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春诗会的活动方案篇一
朋友们,今年的端午诗会将以诗赛的形式精彩呈现。参加诗赛的有本县的13个诗歌社团21位诗人的诗歌作品。下面为您介绍诗赛的评委。
冯汉斌:宜昌市作协副主席、知名诗人、作家。
韩永强:宜昌市作协副主席、知名诗人、作家。
刘波:三峡大学文学博士、诗歌评论家。
真情凝聚的诗歌,激情飞扬的朗诵,缤纷擂台,现在开锣。
(1)、第一个参赛作品是九歌诗社选送的组诗《又是端午》。创作:冷庆双。朗诵:周新源马素王丽戎。
九歌诗社是秭归二中的诗歌团体,现有社员20多人,曾举办“飞扬的青春”等诗歌活动。
(2)、接下来的参赛作品是由萤火虫诗社选送的三首诗歌。
他们的第一个参赛作品《屈原》,由赵建华先生创作朗诵。
他们的第二个参赛作品《孤独的鱼》,由余华云女士创作朗诵。
他们的第三个参赛作品《平湖》,由王猛先生创作朗诵。
萤火虫诗社是一个以新诗写作为主的秭归诗人群体,现有社员30多人。自20xx年夏天成立以来,已在县内各景区、社区、学校等场所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多次,作品相继发表在《诗选刊》《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海外诗刊》《长江文艺》《芳草》等报刊杂志。
(3)、接下来是由三闾骚坛选送的五个参赛作品。
第一个参赛作品《屈原庙维修有感》,由徐正端老先生创作朗诵。
第二个参赛作品《端午新曲》,由李国杰老先生创作朗诵。
第三个参赛作品《诗三首》,由黄琼先生创作朗诵。
第四个参赛作品《乐平里赋》,由谭家斌先生创作,郑祥艳女士朗诵。
第五个参赛作品《竞渡》,由卢琼先生创作朗诵。
三闾骚坛是一个由乐平里农民诗人为核心的诗歌组织,自明代兴起,薪火相传,巩固发展,已经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三闾骚坛不仅活跃在屈原故土,也活跃在西陵峡江的广阔空间,成为秭归的一张文化名片。
(4)、下面将要展示的是奔流诗社选送的作品《屈原。端午》,由杜静同学创作朗诵。
奔流诗社是茅坪中学的诗歌社团。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奔流诗社的名字大气磅礴,诗歌的事业将奔向远方。
(5)、接下来的参赛作品是由天问诗社选送的诗歌《屈原赋》,由顾景荣先生创作,天问诗社的小诗人们朗诵。
天问诗社是宜昌天问学校的诗歌组织,现有社员100多人。秉承屈原精神,弘扬屈原文化,天问诗社是秭归诗坛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
(6)、下面将要展示的参赛作品是夕阳红诗社选送的两首诗歌《屈原祠东迁》和《站在屈原铜像前》,由郑治报先生创作朗诵。
夕阳红诗社是秭归老年大学的诗歌社团,现有社员40人,平均年龄66岁,最长者87岁。他们讲诗歌,学诗歌,写诗歌,诵诗歌,办诗刊。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7)、接下来的参赛作品是涉江诗社选送的诗歌《敬屈原》,由郝明月先生创作朗诵。
涉江诗社是车间里的诗社,社员为秭归百丽公司及周边企业的10多名工人,自成立以来,组织诗歌活动多次,丰富了生活,释放了激情,提升了企业的文化品位。
金税诗社是县国税局、地税局和财政局的诗歌爱好者联合起来的诗歌社团,现有社员30多人。比赛的间隙,请欣赏他们为我们表演的节目《湘君湘夫人》。表演者:钟伟先生马青雪女士。
(8)、下面参赛的是金税诗社选送的作品《踏访乐平里》,由郑之旺先生创作,何建群先生朗诵。
(9)、接下来的参赛作品是树蕙诗社选送的诗歌《画妈妈》,创作:谭袁娇。朗诵:梅婷婷。伴舞:屈红吴昱辰谭卓瑶李沐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树蕙诗社的主要成员是茅坪小学的20多名小学生,诗社的宗旨是继承楚辞风,培养小诗人。
(10)、下面将要展示的是兰蕙诗社的两个作品。
第一个作品:《忆儿时看龙舟》。谭柳先生创作朗诵。
第二个作品:《战士》。王兴华先生创作朗诵。
兰蕙诗社是三峡工程希望小学的诗歌团体,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在各级报刊发表诗歌作品,并出版诗集《心海诗潮》。
