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案例及分析篇一
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租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优化的数学思想。
3、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租船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老师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他们想去划船,遇到了租船问题,请帮他们想一想,怎样租船最省钱?(板书:租船问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出示问题:人数:32人
小船租金:24元/艘大船租金:30元/艘
小船人数:4人/艘大船人数:6人/艘
2.师:怎样租船最省钱?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先独立思考后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合作交流:
提示:大船和小船的租金不一样,坐的人数不一样,每人付的钱??大船:30÷6=5(元)小船:24÷4=6(元)
大船便宜,尽量多租大船。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生:租5条大船,1条小船,小船上还会空出两个座位,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
2.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5条大船和1条小船是最省钱的?小组合作,再次调整试一试。
3.反馈交流,上台展示:
(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生:先假设,再调整。
2.介绍假设策略: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p11练习三春游问题:怎样租车更省钱?
成人:40元学生:20元团体(30人及30以上)30元4、某公园门票售价有两种方案: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先假设,再调整
一、32÷6=5(条)??2(人)
30×5+24×1=174(元)
二、30×4=120(元)24×2=48(元)120+48=168(元)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案例及分析篇二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课件。
学具:学具盒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其次,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摆一摆,说一说。
通过摆一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怎样分配合理?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
3.试一试。
继续通过应用,使学生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
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独立列式解答。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案例及分析篇三
本节课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结合我校灵动课堂的模式,本节课我们开展了独学、对学、群学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结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公园一角,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独立完成活动单第一部分,学生通过画一画、填一填得到了倍数关系,通过圈一圈理解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学生展示汇报,通过学生自己说一说加深对倍数关系的理解。对学交流部分让学生参考第一部分内容与对学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倍”的含义,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除法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不足之处是小组评价不明显,给小组加分时没有大声宣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改正,根据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在课堂中表扬学生应更及时、更明显,让学生通过教师评价树立榜样性。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案例及分析篇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租船)
课题:租船(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多么明媚的春光呀!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去稠州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现在我们先来好好安排一下这次活动。(联系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划船一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投影,找数学信息师:这是租船处提供的资料,哪位同学来学着管理员的样子,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每只船限乘4人每只船每时3元2、提出数学问题师:根据管理员提供的情况,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呢?师生共同讨论,确定问题:(1)、37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只船?(2)、10元钱最多能划几时?(根据本班实际有37名学生,对例题进行改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解决问题(1)(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计算。37÷4=9(只)-------1(人)(2)、至少要租几只船呢?(理解“至少”。)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3)、指名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得出结论:至少要租10只船。(5)、师:37名同学10只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比较合理?(请学生分组)(6)、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解决了租船的大问题,还帮老师分好了组。谢谢你们。但是我们身上带的钱不多,到时可以划多久而又不超支呢?4、独立解决问题(2)试一试:每只船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划几时?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最多”。5、构造问题(3),应用所学知识。稠州公园离我们这里较远,老师打算带同学们坐车去。我去恒丰集团打听了,一辆面包车限坐8人,一辆小汽车限坐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结合实际,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三、课间休息,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1、引导学生总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考虑到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2、揭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五、练一练完成书本第7页中的四道应用题。课后反思: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它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小学二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案例及分析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对对子游戏),激活思维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7.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8.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课后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于乐不可分。”所以课前我安排了游戏来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读读课文,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的印象深刻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我不是最弱心》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