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是谁提出的篇一
一直坚信巴尔扎克的一句话:“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的确,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最终要面对死亡;思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苏格拉底也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思想的先行者。
我始终认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敏锐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郭道胜在《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也这样写道:“教育应该创生,这种创生是长期积淀、自然追求的结果,它具有洞察尘世万物的穿透力。”。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思想应当而且必须成为自身素养的第一要素。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成了教参的“搬运工”、“代理人”,视教参为“金科玉律”。于是整天忙于应付出习题,编写资料和考试,使自己成为思想越来越狭窄的“教书匠”。孰不知在教育前行的征途中,需要的正是充满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于是乎,学生一个调皮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心惊胆战,一个小小的失误更会让他们如临大敌。孰不知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智慧点燃生命之光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教学方法死板老套,从来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甚至会武断地把教育困难的原因单方面归结在学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个教育者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的体现。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这样写道:“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需要有思想的校长,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编辑,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作为一名职校老师,面对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特殊性,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思想去指引教育方向,用思想去陶冶学子的心灵,用思想去塑造学子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职高教育的特殊性,我认为: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人本观”。人本主义尊重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重视发展人的内在潜能,坚信每个人都有发展潜能的欲望,坚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坚持人类本质的完整和完善,强调通过意识体验达到自我肯定。而如何使职高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迅速适应学习环境,以至将来能顺应快速变迁的社会,正确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竞争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职业教育工作必须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者不仅要重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更要重视内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情绪体验、社会适应性、自控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
其次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传统的“人才观”,通常是以一种静态的刻度去评价学生,幻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这样一来必然会压制学生的天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学生是有差异的、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职高学生,他们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如果教育不当,就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大惊小怪,动辄以恨铁不成钢、急于为学生着想为理由惩戒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去看待学生,看不到学生的可塑性、发展性。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要培养积极的“反思”观。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一日三省吾身”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与过程,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个谜团……都将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教学艺术将不断改进、不断成熟。“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你有思想吗?”,这也许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时时扪心自问的一个话题。在我们的教育世界中,应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应该让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应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有一天,我们终将年华老去,但我们的思想永远会在曾经的足迹中闪光,并一直照亮着前行的路!
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是谁提出的篇二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曾经说过:“我们中国的中小学教师缺乏思想,缺乏思想的直接结果便是大量的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缺乏对学生精神的引领,把教育极端化为浅显、平庸,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构的堆积。
直观咱们的教育现实,肖川教授的话真的是一针见血。他深刻的点明了当前基础教育中一个无奈的现实——那便是思想贫乏,教育缺失灵性,缺乏大气,甚至缺乏尊严。
有思想的教师,是要做脑子中有想法的人。如果教师没有思想,只能人云亦云,备备教材,看着教参。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也常常看到部分教师缺乏独到的见解,要么不说话,要么就附和,要么就是别人说过啦,他总是总结:刚才他说的都很好,都很到位云云。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思想贫乏的外在表现。
做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学会不断地反思,不会反思,不善于反思,就不可能有思想,就不可能实现新突破。
如果教师每天都能够忙里偷闲,抽空坐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咱们就拿课堂教学而言,不善于反思,往往被教参的权威所左右,照本宣科,成为书本和教参的传声筒。永远无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做有思想的教师,就是要以学定教,敢于大胆地处理教材,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反思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多找自己自身的问题,一个擅长推卸责任,处处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做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将来退休了就能把你同教书匠区分开来了。
教师的思维贫乏。归根结底还是教师不善于主动阅读,上海师范大学上游进教授曾经说过:“只有主动阅读才才能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一个教师若没有阅读,就不会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一个教师没有博览群书,在教学中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课堂上就会变得单调乏味,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就无法构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可想而知,你的精神世界都不丰富,如何展现给学生。你的课堂不枯燥无味才怪呢!
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是谁提出的篇三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个青年,我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同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的历史巨变中,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民族所担负的神圣职责,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所以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我反复的学习了新党章,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论述,使我深感自己找到了将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融为一体的人生奋斗目标,更坚定了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党员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成员,因此,必须时刻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彻底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带头人.我更加坚信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我决心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敬礼!
