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知否读后感每个人物解析篇一
《知否》原著中,沈从兴的原配妻子大邹氏,对沈家恩重如山。
原因是,在皇帝(当时还是八王爷)一路在刀光剑影下,冲刺在回京继承大统的路上时,皇后和几位小皇子忽然染上了急症。
要知道,如果皇后和几位小皇子出事,皇帝还可以抬了有子嗣的贵妾为后,稳住皇位,可皇后背后的沈家,也就是大邹氏的夫家就会彻底失势。沈从兴的妻子大邹氏深谙此理。
因此,她不顾自己身怀六甲,也要努力照顾皇后母子。到最后,皇后母子在大邹氏的精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可大邹氏却倒下了。
自此,以皇后为代表的沈家人(主要是沈皇后、沈从兴、小沈氏)都因为大邹氏,而对大邹氏的娘家非常抬举。
原因就藏在沈家和小沈氏自己当下的状态中。
知否读后感每个人物解析篇二
以前总是羡慕那些出口成章的“拆书人”,当阅读量达到两百本(教科书不含)以上时,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慨了。毕竟人家拆的是自己的观点,当你自己去读的时候未必。说得糙一点,回头不见得别人说这菜好吃,你请人给你嚼了再自己吃吧。道理从书里可以看来,但体味还得回到生活中。
以前不大屑于看网文,之前读过几本可读性还可以的就把这类搁下了,尤其像知否。这类架空的穿越小说,这次因电视剧的由头,翻出来看看,原来作者还是红楼粉,怪不得桩桩细软写得那样细致。但这不是打动我的地方,打动我的是字里行间那些生活哲学,很是通透,如此人要是都能倒着活,想必也就没那么多三毒烦恼了罢。18年年末,有个读书会的哥们儿跟我说,打算往后每年读一遍红楼梦。前面寻思着,竟有这般好?看了知否。觉着有理。
知否。里的各个画像也犹如大观园里头那百花齐放,桩桩算计着精明的最后把自己都算计进去了,不值当。只是时代背景不同,仔细瞧瞧我们的生活里也不乏妙人,不见得是那些鸡汤文里的“成功人士”,大概就有着“江湖正义”人士。
仰望星空的哲学理论不懂不打紧,但脚踩大地的生活哲学必得懂得。无论是西方文化孕育的谷歌准则,从之前的“don’t be evil”到现在的“do the right thing”,还是东方的佛家精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是“do things right”的大前提,否则再如何努力也是徒劳。怕就怕“努力”用错了方向,眼前看着是能得到一些“好”处(加个引号是未必的意思),但造下的恶业,到头来因果循环还是要自己受的。
所以,人活着还是要心怀敬畏的好。
知否读后感每个人物解析篇三
《知否》应该是好多年前的网络小说了,我记得我中学时代就看过。最近重新看了一遍,百万字的大长篇穿越种田文,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便属性是“网络文学”,但阅读体验还是很流畅。如果有没有读过的小朋友可以推荐一下。
大致讲了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一个士大夫家庶女的故事,家里有好几个姐妹,这四个小女孩子有什么样的婚姻,过什么样的生活。借用作者的话,“我想描写一个繁华的盛世,有英明的君主,果敢的将军,狡黠的投机者,算有遗策的谋略家,有鲜血,有惨烈,更有辉煌的未来。我想描写一个正在走上坡路的家族,有深思熟虑的家长,有光明磊落的男儿,有刚烈妩媚的女儿,有泪水,有伤害,更有苦尽甘来的团圆。”
前几次看的时候,是把它当纯爱情小说看的,女主明兰先后有过三次婚姻的选择,当时一心想看到她和男主赶紧修成正果。这次再看的时候,反而更喜欢婚前的挣扎犹豫。故事开始于盛家四个姑娘,结束于盛家后代的四个小姑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代的女孩都面临着相似的选择。挺好。
《知否》快出电视剧了,山影出品,还是可以小小的期待一下的。
知否读后感每个人物解析篇四
对于贺弘文,明兰曾有一段评价让人印象深刻。
她说:与人相交,最终依靠的是品性的最低处。弘文哥哥的最低处是心软。因为心软,贺弘文拒绝不了母亲对娘家的盲目救助;因为心软,贺弘文拒绝不了落魄的表妹要给自己做妾的请求;因为心软,贺弘文最终错过了明兰。
《知否》原著番外中有个情节,多年之后,贺弘文从妻子口中听到了明兰的消息,他有些发愣,之后站在院中久久沉默。
看到这里,我也在疑惑,对于那时候已经娶妻生子,生活美满,但与妻子并不相爱的贺弘文来说,他有没有后悔过曾经的所作所为,或者是无所作为。
贺弘文的祖母贺老夫人,和明兰的祖母盛老夫人是手帕交。两人感情一直很好。而贺弘文和明兰的初次见面,就是因为这关系很好的两家人,恰巧在回老家的路上遇见后,决定坐船结伴同行。
而在漫长的坐船之旅中,贺弘文和明兰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明兰身体不好,医药世家出生的贺弘文就帮她看着熬药,也盯着不愿吃药的女孩,把药喝下去。再熟悉些之后,明兰会拉着贺弘文看沿途新鲜的事物,贺弘文也会和明兰聊起一些自己的困惑。
贺弘文:家母想我科举出仕,无奈我不甚争气,只喜欢摆弄药草针典。
明兰:贺哥哥菲薄自己了。读圣贤书,不过是上为辅佐明君匡扶社稷,下为光宗耀祖泽及子孙,可万流归宗,行医济世一样可以惠及百姓光耀门楣。哥哥祖母的父亲,当年何等医术医德,少年时,亲赴疫区救命济厄,年长时,执掌太医院令,颁布医典令。世人何等敬仰!
