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信息技术教案课后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9个词语的意思;了解多义词“生、开”在句子中的意思。
能力: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根据段落大意,并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情感: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题,齐读。
2、同学们,看了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放声自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2、读后交流。
说说自己已经发现了什么?
3、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讲给同学听。
4、说说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浏览课文,结合我们刚才的讨论,请你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说说分段理由。
3、集体交流。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看看从第一段中你能有什么发现?
2、划出自己有所发现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3、读后交流:
重点理解:
“瞧,满桌的菜,竟是个蛋的天下:青椒炒鸡蛋,油煎荷包蛋,还有蛋面、蛋糕、蛋汤……”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读好这句话,读出菜多,蛋多。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一、二两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数鸡》的第一段,现在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过渡:
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蛋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研读第二段
2、抽生读这一段。
3、提问:
你知道“我”在外婆家一共数了几次鸡?
4、生自己站起来回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5、统一意见,明确理由。
“……一有空就去数鸡。”看出“我”数了很多次鸡。
6、再看看课文具体写了几次,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数?
(1)自由读。
(2)交流。
7、再找找,“我”还用了哪些方法数鸡?
8、“我”数了这么多次鸡,数清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我”还没数清?(找出多处理由)
9、同学们,假如给你一个机会去数鸡,你会用什么方法去数鸡?你觉得你能数得清吗?
不管是数得清,还是数不清,总之“我”是没数清,为什么“我”不写自己把鸡数清了呢?
(突出鸡多)
10、再找一找,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鸡多?
生读书,找句子。
交流:引导读出鸡多。
(1)啊,满满一箩筐蛋:白的,粉红的。
(2)院子里,公鸡、母鸡、白鸡……使我眼花潦乱
(3)鸡听见这熟悉的声音一窝蜂似地拥来
(4)并排十几个鸡筐里都有鸡在生蛋。
……
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1、思考:
三、研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一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
(1)重点体会外婆的话。
(2)我的心理乐滋滋的.仅仅是因为带回了三只小鸡和一篮鸡蛋吗?
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心里为什么乐滋滋的。
四、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思考:这一学习提示告诉我们什么?
2、交流:
你从学习提示中读懂了什么?
3、小结:今后,我们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后记:
本课教学设计,我觉得比较满意的有两处。一处是我让学生来数鸡,看他们是否数得清。反过来讨论“我”为什么数不清,说明了什么。这样欲扬先抑,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处是我的板书设计,从数鸡到一有空就去数,再到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数,最后到数不清,得出结论“党的政策好,农村发展快”。条理清晰,易于学生读懂、理解。最后一条曲线连回来,说明了只有党的政策好,才能有外婆家这么多的鸡数,才能有农村人民生活的富足。
不过,我也有个疑问。如果没有学习提示,学生是不是能领会到本课的中心思想呢?我看有困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信息技术教案课后反思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的生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抓住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
3、感受阮恒的美好心灵,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朋友。有人说:“朋友是一种财富。”有人唱:“朋友多了路好走。”老师想问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课文。
2、揭示课题:27、她是我的朋友
(二)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三)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心理活动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阮恒动作、神情和语言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体会体会。
2、出示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齐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
(2)读了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3)想一想,阮恒当时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
3、指导学法,学习重点句2、3、4。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感情朗读
你能用关联词将这两句话连接起来吗?但是在朋友和生命之间,阮恒毅然选择了朋友,你觉得阮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学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阮恒为什么在献血时怕失去生命?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也有朋友,此时,你想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
老师想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把这个故事奉献给同学们,也奉献给所有珍重友谊的人。
课文学完了,我们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你也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阮恒说,课后把它写在日记本上。
信息技术教案课后反思篇三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0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三、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第一课时基本教法: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1、检查朗读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2、教学生字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3、再读课文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板:内心活动)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出示课件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1][2]
《她是我的朋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信息技术教案课后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
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问题探究
师: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你有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4、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四、实践应用
第1题: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页。
信息技术教案课后反思篇五
复习旧知《赠汪伦》,背诵积累经典诵读中的一首古诗《赠范晔诗》
二、导语:
古人讲友情,在座的每位孩子也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没有年龄、年代、国家的限制,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朋友有关的课文,叫做《她是我的朋友》。
三、学习目标:
1、借助文中的注音认识“输、睫”等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眉、制”等13个生字。
2、通过自读、同桌齐读等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过程:
自学提示(一):
1、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解决。(自由读,带拼音开火车读,去拼音齐读)
2、提出通过自学没有解决的词语疑难(生帮生,教师补充)
3、在语境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自学提示(二):
我要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三人齐读,展示读)
自学提示(三):
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记叙了(战争)时期,在(一个孤儿院里)里,一个名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救一个小姑娘)而(勇敢献血)的故事。
生字指导:
1、自由或同桌三人配合口头组词
2、小火车开起来读字并组词
3、师展示较难写的“垫、酒、掩、拳、制、柔”六个生字。学生强调容易写错的部分。
4、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
5、教师教识字方法
6、学生书写易错字。
7、测验生字掌握情况,在语境中填写生字。
五、课堂小结:
大家在这节课中都学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完成了三大学习目标,老师宣告我们成功。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走进课文。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