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研讨的感想与收获篇一
非常感谢领导组织这次活动,使我们足不出市就可以领略到我省课改前沿的最新成果。这次活动我们两天共听了十节课,三个课题,一样的课题,不同的设计,体现了执教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真是群英荟萃,精彩纷呈。每一节课都充分体现了有效课堂的特点:真实、细腻、深刻、生动、创新。
真实、本色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然而,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曾一度出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趋势和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在那些华丽的外衣下,热热闹闹的表象里,究竟有多少真实的成分?而这次的十节课,执教的老师都是用低一年级的学生上课的,充分体现了组织领导和执教老师重教务研、求真务实的敬业态度。他们的课没有课前过度的熟悉学生,没有花哨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常态的,课堂生成是自然的,老师的讲解是自然引领,真情流露的。我想,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可能就是返璞归真。
教学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对每个细节进行精雕细琢,细节处理的质量往往决定一节课的效果。我们看到,执教的十位老师都十分重视细节的处理。如z等四位老师在执教《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时,让学生经历指、量、找、比划、闭眼想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特别是让学生比划1毫米时,先让学生捏一捏硬币感受它的厚度,然后让学生轻轻的把硬币抽出,让学生比较准确的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再如威海的z老师指教《3的倍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数得出“只要小棒的总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是3的倍数”,然后再借助计数器拨珠子,让学生进一步得出“如果各个数位上珠子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一般规律,最后在引导学生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特征原理,教学设计细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表面看似普通的教学过程,但经过优秀教师的处理,就产生了不样的效果。总之,教执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细腻的教学设计、凝练的教学语言给与会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归数学本色,注意对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交给学生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又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两位教师都向学生介绍了帕斯卡12岁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数学故事,并且在得出结论过程中都采用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这一数学问题研究方法。特别是枣庄的张彤彤老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转化、不完全归纳、猜测验证等学习方法,给学生深刻的启迪,凸显了数学的本质。再如臧晓梅等老师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没有简单的停留在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上,而是借助分小棒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样这样判断的原因,让学生知其然并自其所以然,深刻挖掘了教材的内涵。
对于学生来说,缺乏生动的学习无疑是一种苦役,我们看到,在今天的课堂上,不论是课前的谈话,还是课中交流,都努力创设出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营造倾听的气氛,搭建欣赏的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心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真情对话,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正是有了这种和谐、平等的环境,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全部调动到课堂学习中,大胆表露自己的内心体验,使课堂变的生动而又丰富。这是所有执教教师表现出的又一共同特点。
例如几位老师在执教《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时,都选择从学生喜欢的西游记入手,从会变化的金箍棒引入,学生兴趣盎然。烟台的z老师、济南的z老师,他们幽默诙谐的语言、特有的教学风格感染了学生。z老师在执教《三角形内角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催生了多种验证方法,课堂生成精彩不断。上这样的课,学生是快乐的;听这样的课,老师是享受的。
创新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我们满怀期待来参加这次活动。听完课后,执教老师锐意创新的精神的确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臧晓梅老师在执教《3的倍数的特征》时,先回顾2、5倍数的特征进行铺垫,接着引导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猜想设计悬念,然后借助直观的小棒帮助学生发现归纳抽象的规律,层层深入,逐步归纳,设计新颖。济南的米老师在执教同一课题时,设计了1-100数的表格,让学生先找出3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规律,设计独特,更是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尽管活动中的每一节课都是经过精心打磨过的,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美丽中的遗憾,也许真实的课堂就应该是一种有缺憾的艺术吧。
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一位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组数就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还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学生要发现这一规律需要经历不断猜测、否定、再猜测验证的过程,显然在处理这一环节时不够细致。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思想方法是提升学生思维的手段,细节是决定课堂效率的关键,朴实创新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教学研讨的感想与收获篇二
教师教学研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通过研讨,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研讨对教师个人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
在教学研讨中,我意识到了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的必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常常沉浸在教学工作的繁忙中,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方法。然而,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教育的变革。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将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不懈地学习,积极参与研讨活动,不断提升自己。
