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然教学方案篇一
一、导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请大家欣赏这些图片,美丽吗?括号美丽,这些图片都是大自然的景色,大自然不但景色美丽,声音也特别美妙,今天我请来了几位音乐家,大家听一听他们的声音,知道都是哪些音乐家吗?(虫鸟雷水)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听到的声音,这些音乐家今天要举行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主题就是《大自然的声音》。
二、学习新课
1、板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到底这些美妙的声音有哪些音乐家演奏呢?我找几位同学合作读一下课文。
3、大家一边听一边想文中介绍了哪几位音乐家和歌手在演奏音乐呢?
4、指名回答(板书风、水、动物)
5、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音乐家档案呢?指名(?)
6、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课件出示)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着他的手风琴,你们听……(播放手风琴变奏曲)(课件出示)老师范读。
7、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读一读微风演奏的句子。(你真是一个善于模仿的孩子,你在哪里听到过这种风声,这种风声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8、大家看微风演奏的特点是什么呢?(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温柔)
9、谁能带着温柔来读读微风的演奏?(是啊,微风轻轻柔柔的就像啊妈妈的手抚摸你的脸颊,又像好朋友在窃窃私语)
10、齐读(注意微风是轻轻柔柔的,他们在呢喃细语)
11、如果微风像妈妈,那狂风像什么呢?(爸爸指名读狂风的句子)
13、谁来读狂风演奏的句子?(指导朗读)真是很雄伟,充满力量的狂风。
14、听风又开始演奏啦。女生读微风……,男生读狂风的句子。
15、你还听见过什么风声?他的演奏又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
16、风骤音乐家在尽情的演奏,一会儿演奏过度风,真是一位天才音乐家,他让我们欣赏了舒缓的小夜曲,雄壮的交响乐,风声多么美妙啊,你们喜欢吗?试着根据提示背一背吧。
水的声音
过渡:风这位天才音乐家还在尽情的演奏,所以这位音乐家也耐不住寂寞了。
1、(课件出示)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欢玩打击乐器。
2、(课件出是水的声音)(指名读)谁来读水演奏的句子?
3、水演奏时发出怎样的声音?(滴滴嗒嗒叮叮咚咚)
4、像滴滴嗒嗒叮叮咚咚都表示声音的词叫什么词?(拟声词)
5、滴滴嗒嗒叮叮咚咚,后面跟着的标点符号是(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小雨点滴滴落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过渡:雨落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雨落在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的声音落在低矮的乔木上,发出的声音落在公园的草坪上发出的声音落在小溪上发出的声音。落在石头上发出的声音落在汽车上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6、你知道哪些表示雨声的词语呢?
7、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腻声时,请大家(一起读)读吧。(水声是美妙多变的)
8、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课文中,那么小雨滴,这场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我(一起读)读出这种热闹的场面来注意读好,滴滴嗒嗒叮叮咚咚不同的音效。
过渡:谁是位天才音乐家,不但能演奏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还能唱出不同的歌曲。听他从一首山中小曲,唱到了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9、(指名读)
10、水是怎么唱出大合唱的呢?
11、小雨滴汇聚起来,流到了小溪,小心淙淙的流向河流,河流潺潺的流向大海。
12、为了让大家体验小雨点汇聚发出不同的声音。一组读小溪,一二组读河流,全体同学读大海。
过渡:我们听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这位歌手也不甘落后,他们也来了,我们看。
动物是歌手。
1、谁能演演这些动物来模仿它们的叫声。
2、看来大自然的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这个排比句里有几个拟声词一定要把音效读出来。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的课文学完了,我们回过来,认真看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风、水、动物”,这几位音乐家演奏出的这么多音乐。其实,全文围绕一个词来写的“美妙”
总结,大自然就在身边。
小雨点落在不同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
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他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点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导读好,“滴滴嗒嗒…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你读出了音乐会的热闹,你读出了音乐会的盛大,你读出了滴滴嗒嗒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总结
1、你们真是小作家,把大自然声音描写的这么逼真又生动。
2、其实不只是当今作家能描写出风声水声,古人也有好多的优美诗篇来赞美风声雨声,如我们学过的《风》。
大自然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大自然中,只要你用心体会,细心感受,就一定有了不起的发现。
自然教学方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于第五板块的几篇文章的学习,学会大胆的想象和联想。
2、回忆生活中曾经听到的各种声音并展开联想。
3、练习把对于几种声音的描写与展开的想象融为一体,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文章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对各种声音的理解。
教学难点:
根据你听到的集中声音展开联想。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景的文章,这几篇文章之所以能够写得优美是因为其中有作者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今天,我们也来写一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会完成得很出色。
二、口头表达
1、听录音,说一说米听到了什么声音?
2、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其他声音吗?
3、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声音。
4、由这些声音你能想到什么?
5、可以选取让你记忆深刻或最喜欢的几种声音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三、列好提纲
四、写在稿纸上。
五、作业
完成作文草稿。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
各种声音联想到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自己的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看是否体现了本次习作的主题。
2、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
3、在与同学的交流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仔细阅读自己的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看是否体现了本次习作的`主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优秀习作和不成功的习作各准备一篇
教学过程:
一、选读习作,共同评议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员共同评议
2、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引起全体注意。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自然教学方案篇三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自然教学方案篇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5个生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座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
4.小组读书比赛.
5.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课堂练习.
1.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自然教学方案篇五
1、本文突出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文章选材广泛,从横向上探讨了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广博深奥、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神奇、人类与宇宙间其他万物等等之间的关系和对比;从纵向追溯了古代人类成就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乃至与将来人类前景进行对比,从博杂的内容中突出文章中心。
其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文章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巧妙熔于一炉,并且运用象征、类比、烘托等手法突出自然的伟大神奇、人类的渺小平庸,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主题。
2、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是本文一大特色:
写人类的幼稚、浅薄用了比喻的修辞:“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写大自然的广博神奇用了拟人的修辞:“大自然一定会窃笑”;
写人类的贪婪将会带来的后果用了反问的'修辞:“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3、字里行间融入作者热烈的感情也是文章突出的特点:
“宣称”“沾沾自喜”“喜形于色”等写出了作者对人类的讽刺;
“母亲”“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包含了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依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