(11)、接下来的参赛作品是楚风诗社选送的诗歌《峡江之问》,由先生创作朗诵。
楚风诗社是秭归一中的.诗歌团体,现有骨干成员100多人,根深叶茂,是我县队伍最为宏大的诗歌组织。
(12)、接下来参赛的是杏林诗社的两个作品。
第一个作品:《五月哀思》。郑琼女士创作,杜平朗诵。
第二个作品:《五月的缅怀》。创作朗诵:王家满先生。
杏林诗社是县人民医院的诗歌团体,现有骨干成员20多人。诗社的宗旨是弘扬屈原爱国精神,繁荣医院诗歌文化。围绕这个宗旨,诗社开展了“天使之歌”等一系列诗歌活动。
最后展示的是清莲诗社选送的作品《江城子》,由刘远芳女士创作朗诵。
清莲诗社是县纪委的诗歌组织,我想,这个诗社的名字一定有着美好的意蕴:那就是不媚世俗,不染淤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青春诗会的活动方案篇二
五月初五,这一天
随手都可以触摸到意象
菖蒲高高地站在门楣
阻挡着邪恶不敢入堂
艾蒿用它淡淡的清香守护
连蚊虫也只能却步而望
粽子勇敢地跳进河里
填饱龙的肚子别对屈子心生幻想
更有那,划起龙舟,高喊号子,擂鼓
震得龙宫天旋地晃
只是,我们不要写诗
写不出长太息以掩涕兮的豪情万丈
写不出传世的
写不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痴狂
我们应该呷着雄黄酒,惬意
不必上下求索,尽管路途很长
然后蘸着
告慰汨罗中的英魂
生不逢盛世兮,忠心难酬
我辈婵娟相伴兮,国运正昌
青春诗会的活动方案篇三
上弦月从柳梢头升起,夜半钟声未响;我戴上双目立体视镜,骑着海狮自行车,来到位于东阳江滨的24小时时光书店。这里行将举行端午诗会,群贤毕至,各展风采。书店的男主人,是一位从体制内刚辞职出来的诗人庄午,中等个头,黧黑的脸,一头蓬乱细曲的发丝,似藏万千愁绪。他端坐在书桌前搦管泼墨,正书写屈原的《离骚》,流传两千多年的哀叹,素笺载清愁——后天,就是端午了,一个有担当也是一个诗意遄飞的传统节日;面对墨宝,我轻声请求,“庄午,这幅字墨,送给我可好。”唐诗人指了指我身后,我一回首,看到了着一袭青衫的屈子,须髯遒劲,正端了一盘热气升腾的粽子走上来,说,“不急,不急,先吃个刚出锅的东阳粽子吧。”原来屈大夫也是乘兴来东,作诗江滨。
面对大诗人,我受宠若惊。我慌忙双手接下,并作揖还礼。并非我花了眼,是虚拟现实技术让二千多年前的屈大夫现身在我的近前,以一个未亡人的身份和庄午与我对话。常掩涕怀家国情怀的屈子,因年复一年人们的拜祭,皱纹如波浪翻滚,只是肤光愈显苍白清癯,犹散寒气,似被汩罗江水经年洗濯所致。
一位唐代诗人,从遥远的湘东北部,亦是靠着一副双目视镜倏欻来东,嬉游不久前被庄午盘下的时光书店参加诗会。你看,不远的江面上,来了一艘渔船,循捷径而漂——这有赖于它的跟踪及定位技术,犹如亲历的触觉反馈和网络传输;诗人张继的`朝冠,替之新近网购的视听灵敏的头套,观八方,听六路,借着千年古月,一路顺风顺水抵达了东阳江滨。
这是一个发生在东阳的虚拟的端午诗会,但虚拟是现实的续延和诉求。临江的时光书店开门可见东阳江水的日夜流淌。原本时明时灭的渔火,被江岸通明的硕大灯盏照亮。正听钟声入神的张继,恍然从江滨贾岛轻抚的古琴声中回过神来。湿漉漉的夜晚,风声渐缓,骤雨初歇,月色朦胧,鸟宿江树,庄午就要开始推门迎客,多少轶失的诗意要在此再造重生。
他的诗友张若虚怀本在月明之夜到达,应庄午盛情之约,改变了行程,提早数日来江滨欣赏西垂的上弦之月。他的千古之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端午东诗会上,似乎同声应求相和于屈子满腔爱国哀民的高洁情怀。
建基在现实砖块上的虚拟场景是可信可求的。我们都不愿意接受古板的一成不变的复制的生活,总是对新鲜的、独异的变幻世界,钟爱有加而深情拥抱。幻境是现实的拼贴与组合,在技术逼真的理想环境中,虚拟会越来越“现实”,一定能如期达成当下观念的更新,内心的愿景与精神需求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青春诗会的活动方案篇四
端午节是中华诗歌史上的传统佳节,自古以来众多文人墨客怀着不同的心境奋笔挥毫,填词赋诗。
致屈原
楚红城
捡起游走在山水吟唱间的词藻
很想知道
战国末年的流放
跟今天我的漂泊有何不同
生为何啊,死岂奈何?