第三段: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研讨的过程中,我还认识到了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研讨,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从中受益匪浅。在研讨中,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这些方法在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第四段: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研讨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关系。在研讨中,我们不仅可以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学心得,还可以听取学生的建议,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更加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教师教学研讨,我深刻认识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教师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坚持主动学习的态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推动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我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加大对教师教学研讨的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次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我受益匪浅。我深切认识到了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重要性,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的必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的重要性。我将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同时,我也向教育部门呼吁,在教师发展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职业发展水平。
教学研讨的感想与收获篇三
第一段:引言(导入主题)
教师教学研讨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研讨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师个人成长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教学研讨中收获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寻求反馈与反思(教学研讨的重要性)
教学研讨是教师通过分享和听取他人经验的方式,寻找反馈与反思的机会。在研讨中,我们可以分享个人的教学实践,听取他人的观点和建议,从而获得更全面、精准的反馈。这对于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难题都非常有帮助。在我个人的研讨中,同事们的反馈对我启发很大,使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我继续努力提升。
第三段:拓展思路与教学方法(发现新的教学途径)
参与教师教学研讨也能够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通过与他人的分享和讨论,我了解到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尝试融入新的元素。例如,我之前在英语课上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研讨中的启发使我开始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和互动,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
第四段:建立合作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教师教学研讨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机会,也是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合作的平台。研讨中,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借鉴和学习,与其他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种合作交流对于解决教学难题、共同进步非常有帮助。在我参与的研讨中,我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交流了关于学生评价和激励的问题,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并成功地将其中一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第五段:总结(研讨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教学研讨,我们可以寻求反馈与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拓展思路,尝试新的教学途径;我们可以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教学难题。这些都是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教学研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会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教学。
总结:
教师教学研讨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通过寻求反馈与反思、拓展思路与教学方法、建立合作交流平台等方式,能够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重视教学研讨,并积极参与其中,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学研讨的感想与收获篇四
20xx年3月24日至25日,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我参加了在z三小举办的z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观摩会。本次会议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个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进行研讨;做课的10位教师都是来自我省各地市近年来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或在华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奖的青年骨干教师执教;使我们足不出市即可领略到我省课改前沿的最新成果,也让我们尽情饱尝了最丰盛的教学大餐。两天的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名师们的精彩课堂和徐老师深刻的大会总结一直冲击着我的思想和灵魂,灵动的课堂、深刻的报告,让我真切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境界正可谓:一点一滴塑造完美,一言一行彰显魅力。
1、生动的语言
回忆十节课,老师们丰富的语言,或灵动、或张扬、或幽默、或娓娓动听、或严谨凝练,总之在课堂中这样的语言俯拾皆是:
如:四节《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师都充分利用金箍棒之神奇,加之教师生动的语言——“变-变-变”,从而引入毫米和分米,泰安的张艳老师整节课语言娓娓道来,好似鞠萍姐姐讲故事,让数学课堂情趣相容,学生兴趣盎然,顺应孩子之天性;另外几位教师语言也都十分严密,当他们引领学生观察屏幕中的刻度尺时说到“这是一把放大的尺子”从而避免了学生的认知误差。
