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于漪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祝中香老师是一位来自江苏省扬州市的教师,是国家级特级教师、高中化学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了38年的她,被誉为当代教育界的楷模和骄傲,因其长期浸润于教育事业中所做出的贡献和成就,她被广大师生敬爱为“神化学老师”。
第二段:述说中香老师的教育理念
中香老师以人为本,在教学上秉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这些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上引导他们,等到学生自己掌握了新知识和能力时,再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关问题,提供帮助和建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从而达到专业技能、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三段:中香老师在教学中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中香老师总是在教学中将严谨、科学、精益求精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中,注重与学生建立深层次的学术关系,同时每堂课都讲究策略性的瞬时效果,在展现本质和精髓的同时,注重启发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课堂上,她总会热情洋溢,教材生动,形式多样,利用多媒体和示范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迅速明确知识重点和难点,增长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快速提高课程效率的目的。
第四段:中香老师的贡献
中香老师不仅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还积极参与学科教学改革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不断跟进教学前沿,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她还用心栽培学生,培养完整的学生素质,激励孩子们掌握更多知识,成为有用之人,赢得社会的认可,传播出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五段:总结感悟
中香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尊重教育、关爱学生、忠诚教育。在她身上可以找到教师的荣誉和使命,她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典范。她用自己的言行与教育理念,影响了整个教育系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亚洲巨星和全球模范。因此,我们应该向中香老师这样的杰出人物学习,向他们敬畏,向他们致敬,让他们的精神、理念和方法成为我们进取的助推力和成功的思想借鉴,在建设更美好的社会的路上坚定我们的信念。
于漪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半辈人生。虽是耄耋之年,但于漪老师依然在讲台上用一根粉笔谱下春秋。
我知道,学生时代的她对语文就入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所以,当了语文教师的她必定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对待自己的这份事业。都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热爱也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我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就是生命不息,热爱不止吧。于老师说过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学生心中才有你的位置。这也告诉了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责任是培育学生品德,传递他们知识,我肩负着的事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希望我日后也能像于老师一样做一名合格称职而又深受爱戴的人民教师。
于漪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两把尺,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不足,谦逊与成长是一名合格教师一生的主题,也是于漪老师用半辈子的教育生涯亲身传授给我们的道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是教书,更在育人!
言传身教,您做到了,
作为后人的楷模,您成功了!
未来的我们将走上您走过的路,我们也将尽己之能在教育的路上恩泽一片!
于漪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81岁的她,从教近60年,退休近20xx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还忧心教师、关注教师、倾心教师。她认为教师应该站在“树魂立根”的高度去思考和培养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应该代表最先进的文化,应该不懈追求真善美,抵御假恶丑。的确,当今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太厉害了,思想浅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垃圾文化等,对没有生活经验的未成年人是极大的威胁,所以作为教师的就要坚守思想的阵地,坚守育人的阵地。不论大环境怎样,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小气候,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主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
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于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于漪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秀水清山"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很喜欢,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听着于漪老师那时而舒缓时而又激扬的陈述,这个旋律开始不停地在耳边萦绕。
心想,在于老师心中,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首歌。
于漪老师说,爱,是教育的全部。
于漪老师还说,做了一辈子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的是一辈子在学做教师。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听着于老师讲述自己一生的教育,心中不禁汗颜。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不错,总是埋怨教师的心酸和辛苦,总是抱怨学生的调皮和笨拙,而一个老人却说自己的一生在学做教师。这样的反差究竟来自于何处?这是我在心中不停追问自己的问题。
突然再次看到梁衡评价居里夫人的那句话:"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行,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永恒的美丽。"
我想,于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我想,她首要的或许是真。
