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南大学分省招生计划表篇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飞行专业明年将招生110名,其中上海90名,安徽20名,由东航、上航、吉祥航空委托培养。
飞行专业将采取“3+1培养模式”,学生先在学校进行3年的理论课程学习,然后到经过民航总局批准的'国外航校进行为期1年左右的实际飞行训练。学校在大学期间对学生实施“生活制度化、行动统一化”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专用教室、专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制服、专门配比的营养餐等专业教学条件。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本文
海南大学分省招生计划表篇二
上海高考生源大战密集开战,4月30日将是校园开放日最为集中的一天,高校纷纷公布改革和招生计划。上海大学昨天宣布,该校20本科招生将按大类招生,并实施通识教育,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引入淘汰机制。
上大将按大类招生
“招生大户”上海大学昨天宣布,该校年本科招生培养方式实行重大改革,将按大类招生,并实施通识教育,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甚至不适合市场或社会发展的专业引入淘汰机制。
上海大学是在沪招生规模最大的“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大学2011年在沪本科计划招生2400人,其中第一批本科1600人(文科380人,理科1220人)、艺术类383人、其他417人(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自主招生、春季招生等);在沪高职计划650人(含艺术类高职140人)。
上海大学实施改革后,按大类招生,文科生可以报9个大类志愿,理科生可以报20个大类志愿。第一学年学生无专业身份,统一在社区学院学习和住宿。在第一学年末实行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专业分流,学校通过分流时在各院系招生计划的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由学生的选择来决定院系专业的发展甚至去留。
对一些冷门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甚至不适合市场或社会发展的专业,上海大学将引入淘汰机制。
上外新增土耳其语专业
根据招办提供的信息,复旦大学2011年计划招生总数为3080名(其中本科生2840名,高职生240名),较去年的'计划数减少100名(本科生招生计划人数去年为2940名)。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陆p教授表示,这是社会总体趋势所决定。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全国中学生人数一直在逐年减少,所以参加高考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少。复旦做出减少招生人数的决定,也是符合客观发展情况的。
陆p介绍,减少招生人数也是配合学校发展需要。复旦的优势和强项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应均衡考虑学科发展情况,科学设置各学科的学生人数,能充分发挥复旦的优势。基于这些考虑,学校在招生人数和学科分配上做了一些调整。长远来看,招生计划的调整并不是简单的人数增减,而是合理地调整结构,全面均衡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
此外,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将在上海市招收本科生296名,其中文科119名,理科177名,此计划数不包括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学生;上外职业技术学院计划招收172名,其中文科86名,理科86名。上外今年新增本科土耳其语专业,设在上外东方语学院。
沪上多所高校都公布了今年的招生计划,不少高校都承诺,对于平行志愿进档考生,只要考生政治思想品德合格、身体健康、专业服从调剂,进档即取。
(海南大学分省招生计划表篇三
上海大学22日公布20自主招生计划:继续将本市25所中学作为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学校,坚持“中学校长推荐,学校不再另行组织笔试”,计划招收100人。为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该校自主招生允许考生在b志愿填报上大。自主招生认可考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上海市第一批本科录取资格线,学校就按考生志愿直接录取。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上海大学的学生,还可以参加该校钱伟长学院的选拔考试。(记者彭德倩)
海南大学分省招生计划表篇四
[]学院名称(代码)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简章公布数学制(年)联系电话理学院(001)数学(070100)(一级学科)3021-66132510范义莲
基础数学(070101)65计算数学(070102)运筹学与控制论(070105)物理学(070200)(一级学科)凝聚态物理(070205)60光学(070207)无线电物理(070208)化学(070300)(一级学科)无机化学(一)(070301)80分析化学(070302)有机化学(070303)物理化学(070304)系统科学(071100)(一级学科)102.5-3统计学(071400)(一级学科)153文学院(002)社会学(030300)(一级学科)3021-66133115聂林媛
社会学(030301)15人类学(030303)7民俗学(030304)4中国语言文学(050100)(一级学科)文艺学(050101)55汉语言文字学(050103)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中国史(060200)(一级学科)34世界史(060300)(一级学科)10外国语学院(003)外国语言文学(050200)(一级学科)3021-66133062徐可珈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15日语语言文学(050205)15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15管理学院(004)管理科学与工程(10)(一级学科)252.5021-66137927应蕙菁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120121)10工商管理(10)(一级学科)会计学(120201)15企业管理(一)(120202)25旅游管理(120203)5法学院(006)法学(030100)(一级学科)503021-66132117江晓双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007)电路与系统(080902)102.5021-56332164张丽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一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70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40生物医学工程(083100)(一级学科)10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0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一级学科)2.5021-56334261盛青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80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09)
机械工程(080200)(一级学科)2.5021-56331261谢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70机械电子工程(080202)50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30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0)(一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20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15电器工程(080800)(一级学科)电机与电器(080801)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5电力电子与海南大学分省招生计划表篇五
招生专业:工程热物理代码:080701工程热物理学科面向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致力于新能源利用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及新技术开发。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3人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研究基地设施完善。
本学科结合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在智能电网背景中的分布供能技术,能源领域中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的高效综合利用,多相流测试等多个研究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科研水平高,科研成果丰厚。
近五年,本学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等省部级项目十余项,科研项目的合同经费达700余万;并作为骨干科研人员承担973子课题、863子课题和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近30篇被sci/ei等三大检索收录。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美国航空航天协会最佳热物理论文奖等奖项。
