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立场的诗句篇一
优秀作文推荐!我们每位老师或许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哎呀,真忙啊,在学校忙、回家也忙。谁说不是呢,总感觉我们老师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甚或几件烦心事叠加在一起时,这个时候一般来讲,我们内心或多或少会窝着一肚子火,带着这样的情绪工作、生活,总在不经意间既伤了自身,又伤了学生。可能当一切烦忧烟消云散后,回想一下,往往发觉那些所谓的闹心事,压根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只徒增烦恼罢了。自己的内心平静了,心态平复了,该干嘛不还得干嘛吗?诸多不快自然而然也就置之脑后了。
然而,事过境迁,老师看似平常、不值一提的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微妙变化,究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其实,我们的态度对孩子所发生的变化,每次都能从孩子的肢体语言、眼神变幻中显而易见地觉察到。成老在《儿童立场》第一辑《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中,引用了卢森堡所批评的话来定义这样“没心没肺”、随心所欲的教师的行为态度:“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倒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成老这样评价到:一个连孩子都要伤害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革命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赶往伟大的教育事业的路上,也常常撞倒孩子,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也不管你承认还是否认。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知道儿童在哪里,儿童是谁。成老认为,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的愚蠢与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与误读。
我记得上个星期一上公开课《海底世界》时,有一个环节是现场指导小组内的学生边介绍边表演一种海底动物,然后请代表上台演一演。通常情况下,我都不会给成绩既落后又捣蛋的学生机会,(当然,平日里的常态课我必点他们无疑,虽然他们总是答非所问。)因为毕竟一个学期一次的公开课,且不说上得有多精彩,单是近乎十几天的闭关准备工作就足够折磨人的了。尽管每次的公开课,那些个孩子都铆足了精神,把手举得高高的,小脸憋得红通通的,好像只要老师一点他,就摩拳擦掌地厮杀一番。但我不能,我怕他们把戏演砸了,他们不按章法出牌,岂不乱了我的方阵,那可是公开课的大忌呀,鉴于此,一般情况下,我不会点他们,只笑笑视而不见。然而此次是请小组内最会表演的代表来演,组员们都推荐他,我稍稍愕然了一下,还不忘追问组内平素最机灵、最有分寸的黄同学:“你们确定是选俊同学吗?”四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是!”眼里闪着同样的光芒。那一刻,我别无选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把俊同学请上台来表演,他演的那么专注、那么活灵活现,赢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我赞许地摸了摸他的头,把最真诚的评价语:“谢谢你的表演,灵活的梭子鱼。请回去吧。”送给了他。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教师对学生持有热爱的态度,其实会成为直接影响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学生每天呆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这时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减弱,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在对人的关系上,教师和同学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教师的喜爱或轻视,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从孩子或迎着我们的目光、或躲闪的神情,我们一般情况下都能判断出他们正在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与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满怀希望的信息反馈和期待。因此,教师具有热爱学生、温柔以待的平和态度对于协调师生关系,获得教育成功是多么重要。
教师热爱学生,还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教师的良好态度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和教师的态度有着密切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妙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法国教育学家卢梭:“热爱可以弥补才能不足,而不能弥补热心。”童年的回忆离不开母校,离不开当年的教师。对童年的回忆,常常是对母校的回忆、教师的回忆。
对此,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应当如成老在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努力追赶,当爱满溢心头的时候,当专业化水准提升的时候,当名师不断涌现的时候,当我们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教育家的时候,才会成为学生心中圣洁的母亲――――我们会的。
立场的诗句篇二
通过对《儿童立场》全书的思考,我想,如果教师的职责只是止于对儿童的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了解又止于儿童天使般的可爱也肯定是不够的,这样树立的儿童立场是理想化的、单一化的,恰如杜威批评道:“这样的认识实际上无非是懒散的放浪。”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重要的是以文化使者的身份一步步的引领儿童,以情发声,以美育人,给我们的儿童创造一个丰盈而又不失活力的精神世界,文化使者之路可以定义为一条走进儿童世界的了解之路,是一条对儿童情感熏陶之路。严格的说,教师这种身份,不是比喻,甚至不是隐喻,而是对教师使命的准确定义和定位。