于老师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所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然于老师也正是用自己的实践来诠释这句话。于老师并不是所谓的"科班"出身,但凭借着为人师的一份良心,为了教给学生更好的有用的东西,自己不断学习,探求知识的真谛,寻找真实有效的教法,不搞花架子,不学花名堂。这份执着不就是一份对知识的真切渴求,不就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吗!最后,于老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明白,"真"其实永远在追求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就会有着不同的教育。正是这份明了,让于老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所知竟是如此的短浅,自己需要学的竟然是许多许多。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其次,于老师一直在追求着善。
我们总说,真和善总是很难融合,我们有句俗语叫做善意的谎言印证着二者的难以统一。但在于老师身上二者有着高度的统一。因为于老师已经洞悉了真和善其实是相对的概念。从她的很多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比如,对于学生,于老师当严则严,这是真,但永远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并不辞辛苦地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给他们以宽容,不放弃,不鄙弃。用爱来感化每一个学生,这足以融化金石的爱就是善的集中体现。而正是严中有爱,从而达到了真和善的完美统一。
美并不存在与具体的事物或结果之中,她往往在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呈现,她更多的是在追求真和善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于老师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可以做的是来做,并认真去做,用一颗爱心关注学生,用一双慧眼关注教育,用责任之心感受社会。
于漪老师就是用这样的真和善呈现着教育的美,用真和善诠释着教育这首歌,也许有心酸,甚至泪水,但在一条河的转弯之处,欢乐在缓缓地流着。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 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
现在和于老师相比,自己真是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师那样想那么深,那么细,从没想过自己的学生怎样学才能快乐。而于老师确对教材在深度上进行发掘,在广度上进行开拓。自己的教学真是不及于老师做的那样精细、那样严谨。每次上完课也进行教后反思,但反思的内容只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成功之处上,总是用尺子来量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取得的成功之处,把这些记录下,而很少对课堂中出现过的,模糊的知识点在课后向于老师那样再去研究,去发掘。今后应该像于老师一样,用尺子不断地量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学中思,锲而不舍。
从于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我想,于老师正是把爱全部贯注于学生,才可以一辈子无悔于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为年轻教师,于老师这生动的一课让我深深明白: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尤其是于老师的一句:“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令人印象深刻。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一代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他们并对他们充满期望。她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孩子,贴近孩子美好的心灵,与他们建立了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于老师说:"我一辈子都是在锤炼自己的感情!"在教育过程中,从开始的循循善诱到逐步引导,于老师的确是这样做的。她虽然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感人之深,令人佩服。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和学生交流。在她执教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差生,她总是以耐心地教育为主,把学生引上正路。在她的教育下,很多学生得到了转化。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很出名的,她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过程,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教案、资料,全凭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出一份教案。第二次备课,则搜集各种参考资料,看名家课堂教学设计,名家教学的教材分析,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没想到,我想到了。第三次备课是在上同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反思失败,在备一次课。从她的“三次备课”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她一贯的勤奋和认真,更感受到了她坚持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和超凡毅力。
于漪老师绝对是心怀天下的。她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人。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中国心、民族魂。我们花那么多心血就是为了我们国家有好的后代,出栋梁之材。可以看到,于漪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在讲台,心系祖国。她说:“一个人,当他是‘我’的时候,是最渺小的;冲破了‘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时候,人才如登上了泰山之顶。”我们应该铭记她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不仅要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教师,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做我们中国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博大的胸怀和爱国热诚,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敬佩和学习。
于漪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于漪先生是当代师范生的榜样。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于漪先生的专访文章,她说“教育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诚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懵懂的生命,除了给予启蒙教育的父母之外,教师便是是培养生命的看守人。耄耋之年的于漪先生站在了教育的制高点,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理念。