烟台z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巧妙的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和牛顿的图像,教师适时幽默的说到:“苹果好看吗,想吃吗?可惜他只能看不能吃,牛顿看到了苹果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关于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师巧妙地利用牛顿和苹果向学生渗透了“学贵有疑”的思想,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而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中来,教师的语言极富艺术。
济南的z老师巧妙的课前谈话让人耳目一新,意犹未尽,通过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米老师通过模仿小沈阳“一样一样的”语言特色,一下子抓住了“特征”。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也极具特色,比如“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等。
听完枣庄张彤彤老师课,我身边的老师谈论到“怎么像个卖野药的”,听似在评论教师语言滔滔不绝,其实老师的那份激情与投入,不正是在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吗?学生更是一直在老师的煽情与鼓舞中前行啊。
2、灵动的课堂
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给我们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学生学习得如此轻松;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才显得如此美丽。
还有在《分米毫米的认识》的课堂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心里的尺子”,通过丰富的活动、想象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长度单位观念。比如青岛王老师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了1毫米后,提出“你想对1毫米说点什么?”很多学生说得好“1毫米,我想对你说,你太小了……”,在1分米的认知中教师让学生找身体上的1分米等等,总之孩子的体验是深刻的,语言是真实的,课堂是灵动的!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想的教育是索然无味的,没有思想的教学是不深刻的。随着《课程标准》中由“双基”到“四基”的扩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越来越受到推崇,更重要的是越发凸显了数学学科的性质,如何把数学思想方法落到实处?十节课给了我们清晰的引领与示范。
1、“去情引思”——把思维引向深入
思维含量的高低是判断数学味浓与淡的标准,如何由创设情境到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才是教学的目标所在。三个课题十节课堂他们或复习引入巧妙铺设、或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或创设情境去情引思,总之都是在关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停留在情境的创设中。
《毫米、分米的认识》四位老师都是通过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这一情景引入,然后教师抛开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经历“毫米分米产生的必要性——通过多层面,量、捏、摸感受体验1毫米,1分米的的大小——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拓展长度单位”的学习历程,重在启迪学生思维。
2、“追根求源”——剖析数学内在的美
《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课四位老师虽然风格各异,但都让学生经历了“为什么”的心历路程,算理算法的渗透融入了课堂,可以说不同的设计,同样的精彩。
z臧老师通过2,5倍数算理铺设,巧妙引入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顺理成章的采用“摆小棒”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整个过程水到渠成、浑然一体,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烟台的陈老师则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济南的米老师在学生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也再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为什么要把各个数位相加呢?”,几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不同,但都在“追根求源”,向学生剖析数学内在的美。
3、“渗透思想”——彰显数学之魅力
大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3的倍数的特征》几位教师通过摆小棒不仅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且更重要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其中米老师还在课堂中还渗透了反证法这一常用的数学方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两位老师则向学生渗透了“猜想——验证”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方法,“转化”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东营的z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大问题大空间,课伊始教师便抛出问题“到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呢,请你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想办法验证。”,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给了学生,学生尽情的想办法、找策略,他们或量、或剪、或折,方法各异但殊路同归,教师适时提升,“你们方法虽然不同,但有个共同的特点?”从而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徜徉在智慧课堂里,感受著名师的智慧,启迪着我的思绪……精彩的课堂,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在我的心里,让我慢慢品味,永久珍藏。心中有个信念升起——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趣,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味!
教学研讨的感想与收获篇五
当前,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文化程度低等原因,村级教育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如何改进村级教育,提高农村孩子们的学业水平,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日,我与其他村居教师们一起,前往县城参加了村居教学研讨会,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收获,现在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到村居教学的现状
在研讨会上,和我们一起参加的还有来自不同村居的教师们。我们通过交流,发现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普遍较为落后,没有城市的资源优势,对于科技教学、教育设备、教学评估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此外,农村地区的教学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这使得村级教育的质量很难持续提高。对此,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改进村居教育的必要性,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领悟。
