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助人为乐活动教案案例分析篇一
1、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
事先请幼儿排练表演场景,或使用相关短片、《好朋友》伴奏曲。
一、情景导入。
幼儿观看场景一:一位幼儿摔倒了,另外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幼儿观看场景二:一幼儿主动帮助家人收拾房间。
二、经验分享。
请幼儿回忆并说一说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家人之间,小朋友之间)。
请幼儿说一说被人帮助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教师小结:你们都是很棒的孩子,都能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会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家人和朋友感到温暖和幸福,老师特别高兴,也为你们骄傲。
三、歌表演。
改编并演唱歌曲《好朋友》如“我帮妈妈叠衣服,我帮爸爸摆鞋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是幸福一家人。”等,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应变
第三个环节也可以改为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帮助别人或者被人帮助的情景,还可以模拟帮助他人的情景。
1、和幼儿讨论决定幼儿可以帮助老师做的事(如擦桌子等),并制定班规轮流执行。
2、请幼儿到比自己小的班级里,帮助小朋友穿衣、系鞋带、整理床铺等。
区角活动
语言区:在该区域粘贴幼儿互相帮助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图片内容,并以此为榜样,主动帮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环境创设
班级墙上设置“助人为乐”之星,进行评比活动。
家园同步
家长对于幼儿在家里主动帮助做事情的行为,给予表扬,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鼓励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帮助。
相关链接
可以跟幼儿一起观看以雷锋系列的电影,体会主人公乐于助人的快乐心情,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幼儿园助人为乐活动教案案例分析篇二
1、借助视频中米卡和妞妞的故事,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开动脑筋不放弃,告诉自己并相信自己一定行。
2、在活动中体验自信的力量,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困难获取成功。
【活动准备】
“相信自己我能行”故事视频、“相信自己”歌曲、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入,观看视频“相信自己我能行”第一部分。
二、以“战胜困难的魔法歌”激发幼儿欣赏视频中歌曲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跟唱。
三、观看视频“相信自己我能行”第二部分。
四、幼儿牵手围成圆圈齐唱“魔法歌”。讨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办?感受自信的力量。
六、讨论:有什么奇妙的方法怎样让自己变得自信?幼儿每人一面“魔镜”,用最自信的笑容,用最洪亮的声音,说出“我是最棒的,我能行”。幼儿自由结伴向同伴说出“我是最棒的,我能行”。
七、“自信宝贝”自由结伴魔法秀:遇到困难不害怕,告诉自己我能行。开动脑筋不放弃,相信自己一定行。遇到困难不害怕,告诉自己我能行,勇敢尝试不放弃,相信自己一定行。我是自信宝贝,耶!
八、播放乐曲:相信自己,幼儿自由结伴舞蹈,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幼儿自信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能有效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4-5岁典型表现: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5-6岁典型表现: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此次活动通过视频中米卡和妞妞的故事,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开动脑筋不放弃,告诉自己并相信自己一定行。并通过活动体验自信的力量,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困难获取成功。
活动通过两个视频片段让幼儿体验小动物在遇到困难时如何面对并最终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两个视频片段中,没有让幼儿回忆自己遇到困难的场景而是将故事情景抛向幼儿“如果你是小米卡,你也不会画飞机翅膀,你会怎么办?”“你愿意帮助小兔子妞妞勇敢地玩羊角球吗?”,并通过朗朗上口的魔法歌曲正面引导幼儿如何面对困难,收获自信。通过用最灿烂的笑容和最宏亮的声音对着“魔镜”说出“我是最棒的,相信自己我能行”,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通过前面的铺垫,幼儿自由结伴开展魔法秀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最后通过一个欢快的歌曲“相信自己”结束活动,让自信这一主题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成长为自信满满、阳光灿烂的自信宝贝。
在活动开展中,我也不禁在思考自己的活动设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与强化,但是真正的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更多应该落脚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幼儿获取成功体验和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遇到困难时的适时引导,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拥有阳光收获自信!
