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平凡的日子读后感篇一
平凡即伟大——如周国平老师所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第一次看的是电视连续剧,第二次是听殷超老师的讲述,这已是第三次拜读刚上架的宝贝啦!
《平凡的世界》这本最顶级的现代文学巨著!中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的赞歌!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的人都会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净化。
作家路遥1991年完成小说《平凡的世界》耗尽了作者的全部精力和心血,由于劳累过度和疾病的折磨,作者1992年就去世了,可敬可悲的一位作家。
这部小说不仅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展示了那个时代城乡的社会生活,最感染、激励人心的是小说中主人公在困苦环境下不屈不挠,奋斗不懈的那种精神意志。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对待人生的态度,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正因为这种精神贯穿其中,这部小说也会永远年轻,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为世人所喜爱。
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一个个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日子读后感篇二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觉得自我读《平凡的世界》仿佛也经历了这三重境界!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那还是在大学学校里。我几乎一口气读完,能够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许久没有遇到过的好书,它如此吸引我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两种感情——亲切又活力。
和孙家兄弟一样,我也是农民的孩子,自卑又自尊,平凡却又渴望不平凡,努力想让世人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可是,现实与梦想又是那样的遥远,情绪不免有些狂躁偏激,而又迷茫,读完后的我精神上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书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地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金波、田晓霞……哪一个不是经过劳动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我觉得这本书是为我而写的,他们直面生活,热爱生活,不断追求自我的幸福精神,让我热血沸腾!
是的,人能够贫穷,因为我们有时无法选择;人能够地位卑微,因为我们也以往努力过;人也能够动摇,因为我们无法避免受伤。可是人决不能没有精神!每个人都像天上的星星,能有名的星星毕竟少数,无需渴望你在他人眼中的亮度,尽管努力发光就好。“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向向上燃烧”《平凡世界》就像一只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让我懂得:人们总会在许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难,可是,只要认真应对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的人生。
景色唯美!“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到抽出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坡的枯草间,已经冒住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时。
精神唯美!努力奋斗、执着追求幸福的孙少平,不甘人后、勤劳致富的孙少安,死于洪灾的省报记者田晓霞……这些可歌可泣的劳动者们就是在路遥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光彩照人。
感情唯美!少安的农村感情,淳朴务实;少平的现代感情,浪漫凄美;田润叶的感情,曲折美满;田润生的感情,超凡脱俗……包罗万象的感情,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滋味。
平凡的日子读后感篇三
生活中悲剧和喜剧总是不断轮番上演,幸福的人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磨难。
——题记
《平凡的世界》广为人传颂,路遥也因此被誉为青年人的心灵导师。早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就被作者回忆本书创作历程的文章感动。这篇文章取名为《早晨从中午开始》,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作者昂扬的生活姿态和对作品的执着。怀着对作者的崇敬之情,我先阅读了他的成名作——《人生》。由于篇幅较短,读后感觉意犹未尽。
后来巧遇卓越网打折,我抓住机会以半价购入《平凡的世界》。一直想涉猎小说的我听从了好友的建议——“每晚睡前读几页长篇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翻开了这部伟大作品的第一页。没想到,曾对长篇小说敬而远之的却对本书非常着迷,每次都手不释卷、欲罢不能。读着读着,我对号入座,将书中主人公孙少平看作了自己的化身,与他一同感受人生大潮的起伏涨落,品尝世间的悲欢离合。
路遥对黄土高原的土地和人民有一种深深地依恋,这种情感甚至超越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在他的笔下,我看到了黄土高原上三代人的生活场景,看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政府治理与改革的艰难,喜剧与悲剧如走马灯般在各家上演。主人公孙玉厚一家,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都凭借亲人间的团结友爱和发奋精神化险为夷,并靠着坚强的意志和敢拼敢闯的勇气实现了由贫到富的跨越,由被人看不起到为人称颂。
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和人民。特别是生活在老家农村的亲戚们,每年春节回家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谈笑诉苦、和他们一道劳动已成为我的一种心灵享受。在他们面前,我不是什么大城市的学生或干部,只是做回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子弟,和他们打成一片。这种故土情结从很小的时候就已深深植根在我心中,因为我的父母以实际行动为我做了榜样。不管我今后飞得多高、多远,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扎在西南大山深处,我为自己祖上的农民出身而感到自豪!
