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当你老了感悟阅读文章心得篇一
本书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是一位年轻的历史学家,十七岁之前从未上过学,靠着自学先是考上了杨百翰大学,随后又哈佛访学、剑桥读博,她的人生励志且精彩。
作为一本自传体小说,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塔拉极端的童年生活:塔拉的父亲是一个固执的异类,他不相信政府、质疑教育,从不赞成孩子们进入学校,拒绝医院……几个孩子在与父亲独断专制的抗争中,各有胜负。反抗成功的,就如同塔拉一样,远远地离开了这个地方;反抗失败的,加入了父亲的队伍,成为了像父亲那样的人。
这本书的封面最显眼的便是和铅笔一样尖尖的山峰,象征着作者的家,同时那尖尖的顶仿佛一把利剑直戳人心。起初想读这本书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比尔盖茨的推荐以及它长居畅享榜首,直觉告诉我,这可能又是一位“哈佛女孩”的励志故事。
然而,翻开书却给了我一个不同的世界。宁静的山谷、粗壮的针树叶、低矮的房子、山脚的马鸣、废弃的垃圾场、轰鸣的切割机,没有励志故事中应有的挑灯夜读,也没有一次次失败后的不抛弃不放弃。我有些不甘心,翻遍全书想要找到一丝励志书该有的所谓“奋斗史”的蛛丝马迹,然而,我能找到的却只有一位患有躁郁症、偏执固执的“控制狂”父亲和一位习惯性软弱服从的母亲。
这个家庭中唯一的异类是哥哥泰勒,他也是给塔拉指明方向的`人。面对其他哥哥肆意的嘲笑,泰勒丝毫不为所动,依然静静的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在塔拉遭遇欺负甚至侮辱时,泰勒以已之力挺身而出,坚持主持正义。所以塔拉最喜欢的也是与静静看书的泰勒待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通过泰勒,塔拉知道了一个全新的活法:不用整天蓬头垢面围着灶台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我,穿着露肌肤的裙子,大声唱歌,不用忍受父亲的控制。那是一个规矩而又理性的世界。
那个世界对于塔拉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虽然入学考试上的那些符号她一个也不认识,对于物理的认知只是来自废料厂,但是摆脱原生家庭、走到新的世界中去,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最后还是让她克服重重障障,最后考上了大学,获得了盖茨剑桥奖学金,还一步一步拿到了剑桥的硕士博士学位。
鲲鹏飞向了蓝天,作者的故事就讲到了这里。
生活中的我们,都比故事中分配给我们的角色更复杂,愿每一只努力的鸟儿,都能冲破命运的桎梏,终能会飞往属于自己的那一座山。
当你老了感悟阅读文章心得篇二
喜欢把某种详实的过程称为历史,尤其是那种比较稀奇并且独特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总能让人心生稀奇,并且充满对其发展历史的兴味和渴望——有一些东西我们本人永远无法拥有,有一些过程我们永远无法经历。所以,对这一切,只能以幻想和期盼来缓释某种情绪。毕竟,我们只是普通的个人,而不是什么具有神奇能力的神。我们不能回溯过去,但是可以回顾历史,并且冀望将来。
这是一种有点悲观但是完全客观的叙述。人的聪明智慧之所以值得称颂赞叹,是因为它可以给人们提供很多借鉴,这是经验之谈,是财富和历史,真理和宿命。有时候我们不理解,但是我们却在认真地看。所以在这部《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书中,我们看的更加真切和生动,它给人们带来的刺激和冲击,有些惊世骇俗,完全震惊人的眼球和心脏。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摩门教家庭的生存历史,也是讲述一个摩门教女孩的个人成长历史。摩门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而神秘的。与全世界许许多多的本土宗教一样,它的信奉者也是局部性的,而它遵行的教义,当然也就不为人所知和理解。正因为其局域性的特点,它的封闭性也就可想而知。我们看到这个家庭的生存状态:父亲母亲和七个孩子,倚靠父亲的劳动力赚取生产资料。更多时候,他们都处在自给自足的状态。
他们遵守教义,以上帝的名义解释周遭的一切事物。也按照教义来维持生活的各种秩序。但是,这样古老的秩序和现代型社会是有着一定的冲突的,比如医疗问题,教育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你再封闭保守,只要大环境处在现代社会的境态下,那么你就无法与之脱离而自成孤立的系统。那么,它和这个社会的冲突也就会显现出来。
书中女主人公的母亲成为一个女巫式的接生婆和治疗师,完全就是这种冲突和影响后的结果。因为不接触现代医疗,没有医生,所以不得不逐渐接受接生的事实,这一方面是条件所限,一方面也是经济制约。在这种影响之下的改变,其实也是一种古老传统向现代化社会过度的过程,从不接触到逐步接受,需要时间和观念的改变。这种改变自然也会深切影响到女主人公的一切。她从一个小孩成长到少女,从未接受学校的现代教育,到认识到现代教育的重要性,这其中是慢慢发展变化的。