指导教师:李永光、朱群志、张莉、刘永生、李琦芬、刘青荣、魏玉剑、杨天海、金兴、李新等。
学院网址:/
招生专业:热能工程代码:080702
热能工程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多名导师具有长期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研究基地设施完善。
本学科科研基础好、科研水平高,拥有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目前承担多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省部(市)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一批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大批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该学科在燃料燃烧与高效利用技术、电厂烟气污染物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大型火电机组节能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在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指导教师:石奇光、潘卫国、任建兴、冯伟忠、吴江、赵宪萍、仇中柱、李芳芹、郭瑞堂、孙建梅等。
学院网址:/
招生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代码:080703
动力机械与工程学科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目前已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发展后劲足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研究员1人,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
本学科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年来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及重大专项、上海市市教委科研项目、以及多家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等共30多项,科研总经费逐年提升,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该学科已在电力设备和机电产品的寿命分析与可靠性测试、结构优化设计和运行、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发电、机电、储能等相关行业形成了一定影响,所取得的成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指导教师:姚秀平、张建平、梁磊、郑莆燕、吴懋亮、纪冬梅、李丽伟、王昊、齐进、胡丹梅等。
学院网址:/
招生专业:电机与电器代码:080801
电机与电器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4人。本学科立足先进的电机驱动与检测、电器控制与应用,主要研究电厂先进控制与优化运行、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电能变换与控制的原理和应用等。
本学科的特色是面向电力系统和新能源应用,将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作用。科研项目和研究生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各级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工业企业等。目前,本学科每年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
本学科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上海市教委高水平项目等支持下,建设了“大型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电力虚拟仿真中心”等学科平台,含电站自动化实验室、亚仿仿真技术实验室、菲尼克斯现场总线实验室、核电运行与仿真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等,软、硬件设施适应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发展,科学研究条件良好。
学院网址:/
招生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代码: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有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教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5人。本学科立足现代电力系统,涉及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在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继电保护及控制、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本学科面向电力系统,每年向电力行业输送大批专业人才,与电力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研究课题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各级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工业企业等。目前,本学科每年科研经费达800余万元。
本学科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上海市教委高水平项目等支持下,建设了“现代城市电网综合仿真中心”、“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实验中心”等学科平台,含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综合自动化实验室、风力发电技术实验室等,软、硬件设施适应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发展,科学研究条件良好。
学院网址:/
招生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代码: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教授8人,副教授15人。本学科立足先进的电能变换技术,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电能变换与控制的原理与方法、电力生产与传输中的电能变换技术、电力传动及电能应用等。
本学科的特色是面向电力系统和新能源应用,将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作用。科研项目和研究生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各级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工业企业等。目前,本学科每年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
本学科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上海市教委高水平项目等支持下,建设了“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实验中心”、“可再生能源研发中心”等学科平台,含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风力发电技术实验室等,软、硬件设施适应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发展,科学研究条件良好。
学院网址:/
招生专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代码: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学科以电工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得到了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资助,经过多年的建设,在电能质量优化与节能、电磁测量、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电力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电力通信网络技术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科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4人。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上海市科委等纵向科研项目和一批电力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年均科研总经费达700多万元。
本学科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拥有中央地方共建“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实验室、上海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生培养基地。近年来,结合科研项目的资助,建设完成“数字化信息协同控制的火电厂辅机节能实验平台”和“电力系统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柔性自适应补偿节电系统”等教学科研平台,有力保障了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