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篇一
陋室铭和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两篇经典作品,反映了作者心灵的深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这两篇文章都以简洁而精致的文字,描绘了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阅读这两篇作品,我深受启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陋室铭是东晋名士陶渊明所写,表达了作者对贫寒陋室的心态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陶渊明以朴实的文字,将自己陷入困境的心情娓娓道来,同时对自己的处境保持了一种豁达和淡泊。他不以物质贫困为苦恼,而是以内心的丰富和精神的富足为快乐,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深思熟虑的态度。
通过阅读陋室铭,我深刻体会到,贫困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追求内心世界的一种契机。在物质匮乏的时候,人们更应该注重精神的世界,寻找内心深处的某种快乐,比如修身养性以及欣赏大自然之美。心灵的富足与物质的富裕并不一定同在,对人生的追求应该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爱莲说是北宋名士陆游所写,以精湛的诗技抒发了自己对莲花的赞美之情。陆游通过与莲花的亲密接触,领悟到莲花的种种美丽,同时也把莲花与人生相连,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阅读爱莲说,我深受启发。在莲花的静默中,我看到了一种自在与从容,一种淡泊与超脱。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追逐物质的满足和成功的标准,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莲花给予了我一种启示,即使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莲花的美丽是源于其淡泊和超然,对人生的态度也应该如此。
陋室铭和爱莲说都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通过对小切口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从这两篇文章中,我认识到,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精神的追求。陶渊明和陆游都通过内心的探索,明确了对人生的态度,引导了读者思考并对生活有所启迪。
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清楚地认识到,人生不应仅仅追逐物质的满足,而是应该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快乐。贫穷并不能阻碍我们寻求内心的富足,只有内心富足了,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也明白到,生活中应该保持一种从容与豁达,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保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能力目标:1、能够当堂成诵;
2、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目标: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朗读与背诵;
2、文章的主旨;
3、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调素琴”和“丝竹乱耳”之间不矛盾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录音、课件的使用和重点内容的手写板书相互配合,以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加大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生重点知识。多有感情地诵读,在客堂上力求可以背诵。把课前的预习带入课堂的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一课时教学。
【课前预习】
1、生字注音;
2、《评价手册》第一题找出本课的韵脚;
3、搜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铭。)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用来激励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铭”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ppt课件展示“座右铭”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铭”)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铭的一大特点是要用韵。(ppt课件展示“铭”的文体知识,“用韵”二字加色标注,引起学生注意。)
二:指导朗读
1、铭是用韵的,韵脚是哪几个字?(学生说。)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放配图录音,学生跟读。
3、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4、集体朗读。
三:疏通字词,文意串讲(配合板书与课件)
1、文章写的是陋室,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陋室。(教师板书,画一屋子,引起学生好奇心。)
教师自语:我把孔子放在屋顶。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圣人,他的话就是真理。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最上面,屋子是陋或者还是不陋就用他的话给屋子定性。
孔子说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译?(宾语前置句,现代语序“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加强了反问的语气。)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简陋的还是不简陋的呢?我们来看看原文。(ppt展示《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师解释此段话。)
孔子认为陋还是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话来说?(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不应该是疑问的语气,而是带有肯定语气的反问。(学生自由读)
2、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屋子为什么不陋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主旨如此重要,我们要读得铿锵有力。(学生自由读)
那你们认为我应该把这句话画在这个屋子里的什么部位呢?(顶梁柱的部位,屋子的中心关键部位。)(板书)
3、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缘何不陋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优雅的环境我们读得就要显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经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环境。(学生自由读)
你们认为此句话我应该放入房子的哪一部位?(台阶处,和室外相连。)(板书)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鸿儒”、“白丁”各做何解释?(博学之人和无学问的人)
此句话是在屋中的来往之人,我们把他放在屋子里面。(板书)。此句中“无”的一句要读得比“有”轻。(学生自由读)
(3)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之事雅致
丝竹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音乐,借代)案牍指什么?(官府的官文)。为什么作者不喜欢音乐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欢调琴吗?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时自己所弹奏的高雅音乐,而丝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们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所听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呢?(对奢靡生活和官场的厌恶之情.)
