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散文的读后感篇一
自上次在书店把书买回来已经过去一年了,抱歉,光顾着玩了,没静下心来陪你。 初读此书,觉得淡如水,毫无激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深的意蕴。再读此书,倒是被这种平平淡淡的感觉所吸引,语言虽然平淡无奇,却洞穿我心,直达心里最柔软处。无论多么普通甚至泛滥的人生大道理,笔触细腻温柔的她都可以娓娓道来:
在这篇散文中,毕淑敏站在女性角度按先后顺序给出了优秀的女人应具备的几点:善良、智慧、勇气、美丽。四点由内到外,由重到次。她的文字虽然瘦削,但暗地里显得有力。即使平淡的比喻,在她笔下,也重新充满了魔力,引人入胜。她的文字细腻的描述出几种女性的状态——如上文,让我觉得栩栩如生。
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想给对方一个完美的自己,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两个人之间的爱情,需要的是真诚。每人都是不完整的半圆而已,倒是两个半圆可以拼出一个完美的半圆,所以没必要苛求自己多么完美。
这是一个不懂爱的孩子的典型表现。他倒不是缺少爱。相反的是,他接受了过多的爱,被浓浓的爱压到麻木,从而患上感知爱意的残障,因而认为索取爱是天经地义。溺爱,让孩子变成爱的低能儿,自私的索取者。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的错。这也启示着我们注重对孩子情商的培养。
我想,即便是相恋多时的恋人之间,也不能完全了解对方的心思。不要把爱说的太随便,太万能。爱,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既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注定最了解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你不了解我,你不爱我。”女孩,这不是爱与不爱的问题,这是没有充分地沟通与交流。 所以,停止没有意义的抱怨吧。
她用文字把爱的道理细细切碎,便于我们读者消化;她的文字,细腻温馨,填满我们的匮乏爱的内心;她把文字化作甘泉,缓缓流入,滋润我们干涸的情感世界。
毕淑敏的散文读完,依旧爱不释手。
散文的读后感篇二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正如一条匆匆流淌的小河,流过每个人的身边,知道珍惜的人能从河里捞出无穷的宝藏,浪费时光的人只能从河里捞出后悔和失望。今天学了巴金爷爷的《给家乡孩子的信》,使我对这句名言有了一定的感悟,让我受益匪浅。
《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和无限的希望,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俗话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是啊,花凋零了,它还有机会重开,绽放自己;但是人不行,人到中年,就再也回不到风光的少年时代了,即使你悲伤也好,后悔也好,时间也不会因此而倒流。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从小就懂得时间的“不易”(逝去易,返回难),因此,他坚持“时时早,事事早”,一生都在奋斗,也奋斗了一生。他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伏在书桌前忘我的工作,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革命家,为我们亲爱的祖国作出了卓越不凡的贡献。
相对于懂得珍惜时间的鲁迅先生,我就是一个十足的“穷光蛋”。这“穷光蛋”不指别的,是指我的时光“一无所有”。我是个拖拖拉拉的人,一点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假期的作业不拖到最后一刻绝不动笔,为了“交差”,我是经常深夜“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奋笔疾书,虽说是写完了,但是作业的质量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一行行字潦潦草草,一个个字“龙飞凤舞”,甚至有时候连我自己都分辨不出是什么字。为此,我还得付出腰酸背痛、手麻指僵的代价。经过多次反思,我决心“洗心革面、改过自新”,重新感悟时间的珍贵及重要性,现在的我已是焕然一新了。
我们现在的时间,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好好珍惜,认真学习就能体现人生的价值,让我们的人生无悔。我们不能做颜真卿所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一无是处。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汉乐府的《长歌行》人人皆知,但是,有几个人是懂得它深藏着的含义和孤楚寂寞呢?我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们心里有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向巴金爷爷学习吧,学做一个“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学会爱惜我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学会好好学习,因为,希望就在我们身上。