在我平日的教学生涯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小学阶段是一个儿童情感特征非常鲜明突出的阶段,但儿童受到年龄与经验的限制,情感表现多为急躁和冲动,而在每一个儿童幼小脆弱的心灵中,他们其实是极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理解,而情感熏陶就是教师在尊重儿童情感的基础上与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一位老师的心静静的去靠近、去温暖、去解读每一个儿童的心灵。正如成尚荣在《儿童立场》中所说:“当教学播撒爱,感受爱,创造爱的过程,我们的心才会温暖。”两颗心的交融与碰撞,对于每一个语文教育者来说,人文情感意识的唤醒让语文教育不再是照本宣科、空洞无味,而是重现了它该有的细腻与活力。试想,当老师与一个班级的儿童们一起沉浸于同一个美好的事物的感觉如何呢?笔者认为儿童们在教室里听到看到享受到的一切,都将成为一颗幼小的嫩芽埋藏在童年情感记忆的深处,将来的某一天必会如参天大树一般抵御外界的风雨与黑暗,儿童们的精神世界将丰盈而又不失活力。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符合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作为教师应当善于挖掘课本中的情感内容,引导儿童逐步对教材的情感领悟,让儿童的情感和语文课本所表达的思想产生共鸣有利于儿童们更好的在深层次上把握文章的主旨。情感本身就是语言的另一种解说,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来向儿童们传达文章中主人公的情感,不断尝试的去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技能,丰富儿童对于不同情感的把握与理解。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从不缺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的尝试生活场景的设定,激发儿童们的热情与兴趣,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立场的诗句篇三
一个被学生接纳亲近的老师,拥有儿童立场的老师,一定会和学生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会突然被学生觉察,情不自禁吐露“我也是这样的”的感慨,同时积极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参与者,比如:聊一个他们之间受欢迎的动画片和游戏;评论下最近新上映的电影;分享下超市新发现好吃的零食;展示下自己新买的图画书;炫耀下你的可爱贴纸等等。
立场的诗句篇四
如果现在让你随口说出三个字,你会说哪三个字呢?哪三个字会让你心存幻想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三个字呢?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答案。
通过阅读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我的脑海一直浮现三个字――可能性。这三个看似极其普通的字眼凑在一起,让已经大约三年多教学经验的我,即使身处困局,也可以敞开心扉地劝慰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可能性,让人对教育充满希望;可能性,让人不那么心灰意冷;可能性,让人努力去追寻;可能性,让教育神秘而有力量。
立场的诗句篇五
“人生是一首回旋曲,童年是人生的根据地。”成尚荣说自己是一只起飞很迟的鸟,但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成为起点,人总在回旋中建构自己的历史,总得为自己鸣唱一曲。所以在几近古稀之年完成了《儿童立场》一书。
为什么作为教师作为成人的我们要拥有儿童立场呢?从教育方面来说,立足于儿童立场的教育者,才能在儿童前行的过程中给予各种鼓励,把阳光洒满道路,让每个儿童都能怀揣着自尊,信心和希望。
我们常说换位思考,要学会共情,这些对话常常出现在成人之间,却很少发生在成人与儿童中间。儿童立场,重要的是放下身段,内心的高度放下来,当我们有意蹲下身躯和他们一样高时,当我们一起席地而观看动画片时,当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时,当我们用心读懂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时,我们都可以变成一个真正的儿童。如成老所言:当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去体验和思考,我们在日常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当我们的目光投向身边,我们会发现,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用成人的眼光去猜测孩子的心思,但我们也忘了曾经我们都是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在他们小小的内心宇宙中,或许有着我们从来都没有认真去了解过的部分,而那里,却有着他们认真对待的一切。拥有儿童立场,不仅是保护了孩子,更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避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因为孩子的没关系说出口很容易,而成人面对孩子却很难说出那句对不起。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章节让我记忆深刻,书中说道:童心是超越年龄的。教师的智慧就在于:人总是要长大的,但是教师的眼睛不能长大,永远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人总是要变老的,但是教师的心不能变老,永远保留那一份童心。
儿童这个词,我把它理解为最初的人。其实我们教师作为成年人,应该做那个比孩子拥有更多童心的人。童心童趣,从来不是人生的累赘和被人嘲笑的污点。如果现实在未来的某天给我们当头棒喝,请你一定要保留住心中那颗最梦幻的童心。
而和儿童在一起就是永葆童心最简单的方法,更是让生命充满活力的最佳途径。和儿童在一起是永葆童心最简单的方法,更是让生命充满活力的最佳途径。想儿童之所想,为儿童之所为。想要真正的理解儿童贴近儿童,我们要先懂得蹲下拥有儿童立场,而蹲下并不仅仅意味着肢体的下蹲,更是我们的心灵在慢慢接近,是尊重,是平等,是信任。愿我们都能真正发现和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