这也是在屋内的生活,我们也把它画在屋子里面。(板书)。此句也和上句一样“无”的部分要读得轻一些。(学生自由读)
4、除了对陋室的描写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集体读一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师讲解“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类比)
此处类比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古贤人居住的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作者也以古贤人自况,表明自己也追求他们那样的精神境界。)(教师板书)
5、集体朗读课文。
6、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来谈,学生讨论明确: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向。教师板书)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7、此课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对偶)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运用到对偶的是什么地方,(对联)。课本翻倒183页练习三,学生自己读读画画,看看对偶有什么特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两个短语或句子)
找找文章中哪些句子是对偶。
四:拓展延伸
1、即兴小对(学生练习对偶的修辞)
教师:雨、下雨、下小雨、窗外下小雨、坐看窗外下小雨
2、幻灯片展示网络搜集来讽刺某些学生的《教室铭》,要求学生也仿《陋室铭》写自己的卧室,注意“铭”的特点,立意要高。作为家庭作业。
五:集体背诵
学生对照黑板板书背诵全文。
六:作业布置
评价手册中22课《陋室名》的练习题。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篇三
陋室铭和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人-皮日休的著名诗篇。陋室铭是皮日休对自己贫寒生活的自嘲和无奈,而爱莲说是他对莲花的深情表达。这两篇诗篇,看似以贫寒为背景,实则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思和对美的追求。通过读这两篇诗,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生活态度的端正、意境的优美以及对美的热爱。
首先,陋室铭通过表达作者生活的种种困境,展现出他对生活的坦然和乐观态度。陋室指的是陋巷中的简陋住所,可以说是作者生活贫困的体现。然而,作者却以一种自嘲的语气来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没有一丝怨言。他在诗中写道:“真个寒除从此后,我向秋空卧听砧。”这句话中“寒除”可以理解为困境逐渐消解,而“我向秋空卧听砧”则表达了作者把看病治疗的钱都花在了买笛子上的心愿。这种乐观和坦然的心态令人敬佩,也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不抱怨、不畏惧,乐观向前。
其次,爱莲说是皮日休表达自己对美的热爱和追求的诗篇。爱莲说信手拈来,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诗中写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句诗以形容了莲花婀娜多姿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的敬仰之情。“对此如何不泪垂?”则体现了作者对莲花美的感动之情,莲花美丽无暇,使得作者情不自禁地流泪。通过这句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赞赏,更能领悟到真正的美不仅仅存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心的感悟。
此外,陋室铭和爱莲说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篇的意境更加丰富优美。陋室铭中,“秋窗月移净琉璃,。‘你试托杯常酒满’”这句诗用窗外的明月照着琉璃杯来表达时间的流转和珍重,形象而有力地描绘了陋室中的静谧和寂寞。而爱莲说则通过多次重复“此情可待成追忆”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美的留念和深情。“此情”既可以理解为对莲花之情,也可以理解作对美的欣赏之情。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意境十分优美,读者沉浸其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最后,陋室铭和爱莲说所表达的追求和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作者皮日休在贫寒环境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用文字记录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内心的体验。他们以深情的笔触书写出贫寒和美好的生活,不仅仅是一次心灵的宣泄,更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伟大和生活的本真。读完这两篇诗篇后,我们能够明白,无论生活是否富裕,无论环境是否优美,内心的追求和美的眼光都能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陋室铭和爱莲说是皮日休对自己贫寒生活和对美的感悟和追求的记录。通过文中所表达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丰富优美的意境和深情的诗句,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才情和情感,更能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和追求美好的意义。它们给了我们一个深思和启示,引导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去追求内心的渴望和美的存在。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篇四
陋室铭和爱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散文作品。陋室铭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所著,与爱莲说相比,篇幅短小但意含深远。两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共通之处,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阅读和思考这两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对于个人修养和人生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陋室铭以室内陋小为起点,借此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并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价值追求。作者在其中提到“夫佳兮,不琢;不磨,则不光”、“桂棺虽已寝,无所怀何恨”等,表达了对于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的关注。而爱莲说则以一稻香湖为背景,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思考。作者在其中提到“我生自幼住于此,而今已过三十年,湖头尚不曾嫌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其次,陋室铭和爱莲说都强调了审美的重要性和自然的美。陋室铭以陋室之名,借此探讨了审美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作者在其中提到“养性而发之,斯为美矣”、“白云出岫,青林生辉,菌菌者何适,无盖而不维多邪?”等,强调了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的重要性。而爱莲说则通过对莲花的精致描绘,展示了自然之美。作者在其中提到“诗人云;云想衣裳花想容”,表达了莲花的美丽与自然之美的无限魅力。
再次,陋室铭和爱莲说都以自然界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陋室铭以室内的兔子为例,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和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作者在其中提到“进此室弟子皆识,唯余赤子不知。”,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而爱莲说则以莲花为主题,通过描写莲花的美丽形态和生命力的顽强,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赞美之情。作者在其中提到“净世界色绛红,算是人间有真情”,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最后,陋室铭和爱莲说都寄托了对于人生的美好愿景。陋室铭通过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愿景。作者在其中提到“微宅而知腊金,旷野而众景”、“优然后可以来辞,来辞则可留,浸润则可温”等,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爱莲说则通过对莲花和湖水的联想,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作者在其中提到“秋炎正好,浴火累月,明朗净振”、“竟莫知其所归!”等,表达了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于命运的思考。
