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味的童年读后感篇一
身后是绚烂的烟火,旁边是玩闹的伙伴,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丫头正毫不掩饰地朝你咧嘴大笑,看到这样的书封面,你也许会感叹:这个丫头的童年一定很独特!没错,正如它的书名——野丫头的美味童年。
它向我们描绘了爱吃爱玩的乡村丫头妮子如美味菜肴似的童年。书中,妮子喜欢怀着一颗天真调皮的心看妈妈用双手调制美味;喜欢争强好胜地跟伙伴比赛游戏;喜欢趴在八卦床上看阿婆的梳头大典……但是,童年有一个致命的可恨之处,它就像一根冰淇淋,无论你多么想留住它,它还是无可避免地融化了。无论妮子多么想留住它,它还是悄悄溜走了。这,就是成长的酸甜苦辣。
读完后,我感慨万千:妮子的童年如此的多姿多彩,如此的充满生活气息!我在脑海中努力地搜索自己和伙伴的童年生活:成天躲在家里玩电脑,一玩差不多就是三四个小时,中间都没有休息,甚至这样一天下来都不成问题,只是沉浸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久而久之,不仅一个个都变成了“四眼田鸡”,而且我们的思维、想象力都变得单一了。哪里能找到妮子那样的自由、洒脱、童趣呢?人们不禁要问:在物质条件这么好的时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的童年失去色彩了呢?家长们忙着追逐所谓的成功,也流连于“精彩”的现代生活,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陪伴。他们自认为已给了孩子最好的东西——在物质上,买名牌衣服给孩子穿,时不时上馆店享受美食,给予不菲的零用钱。当然,最让他们放心的是用电子产品把孩子捆绑在家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太阳更晒不着。请家长们不妨想一想:圈养家中的鸟儿怎能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比?我要大声地说:“我们孩子的童年大多是暗淡无色的,我们不应该被束缚在四周都是防盗窗的家中。”
童年只有一次,大人应该带孩子们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在无边无际的天地间尽情释放我们的天性、童真。
不要让童年成为遗憾,不要让童年成为电脑、手机的主场。用我们的身心去体会我们的生活,为童年添上最绚烂多彩的一笔!
美味的童年读后感篇二
童年的味道是每个人心中永远无法忘怀的美好。
在我的心中,童年的味道是冰爽的汽水,香脆的薯条。而在陈素宜写的《野丫头的美味童年》――乡村女孩“妮子”的心中,童年的美味是酸溜溜的紫苏梅子,香醇甜美的醉葡萄,鲜嫩弹滑的蚶子米酱汤,以及温暖细滑的姜汁豆花。
陈素宜用自然朴素,清新动人的笔触描写了她童年里关于食物的记忆,引起许多人深深的共鸣。书中篇篇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记录了生活中的点滴趣闻、趣事。通过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将故事串联起来,一个乡村姑娘多姿多彩的田园生活跃然纸上,“豆干炖排骨”、“姜丝炒大肠”、“包饭粽”,一盘盘馋人的美味佳肴,让我在合上书页之余,还回味再三。
在这些优美的散文中,最能触动我心底的还是那碗热气腾腾,甜甜辣辣的姜汁豆花。作者巧妙地从玩耍的主题引入豆花,再引向卖豆花的老伯公。文章结尾那段“我在自行车旁等伯公舀豆花,他那两只贴满补丁的袖子,在眼前上下晃动。我想,整条街的妈妈,除了爱吃豆腐花之外,一定还有一点用意的。”读完这句,我的鼻子酸了,眼眶红了。是啊!平凡的生活就如细白嫩滑的豆花,不经意流淌过的感动就如金黄温暖的姜汁,静静地滋润着平凡的生活,流向我们柔软的心房。
书中的野丫头除了爱吃爱玩之外,还多了一些小心思,细微的情感在瓠瓜勺子里稍稍显露。这让我想起了一段外婆给我炸年糕的记忆。每逢新春佳节,年迈的外婆都会从三沙托人送来自己亲手制作的年糕。小时候,我最喜欢吃裹着油炸粉炸出的年糕,它外脆内绵,有时候放了近一、两个小时,外壳都凉了,可里头却还是热乎乎的。外婆知道我喜欢吃炸年糕,每年春节回三沙,她都少不了一阵忙碌,为我做上一份香脆甜糯的炸年糕。我知道,甜甜的年糕中饱含着的是外婆那沉甸甸的爱。现在,春节早已远去,我离开了三沙,回到霞浦,竟怀念起那味道来。
《野丫头的美味童年》不仅是“妮子”的美味童年,也是所有有幸读到这本书的人的美味童年。含蓄静好的文字,带着微笑,帮你一解乡愁!