第三段:学习到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研讨会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有效的授课方法,这些方法不但实际可行,而且很有创意。例如,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讲解、讨论、课件展示、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受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们还通过游戏、比赛、音乐等活动形式,将创意、乐趣融入到课堂中,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第四段:强调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了解到很多村居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我们认识到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性。在研讨会期间,很多资深的教育专家、学校领导亲临教学现场,进行课程评估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同时也接触到了各种先进的教育工具和设备。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学校的结合,通过校际交流、师资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满足孩子们更加多样化、深入的学习需求。
第五段:总结与建议
通过这次村居教学研讨会,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了解了很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也学习到了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改进村居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必须要有教育投入的增加,才能够达到真正的改进。在此,我建议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硬件和软件设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帮助,让孩子们可以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新教育形式,为村居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研讨的感想与收获篇六
20xx年3月前几天有机会到郑州参加“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使我有幸一睹心中敬仰已久的于永正、窦桂梅和王崧舟三位名师的教学风采,聆听了他们精彩的学术报告,使我大受启发,激动的心情久不能平息。
于永正老师示范课《第一次抱母亲》亲切自然,没使用任何电教手段,却用平和感人的语言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中间几次我都忍不住泪流而下。他教学非常注重让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验文本的内涵。力图使学生和文本融于一体、真诚对话、深刻感悟。同时,细节之处、关键之处注意强调,适时引导并作以小结,再加上于老师深情的范读,真是恰到好处,不温不火却感人至深,学生听了也很受启发,真正做到用心去读书。我不由地感慨到“语言是从人们心底流出来的,只要你用心体会,又会流入人们的心里……”
接着于老师又为我们做了教学指导:
一:用审视的眼光看课。现语文教学流派多、提法多,从不同角度理解,如“诗意语文”、“情智语文”、“本色语文”,各有感悟及道理,我们应取各家之长而且是学得来的地方,为我们所用,即“取各家能取之长为我所用”。
二:取各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之长
自古语文教学就总结出八字规律:熟读、精思、博览、多作。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大量读写、读写结合。因此语文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坚持大量写作,坚持写好日记,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做到“有话可长,无话可短”,每周有一篇日记像作文即可。常态课要上扎实,语文的魅力在字词句篇里,在写作里。
三:备课备好朗读
课文至少读三五遍,而且要站着读,和上课姿态保持一致,朗读是再创造,只有老师读出味来、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朗读好了可以少讲三分之二,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好好品味,在品味中学会阅读,感受语文的魅力。
四:考试前搞应试训练。
平时别让孩子们做大量练习题,考试前稍作训练,见识一些题型即可。
接着窦老师又示范了六年级诗词的教学。她讲了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先利用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感受不同词牌所代表的不同内容和曲调,以“破阵子”和“清平乐”为例,带领大家分别走进战场、又漫步江南水乡,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真切体验到了两种词牌所表达不同的内容。独特的开场引人入胜,接下来更是妙不可言:多媒体展示优美的图画,师生手舞足蹈地朗读,再加上窦老师随口即来的诗一般的语言,自然贴切、恰到好处。果真是名师的风采,真是令人目不暇接、给人惊喜不断。然后让学生走进村居、走进角色、抒发情感,此时学生已走进词中,走进画中,变成翁媪和大儿、中儿、小儿,亲切交谈、其乐融融!最后,点明中心:当作者身在战场,面对厮杀多么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而此时村居所呈现的恬淡生活令作者无比的欢畅,遂作此词《清平乐——村居》。试想作者心情,该多么快活!此时师生同唱这首词,教学活动达到高潮,学生沉醉于其中,不能自拔……多么完美的课堂,台下的阵阵掌声终于惊醒了台上的学生,孩子们这才走出村居,回到真实。
无法忘记窦桂梅老师那极具感染力和煽动力的语言,透着激情、更透着真情,引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沉迷其中,留恋忘返。她身上燃烧着热情,透露出独特的思想与个性,正如她所说:“激情与思想,正是我为师的一撇一捺。”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乐观、热情与真诚,当她的学生可真幸福,听她的课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今后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要大量阅读,提升自身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努力让我的学生也享受幸福!
王崧舟老师也非常注重让学生充分去读书,他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正如他所说:“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我同样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去理性分析,而应感性去体会与领悟。学生用情感领悟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提升着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雕琢者学生的心灵。因此,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总之,三位大师一直都在努力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我觉得于永正老师传授给我们方法,窦桂梅老师传递给我们热情,王崧舟老师让我们分享智慧与理性。
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以激情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认真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相信有一天,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也会长出你、我、她、他一片树木参天!
