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读后感的文章摘录篇一
印度西北部有一片茂密的森林,一条美丽的小河从森林正中间流过。传说河流的深处,有一条通向龙宫的大道。龙宫里的龙王有神灵一般的力量。
龙王有许多孩子。最大的王子长得英俊、聪明,受过很好的教育。他对河岸上的人间早有所闻,很想上去走一趟,看看人们是怎样生活的。王子多次请示父王,始终未得允许。
但是,龙王为平静王子要到人间的好奇心,曾有几次带领全家和仆人,变成人的模样,来到河岸过夜。他们尽情地跳舞、唱歌、吃喝玩乐,直到天亮之前才返回龙宫。这种短时间的逗留,并没有使王子满意,他想看的是真正的人世,想知道的是活生生的人类生活。
一天,他独自一人悄悄离开水晶宫上了河岸,在森林里散起步来。
这时候,一位名叫索塔拉姆的婆罗门游客从森林里经过。这位游客年近古稀,至今膝下犹虚,这次周游各地,就是怀有得一娇子的渴望。
王子眼睛看得真切,索塔拉姆坐在一棵树下,放开嗓门高声祈祷上帝赐予他一个儿子。王子赶紧走到索塔拉姆面前,高兴地说:“请您把我带回家,我会做您的儿子。”
“我的儿子?”索塔拉姆一听,脸上马上现出了笑容。可眼前没有孩子,只见一条小蛇向他爬来。他心里一阵惊慌,吓得尖叫起来:“可是,你不是人,而是蛇呀!怎么能做我的儿子呢?!”
“请您老人家别害怕。”王子说,“我现在是一条蛇,但是,如果您把我带回家去,我就会变成一个让您称心如意的男孩。”
索塔拉姆由于想子心切,考虑了片刻,最后还是决定把这条小蛇带回家去。于是他壮着胆子,战战兢兢地把小蛇放进了自己的布袋。
索塔拉姆一进家门,把布袋放进正房,就去找正在厨房做饭的老伴。
“我给你带来儿子了,”索塔拉姆又惊又喜地招呼妻子,“你快去看看吧,他在正房!”
索塔拉姆的妻子闻讯急忙跑进正房,只见屋子中间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非常漂亮的男孩。妻子高兴得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周游祈祷终于成功了,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恩赐!”
索塔拉姆站在门口向屋里凝视了半天,自言自语地说:“小蛇的话真的兑现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男孩说话了,“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了。
你们爱我吧,你们给我恩惠吧!”
从此,老两口的生活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孤寂了,小小的家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欢乐气氛。他们精心抚养着这个龙王的儿子,为他付出了全部心血。
老两口给他取名纳格拉伊。
村里所有的人都喜欢纳格拉伊,他们给他糖果吃,为了和他建立友谊,还不时地送他一些好玩的小礼物。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纳格拉伊逐渐长大成人,已是一个英俊健壮的男子汉。
“爸爸,”纳格拉伊有一天问索塔拉姆,“附近有好一点的池塘吗?我想游泳。”
“离这里不太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好的池塘,”索塔拉姆回答儿子说,“可是,它在王宫的后花园内,因为公主海玛尔经常在这里游泳。”
“那您就把这个池塘的路指给我吧。”纳格拉伊对父亲说。
“你去不了这个地方,”索塔拉姆说,“王宫门口的卫兵不会放你进去的。”
“爸爸不必担心,到时候我会有办法的。”索塔拉姆见劝说不下儿子,也不愿勉强他,就只好带他来到王宫大门口,然后说:“池塘就在这堵高墙的里边。”
纳格拉伊沿着高大的宫墙边走边查看,不一会儿来到一个地方停住了脚步,只见墙根处有一个正向外流水的小管子。他立刻现出了小龙的原形,从水管里钻到了墙里边。当他进到后花园时,马上又变成了人的模样。他很快来到池塘边,脱掉衣服,自由自在地游起来。当时,海玛尔公主正在花园的一侧赏花,她听见了游泳的击水声,就赶紧跑到池塘边,想看看谁在自己的水塘游泳。她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仪表堂堂的青年男子,一会儿钻进水底,一会儿浮出水面,尽情地游来游去。公主当即一见钟情,爱上了他。
纳格拉伊这时候也看到了公主,他一下子跳出池塘,穿上衣服就跑掉了。
他跑到宫墙下,立刻又变作一条小龙,顺着水管爬出墙外。
公主非常想再看几眼这位青年,要是能同他说上几句话,该有多好哇!