明兰说得真诚,贺弘文也如同找到了知音,眼睛亮亮在发光,整个人都鲜活起来。明兰开朗俏皮,贺弘文内敛稳重,两人相处甚欢。加上两家长辈对他们二人的看好,如果没有贺弘文表妹的出现,他俩大概也会走到一起,修成正果。可贺弘文的表妹出现了。贺弘文喜欢明兰,同情表妹。所以他想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明兰接受表妹。殊不知明兰小小的身体里,住的却是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
这也使得明兰虽然可以接受穿越至古代的命运,但她对感情,对自己的未来却有很多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她清楚地知道,即使贺弘文再好,也无法改变嫁入有表妹在的贺家,就是踏入“妻不妻,妾不妾”的混沌深渊的事实。而明兰不愿意看着自己犯傻。
毕竟,她一直很清醒,不会为没有希望的爱情付出。就像自始至终,在《知否》的原著中,明兰都没有爱过小公爷齐衡。她也不会对爱情和婚姻有太大的奢望,不会把自己全身心都交付给另外一半。所以即使和顾廷烨成亲,还生了一个孩子后,她都没敢完全信任顾廷烨。而这样的一个明兰,在面对摇摆不定的贺弘文时,虽然伤心,但也果断地选择了放手。贺弘文追悔莫及,却也知道情断后,再于事无补了。
其实,在我看来,起初,贺弘文不一定有多么深爱明兰,但他一定非常喜欢明兰。因为明兰懂他,懂得他对医学的执着与追求,也与他非常合拍。如果能和明兰走到一起,明兰也会支持他的医学事业,而不会给他压力,逼着他考科举,走仕途。
加上两个人在很多事情上的意见和见解都很一致,两人澄清之后,日子肯定要越过越好。而错过明兰,这意味着他失去了一个非常喜欢的知己,一并,也失去了一个曾经畅想过的美好的未来。
追悔莫及和现实中的不如意越攒越多,逼得贺弘文成长成熟。等到他终于可以成熟到不再受母亲的情感威胁,也认清表妹的真实面目,因而可以摆正对母亲和表妹的态度时,明兰也早已嫁做他人妇。
而这种永恒的失去反而使贺弘文对明兰的感情很深刻,像忘不掉的白月光,在心底永远抹不掉。贺弘文消沉了一段时间,直到过了几年后,才听从贺老夫人的意见,抬了现在的妻子入门。他是个好丈夫,会给予妻子儿女庇佑,却不是个好爱人,因为他的爱,早已留在了曾经。
因此,贺弘文只能做到和妻子相敬如宾。好在贺弘文的妻子也不在意。因为她心里都住着一个人。他们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互许终身。本来说好等男孩出征归来就成婚,可看男孩终究长眠于战场。
因为在她看来,一个女人只要曾经拥有过那样真挚的感情,就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于是,她在猜到丈夫贺弘文心中可能住着别人的时候,也能淡定接受,甚至有时候她可能还有些同病相怜的触景伤情。毕竟,眼前人皆不是心上人,可他们却都还要向前走。著名作家柳青曾说: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要紧之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人的生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影响一生。
深以为然。
除此之外,我还觉得,人会在年轻的时候,在岔路口走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就像贺弘文,年轻时的他,容易心软,所以他会左右顾忌,最后行差踏错,错失所爱。而正是这种错失所爱的痛,让贺弘文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让他在未来的日子里克制自己心软的毛病。
看出来了吗?
错失明兰,表面上是因为阴差阳错,其实内里透着一种必然。明兰和贺弘文,相见逢时,相知逢时,但也缘尽于此。因为不经此相遇,无以促成长,不失所爱,贺弘文也不会懂爱。而后来,贺弘文能够收拾心情,好好生活,想必也是想通了这一点,才不再纠结后悔吧。既然有缘无份,不如怀揣着曾经美好的感情,继续向前,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寄托。
知否读后感每个人物解析篇五
三观很正。正常向的嫡庶,正常向的皇朝,正常向的爱情,正常向的'人生;没有大大的轰轰烈烈,也没有沉沉的宿命悲凉,一路以来,有争吵,有算计,但也是和和顺顺的。没有谁是绝对的坏,每个人都有可爱的一面,也都有自己现实的一面,所幸最后的结局可以算是皆大欢喜吧!