或许终其一生,我们都不及于漪先生的万分之一,然而在教师这个行业上,无论如何,我们都应竭尽全力,用自己微弱的灯光,给学生带来方便。
于漪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在我的印象中,教师是一个非常普通、平凡的职业,但当我遇到祝中香老师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祝中香老师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她更是一位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助人为乐的伟大人物。今天,我想分享一下祝中香老师的事迹,以及我在了解她之后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教育工作的奉献
祝中香老师自从任教以来,一直以来都是认真负责、热心教学。她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个教育者,她用自己实际行动证明了教育工作者的崇高品质,承载了教育事业的重任。不仅如此,祝中香老师还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生活,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段:荣誉高光时刻
祝中香老师的教育事业做得非常好,也因此收获了无数荣誉。在2019年女性节即将到来之际,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全国优秀女教师标兵”名单,祝中香老师在获奖名单中脱颖而出。这个荣誉是对祝中香老师20年来一直奉献的认可,更是对她未来努力的鼓舞。
第三段:摆脱困境的勇气
祝中香老师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拥有勇气和坚韧毅力的优秀人物。祝中香老师曾经在教育事业中遇到过各种困境和难题,但她都以勇气和坚韧的毅力面对并克服。最令人钦佩的是,在祝中香老师自己患癌症期间,她还坚持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爱岗敬业”的精神。
第四段:崇高的师德师范
“忠诚、勤奋、踏实、自律、创新、协作”是祝中香老师一直以来秉承的师德标准。她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师德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更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她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老师的榜样,用自己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打下健康成长的基石,为教育事业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第五段:感人至深的事迹
祝中香老师用自己完整的爱心,完成了一件感人至深的事。当地一名贫困学生小花突发重病,祝老师不仅帮忙筹款,更是亲自送小花到医院治疗。在这个过程中,祝中香老师不仅给小花送去了温暖,也让小花被爱包围着,给病患者的生命增添了一丝光彩。她的行动,展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爱心与担当。
结语
祝中香老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她不仅将教育事业视作己任,更是用自己的一生去打造一个健康、快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她的事迹和行为让我们深深地感动,并时时提醒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教育使命,从自己做起,尽力为更多学生带去温暖和快乐。同时,我们也要向祝中香老师学习,弘扬她的精神,让教育事业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和成就。
于漪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秀水清山"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很喜欢,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听着于漪老师那时而舒缓时而又激扬的陈述,这个旋律开始不停地在耳边萦绕。
心想,在于老师心中,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首歌。
于漪老师说,爱,是教育的全部。
于漪老师还说,做了一辈子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的是一辈子在学做教师。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听着于老师讲述自己一生的教育,心中不禁汗颜。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不错,总是埋怨教师的心酸和辛苦,总是抱怨学生的调皮和笨拙,而一个老人却说自己的一生在学做教师。这样的反差究竟来自于何处?这是我在心中不停追问自己的问题。
突然再次看到梁衡评价居里夫人的那句话:"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行,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永恒的美丽。"
我想,于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我想,她首要的或许是真。
于老师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所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然于老师也正是用自己的实践来诠释这句话。于老师并不是所谓的"科班"出身,但凭借着为人师的一份良心,为了教给学生更好的有用的东西,自己不断学习,探求知识的真谛,寻找真实有效的教法,不搞花架子,不学花名堂。这份执着不就是一份对知识的真切渴求,不就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吗!最后,于老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明白,"真"其实永远在追求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就会有着不同的教育。正是这份明了,让于老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所知竟是如此的短浅,自己需要学的竟然是许多许多。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其次,于老师一直在追求着善。
我们总说,真和善总是很难融合,我们有句俗语叫做善意的谎言印证着二者的难以统一。但在于老师身上二者有着高度的统一。因为于老师已经洞悉了真和善其实是相对的概念。从她的很多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比如,对于学生,于老师当严则严,这是真,但永远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并不辞辛苦地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给他们以宽容,不放弃,不鄙弃。用爱来感化每一个学生,这足以融化金石的爱就是善的集中体现。而正是严中有爱,从而达到了真和善的完美统一。
美并不存在与具体的事物或结果之中,她往往在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呈现,她更多的是在追求真和善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于老师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可以做的是来做,并认真去做,用一颗爱心关注学生,用一双慧眼关注教育,用责任之心感受社会。
于漪老师就是用这样的真和善呈现着教育的美,用真和善诠释着教育这首歌,也许有心酸,甚至泪水,但在一条河的转弯之处,欢乐在缓缓地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