汩罗江抹着泪水
走过无数怀念的字眼
一根木,一株草
抑或一朵云
在世人眼里,诸如此类的话题
莫过于一场愤怒
智慧是何物
缘何所有的梦境不能从我视野里
撤出
捡起九歌,捡起沧浪
记忆中的山形逐渐佝偻
霞光撩起沉睡的思想
一具被岁月雕刻的躯体
在天地间伫立
你是所有人的屈原
你是所有人的精神
这一刻梦境丢失
我高高举起风暴中
唯一纯净的火把
把夜空中的星光点燃
当噼里啪啦的痛快响彻云霄
我所有的灵感飞奔出纸张
你和你的名字
在不朽的光阴中不朽
魂兮归来
汪剑平
河流、龙舟、七八条汉子
一声号令,力与美
速度与激情的追逐
一个民族的魂弄丢了
需要一代代寻、一代代找
五月艾香正浓,汨罗江上
烟波浩淼
祠庙转了一圈,神坛的屈原
是人,也是神
端午,我们祈盼一场仪式和狂欢
完成内心的涅
屈原的骨头泡酒,祛病、壮胆
遭受磨难,难道是诗人的责任吗?
背过身来,这是养育你、又遗弃你的祖国
这片土地从来都是热的
战火、杀戮、狼烟四起
王座累起千年白骨
历史在悖论里轮回――谁狠,谁坐江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倔强的身影,站成丰碑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这龙舟轻飞的五月
这菖蒲萋萋的乐歌之邦
菖蒲颂
金彪
如剑问天
只为把春立起来
不管万道浊流,不管千山峥嵘
以葱绿招安寒苦,擦亮鸟鸣
倘若与嶙峋相遇,却好陡峭俊秀肌骨
葳蕤笔直的立意
为五月辟邪,驱痛
如若必须为一段忧伤赴死
那就让一册《离骚》傲立,镂刻高远
闪亮岁月,安怃以后的以后
如是,横斜清浅
汨罗江上长出的一首诗
亘古弹奏绿了还绿的细节
明媚的故国山河
一缕香魂,正浩荡归来
裹一只粽子祭端午
潘志铭
寻一张足够大的粽叶
裹初心,裹骨头,裹气节
用丝线五花大绑
在沸水里煮
这场景,多像你当年
一副旧皮囊
裹离骚裹天问裹楚辞裹诗人
在沸腾的汩罗江,煮
煮出骨髓
煮透了,就上船
烈烈旌鼓,欢呼,呐喊
龙舟竞渡,每束水花
都是诗歌,都是血
河神面前,撕开胸膛
我的雪一般的肉身
天下人,都来分食一口!
五月初五
周渔
端午藏在一条江里。我一喊
他就会着火,上墙
念念不忘,五月初五
我知道恨一个国家有多痛苦
有多少丝线缠身,咸的甜的涌上心头
想恨,恨不起来
想死,竟然没地方可去
借酒浇愁的滋味,像丢了魂一样
他刚划了龙舟,敲下重鼓,正理菖蒲
我知道,紧接着要投江了
但我不能死拉着不放啊
他一跳,我们都跟着轰轰烈烈地
往下跳
说好一起死的。他死了
我们却被救了。你要问为什么
因为紧急关头,他一掌推开了我们
青春诗会的活动方案篇五
1、《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
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2、《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4、《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代·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5、《午日观竞渡》
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6、《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宋·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7、《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8、《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9、《屈原塔》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10、《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1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2、《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3、《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4、《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5、《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16、《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7、《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8、《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