女主魂穿成6岁小女盛明兰,恰逢生母姨娘因为家中妻妾争斗难产而死,在内宅中既无姨娘照看,亦无兄弟提携,父亲也不甚关心,贵妾林姨娘之女墨兰还时不时给使点绊子,嫡女如兰又是个骄横的,只有夹起尾巴做人,多亏祖母不弃,悉心抚养。
现代穿越而来,两世为人,明兰比常人更为通透。所以她懂得守拙,进退有余、小心翼翼。整日夹在水火不容的如兰和墨兰之间,左右不能得罪人,赔了笑脸,又不得不去贴人冷脸,就这般不易的生存着。她也并非心灵手巧之人,却硬是学了一身女红,本是为了将来生活不济之时,能做贴补之用。闲时为祖母、父兄和嫡母添点物件,不想却意外成为了父兄的贴心小棉袄,就连攻于算计的父亲,也对她多了几分疼爱。 长大之后,对着相貌俊美、家世出众的齐小公爷的倾心,明兰能躲则躲,躲不开则骂,拼命让他死心,根本没有给两人可以发展的机会。她心中清楚,以齐衡母亲的眼光,盛家嫡出的女儿都未必能看得上,又怎会看上她。
明兰与积极拼命的庶姐墨兰不同,她无所作为,或者说是不想作为,她就想找个老实巴交,没有恶婆婆(大夫小红的妈反正要死不活),没有三姑六婆,家底殷实的夫家。简单的很,实际的很。只可惜小红家有个姨妈闹事,曹表妹不停纠缠。明兰不屑拿自己的一生去与一个一味装可怜的女人争,所以她选择了绕过,不纠缠,就这么走自己的路,与人无尤。未婚夫(还不是正式的)没了就没了,那么坦然。哭过后,我自好吃好喝继续生活。 然后,明兰就被骗去嫁给了顾廷烨,那个男人不仅名声不好,还有恶毒的后娘和一帮子吃里扒外、扯后腿的亲戚。虽是富贵,可有一个逝世的前夫人,外面还弄了一个戏子,甚至于随时随地上个战场可能就领了盒饭。
而明兰最妙的地方,就是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认真对待生活,无论是出嫁前,还是出嫁后。夫君上战场杀敌,她自能斗后娘、训恶仆,好吃好喝,该养生就养生。她懒的可以,遇事能退则退,能绕则绕,但该管的事,府邸管理的井井有条。
明兰从不强求顾二爱自己爱得要死要活,豁出一切。她为自己留了退路,该尊重时尊重,该示弱时示弱, 也没给真心。她脑子灵清的很,所以谁都是最爱自己。俗世夫妻,有点感情,但不是只有感情,新兴文官家族与功勋侯门的联姻,是个互惠互利的好合作。
顾廷烨曾说,他知道就算他死了,明兰也自会改嫁,也会过得好。明兰说,对齐二,她心虚,只因为那时他一心一意的对自己,而她心里却只有自己。于是乎,她逃她避。
小说结局虽是皆大欢喜,但所有的温馨和看似和美的爱情实则满心悲伤。
许是两世为人,明兰看得明白,爱的有分寸。直到小说的最后,我都还没看懂她到底爱不爱顾廷烨。或许他们更多的是经历大风大雨后的相互依赖。所以女主也是很久没有交心,最后的交心也是有一部分的妥协在。 像盛明兰这样的人,到底有没有真心爱过一个人都不重要了,只要她活得开心活得顺遂。
仔细想来,像明兰,她嫁给谁其实并无太大区别,她都有本事活得平安顺遂(我倒是挺喜欢重情重义的小红,可惜与那表妹拉拉扯扯,当断不断)。
像华兰,心正人慈,十多年来对恶毒偏心的婆婆尽善尽孝,换回丈夫一生情深义重。
像如兰,虽然咋咋呼呼,不会算计,容貌又不出众,却不惜大家小姐下嫁贫穷文举人,陪其日夜苦读,却也夫唱妇随,一生无悔。
像墨兰,不知她所看不起,却是旁人寻不得的平淡幸福。一朝算计嫁入侯府,结果就不停地和莺莺燕燕争宠,弄得身心疲惫,家无宁日。
像盛老太太,年轻时一身傲气,断绝了丈夫子嗣,老来却拉扯庶子,厚爱孙辈。结果她被下毒时,明兰不惜一切,带兵围了自己娘家,只为给祖母讨个公道;长柏不惜判生母关在家庙十年,不依不饶。盛老太太儿孙绕膝,高寿而终,也算善报。
而我们中,更多的则像墨兰,像林姨娘,像曼娘,像秋娘,像小秦氏。看似是坚强,看似是执着,却不知道退出,不知道转圜,不知道收敛,结果为难了别人,更为难了自己。自己折腾了一个败局,还怨天尤人,一切全是旁人的错。 像正常人不行么?不那么忠贞,也不那么的凉薄,原谅自己的不完美,宽宥别人的不理解。可是末了,却发现,做个正常人却最最难。明明都是平凡人,可就是人人都不想做平凡人,都怕这么一生,最后成了一个简单的名字、简单的符号,草草一生,好像从来都没有来过,从来都没有人记得。于是乎,一生追求个意义,追寻个结果。不说点冠冕堂皇的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话,好像就觉得自己肤浅;不激烈的反抗生活,好像自己没活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