综上所述,陋室铭和爱莲说是两篇在表达方式、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十分独特的短篇散文作品。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和思考,我学到了很多。在追求个人修养和审美的道路上,我将持续努力,向陋室铭和爱莲说中所展示的高境界和美好愿景靠拢。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然的美和人生的价值,这将继续影响着我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行。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篇五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
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作者的陋室充满文化气氛,来客全是饱学之士,与主人兴致盎然地谈古论今,可以想见其妙语连珠。意趣横生的场面。客人去后,主人焚香弹琴,或翻阅经书,参悟妙理,可以想见其安逸潇洒之风度。居住在陋室,远离尘嚣纷争,心情平静清畅,不受官场羁绊,免于劳体伤神,落个心静体闲。
(6)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背诵,教师当堂抽查,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7)是不是刘禹锡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静无为”的境界呢?
不是。
(8)从哪里看出来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用诸葛亮和杨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会永远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华,兼济天下。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当权的保守派显示自己并没有遭受打击郁闷寡欢;另一方面,是等待时机,再图报效国家。
(10)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这是个文言倒装句式,“之”起连接作用,无实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篇末以圣贤之语自勉,而且呼应开头。意味无穷,是画龙点睛之笔。
(l)全班齐读(齐诵),再次体会文意。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四)总结、扩展
古人作文很讲究韵律美,骈散句结合,讲究押韵,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韵,而且水火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么是骈句呢?看课后练习第三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我们了解骈句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1.仿照《陋室铭》写《xx铭》,长短不限,把握《陋室铭》的精髓并有所体现即可。
2.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3.预习《爱莲说》,要求熟读并完成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教师板书或投影显示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l.请同学朗读自己的“铭”文,常见内容如《教室铭》、《作业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投影学习字词,教师出示内容,请同学判断,集体订正。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4.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株莲花,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莲花的姿态。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加以点评。
(三)教学过程
l.教师引导;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听录音,边听边用笔作勾画。
2.请一名同学朗读,同学作点评,然后全班齐读。
3.请同学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外部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句子,并结合注释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4.请同学在2分钟内背诵“予独爱……不可亵玩焉。”并且当堂默写。
5.对照注释自读第二段,请同学翻译第二段。
6.本文以“爱”为意脉,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衬手法。
7.作者赋予它们怎样的品格?
作者连用三个拟人,把菊花比做“隐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现人的孤傲,呼应文章开头“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贵者”,用它的富丽浓艳表现世人的庸俗,这是反衬。
8.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描写莲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征浑然熔铸在一起的,作者名为写物实则写人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其科学的定义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叫做“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投影定义内容)。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慨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1.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把莲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尚的君子行为。
(四)总结、扩展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文意。
2.再放“莲花”幻灯片或投影,想象像莲花一样的“君子”是什么形象?可以联系实际来谈。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爱莲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篇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吧。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有学问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多喜欢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出自淤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香,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只可远远的观看却不能靠近的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恐怕很多了吧。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篇七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小题3】(1)赞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4】b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篇八
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
方法: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齐读课文,正音
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3.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练习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______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七、朗读并背诵本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爱莲说学案2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3、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三、达标检测翻译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作业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选做题1、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
2、仿写句子。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
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