路遥在书中不只一次夸赞劳动的力量,我们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书中最典型的劳动模范。是啊,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踏实劳动,就一定能创造财富,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最可恨、最无能的永远是四肢健全却好吃懒做的人。孙少平,尽管我把自己看作是他,但事实上,和他比起来我真的太幸运、太不成熟。但我不会因此妄自菲薄,家庭出身和成长历程的确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境遇,我没能像他一样经历如此多的苦难,自然也就无法做到他那般沉稳和坚毅。但我打心眼里佩服他,渴望成为他那样的人。他是我心目中男性的标准像。不过,从目前来看,我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情怀注定我无法变成他。没错,人活着需要榜样,但人若想要实现个人价值,首先得成为他/她自己,我只想做我自己,最好的自己。
书中也有大量关于政治的叙述,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都是政治动物。”是啊,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如何能脱离政治?尤其是在中国,官员的一个决策可能直接决定着老百姓的死活,这一点印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权力越大、危险也越大。可悲的是,我们国家直到今天仍受“官本位”等封建余毒的影响,绝大多数百姓(特别是农民同胞)的公民意识还十分淡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落后。
本书结尾处,双水村的生活图景在新小学竣工仪式中落幕,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未来,无论村民的生活之路如何曲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通过教育,广袤的农村大地必将涌现出更多像少平、少安、兰香这样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敢想敢做的追梦人。
路遥,向您致敬——生命已逝,灵魂涅槃。
平凡的日子读后感篇四
引言:《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是最近我刚读的一本书,爱它是绝对的纯粹。我爱看书,尤其爱读史书,其实之前就有很多朋友给我推荐过这本书,由于我对历史类书籍的偏爱,并没有将平凡的世界纳入我的书库,但现在,我也许更能去诠释平凡的定义。
其实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象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从小处着眼,路遥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路遥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比如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路遥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在这个物质文明喧嚣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两个字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觉得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个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等待我们的是幸福还是灾难,就像我们永远不知道看似外表完美的苹果里面是好是坏,只有自己去品尝、去接受,才知道那未知结果的味道。作为平凡的我们,注定会有一个平凡的世界。可我想,我们要向少平学习,学会乐观勇敢的去接受面对生活的一切不幸,认真对待任何一份工作,热情对待每一个人。如此的话,同样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别人的尊敬。
幸福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平稳的时代,可以有着安稳的生活,不会遭遇到与孙少平一样的苦难,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历练,我们是平凡的一员,要跨过泥泞,我们要做不平凡的自己。
平凡的日子读后感篇五
1988年五月,一部轰动全国的百万字巨着诞生了。很少有一部小说可以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它使得作者路遥在发表他的中篇小说《人生》之后又一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部小说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说以宏大的叙事讲述了陕北偏远农村以土地为生的一些农民的命运,反映了自“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前期黄土高原地区的社会风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而在我看来,最令我感动的却是小说中孙家三个儿女勇挑重担、刻苦勤奋、在命运面前不低头的精神。
孙家的三个儿女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非常争气,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孙少安初中毕业并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但因家中贫困而主动放弃学业回家务农,后来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办制砖厂,成为一方富豪;老二孙少平在“文革”中荒废了学业,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也闯出了一番天地;小女儿孙兰香则在兄长的呵护下安心念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方工业大学,有了好的归宿。因为兄妹三人的努力,孙家从此振兴起来。
我感动,因为少安很小就挑起家庭的重担。十三岁是是学习的黄金年华,但是少安却因家中贫困,主动放弃学业,帮助父亲下地劳作,养活年老的祖母和母亲、扶持幼小的弟妹。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能有所担当,带领全家化解危难。他让我知道了,有责任心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我感动,因为兰香懂事认真,总为他人着想。在兰香上小学时,她就能为家人解忧,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里,虽然衣着寒酸,但学习成绩却始终拔尖。她懂得父母及兄长的辛苦,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家人,给家人以慰藉。她让我懂得了,只有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学业上的进步,才是对父母和家人最真诚的爱。
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孙家二儿子少平。在上学时,因为家里穷,他中午只能吃两个黑面馍,忍饥挨饿却仍坚持学习和劳动。即使如此,由于“文革”的动乱,他没有学到太多的知识。但是,他不甘忍受命运的摆布,决心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他因此历经种种磨难,连唯一给予他以心灵慰藉的爱人也在洪水中牺牲,使他受到沉重的打击。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沉沦下去,而是勇敢地站了起来,以崭新的姿态面对生活,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从少平身上,我学会了,不论经历什么灾难,都决不能向命运低头。
《平凡的世界》使我看到了不平凡的人物和他们不平凡的'人生,它使我从一层不变的学习生活中走入了另一个崭新的世界,懂得了很多道理。我喜欢故事中的这三个人物,并希望像他们一样努力奋斗,活出人生的精彩!
平凡的日子读后感篇六
记得上大学时候,《平凡的世界》有了电视剧版,那个时候就跟室友整天沉迷其中,愣是把这部剧给追完了,甚至还意犹未尽。。
后来看了这本书,想着书中总是跟电视剧不一样的感觉,看完之后,一句话概括感受,看一本书总是不会让你感觉到后悔,总会有收获。
人是平凡的,生活是平凡的,世界是平凡的。人惟有在平凡的现实里,才有超脱自我的机会,也只有在平凡的生活里,才能安全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人因为有平凡的劳动,才能寻找到自我的价值。
小说中的孙玉婷就是典型的寄生虫的代表。天生不爱劳动,喜欢喧嚷,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与他有显然对比的是李向前,无论现实处境多么可悲,仍然始终不放弃劳动的本能。人不一定非得胸怀壮志,都要成为大人物做出大贡献。平凡世界里的每一分平凡的努力,所创造的每一点平凡的成绩,都是最了不起的非凡贡献。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田晓霞。出身较好,善良大方,有种让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感觉,不乏追求者,但却始终对孙少平情有独钟。虽然孙少平家境不好,但她始终没有因此而看不起孙少平,还在心里佩服他。当然,她也知道他的自尊心,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对他的帮助,伤及他的自尊心。他们的恋爱,是纯洁无暇的,就如那一抹晓霞,多么美丽,但也暗示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怆。或许,她只有与孙少平在一起,谈天说地,她才是快乐的。多好的一个姑娘,最后却因救一个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看到书中的那一幕,记得我是在火车上,但是实在忍不住自己的情绪,只能尽可能偷偷的抹了抹眼泪。
不要见怪,不要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