她相信那青年无论如何不会跑出后花园,因为大门紧闭,他将不得不回来请求她去为他开门。她急切地等待着,可是过了好久,还不见那青年的面。
公主只好派自己的仆人四处寻找。结果,仆人们找遍了花园的每个角落,也没看到他的踪影。
公主马上把卫兵们找来,命令他们走出王宫,到乡下打听那青年的下落。
一个月之后,卫兵们返回王宫向公主报告:“按照您的吩咐;那位青年找到了,不过他是一个穷婆罗门的儿子。”
公主一听喜上眉梢,但转念一想:卫兵找到的是不是她在池塘见过的那位青年呢?为了消除疑虑,公主女扮男装,带着卫兵直奔索塔拉姆的家。她仔细端详了索塔拉姆的儿子后,确认面前这位青年,就是在她的后花园里游泳的那位美男子。
回宫后,海玛尔把自己要同索塔拉姆的儿子结婚的事告诉了国王。国王的心愿,是要为她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王子。可是公主对纳格拉伊一片痴心,国王只好允许她的这门亲事。
国王派人把这一喜讯送往索塔拉姆家,通知他,海玛尔公主明天就要在王宫和他的儿子纳格拉伊举行婚礼。
纳格拉伊一听,高兴极了,立即表示接受国王的这一决定。
索塔拉姆和他的老伴更是欢喜万分。但这件事也使他们很犯愁,因为他们没有钱为迎亲队和儿媳筹备贵重礼品。
“爸爸,您不必发愁,一切都会安排好的。”纳格拉伊说,“您拿着我的这只指环,把它丢进您最早发现我的那条河里,河里会马上走出一名士兵,他会问您需要什么。您可给他讲,您需要一位王子和一位公主结婚时所必需的一切东西。然后您再回家。”
索塔拉姆手捧指环,照纳格拉伊说的来到河边,把指环扔进滔滔的河水,瞬间一名士兵走出水面,来到他面前。
“您希望得到什么呢?”士兵问索塔拉姆。
索塔拉姆喜出望外,急忙说:“我的儿子明天就要和海玛尔公主结婚,请准备一位王子和一位公主结婚时所需要的各种贵重礼品,并派来一个盛大的迎亲队。”
索塔拉姆满怀喜悦地回到家里。
眨眼功夫,一个由士兵、宫女和乐队组成的迎亲队,浩浩荡荡来到索塔拉姆的门前。迎亲队里还有许多仆人,每个人手中捧着一个装满绫罗绸缎和珍贵首饰的小箱子。王子换上了华丽的婚服,乘上一匹打扮得极为漂亮的高头白马,走在迎亲队的正中间。
索塔拉姆和老伴也很快从一个箱子里取出崭新的衣服和首饰,穿戴完毕,加入迎亲队,向王宫走去。
国王站在王宫大门口等待迎亲队到来,见声势这么浩大,不由得喜笑颜开。
国王为年轻的纳格拉伊夫妇单独准备了一幢寝宫。
婚礼结束,索塔拉姆老两口满意地回到家里。
吹奏班子、士兵和所有仆人回龙宫去了,他们把王子在人间结婚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龙王。龙王听后没有丝毫的笑容,因为他不赞成一个龙王的儿子和一个人间的公主结亲,更不同意一位龙子在人世上定居。
龙宫的王子在人间成婚的事很快传开。龙宫中的很多姑娘对海玛尔起了妒忌心,她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把王子从人间弄回来。可是,她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想出个好办法。
“如果王子能有一次跳进森林旁的河里,”一位龙官看见龙女们一个个发愁的样子,就插话说,“那我们可以用尽全力把他拉回家。”
这时候,一位年老的龙官显示出神秘的表情,他安慰姑娘们不要着急,他将巧妙地把王子接回龙宫。
一天,老龙官变成一个外国商人,带了贵重首饰,来到海玛尔门前叫卖。
海玛尔听到叫卖声走出家门,商人拿出一只非常漂亮的手镯递给她看,海玛尔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这只手镯真好看,”海玛尔称赞说,“我要买一对。”
“一对,”商人故意露出遗憾的样子,“我身边只有一只。原来我是有一对,在来的路上,我口渴了,到森林中间的河里去喝水,不小心把另外一只掉进河里了。因为我的水性不好,找了半天也没找着。”
读后感的文章摘录篇二