汇报人:范文大全
2019年8月26日
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是谁提出的篇四
党员入党思想汇报《踏上下一个征程》
敬爱的党组织:
1949年10月1日,一头沉睡的巨龙正在苏醒,一个奋进的民族正在复兴;1953年,一项五年计划的实施,一段历史的传奇正在演义;1978年,一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无数次的奋斗历程,书写无数次的辉煌史诗,获得无数次的飞跃与发展。
回望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实在让世界震惊,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上仍然能够创造奇迹,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局面仍然掩盖不了这个民族原始的蓬勃生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以一种昂扬的姿态继续前行。列强可以侵占我们的白银,但夺不走再造资本的能力;大火可以将金碧辉煌褪成废墟,但灭不了圆明园的精神文明;不景气的经济可以减少收入,但阻止不了经济的上升。每一次的磨难后都会再创一个新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送上了火箭发射器。经济特区的成立为此涂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加推动了对外合作,并且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每一次,都拉动了经济发展;每一步,都使中国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把握好每一次积蓄的力量,将它真实的渗透到转折的拐角,爆发出该有的力量,前进,前进!
xx届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央宣讲团的传播下人人皆知,并在安徽、重庆、甘肃、内蒙古、福建举行报告会。准确细致的分析和全面深刻明确的指导使得其精神深入人心。“”精神正在 “聆听、记录、鼓掌”中进行。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目标更加明确。
回眸“”经济发展,其积蓄的力量已经完备,国内外环境的协调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为了伟大民族的再次崛起,我们准备得太久,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转型的转折点,各种力量的汇聚开始重塑这个崛起大国的经济景观,而这个转折点将带领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征程。
汇报人:党团本站
*年12月9日
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是谁提出的篇五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1、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1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3、读后感应该注意哪几方面?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小学生写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棘手的事情。其实,写读后感也有章可循,写法一般可归纳为“引”、“议”、“联”、“结”4个字,即引用原文的内容或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然后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提出看法。
“引”
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议”
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最后,什么也讲不深、不透,重点部分却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这样的读后感会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联”
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
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结”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要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以上4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2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3最近在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从这本书里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就是不要盲目地教书,而要思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因为“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所以要多多思考,多多反思,怎样处理学生的各方面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每处理一件事以后要形成文字备份。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其次,要多读书。我认为会写文章的人必定是读过很多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不读书,恐怕再好的感触也没有人可以分享,所以不要忘记读书。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会让人睿智,读书能让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读书能帮助你教学,能让你在讲台上旁征博引。所以,读书是一种精神食粮,不可以把读书做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美好人生。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有思想的教师必定会带给我们的教育以清新的春风。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4课余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作者郭道胜是一位从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知识的教育实践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辟的论述,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形象,成为所有教师的明确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是一个低级趣味的城市;同样,一所没有思想的学校,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只是一个贫血的,毫无生机与希望的砖石构造。(《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第246页)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既是严谨的科学,又是精湛的艺术,科研的力量就在于把科学和艺术以最佳的比例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投身于科研,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师。
掩卷思考,我认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学年个人发展计划应该制定得更加细致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近期和远景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明确研究形式,挑选一位年轻教师组成合作小组,通过目标引导让科研实现自己的内在需要。
要想实现我的发展计划,我认为自己必须认真参加到教师读书工程中来。通过阅读理念名著实现自己的有内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师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师们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推行教师作课——反思——再作课——再反思制度,这个制度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课堂风采、交流教学理念的机会。在教研创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课程的编写依据是: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厚实人文文底蕴。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机会,为学生搭建发展的舞台。通过举办小小解说员选拔赛、小记者培训等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人文素养的过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学科文化,真正凝聚全体师生的心,塑造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我认为,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学校一定能焕发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也一定能在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学校发展。
在工作中学习,得到理论的指点,使我们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工作,得到的是实践检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快的发展和进步。我想,这就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带给我的收获,也是我参加读书活动收获的最大成果。