书中三部曲,可以定义为少年的成长时代,青年的求学时代,以及逐渐走入社会取得更多学位和认同的社会创业时代。女主人公对自己的成长经历的描写和叙述是认真而深刻的。所有观念的改变,都是自我心灵的成长和进化。而这个过程也见证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这是个自由的社会,但是永远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规则,坚持或者改变,最后都会找到自己的清晰坐标。
女主人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她的父亲母亲也一样,虽然最后导致观念和行为的冲突很难全部化解,可是因为亲情,人类之间最崇高美好的感情的缘故,一切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血缘联系着个体之间的亲情,思想却隔膜了人们的观念。可是他们并不彻底矛盾。人世间是美好的,尽管有着艰难困苦。而且正因为有了它们,才使我们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并且充满前进的力量。
当你老了感悟阅读文章心得篇三
在叶芝的诗中,在卢庚戌的歌词里,我嗅到了爱情的苦涩滋味。那一种苦涩,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炽烈的爱得不到认同,无法厮守一生的苦;也不是斯嘉丽与瑞特之间后知后觉,等到真正明白,爱已随风而去的苦;而是明知永远也等不到爱情,明知只能远远望着,默默守护着,也心甘情愿,为爱付出的苦。还记得流传在校园里的那首美丽情诗:"我爱你,可是我不敢说,我怕说了,我就会死去,我不怕死,我怕我死了,再没有人像我这么爱你",究竟要有多深多重的爱,才能让人写出这样痛彻心扉的诗,写出这样想爱却不敢爱的酸楚。爱情啊,愁白了多少青丝,忧伤了多少心灵,慌乱了多少年华。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成为简·奥斯汀》。结尾时,汤姆无意间叫出了自己女儿的名字"简",简给汤姆的女儿念完故事后,和汤姆深情对望,就像当初刚见面一样,虽然心态变了,时间变了,但他们的爱依旧没变。爱,强大到经得住平静的流年。
因为爱情,即使对方都已老去,即使清澈的眼眸不像往昔般灵动,俏丽的容颜有了岁月的痕迹,曼妙的身姿都已不再,但只要她还是她,爱就依然还在。"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心,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衰戚"说的应该就是这样吧。
尽管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恋,没有刻骨铭心的回忆,甚至,没有拥有过某一段爱情,但我依旧相信爱,相信总会有一个人,可以和我分享爱情。在我们的迟暮之年,仍然可以相偎相依,深爱着彼此苍老的容貌,沙哑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深爱着彼此的灵魂。当死亡来迎接我们时,我们不会遗憾,因为,我们已经拥有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我们的灵魂找到了真正的伴侣。
正如纪伯伦所说:"当爱召唤你时,跟随他,尽管他的道路艰难险阻。"愿你年老之时,有个人还爱着你的一切,尤其是你那颗朝圣者的心。
当你老了感悟阅读文章心得篇四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的作者是塔拉・韦斯特弗,这是一部关于她的真实写照故事。
塔拉出生于一个极端扭曲的原生家庭。父亲偏执又愚昧,不允许她上学,母亲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六个哥哥和姐姐,其中有一个暴力倾向,动不动就对她拳打脚踢。加上生长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塔拉的童年是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的,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
17岁之前,她从未踏进教室半步,每天除了养猪喂牛,就是在垃圾场帮父亲分类那些破铜烂铁,之后“像野人一样在山上游荡”。可就是这样一个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贫苦女孩,后来却成为剑桥大学的博士,还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改变她的,正是阅读。看到哥哥通过读书逃离大山,奔向大学和更好人生。塔拉受到影响,也开始读书,她立誓摆脱困苦闭塞的生活。凭借日复一日泡在书籍里的积累,她不仅获得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来还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
靠阅读振翅飞出大山,走出极端家庭,完成自我救赎后,塔拉万分感慨地说:“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读书给我的新世界。”