教学研讨的感想与收获篇七
教师是做事情的人,而做事情的人需要学习。学习的场所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或培训机构,村居教学研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途径。最近我参加了一次村居教学研讨,获得了很多收获。在本文中,我将分享几点我从村居教学研讨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段:发现问题
村居教学研讨让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需要改进。在村居教学研讨中,我结识了不少村民和同行,他们都是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我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发现我们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我们的教学往往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此时,我突然意识到如何将真正的教育理念带到教学中来。
第三段:寻找答案
接下来,我开始寻找答案。首先,我重新审视了课程设置和内容,发现有必要增强实践和研究的机会。其次,我改变了教学方法,从知识层面出发,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两步我们可以称之为“变革”。在进行变革时,我们备受“小学生式”的考核课程压力。我们应该敢于放弃这种单一的考试评价标准,引入更加多元的考核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更好地去发展自己的特长。
第四段:实践体验
变革进行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实践验收。在实践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并进行反思。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和实际能力。这段实践过程会很具有挑战性,但成功的实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让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和未来。
第五段:总结
最后,提前总结是我们变革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定期召开集体备课,共同相互学习,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寻求革命的方式和方法。减少学生的考试压力,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重新审视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那么教学质量就会急剧提高。村居教学研讨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变革,才能面向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教学研讨的感想与收获篇八
在会议期间听取了北滘镇、大良镇学校的汇报,从汇报中我深刻的感受到这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如此扎实与学校校长的重视分不开,学校校长不仅从思想上把综合实践按活动课程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且从课时、师资、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证,这样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区基本上已经全面开花,大良嘉信西山小学、大良聚贤小学,他们在校长与老师们的'努力下,早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红红火火,一些老师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平台上迅速成长着,比如,聚贤小学的梁婉华老师,她刚刚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半年,在引路人的指导下,她很快就在这一学科成长起来,这正如她的引路人总结的,这与她扎实的学风教风是分不开的。
自20xx年我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老师们不断的学习与探索,逐步掌握了其思想内涵与方法,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通过参加本次会议,我惊喜的发现我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进。表现有四: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系列化:
从北滘镇的综合实践开展情况经验介绍,在汇报中充分体现了北滘镇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系列化,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任课教师不断深入研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拟定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具体的课程实施目标,目标拟定的细致、切合实际,这就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定好位,也为全校科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了一个指导作。做到不盲目实施该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系列化:
北滘镇在开展踪合实践活动时,能够根据本地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具体情况,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来拟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如“双皮奶的研究与制作”、“寻访碧江金楼”“佛山剪纸”等。这些都是顺德甚至是北滘镇的本土文化,极具乡土气息,学生研究起来自然会感到很亲切,研究的兴趣也会更浓,这为其他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上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研系列化:
自从进入新课改以来,学校在语文、数学等其它国家规定课程的实施中,校本教研开展的红红火火,从最原始的集体备课发展到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聚焦课堂,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使校本教研更具有针对性,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本次会议,我发现北滘镇这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已经在综合实践这种新型的课程所运用,教师们在连片教研中不断成长,他们集集体智慧为一体,更能够深入领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谛,在集体教研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时我在会议现场听到这样的介绍以后感觉豁然开朗,感受到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美好的前景。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研究系列化: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放到科研的角度去研究它,大良嘉信西山小学,聚贤小学的部教师承担了该课程的科研课题,他们分别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整合策略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这为其他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先进经验。
