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单元检测教案篇一
3、读课文第2~7自然段,找到“鲸不是鱼”的依据。
4、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读课文,从第2、5、7自然段中找依据。
二、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1、鲸是怎样进化的?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你发现鲸的进化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非常漫长。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自学3~7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3~7自然段,提取重点内容填表。
种类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鲸
()鲸
说明方法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
2、汇报交流
(1)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填写表格
(2)师生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判断“须鲸吃虾和小鱼”对吗?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指名三位学生分别读须鲸、齿鲸、虎鲸吃食的句子,其他学生体会它们吃食有什么不同。
c、指名学生上黑板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请一小组的学生表演鲸是怎样睡觉的。
e、说说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
3、自由读第3~7自然段,修改表格。
四、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1、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才使我们对鲸由陌生到有所了解。
2、读写结合:为了让鲸能被更多的人认识,以“鲸的自述”为题,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写鲸的某一方面特点,注意尝试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3、学生写文,教师巡视指导。
4、几种交流,互相评议。
板书设计:
形体特点大作比较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须鲸齿鲸列数字
9、鲸食物
生活习性呼吸举例子
睡觉
生长打比方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单元检测教案篇二
白杨礼赞
1. 作者: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2.线索:作者对绿的情感
3.经过:赏绿——囚绿——放绿——思绿
4.绿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征意义: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5.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
6.修辞手法作用:增强文章语言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优美
7.主题:作者借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了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8.字词积累:涸澈 淅沥 猗郁 蕈菌 揠苗助长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2)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 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3)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 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贝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的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4)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 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狐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5)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趣沙漠者 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6)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7)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 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8)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象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 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9)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 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 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遵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10)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1)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曰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12)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 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曰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 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6.作者为什么囚绿?请用课文原文回家。
7. 段(3)划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8.段(4)加波浪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9.说说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深刻含义。
我好象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1.作者:邓超
2.文中'看花的主人''他''你'都是指周恩来;人称变化,是感情的直接流露,表现作者对周恩来深厚的感情。
3.字词积累:甬道 浮想联翩 澎湃
4.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1作者: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
2主题:本文同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发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悟。
3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
单元检测教案篇三
设计理念
1、初步学会收集、整理、汇报、交流信息
2、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交流家庭信息记录表,指导学生把调查修改规范,能对记录进行简单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设计思路
让学生通过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学会收集、整理、汇报、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资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感受信息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一、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后面附有调查表样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二、教学过程
三、说说调查的过程
1、下面就来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四、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五、分析调查结果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教后记
优点:感受信息与我们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资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缺点:学生互相学习能力不足。
单元检测教案篇四
2、我开口朗读了 遍(不少于两遍)。
评价: 同伴或家长签字:
二、词语(词组)积累
(方法指南:用笔在书上划记+摘录+理解意思,有困难的不妨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写下来)
以下的是必须摘录的,大家可以补充其他词语或词组。
划横线的必须知道解释。
三、我读我思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自读《傣家竹楼》部分,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3.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划记有关语句+批注方法)
四、开放式阅读
课后“资料袋”中出示的是一组邮票,是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的四套民居邮票。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建议小队内每人选的不一样)
五、日积月累
(方法指南:从《知识集锦》中自选内容摘录抄写+背诵+同伴或家长签字评价)
单元检测教案篇五
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数学问题。
3.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4.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数据整理,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能用单式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数据,会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小黑板上画好的表格。
预习设计
1.预习例1,填写有关的数据。
2.了解一下各小组拥有的电话数量。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教学调整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出示例1的场景图。说说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预习作业1。
3.说说各张表格中数据的意义,并简单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4.你能对不同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或者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吗?有什么感受?
5.谁能出一个好主意。让我们比较起来方便一些。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
2.学生按照自学菜单完成自学。
3.全班交流。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这就是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的左上一格横栏、竖栏和中间的相关信息。总计数可以有两种算法。一是把各组男生人数和各组女生人数相加。二是把四组男女生的合计数相加。将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是便于数据之间的比较。便于分析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同样要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独立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说说题目中提供了哪些数据。
(2)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3)集体交流: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
2.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解答。
(4)分小组调查小组内同学家里拥有的电话数,并完成统计表。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小小组交流。
相互评价。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必做题:补充习题第76页第1、2题。
选做题:配套练习第107页的拓展应用。
1.情景创设。
各位同学,学校为了丰富大家的学习内容,培养大家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开办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过你对各兴趣小组的情况了解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版块二】
1.老师把这四张表格合并成了这样一张表格。小黑板出示复式统计表。
2.出示自学菜单:
(2)请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在这张复式统计表中。
(3)总计格里的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4)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有何好处?
(5)制作一张这样的统计表还有一些什么注意点?
【板块三】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
2.练习二十第1题读题以后教师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两个问题。
知道调查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并完成统计表。
【板块四】
1.全体学生做必做题,有能力的做选做题。
2.全班交流,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共同研究。
3.指导学生小结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