国庆长假期间,我上网阅读了围城这本书。读完之后,我不得不对钱老先生的才学佩服的五体投地,围城让我思考颇多,感受颇深,或许是年龄的原因吧,我只能领略到皮毛,姑且在自己的文章里寒暄几句吧。围城描述了一个留洋生方鸿渐的回国生活。方鸿渐花着准丈人的钱,在国外消遣时光,打发日子,深知自己无才又无钱,没有办法只好回国慢慢找事做。在国内转了一圈,才知道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地位,背后又没有什么靠山。留洋才子的虚名很快被揭露,别人只觉得他是个外强中干的草包。后来便事业不顺,感情不顺,生活落魄,穷困潦倒。但方鸿渐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有过抱负,也曾经为了自己的理想慷慨激昂过。只是一次次失望的打击,让自己彻底的绝望,彻底丧失了曾经的斗志与激情。钱老先生曾经在自己的文中说过,:“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子里的鸟又想飞出去,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结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又想逃出来。”方鸿渐的生活也是这样,他努力想冲破命运,确又被命运无情的拉回现实,围城注定没有结局。虽然围城里写的是虚无缥缈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又是现实的见证。我发自内心的佩服作者的精彩的语言与才学,希望,失望,迭然而至,给人的还不如当初就没有希望的好,我认为“围城”是这个意思:城里的人想出来,而城外的人想进去。这是一种极其微妙的感觉,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抱有希望。做小孩时,总羡慕大人的无拘无束,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读书时,总希望可以发生战争;做老师的总认为老师工资低,工作量大,伤害身体等,希望可以成为f官员;而像我父母这样职业的人却又总羡慕像老师的轻松没有压力,工作收入稳定。总而言之,人就总觉得自己干的这份工作远不如别人的好,认为别人的薪水高又轻松,自己总比别人矮一大截。然而,让你真正去体会别人的生活时,你又觉得并非一切都如你想的那样。围城所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城外觉得城内好,城内的人觉得城内好,城内的人觉得城外好,就像站在桥上看风景,桥东头觉得桥西头的风景美,桥西头觉得桥东头的风景雅。于是便盲目地尝试,周而复始,仍然对其他人的充满向往之情,觉得自己远比不上。没结婚的期盼结婚,结婚的又想恢复单身生活的无拘无束,所以社会上才会有人结了离,离了结,拿婚姻当儿戏,注定没有完美的结局。不光是婚姻,人活在世上,所经历的一切便是如此,盲目追求,发现不适合自己,放弃又继续追求小时候父母便长教导我,人活在世,一定要有理想。人要有追求的目标才会充实。当你的目标实现以后又会怎样?是否会像当初自己期盼的那样美好。当你拥有自己的目标好比“进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又发现不如自己当初所希望的那样美好,你会觉得以前的苦中带甜,会变成现在的甜中带苦,那样你便不会想“出城”。“围城,围城”说白了就是自己不断追求到手之后发现对成功的厌烦和不满之间的矛盾,不断反复的转换,重新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执着与动摇,满意与厌烦等等。“围城”即是人类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提升了,人的品格也就升华了。读完围城,关上屏幕,你会觉得眼前的境界都开阔了。大千世界,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们所追求和企盼的东西也许都是假的。那么,我们辛苦的追求那些所谓虚假的东西会否有些太不值得?而其实事实却不是这样,人生的宝贵即在于此,在不断追求与希望之中,我们经历喜怒哀乐,追求越多,感受越多,这才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不要幻想一个目标或几个目标便可规划一生,这是不现实的。人生就像刚学写字一样,需要一横一竖将它写完,一笔是勾勒不出一个完整的人生的。当然给自己制定目标实现时也未必和自己期盼的一样,正因如此,人生才带着神秘。如果一开始就知道结果那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围城是本好书,读完此书你才会觉得今生没有白活,才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追求与希望,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看到波澜壮阔,才会学到处变不惊!