美味的童年读后感篇三
知了猴
小小知了猴,蜃伏有年头。
破土往上爬,我用小手抠。
捉来二三十,算得大丰收。
洗涮又烹炸,妈妈来动手。
外焦里又嫩,香脆多可口。
兄妹争相食,互抹满脸油。
地梨
地梨生地里,白里黑肚皮。
顺茎往下挖,轻轻往上提。
胡乱擦一把,嘴里塞得急。
清甜满齿溢,味道象荸荠。
伙伴相视笑,个个满嘴泥。
昨遇某发小,是否有记忆?
槐花
四月槐花白,嘤嗡蜜蜂来。
孺子争主角,爬树把花采。
一串放嘴里,二串给奶奶。
生食甘如饴,蒸饭更精彩。
乡下花万种,槐花最暖怀。
我也有花期,曾傍槐花开。
野葡萄
小小野葡萄,长满壑沟沟。
生时盈盈绿,熟后紫幽幽。
一颗浅入口,酸甜齿颊留。
三五吃下肚,小嘴被甜透。
当年野葡萄,如今可消瘦?
如今青少年,可还识它否?
榆钱
榆钱一串串,摇曳榆树巅。
顽儿树上爬,女儿树下观。
嬉闹笑而食,清新又甘甜。
无需要糖果,榆钱也解馋。
拌粮来蒸饭,裹腹亦主餐。
丽姿不妖娆,慈济防灾年。
青麦
青青田中麦,颗颗籽粒饱。
三五小玩童,来把青麦薅。
挖坑燃干柴,文火来慢烤。
搓皮去麦芒,麦粒胖娇娇。
一把塞口中,焦香美味道。
手脸赛煤球,相指尽情笑。
桑葚
屋后有桑树,五月桑葚熟。
红紫青白绿,初夏盛妆图。
树下铺网席,竹竿把葚撸。
噼啪往下落,晶莹赛珍珠。
老大满嘴紫,老二一脸糊。
老三浑身彩,掉进染坊铺。
苘桃
小小苘波波,生在苘麻棵。
茼麻编发辫,苘桃当水果。
掰开一瓣瓣,揭掉小薄膜。
籽粒白嫩嫩,入口浆汁多。
如此珍馐味,你可曾吃过?
茼地捉迷藏,鞋可曾掉过?
蚂蚱
复眼大蚂蚱,田里蹦跶跶。
那年捉蚂蚱,摔过大马趴。
马趴复马趴,捉了一大掐。
狗尾串一串,回家上锅炸。
喷香酥又脆,专门治哈喇。
农药今遍野,蚂蚱还好吗?