幼儿园助人为乐活动教案案例分析篇三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具有同情心。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回忆帮助他人的经历。
(2)请几名幼儿事先编排帮助、关心别人的'情景表演。
2.物质准备:表演所需道具等。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请小朋友认真看表演,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样帮助他们的。
2.观看情景表演,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1)请幼儿观看第一组情景表演:一个幼儿帮助另外一个幼儿扣身后的扣子;一个幼儿摔倒了,另外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3)请幼儿观看第二组情景表演:一个小朋友伤心地哭,另外几个小朋友拿纸巾帮他擦拭泪水并劝慰。
3.说说"我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小结:你们都是很善良的孩子,都能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幸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4.开展互相帮助模拟活动:互相塞内衣、卷袖子、扣纽扣等。
(四)活动延伸:
家长平时带幼儿外出时,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积极帮助,为幼儿做乐于助人的好榜样。
幼儿园助人为乐活动教案案例分析篇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
2、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录音机、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题。
1、出谜面: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架,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它。
2、从谜面及生活经验中了解彩虹的七彩和拱形的特点。
3、组织讨论:你觉得哪些东西像彩虹?
有一只虾,它长的很特别,他也很喜欢帮助老人,那他帮助了谁?
请小朋友一起来听听吧!
二、听故事、理解内容
1、倾听一遍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讲了些什么?故事里的七彩虾是谁?
2、再次倾听故事。
故事里小青鱼帮助了谁?
虾公公躺在小青鱼的背上,看到了什么?怎么说的?小青鱼怎么回答的?
小青鱼帮助别人后心里会怎么样呢?(很开心、很快乐……)
4、结合实际,拓展到生活你愿意做小青鱼吗?愿意和他一样去帮助别人吗?
你在生活中是怎么去做的?是如何去帮助别人的?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故事:
七彩虾虾公公已经很老了,它游不动,只能躺在河底。一天,下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雷雨,雨停的时候,小青鱼来找虾公公:“我背您到河面上去玩玩吧!”啊,虾公公又看见了蓝蓝的天,绿绿的草。
小青鱼去找朋友们帮忙,请它们把自己变成一条七彩鱼。当小青鱼又游到虾公公身边时,虾公公可高兴了,它轻轻地说:“噢,是七彩虹,我一直想着你。”“我也是!”小青鱼亲切地回答。它就这么弯着身子,陪伴着虾公公。
幼儿园助人为乐活动教案案例分析篇五
班会名称:
接纳他人
班会主题:
理解别人的难处,学会帮助和接纳别人
主题班会预期目标:
1、让学生明白理解和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2、使学生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的道理,学会 理解别人的难处,学会帮助和接纳别人。
主题班会意义:
使每个人都可以相互理解,培养更具博大胸怀魅力的青职人
授课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在互动环节突出理解、帮助、接纳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学会理解、接纳别人的技巧
主题班会课设计
一、主题班会开场
1、让同学们合唱歌曲《朋友》
2、介绍国际宽容日的时间、来历
3、托尔斯泰说:“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高尔基说:“如果人们不会互相理解,那么他们怎么能学会默默地互相尊重呢?”同样的,面对别人,面对理解这个话题同学们又能说出什么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理解接纳他人,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一下什么是理解?也就是帮助接纳他人。
二、小组互动
将本班同学分为5个小组,针对一下问题同学们会如何回答?自己将答案写在事前发的纸上。写好后相互交换,相互看过彼此的答案后将自己的感受再写在纸上,不再交换。
1、在公共汽车上,别人无意踩了我的脚,我会
2、喜欢的新文具盒被同桌不小心碰到地上摔坏了,我会
3、在饭桌前,奶奶不小心把菜汤溅到我喜爱的裙子上,我会
4、邻居家忙着装修,堆在门口的施工材料影响了人们的出入,我会
5、当我辛辛苦苦地做完一件事却得不到认可和赏识时,我会
6、如果我的同桌是位争强好事的人,我会
7、如果我遇到总喜欢对别人百般挑剔而不顾他人情绪的搭档时,我会
8、课时,老师为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而把讲课的速度放慢,我会
三、小组间进行分享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我们对他人的过失的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对他的理解、尊重,给予反思的支持和改过的机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这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人.一个人身上总有些长处和短处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它们,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分析来认识他人.千万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对照别人的短处,这样容易导致自我膨胀和拒人千里之外的毛病。
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就带有一种情感和态度,即对他人是好感还是反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心理健康要求对别人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而且是一种愉快而满意地接纳别人的态度,也就是说,对别人不但要有一颗宽容心,更要愉快地接受,要把别人看成是有价值的,值得尊敬的人.要有喜欢别人,欣赏别人的情感,哪怕别人有明显的缺点,作为你都不能流露出厌恶的情绪,这就是一种接纳别人的表现.
古人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每个同学都应怀着相互理解,接纳他人的心去帮助别人,使我们受益,也使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