读后感的文章摘录篇三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8、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4、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读后感的文章摘录篇四
《围城》首先讲述了苏文纨喜欢风流的方鸿渐,为了博得他的表白而故意交好喜欢她十几年的赵辛楣,不料,方鸿渐坦白喜欢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后,苏文纨答应曹元朗的求婚,而方鸿渐因为错骂了唐晓芙而与她断绝了来往。接着,方鸿渐和赵辛楣等五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游历过程,来到了三闾大学当教授,各种勾心斗角,争名夺利。赵辛楣因为和汪太太的误会离开三闾大学,而方鸿渐因为和孙柔嘉要结婚也离开。而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生活乱得一团糟。
《围城》,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关于围城的爱情论,更是当时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一个缩影。它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典型现象和典型人物,让我们对中国当时的处境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一》
留学热
《围城》是以留学生坐船回国的场景开头的,随之而来的是缺乏接受教育的中国人对留学生的追捧,以至于有点见识的记者也大力宣传某某留学生获得了什么证书奖项。这让我看到中国确实是有一段时间有过留学热,不分好坏地认为留学生都是好样的,这和我们现在多数人认为当了兵的都是好人一样,其实,现实是:不少和方鸿渐一样在国外混日子过潇洒生活、无法静心投入学业、浪费金钱的人,到了毕业之时,就随便找个爱尔兰人制造假学历,光荣回国。而国人对留学生的热捧除了热烈欢迎,还有各大学邀请演讲,当教授之类的。方鸿渐曾被母校邀请演讲,胸中并无真才实学的他,又一时疏忽把自己抱佛脚写的演讲稿漏拿了,只能在讲中西方文化的讲座上讲了鸦片和梅毒,这是多么令人耻辱。
和方鸿渐在国外的真实情况对比,不失为大大的讽刺
《二》
《围城》里的“爱情”
我对爱情的理解,少之又少,浅之又浅
爱情,加上双引号,是因为在我看来这部小说里面的爱情看似爱情,却不是真正的爱情。至少真正的爱情是应当能够打动人的。方鸿渐和鲍小姐的风情过去让人恶心,却是当时常发生的社会现象。方鸿渐和唐晓芙有书信来往,从书中看方鸿渐对唐晓芙是一往情深,痴情得很,唐晓芙心中也喜欢方鸿渐。所以,这是最接近爱情的“爱情”啊!可是,为什么他们最后没有走到一起?因为一个电话的误会,也因为他们彼此没有主动澄清,因为方鸿渐的放弃。唐晓芙是书中一位优秀的女子,也许,钱钟书真的不想糟蹋她,不忍心把她许配给方鸿渐这样的人吧!所以,我并没有为方鸿渐和唐晓芙可惜过。赵辛楣从小对苏文纨一片真心,却不得人家回眸一笑,还不得不被她对方鸿渐的感情而吃醋,最后遭到方鸿渐的拒绝,不禁跳进了曹元朗建好的围城中。赵辛楣对汪太太多是受苏文纨的影响,觉得汪太太有苏文纨的影子,才有一点点怜爱的吧!在三闾大学,范小姐对赵辛楣的爱,纯粹是出于年纪大,老处女,难得遇见自己钟意的,才会狠狠抓住机会。方鸿渐和孙柔嘉呢,在我看来,方鸿渐对孙柔嘉的感情确实是赵辛楣开玩笑导致的,而孙柔嘉对方鸿渐的感情却是早已预谋。爱情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东西,一旦真正发生了爱情,就难以自拔。而书中的爱情,带给我的没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感动,没有情侣之间真挚感情的感染,而是更多的现实与虚伪。
《三》
当时中国大学教育的腐败
高松年作为校长,筹办大学。学生只有一百多个,而邀请的老师也很多因为长沙混乱而拒绝。学生素质无法提升,老师的教学素质更是可圈可点。我看到了一群不负责任、对学生敷衍了事的老师,他们只为生存和获得一份稳定而悠闲的工作。多数人,不是凭借和校长的关系,就是家里有权有势而进来混工资的,可见有多么水!