茅草根
西洼盐碱地,茅草挨挤挤。
刨出茅草根,河边清水洗。
茅根白胖胖,直直又曲曲。
入口慢慢嚼,甘甜沁心脾。
营养又解馋,全是天然地。
茅根可入药,本草有明记。
美味的童年读后感篇四
书中一开头,就描写了父亲过世时的情景,细腻的笔法,生动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将我们拉入了一个昏暗的充满着悲伤的世界。这也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注定了阿廖沙与常人不同的悲惨童年。
书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任务——乐观善良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坚强勇敢的阿廖沙,贪婪刻薄的舅舅毫无疑问,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是十分高超的。他用独特传神的写法,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作者如马良般的笔下,那些就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了,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了。
在全书中,作者对外祖母的描写可谓是惟妙惟肖的了。
“她微笑的时候,那对宛若黑樱桃的眼珠瞪得溜圆,同时闪烁着无法形容的愉悦光芒。当笑容遍布脸庞时,便快活的露出两排雪白坚固的牙齿,别看她黑黑的脸颊分布着皱纹,但仍显年轻,明朗。但不幸的是,这张脸被软塌塌的鼻子,肿大的鼻孔和红鼻尖给损坏了。”怎么样,外祖母的形象是不是“突”地就从你脑海里蹦了出来,带着一贯地微笑向你招手?的确,高尔基在外祖母身上花的心思格外的多。导读中所说的“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同时,外祖母对阿廖沙的影响,就像作者自己所写的那样——“没有看到她之前,我好想躲在黑暗里睡大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唤醒,把我引向了光明就是她用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幼小的心灵,是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教我如何去应付艰难的生活。”
外祖母,这个在我心中如神话般的人物——她是黑暗世界中一团微小的火光,却仍坚持不懈的释放着热量;她是寂寥天空中的一个明亮的北斗星,默默地为阿廖沙指引着天明的方向;她是天边一抹温暖的晨曦,悄悄的渗进阿廖沙的心房,教他勇敢和坚强。
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他们乐观坚强,默默地用行动感化着身边的人。白芳礼,一个普通的老人,却演绎了一段不普通的故事。在他74岁后的生命中,他靠着蹬三轮车,收废品,挣下三十五万人民币,资助了三百多名贫困生。他无疑是这些渴望读书的孩子心中的太阳。孟佩杰——养母养了她三年,她照顾养母一辈子。小小年纪的她,既要读书,又要照顾几近瘫痪的母亲。这个女孩,自八岁起,就用她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量。她坚强,再大的困难,也没压碎她稚嫩的肩膀。这个拥有着绚丽青春的女孩,将她的青春,化作母亲的春天。这样的她,是母亲心中的阳光。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只是在想,若社会上没有这样的人,那又会怎样?如果阿廖沙没有这样的外祖母,又会变成什么样?但我也只是想,只能去想。因为,在黑的天,也挡不住天边那一抹跳跃的阳。
《野丫头的美味童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美味的童年读后感篇五
童年,就像天上的太阳;地下的野花,都是美好的。童年,也是每个人在生命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这时――我也在回味着《野丫头的美味童年》。
在这本充满“味道”的书中,作者很用心地调配了一道道“美味佳肴”,我也“品尝”到了酸酸甜甜的紫苏梅子、浓郁美味的豆干炖排骨,还有连舌头都要吞下去的姜丝炒大肠……而这一道道美食的背后,说的都是永远都不会“变味”的亲情和友情。
读完“菜瓜宝贝”这篇文章,我也亲自动手种菜瓜,现在我那菜瓜秧都已经长出长长的藤蔓、并且还结花了。而且我还明白只有母的花才会结菜瓜,公的花是永远不会结菜瓜的。等母花开出来,我也要像妮子阿婆用旧报纸围着花梗和小绿球一起包起来。再等几个月,就可以在餐桌上吃到新鲜的菜瓜了。诶,那是什么声音。我被街尾那一阵阵的鞭炮声给吸引了;我使劲地钻到人群中,看到了无底船上穿着古装的姑娘缓缓地走来;听到了阿婆们嘴里那美妙又动听的山歌。这一路上,有拉弦的、吹八音的、打鼓的。更有趣的是那五六个矮人,大摇大摆地晃过来,像企鹅一样靠近我们这些观众。有时动动嘴巴,有时皱皱鼻子。最、最、最好笑的是那两个会上下抖动的眼睛,逗得观众们都开怀大笑。我也跟阿忠的想法一样“要是天天都来迎古董,那就太好玩了”
六年级:张俊盈
《野丫头的美味童年》,这是一部令我爱不释手的作品。同时,我也从中认识了一位朋友――妮子。妮子是这部作品的主角,她性格开朗,每天生活得无忧无虑地,是一个爱吃爱玩的野丫头。每天只要放学回家,妮子就会把书包丢在一旁,有时候到家门前晒谷场边的两个大池塘玩耍;也有时候到屋后斜坡上的竹林和茶园玩耍,这些都是她和小伙伴游玩、嬉戏的天地。
每逢过年过节,妮子家都会忙碌起来。准备自己家养的大阉鸡、田鸭子和大鲢鱼;还有自家种的玻璃菜、长豆、丝瓜;以及自家腌的酸菜、笋干、菜脯。有时候也会去田沟里觅蚶子、到河里抓虾子。这些在妈妈的手下全都变成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素炒玻璃菜、紫苏梅子、蚶子米酱汤、虾公煮酒……这些都是令人馋涎欲滴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