑到各地区采集新闻,采访有关人物。通过体验,我才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一份份报纸都是报社的记者先去采访,然后编辑,再投稿,最后印刷,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使我们每天都能按时看上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和一些喜怒哀乐的新闻。后来,我们又来到了警察局、动漫屋、印染店和其他地方体验是怎样工作的。最高兴的就是我们拿着辛苦赚到的工资来到do嘟城百货店都购买商品。百货店里有夹子、书签、小挂件、橡皮、手链、铅笔等一些小商品,都是我们非常喜欢的。
我看中了一条非常漂亮的手链正要购买时,才发现这条手链好贵呀!我赚的钱根本买不起!这时我明白了:爸爸、妈妈平时上班是多么辛苦,挣钱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们不能随便乱花零用钱。通过体验,使我知道了:每一份工作都有各自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都能做得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