散文的读后感篇三
这本散文集里描写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风景,把他们真真切切地表现在我们眼前。有美丽芬芳的花朵,有充满诗意的草地,有渴望来到山外的世界的山村青年,有乐于奉献的老人,有热爱生活的孩子,有乐观向上的工人,还有冰天雪地的北方冬雪天……它们都让我明白了一个又一个道理,让我得到了一个又一个启发和知识。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藏在泥巴里的爱》这一篇散文。讲的.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十分想要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别的孩子都有玩具,只有他没有。孩子很难过,第一次向父母要钱买玩具。可是,孩子的父母实在是太穷了没有钱给他买。为了不让孩子失望,父母先哄孩子睡觉,然后费尽心思的想办法。于是,他们到河畔挑了泥巴,掺上水,捏出形状,然后再用滚烫的火烤干,最后,再用母亲珍藏多年的化妆品,为玩具涂抹上色。为了准备孩子的玩具,父母一夜没睡,当他们把玩具送到孩子手上时。孩子他已经听人们说了这件事,他感动得流下了泪水,父母也感到了幸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完了这个充满了浓浓爱意的故事,我十分感动,也因此落泪。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两个非常深奥的道理:我们可以一贫如洗,倾家荡产,但是,我们不能缺少一颗五彩缤纷的心与一双勤劳的手,因为,只有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创造梦想,并通过自己一次一次的不断的努力,去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除此之外,我还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其实,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买不来的,相反之下,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不用一分钱就可以得到,这种东西,就是用自己的手,自己的脑,自己的心制作而成的任何一样东西,或大或小,都是如此。因此,只有是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才是最有意义的事物,才更能体现出自己要表达的情感。
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学会了很多知识,开阔了很多眼界,这本书帮助我提高了成绩,我希望大家也能读一读这本书!
散文的读后感篇四
春季来了,百花吐芽,百鸟齐鸣,春光明媚,春回大地,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重读朱自清的《春》,感受非常深。春季,就像“所有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季是一年的开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最富有活力的季节,想在秋天里获得好收获,就要在春天里辛勤地耕耘,播种。
作为一个在春季生的女生,我特别喜欢春。由于春有一种让人向往的生机。在这大好春光里,你别忘了一件事:耕耘与播种。
便是“炒冷饭”,都是学过的东西,再学没必要。我的看法却不同。复习应该更认真,用平常上新课的那种精神去复习,将小学6年学过的东西联系起来,系统地复习,要像一块干海绵吸水一样,尽我们的力量去复习。就像苏东坡的《送章惇秀才失解西归》中所说的: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样,读一百回,复习一百回,才能理解的更透彻。
同学们,有一位作家说过,世界上最好看的好的东西不在事物本身,而是你握不住的一刹那。来吧,让大家一块抓紧这大好春光,去耕耘,去播种!
散文的读后感篇五
不太喜欢徐志摩,因为他太过多情。男人多情总是不太好,不管是真情,还是实意,受伤的多为女人,而女人多情受伤的还是多为女人。因徐志摩的多情,苦了张幼仪,因徐志摩的多情,苦了陆小曼,可最终,他还是没有赢得爱人的怀抱,他这一生,也在多情中完结了。
我读他的诗歌有限,读他的散文就更少了,上一周读了两篇他的散文,只觉得这样一个人,不论是诗歌创作,还是散文创作,都带着志摩似的浪漫和多情。不愧是天才的诗人,新手捏来的东西也并不显生硬和牵强,难怪文章后评中写道:在别人的委托下,于十分紧迫的`时间内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在是难得!且他那篇作品是在泰戈尔来华时做的,本身委托者就有着要他写出恭迎泰戈尔的意思,可他只轻轻在篇末点了一下,就出了无限深意,看似平淡,实则深情,需细细感受。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张爱玲的散文的。没办法,从她的小说到她的散文,无处不透着世俗的真实。而徐志摩太过飘渺了,我想一个男人这样的性格终究不适合。像柳三变,像秦少游,是对柔情女人的折磨。我还记得他的一首诗《沙扬娜拉》,真是无处不留情,又让人怪罪不得,因为他所体现的情那样直接,那样的不猥亵,又让人怎么生得起气来呢?仿佛爱一个人真的是理直气壮的事情,除了当事的两个人,其他人都是旁观者,而你又无法否认似的。
多情总是苦
苍茫人生路
到处都逶迤
我去他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