最高等级的教授的学历是假的,和最低等级的没什么两样,这无疑是讽刺
高松年在办学初始时说:学校不但要造就学生,并且应当造就教授。
可是,事实上,这所大学不但没有造就教授,更没有造就好的教授。中国现在也有很多教育水平低下的大学,可还是有很多学生去读,在原本应该努力奋斗的大学里荒.唐混日子,老师也只是略讲皮毛敷衍学生。即使三闾大学不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也应当有责任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吧!当今大学也应该做到最基本的教学生做人呀!
《四》
大家庭的纷争
当时计划生育还没有实施,所以还是有一个父母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多个孙子的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看了《围城》、《京华烟云》这些典型的大家庭生活以后,我才渐渐明白过来,为什么兄弟要分家。确实,即使是亲兄弟,亲爷们,也会有利益的纠纷,婆媳、妯娌之间的勾心斗角,就是大家觉得心里不公,就会引发斗争。而人一多吧,院子一小吧,整个画面都是乱哄哄的。
妯娌的三国时代
也许是因为当时生活所迫,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每个人也都是爱面子的,不容得一点点不公平,所以会产生斗争。所谓兄弟分家就和大树分枝差不多,为了足够的阳光资源。
《五》
围城里的婚姻生活
围城里的爱情观
--结婚仿佛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婚姻和爱情本来就不一样,不会打理婚姻的人就不幸运地做了围城中人。
那么孙柔嘉和方鸿渐是一对最典型的深陷婚姻的痛苦中的夫妻了。可以说,在桂林的美好时光,是他们甜蜜的恋爱期。可是,在上海,不得不为生活打拼,为生存努力时,这就是婚姻中的苦恼了。结婚以后,孙柔嘉不再是我认识的那个孙小姐,突然成了一个小气计较爱发脾气的妇人,而方鸿渐也并不体贴,和孙柔嘉说变就变。
方鸿渐如是想
他们的争吵,他们深陷围城的烦恼,是因为凑合一起混日子、而家庭经济又不好,两个家庭的观念不同,孙柔嘉赚的比方鸿渐多。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他们又怎能和和睦睦地在一起?孙柔嘉对方鸿渐的大家庭乱七八糟,妯娌心机多,规矩多而不满。方鸿渐又无法忍受孙柔嘉的姑母陆太太在背后说他无能。并且,婚后,孙柔嘉大变脸色,居然不认从前的赵叔叔,对方鸿渐和赵辛楣走得太近而埋怨。生活中太多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让他们彼此抱怨,而不是解决问题。所以,最终,他们在围城里无法自拔。
读后感的文章摘录篇五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说,中国的当代小说不是少了批评,而是已经远离了文学。当然,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一面遭人白眼,一面惹得自己一身烦。
但也有幸,偶尔遇见一本好书,会反复来读,感觉自己像是浪里淘沙,寻到宝了。这场面,想来民国时候,应该不算多见。多少大师,都扎堆在那个年代,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也是好不热闹。谁要是敢对文字不敬,恐怕很难混的下去。
其中翘楚,现在被人提到最多的,恐怕鲁迅,但我内心里,最喜欢的,反而是老舍。想来想去,最好的比喻,应该这样说,在我小小的私心里,文学上几十年飘忽而过,老舍之于鲁迅,大抵是当代的王小波之于王朔。很难分出伯仲,但实实在在地各有特色。
说回《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实在不敢评价,只一本《管锥编》,恐怕老爷子的地位就无人能及了,恰好还有一位名夫人杨绛先生。
《围城》应该是钱钟书唯一一本长篇小说,另外还有一本《猫》和中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不过除了《围城》,我只草草读过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和《毛姆读书笔记》一起,应该算是我的开窍作品。人生书读的再多,让人开窍的,恐怕也就三五本书。
