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平乐村居教案窦桂梅篇一
,此诗是一首杂体诗,内容比较长,是一首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诗作,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赏析~!
贺雨原文: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w,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l,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mm。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翻译:无
背景:
本诗作于元和四年(公元8),当时白居易在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贺雨赏析:
这是一首讽喻诗。元和三年冬到元和四年春暮,天大旱无雨,唐宪宗因此欲降德间,白居易于是上书皇帝,乞求豁免江淮两地赋税,而且要求“多出宫女”,以期获得上天宽恕降雨。皇帝都照办了,结果真的下了一场大雨。白居易就作了此诗。
诗中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始终,并对皇帝即位以来的政绩进行了歌颂;最后提出:希望皇帝能够有始有终,坚持爱国爱民的政策。本诗反映了白居易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清平乐村居教案窦桂梅篇二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独倚一作:独上)
译文
京城初春之时,寒气仍逼得花梢颤抖,本是燕子归来的时节,却不见它们在梁上筑巢,看来为它们卷起的那么多绣帘的功夫和时间都浪费了。
犹记去年我们在秋千上互倚的温馨,如今却只剩下我一人独倚栏杆。错过了海棠回春的时候,难不成要等到花儿也谢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妇之思的词作,大概作于词人留居钱塘之时。
全词以“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起句。“凤城”即南宋京城临安。“春浅”言初春,指出季节。“寒压花梢颤”,因时为初春,故残寒肆虐,花梢打颤,“压”字给人以寒气如磐的沉重之感,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同时也暗示着人物怨恨的特有心境。这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有约”一句言因为刚入春天还冷的缘故,因此见不着燕子踪迹。此写燕,实用以寄托思妇的.重重心事。说“有约”,是嘱燕传递天涯芳信,但燕却违约不来,故接用“十二绣帘空卷”一句,将闺妇思夫的烦恼无端发泄到燕子身上。“十二绣帘”,泛指帘幕。燕巢梁上,垂帘妨碍燕子活动,故须卷起。“空卷”一词,寓有思妇盼燕归来的急迫心情和对梁燕不来的惆怅与空虚,思妇在春寒中翘首期盼的痴怜之态跃然纸上,真切生动。
下片之结构,全由上片结句而来,正面抒写思妇的相思幽怨情怀。“去年共倚秋千”一句意即见秋千而触动旧欢,用“去年”,引出往昔情事,心中荡起一层幸福的涟漪。“今年独上阑干”一句,忽又跌入眼前“独上阑干”的寂寞凄清苦闷之情。“去年”“今日”,一欢一恨,形成鲜明对比。结句转入幽怨,埋怨所爱的人不能及时惜花,误了花期,相思之重,故埋怨之深。
全词所写虽然缠绵悱恻的闺怨之情,但艺术上有其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就结论而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平正和谐,而缺乏变化,虽然不能反映起伏不定的感情,却正好适宜于表现幽怨与含蓄的情怀;就人物而论,没有涉及女性的体态服饰,写其轻嗔薄怒之态,人却隐而不露,走见词风的平正雅致。语言含蓄委婉,清丽可人。铭心刻骨的相思一诉诸文字,却成了“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这里,没有直白的表达,也没有强烈指责,有的只是“十二绣帘空卷”的痴心与怅然,和平婉曲但含思凄迷哀婉,而思妇的情态及思绪的微澜,描画得生动传神。南海伍崇曜跋《日湖渔唱》,曾标举此词下片云:“清转华妙,宜玉田生秀冠江东,亦相推挹矣。”这“清转华妙”四字,道出了此词的艺术特色。
清平乐村居教案窦桂梅篇三
原文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翻译
这是一首描写闺妇之思的词作,大概作于词人留居钱塘之时。
全词以“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起句。“凤城”即南宋京城临安。“春浅”言初春,指出季节。“寒压花梢颤”,因时为初春,故残寒肆虐,花梢打颤,“压”字给人以寒气如磐的沉重之感,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同时也暗示着人物怨恨的特有心境。这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有约”一句言因为刚入春天还冷的缘故,因此见不着燕子踪迹。此写燕,实用以寄托思妇的重重心事。说“有约”,是嘱燕传递天涯芳信,但燕却违约不来,故接用“十二绣帘空卷”一句,将闺妇思夫的烦恼无端发泄到燕子身上。“十二绣帘”,泛指帘幕。燕巢梁上,垂帘妨碍燕子活动,故须卷起。“空卷”一词,寓有思妇盼燕归来的急迫心情和对梁燕不来的惆怅与空虚,思妇在春寒中翘首期盼的痴怜之态跃然纸上,真切生动。
下片之结构,全由上片结句而来,正面抒写思妇的相思幽怨情怀。“去年共倚秋千”一句意即见秋千而触动旧欢,用“去年”,引出往昔情事,心中荡起一层幸福的涟漪。“今年独上阑干”一句,忽又跌入眼前“独上阑干”的寂寞凄清苦闷之情。“去年”“今日”,一欢一恨,形成鲜明对比。结句转入幽怨,埋怨所爱的人不能及时惜花,误了花期,相思之重,故埋怨之深。
全词所写虽然缠绵悱恻的闺怨之情,但艺术上有其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就结论而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平正和谐,而缺乏变化,虽然不能反映起伏不定的感情,却正好适宜于表现幽怨与含蓄的情怀;就人物而论,没有涉及女性的体态服饰,写其轻嗔薄怒之态,人却隐而不露,走见词风的平正雅致。语言含蓄委婉,清丽可人。铭心刻骨的相思一诉诸文字,却成了“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这里,没有直白的表达,也没有强烈指责,有的只是“十二绣帘空卷”的痴心与怅然,和平婉曲但含思凄迷哀婉,而思妇的情态及思绪的`微澜,描画得生动传神。南海伍崇曜跋《日湖渔唱》,曾标举此词下片云:“清转华妙,宜玉田生秀冠江东,亦相推挹矣。”这“清转华妙”四字,道出了此词的艺术特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妇之思的词作,大概作于词人留居钱塘之时。
