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青蛙噗通跳教案反思篇一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以读为主是教学本课的主旋律。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让孩子通过自学画出小松鼠和小青蛙说的话。分角色读文。注意这个时候的分角色读文不再是走过场,形式主义。而是整节课的朗读指导重中之重。层层深入的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指名一个孩子扮演松鼠读:“你想看海吗?”师提示读出热情的感觉了吗?你也来演松鼠,再热情的读一读。一个孩子扮演青蛙读: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师:“你心情怎样?”“失望”“你生活中有过失望的时候吗?来说一说。”“再把这种失望的感觉送到课文中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谁也来当小青蛙?”“老师从你的表情中已经感受到失望了!谁再来试一试?”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青蛙噗通跳教案反思篇二
11月28日,聆听了陈xx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青蛙写诗》一课。课堂上,陈教师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达到了轻松愉悦、令人难忘的佳境。
1.导课环节新颖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陈老师通过猜诗、背诗,认识了题目中的“诗”字。通过给“诗”组词,认识了“写诗”这个词语。通过看图说话,引出本文的主人公“青蛙”。这样设计非常巧妙,新颖有创意。不仅复习巩固了学过的古诗,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识字教学扎扎实实
多种识字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陈老师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为了让本课的生字教学有所侧重,扎实高效,陈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集中识字时,运用比较法认识了“雨”和“点”的四个点的不同写法;运用偏旁识字不仅巩固了以前认识的偏旁,又通过偏旁认识了新字。随文识字,运用象形字的特点,通过图片“一串小水珠”认识了“串”,并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一串”。最后把识记“串”字同认识省略号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设计处理不仅突出重点,而且突破难点,使识字教学更加轻松愉快,课堂变得短时高效。
3.示范读具有指导性。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示范读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堂上,陈老师通过示范读和听录音的形式,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创设多情境体验、想象、感悟,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读得有声有色。
当然一节课有得有失,我觉得陈老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课前播放的儿歌《快乐的小青蛙》直接导入,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其次在集中识字环节,用先学习带拼音的生字,再学习带拼音的词语,这样做到从字到词,由易到难。说的不到之处,请陈老师批评指正。
青蛙噗通跳教案反思篇三
在《青蛙看海》结尾处“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指导学生想象练说。
生:他们会高兴地说:“大海真美啊!”
生:青蛙会兴奋地说:“这一望无边的大海真是太美丽了!比起我长期生活的那个湖真是大得多了!”
生:青蛙还会对松鼠说:“小松鼠,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在身旁鼓励我的话,我就看不到这么美丽的大海了,就实现不了我要看看大海的梦想了!”小松鼠也会说:“不用谢。有志者事竟成!”
师: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愿大家都能像青蛙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吧!请你在课文最后的空白处写上你要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
这种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的写话训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章最后想象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锻炼了学生说与写的能力,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青蛙噗通跳教案反思篇四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一只青蛙,很希望能够去看看大海。在松鼠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它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
信任是打开教育之门的一把钥匙,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存在于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因此这节课中,我努力做好自己松鼠老师的工作,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地信任鼓励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适当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文章中,松鼠的话无疑唤醒了青蛙心中沉睡的信念,点燃了青蛙心中待燃的火把,增强了它的勇气和信心。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向青蛙老师学习。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较多的依靠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出示各种图片和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对于整节课的教学来说是事半功倍的。
青蛙噗通跳教案反思篇五
《青蛙写诗》,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本节课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同时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的、形象生动的识字。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回忆上课的过程,有很多时候课前预设同课上生成是不相符的,它需要灵活的教学机智来很好地完成。
1、和学生互动自然,和谐。课堂上尊重了每一个学生,尽力体现了教师的爱,以情感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2、识字教学落实得较好,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创设多情境体验、想象、感悟,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读得有感情。
不足: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认为合作学习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同桌互相考考认字情况,也可以共同讨论识字方法。我以前总认为他们太小,不会合作和讨论,所以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的少,但我想老师要是不引导,孩子就永远不会,有时我太低估孩子的能力,其实他们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所以我今后要多为孩子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课堂巩固生字的时间太少,个别学生掌握不好,如果前面在说记忆方法时再少用一些时间,后面就会多一些巩固的时间,这一点是老师没有调控好,以后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会不断总结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