《围城》故事也简单的很,主人公方鸿渐,在外国游学,弄了个假的博士文凭,回家准备应付父亲大人,以及未过门就去世的妻子一家,船上遇见鲍小姐、苏小姐同回上海。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谈不上见一个爱一个,但是从上海,到三闾大学,最后带着同路结伴又成为自己妻子的孙柔嘉辗转回到上海,平平淡淡,吵吵闹闹的几年光景里,看清了周身的人、出身、地位、以及社会的规则和玩法。
钱钟书笔下厉害的地方,不仅有对情爱细节的描写,更重要的是对知识分子中人情世故的批判。当然,「批判」二字钱钟书可从未提起,全是我读后在蛛丝马迹中总结而成。
譬如,在三闾大学时,得知自己没有被续聘,在书中有一段写到:
他入世多年,明白在一切机关里,人总有人可替,坐位总有人来坐,怄气辞职只是辞职的人吃亏,被辞的职位漠然不痛不痒;人不肯坐椅子,苦了自己的腿,椅子空着不会肚子饿,椅子立着不会腿酸的。
还有讨论政治家和教育家的问题,钱钟书又写:
鸿渐道:“这不是大教授干政治,这是小政客办教育。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像你们的报纸宣传品、训练干部讲义之类。”
这话放到当下,也毫无历史差别感,尤其是网络世界上,更像是某种愚民政策了。
不过书里更细腻的,还是对方鸿渐几段且进且退的感情描述,以及在三闾大学的人情冷暖。忍不住总要多翻几遍。书里,方鸿渐唯一一个真的爱上的人是唐小姐,文中第一次是这样描绘唐小姐的: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一句「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普通又至高无上的评价。顺便还讽刺了一下当代政治家。
对于唐小姐,是两个人的错过,对于苏小姐,是情爱里的不合,对于孙柔嘉,则是事出有因的凑合。钱钟书在一部《围城》里,写出了男女情爱之间的全部的可能,爱人、被爱,和莫名其妙的婚姻。
面对唐小姐,方鸿渐会想“为什么爱情会减少一个人心灵的抵抗力,使人变得软弱,被摆布呢?”而换到孙柔嘉,又写到“他对她也许不过像自己对柔嘉,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整本《围城》,胜在细节,胜在文字背后,你不得不咂摸咂摸人心,咂摸咂摸自己。我就想到许子东在节目里讲,为什么中国人写不出好的悬疑小说,因为中国人,就爱看结果,书放在那里,你就告诉我谁是凶手,有什么动机,就好了。日本人则全然不同,他们尤其关注细节,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要做这个,为什么选择回家而不是别处,凶手心里怎么安排、怎么规划的,怎么把一个案子做的天衣无缝的。
在中国,找不到这样的小说,但是在大家笔下,中国人对人心人性的描写,还是不输日本的,仅仅这本《围城》,就算得上其中翘楚了。
当然,再加上钱钟书时不时的敲打一下社会,这故事看着不像是逼真,简直就是在你我身边发生过的。而且文中许多类比、比喻的写法,深得我心,有些爱不释手。比如“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比如“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再比如“办行政的人尤其难守信用,你只要看每天报上各国政府发言人的谈话就知道。”
这本书,很多人做过考究,说方鸿渐,就是钱钟书,对此,杨绛先生在后记里也写了,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真实的影子,也都有一点创作的升华,有时候,是这个人的故事安在了那个人身上,有时候,是那个故事里的人,安在了这个故事的某个地方。所以也说道:
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
也算是前辈对后人的告诫。
再说回开篇,我说“中国的当代小说不是少了批评,而是已经远离了文学。”这话一定是会挨骂的,为免于此,我还是引用一段书里的原文,表达一点自己的想法,就像钱钟书说:送给女人的东西,很少是真正自己的,拆穿了都是借花献佛:
“她序上明明引着julestellier的比喻,说有个生脱发病的人去理发,那剃头的对他说不用剪发,等不了几天,头毛压根儿全掉光了;大部分现代文学也同样的不值批评。这比喻还算俏皮。”
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来形容这本书,大抵也是「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