全词以“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起句。“凤城”即南宋京城临安。“春浅”言初春,指出季节。“寒压花梢颤”,因时为初春,故残寒肆虐,花梢打颤,“压”字给人以寒气如磐的沉重之感,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同时也暗示着人物怨恨的特有心境。这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有约”一句言因为刚入春天还冷的缘故,因此见不着燕子踪迹。此写燕,实用以寄托思妇的重重心事。说“有约”,是嘱燕传递天涯芳信,但燕却违约不来,故接用“十二绣帘空卷”一句,将闺妇思夫的烦恼无端发泄到燕子身上。“十二绣帘”,泛指帘幕。燕巢梁上,垂帘妨碍燕子活动,故须卷起。“空卷”一词,寓有思妇盼燕归来的急迫心情和对梁燕不来的惆怅与空虚,思妇在春寒中翘首期盼的痴怜之态跃然纸上,真切生动。
下片之结构,全由上片结句而来,正面抒写思妇的相思幽怨情怀。“去年共倚秋千”一句意即见秋千而触动旧欢,用“去年”,引出往昔情事,心中荡起一层幸福的涟漪。“今年独上阑干”一句,忽又跌入眼前“独上阑干”的寂寞凄清苦闷之情。“去年”“今日”,一欢一恨,形成鲜明对比。结句转入幽怨,埋怨所爱的人不能及时惜花,误了花期,相思之重,故埋怨之深。
全词所写虽然缠绵悱恻的闺怨之情,但艺术上有其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就结论而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平正和谐,而缺乏变化,虽然不能反映起伏不定的感情,却正好适宜于表现幽怨与含蓄的情怀;就人物而论,没有涉及女性的体态服饰,写其轻嗔薄怒之态,人却隐而不露,走见词风的平正雅致。语言含蓄委婉,清丽可人。铭心刻骨的相思一诉诸文字,却成了“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这里,没有直白的表达,也没有强烈指责,有的只是“十二绣帘空卷”的痴心与怅然,和平婉曲但含思凄迷哀婉,而思妇的情态及思绪的微澜,描画得生动传神。南海伍崇曜跋《日湖渔唱》,曾标举此词下片云:“清转华妙,宜玉田生秀冠江东,亦相推挹矣。”这“清转华妙”四字,道出了此词的艺术特色。
清平乐村居教案窦桂梅篇四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显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石壕吏
杜甫
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利。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教案窦桂梅篇五
菩萨蛮次前韵作者:刘敏中朝代:元体裁:词看君自是丰年玉。赠行不用阳关曲。但把此心论。几人能似君。到官消息好。来岁春风早。再折绣江梅。寄君挥一杯。
清平乐次前韵,清平乐次前韵刘敏中,清平乐次前韵的意思,清平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清平乐村居教案窦桂梅篇六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錡,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贺雨》赏析
本诗作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当时白居易在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这是一首讽喻诗。元和三年冬到元和四年春暮,天大旱无雨,唐宪宗因此欲降德间,白居易于是上书皇帝,乞求豁免江淮两地赋税,而且要求“多出宫女”,以期获得上天宽恕降雨。皇帝都照办了,结果真的下了一场大雨。白居易就作了此诗。
诗中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始终,并对皇帝即位以来的政绩进行了歌颂;最后提出:希望皇帝能够有始有终,坚持爱国爱民的政策。本诗反映了白居易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贺雨》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清平乐村居教案窦桂梅篇七
原文: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一作:愁肠断)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
翻译: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赏析: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中说,分别以来,此时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象肝肠都快要断了。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而他站在树下,陷入沉思已经很久了。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会儿身上就撒满了落花,刚刚用手拂拭干净,随即又披满一身。“砌下落梅”两句,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久久地站在花下的原因,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雁来”两句把他的思念具体化了。原来他在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古代有大雁传书的故事。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坚贞不屈。汉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听了,只得将苏武放回。所以作者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古人认为人们在梦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对方作不成“归梦”,自己也就梦不到对方了。梦中一见都不可能,更不叫人更思念万分。这就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切。
他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却如”,正像的意思。“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