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是谁提出的篇六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就高考物理实验共列出19个考点,其中力学8个、热学1个、电学8个、光学2个。小编整理了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直接比较法
高中物理的某些实验,只需定性地确定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相比较,就可得出实验结论的,这即是直接比较法。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可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和推理,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方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方法,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可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同时拉橡皮条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守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画电场中等势线分布时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调节木板倾角,用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的影响,等效于小车不受阻力等等。
三、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即在多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如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可以先保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一定,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在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先控制电阻一定,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电压一定,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四、累积法
把某些用常规仪器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将小量变大量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如在缺乏高精密度的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常把细金属丝绕在圆柱体上测若干匝的总长度,然后除以匝数可求细金属丝的直径;测一张薄纸的厚度时,常先测量若干页纸的总厚度,再除以被测页数而求每页纸的厚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单摆周期的测定就是通过测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的总时间除以全振动的次数,以减少个人反应时间造成的误差影响。
五、模拟法
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直接实验和测量,于是就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模拟条件,在这样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模拟法是一种间接实验的方法,它是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说明原型的规律性。模拟法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典型应用是“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这一实验。由于直接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很困难,而恒定电流的电场与静电场相似,所以用恒定电流的电场模拟静电场中等势线的分布情况。
六、留迹法
留迹法即是利用某些特殊的手段,把一些瞬间即逝的现象(如位置、轨迹图象等)记录下来,以便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如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记录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平抛运动中小球的位置、轨迹;用沙摆显示振动的图象;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用大头针的插孔显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位;在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的实验中,用探针通过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记录等势点的位置,都是留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七、转换法
将某些不易显示、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于显示、易于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间接测量法)。转换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测力计是把力的大小转化为弹簧的伸长量;打点计时器是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的周期性振动;电流表是利用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把电流转换成指针的偏转角;还有一些物理量不能由仪器直接测量,这时可利用待测量和可直接测量的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将待测量物理量的测量转换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八、外推法
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但作为它的极端状态是无法直接观测的,但把这些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通过图象或思维运用外推到极端情况,即可以达到目的。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断路(i=0)时的路端电压和短路(u=0)时的电流,通过一系列u、i值对应点画出直线并向两方延伸,交u轴点为电动势,交i轴点为短路电流i短。
九、放大法
在现象、变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放大法。根据实验的性质和放大对象的不同,放大所使用的物理方法也各异。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示波器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许多电表如电流表、电压表是利用一根较长的指针把通电后线圈的偏转角显示出来;又比如在《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其测定引力常量的思路最后转移到光点的移动,跟库仑静电力扭秤实验一样,都是将微小形变放大的具体应用。
十、理想模型法
影响物理现象的因素往往复杂多变,实验中常可采用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或假定一些理想条件的办法,以突出现象的本质因素,便于深入研究,从而取得实际情况下合理的近似结果(通俗地说就是抓大放小)。例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假定悬线不可伸长,悬点的摩擦和小球在摆动过程的空气阻力不计;在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质点、点电荷、等等,实际都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十一、微元法
1.列表法
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常常将数据列成表格.数据列表可以简单而又明确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出物理量之间联系的规律性.
列表的要求:
(1)写明表的标题或加上必要的说明;
(2)必须交代清楚表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意义,并写明单位;
(3)表中数据应是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2.平均值法
现行教材中只介绍了算术平均值,即把测定的数据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的次数.必须注意的是,求平均值时应该按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决定应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3.图象法
图象法是物理实验中广泛应用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图象法的最大优点是直观、简便.在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由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变化趋势,由此建立经验公式.
作图的规则:
(2)要标明轴名、单位,在轴上每隔一定的间距按有效数字的位数标明数值;
(4)作图时常通过选取适当的坐标轴使图线线性化,即“变曲为直”.
虽然图象法有许多优点,但在图纸上连线时有较大的主观任意性,另外连线的粗细、图纸的大小、图纸本身的均匀程度等,都对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