从以上可以深刻感受到我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听了聚贤小学梁婉华老师介绍她如何开展《走进顺德糖厂》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其中展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图片,有去采访的、查找资料的,上课时学生提出问题研究,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等活动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那种热情、大方、知识领域非常广的优秀品质。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们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无不感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孩子们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整个会议期间,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些领导和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从各种课型的展示、到资料的整理无不看出任课教师孜孜不倦的身影。大良聚贤小学教师,真是《遇上你是我的缘》,从初见 ----相识---- 相知 。感受到了老师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教师,我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开展得越来越好。
通过本次活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只要用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热心投入,没有办不好的事情,衷心希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我自己能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道路上作出贡献,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出一分力。
教学研讨的感想与收获篇九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于11月15—16日在重庆市育才中学举行,研讨专家是来自全国的郑桂华、李卫东、邓彤等。能够参加这次研讨,机会实在难得。会上我不但听到了优秀的研讨课,还聆听了着名教育专家的语文教学讲座,受益匪浅。听完讲座我总结归结为八个字:育之有方,教之有法,现将本人学习体会作如下陈述:
在一天时间里,我们集中学习了z老师和z老师的教学理念老师介绍他们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操作指南,z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为我们讲述了“小说阅读与教学”。
z老师从目前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谈起,主要讲了四个大方面的问题:什么是教学操作指南?为什么要研制教学操作指南?如何研制教学操作指南?教研组如何推动指南研制?z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教学操作指南,明白易懂,给我许多感触,从她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教学是完全有依据的,来源于他们对课程标准和阅读知识的深入解读,特别是他们对于各学段阅读目标的细化做的十分详尽。
教学操作指南的第三大模块: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系统与我们17级的语文《导学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杨老师详讲的“预习清单”和“反馈清单”,值得我们学习,其中“预习清单”着眼于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两方面,比我们“预习与导航”的单一化明显合理,且有整体意识;而在“反馈清单”部分,同样是检测,但他们的检测明显是有层次有梯度的,分为巩固、试练和拓展三部分,这些习题既来源于课文,又跳出了课文。目前我们处于无序状态的《导学案》其实可以借鉴他们的这些优点。
在教学实际运用时,他们的总体要求是:把握“自主能动,快乐高效”理念,体现“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三个要求,遵循“精准的目标定位”、“灵活的问题导学”、“及时的达标反馈”三个教学原则,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将课堂划分为“旧知巩固、引入新课环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环节”、“知识运用、巩固环节”、“当堂讲评总结提升环节”四个阶段,这样有放有收,优学优练的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下午z老师则着重介绍自己关于小说教学的研究。首先他讲述了目前的小说阅读现状:非语文、分文学、非小说、类型化、教学环节程序化、主题表达格式化和人物分析类型化。他认为小说有“虚构、心灵、叙述”三大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小说教学要素:故事系统、话语系统、阅读方式,主张小说教学要体现以体验的的方式感受人物的体验这个特点,要教什么像什么。
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两位老师分别精心设计了两堂教学课程——诗歌教学和小说教学,并进行教学展示。
会后与同行老师讨论得出z老师的诗歌教学环节如下:
1、整体感知(自读熟悉文本,抽读正音、指导把握节奏、停顿、重音)
2、细读赏析(品味词语与朗读指导相结合)
3、主体探究(齐读把握情感,朗读品味词语,由物到人探究主题)
4、回读品味
z老师的《二十年后》则将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相结合,以吉米的故事和欧亨利的故事为切入点,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感受欧亨利的故事有名的原因(添加了哪些内容),最终达成通过关注作者特意关注的语言、通过伏笔来分析人物心理的教学目标。
这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会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自己要有自己的理念、掌握一定的方法,多观摩前沿教育理论,构建并充实自己的理念,最终运用于自己的教学重。
教学研讨的感想与收获篇十
村居教学研讨是一种以村庄为单位,集合当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协同推进当地教育发展的方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村居教学研讨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参与了多次村居教学研讨,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意识到需要不断学习
在村居教学研讨中,我们可以互相分享、交流,学习到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并且在别人的教学案例中汲取启发和灵感。通过研讨,我逐渐意识到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并实践,才能拓宽思路,拓展视野。
第三段:了解不同地区的教育现状
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教师研讨交流,我开始了解到了不同地区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发展方向。这些研讨活动让我了解到了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并促使我更加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第四段:通过研讨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村居教学研讨,我也逐渐认识到村庄教育的现状,深感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欠缺。因此,我不断通过学习、交流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村庄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第五段:总结
回顾自己参加村居教学研讨的经历,我感觉自己在这些活动中收获颇丰。通过与其他地区教育工作者交流学习,我提高了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拓展了教育视野,深刻认识到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我会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思考,为我所在的村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