赫尔岑说过:“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帮你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拖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拥有治愈生活困苦的勇气和底气,推动你向更好的人生靠近。
当你老了感悟阅读文章心得篇五
《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是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前半生的真实经历。她与兄弟姐姐父母一起生活在爱达荷州的山区,在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每天与哥哥父亲一起拆解废料,帮母亲调制精油,每天囤积食品生活资料以防末日来临,并且按照父母所灌输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生活下去。她的父母想法是如此惊人而残酷,他们认为灾难是上帝的旨意,有病受伤不需要看医生,即使是严重的烧伤也可以用顺势疗法治疗;女人就该待在厨房里,而哥哥肖恩以爱之名,施加的残酷对待则更可怕,女人穿裙子与男人交谈就是“妓女”,而塔拉则麻木地承受,不断被洗脑,继而欺骗自己来让自己好过一点。
应该说父亲、母亲和哥哥肖恩一起塑造了塔拉,他们一起用家庭的名义、爱的名义束缚着、欺骗着、压迫着塔拉以及其他家人,任何人想要反抗都是对家庭的背叛。这是一股强大到可怕的力量,偏见、亲情,与家庭环境结合在一起的关系是如此牢不可破,让人无法挣脱,塔拉的姐姐奥黛丽就是如此,她的良知与常识一度清醒,她想要去与塔拉一起对抗肖恩,可是当她深陷在那种狂热与偏执中时,背叛妹妹融入其中才是一个更容易的选择。
塔拉的家庭很值得玩味,七个孩子,三个离开大山,四个留在那里,离开的都获得了博士学位,而留下的连高中文凭都没有,这是泾渭分明的家庭,人们的选择与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但是选择往往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塔拉的母亲讨厌家中漂亮的衣服、繁复的花边束缚了自己的天性,于是她投向了完全相反的那一面。家里全是脏乱的环境腐败的味道。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也分别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完全或没有,人的心灵总是容易走向极端,面对我们痛恨的,除了完全的背离,或者服从,没有中间地带可以选择。
塔拉的经历确实非常有警示作用,尽管她所经历的非常可怕甚至令人胆寒,但可能在每个人的家庭中,这种愤怒、狂躁、偏执、被害妄想种种情绪都在产生,并且不动声色地传达给孩子们,只不过不易察觉。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子女能够感知的只有爱,而无视背后的控制、影响,即使远离了家庭与父母,威力依然存在,因为这些认知与想法、对世界的看法与观点,是和整个世界观绑定在一起的,这蒙蔽了人们的双眼,让人无法看到思想的偏差究竟有多大。
从塔拉韦斯特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带给一个人的改变,教育使人眼界开阔,思维拓展,看到更多的真相,而不是自己内心坚执相信的;教育使人放下傲慢,懂得谦逊;教育使人理解他人,也原谅了自我。教育就像带领你爬向一座山,只有到达山顶,才能看清这个世界。
看完这本书,觉得教育与学习确实塑造了塔拉,但是更令人敬佩的还是她本人,她对于自身的体察,她内心深处的自省与坚毅。受教育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权利,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学会独立思考。看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乃至看到自己,是最难的事情,而这些作者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到了。她甚至还改变了自己,她做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事情。这是要比获取再多世俗的荣誉更加荣耀的事情。
一直以来我格外喜欢的那句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话: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这句话足以代表很多人的一生,玛丽皇后处在她的生活环境中,所以她就只能是王后并走向灭亡,罗纳德弗雷姆笔下的郝薇香命运早在出生就已注定,方方的小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中黄苏子无力摆脱她的命运轨迹。所以我们才格外敬佩这样的塔拉韦斯特弗,因为随波逐流是舒适的,而认识到自己原生家庭的缺陷并努力克服才是勇敢的。每一步都需要背离人类所固有的思维如爬山一般艰难,塔拉的故事给我们每个人以勇气,打破命运的枷锁,认识你自己,这虽然困难,却并非不可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