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是我们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特点的机会,让他人对我们有更全面的了解。请大家阅读以下范文范本,欣赏和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亮点。
语文教育随笔怎样提高水平呢篇一
近日遇一位老师讲作文。说这篇作文的亮点,就是这个素材独特;那篇作文得高分,就是那个材料很经典。于是有一个学生,起来问老师,什么样的素材是独特的?什么样的材料才经典?怎样才能有独特和经典的素材呢?这个老师很机智,他说独特就是:他无你有,他有你新;而经典就马克思所说:是普遍的那一个,又是独特的那一个。我看到这个学生满怀钦佩,又满怀疑惑的坐下了。
下课了,那个学生刚好从我身边路过。我就说同学你的问题提的很好,老师的回答也很经典,你懂了吗?那个孩子很率真的回答,一点都没懂,老师说“他无我有”,可我有我也许知道,别人有没有我怎么知道?老师说“经典是唯一的,又是普遍的”。可什么样的东西,是唯一的,又是普遍的呢?而且老师也没有告诉我,去哪里寻找独特的或经典的素材。
学生课间时间紧又要急着上厕所或打茶水,我就带着学生的疑惑回了办公室。在教育中,在我们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似乎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听起来很好的理论,感觉没什么卵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或者说,认知还没有达到全面理解相应理论,没到能直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程度,看似很好的道理,没法用。其实不光是学生,我们成年人不也一样吗?网络不流行说:懂一大堆道理也过不好一生吗。不仅过不好一生,连眼前的坎儿,恐怕都难以靠好的理论来帮自己过去。
怎么办呢?理论需要下移,要更接地气。毛主席研究了一大堆马列主义理论,可是讲出来很通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一切反动派都是老虎。邓小平说:黄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很生动!无论这句话未来怎么评价,但在当时,通俗易懂,操作性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样扯远了,咱们还是言归正传了,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是独特的经典的材料呢?我想回答具体一点。
我尝试着给高一学生说好好读书,一学期去读五本经典书籍。高一高二读20本书,每本书做5000字的读书笔记。到高三的时候,你就有10万字的读书笔记,这10万字的读书笔记,就是你在高三写作时,所能拥有的独特、经典的素材。一定好过你摘抄的读者上的素材,好过你买的作文素材大全上的素材。
可是,学生一听说要他写10万字的读书笔记,就说自己快晕死了。给学生算了算账,有些事情,只要你坚持做,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困难,譬如我们说一学期读五本书,算下来,也就一个月读一本书,而一本书做5000字的读书笔记,算下来也就一个多星期写一千字的读书笔记,加之还有寒暑假。只要你愿意把它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应该不是问题。
接下来就是要读什么样的经典了?可以分几类:文学经典,实用类经典,论述类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因为他们都经过了时间的淘洗,是先人们的智慧的结晶。所以你从经典上所感知到的东西,一定与经典比较接近。而经典总是常读常新,如果你是自己认真的阅读原典,在此基础上有形成的自己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读书笔记,那你这个读书笔记的内容,就是独特的。
这里恐怕有人又要纠结了,经典读不懂怎么办?这个可以从两个方向去回答,一方面,你可以先选择容易读懂的经典,循序渐进,然后再去读一点稍难的经典。另外一方面,在这个网络时代,如果你真愿意去看一本稍有点难度的经典,弄懂真的很困难吗?不认得的字,不懂得文化历史现象,找度娘啊!还有什么不懂的,在知乎上去问一问啊!知乎上的大小v,什么问题都可以帮你回答。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呵呵,不说了,装睡是没办法把你叫醒的!
还有同学纠结我没时间啊。呵呵,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我每年都给我自己的学生说语文课,课桌上除了放课本之外,放本自己喜欢的经典书籍,放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如果你觉得,我这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是些你不想听的或者是已经听过的内容。如果我给你的一些任务,是你早会了的,或没有思考价值的。那就看你的经典书籍或者大胆练字去。
还有同学说,高三了,来不及了,高三其实也可以,说没时间,高三一学年阅读三本书总可以吧!一本文学类的;一本实用类的,最好是传记;一本论述类的。三本经典反复阅读,做两三万字读书笔记,也完全可以拥有经典的、独特的写作素材。一本文学经典,是时代、人生、社会的一面镜子。一本经典的传记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哪儿来,又走到哪儿去,以及这来去之间,起起伏伏,喜怒哀乐。一本论述类的经典,可告知我们一个问题的思考角度,分析方法,研究深度,对人类的启示等等。
这样的知识你都有了,高考的那个小作文题应该是可以应对的,更何况,我们已经说过了,高考作文,考来考去,本质上就一个问题: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传统与时尚矛盾与冲突,青年人你们怎么看?怎么应对?本质就是在问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身边的人、事、情、物?如何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如何过好我们的一生?而事实上,每一部经典作品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这样说,呵呵,要想拥有独特、经典的素材,好像一本经典就够了!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大半辈子都在研究红楼梦,感觉他还没有研究够,而看他写的文章,感觉他通过这一本红楼梦,把什么问题都看明白了。
这样看,解决标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能把经典阅读到什么程度了。
公众号:深圳波波语文
语文教育随笔怎样提高水平呢篇二
怎样提高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倾诉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最重要的是把写作渲染成随心所欲的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须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激发学生与人交流向人倾诉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历程,心路历程,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一种与自己的心灵沟通的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且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且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这些交流的内容或者自己的内心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我们能从此入手,正确引导学生的倾诉欲望,使他们通过写作的途径来释放自己胸中郁结的情感,并形成一种习惯,那么写作就不再是一件难事,写作水平也就会有所提高。
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品味生活,让学生对生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见解。生活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有人能从一棵小草看到春天,有人能从一片落叶感受到奉献,有人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觉悟来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认识生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而不是一再由我们告诉学生生活是什么和生活不是什么。学生在对生活进行感悟的过程中也就积累了写作素材,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生活实践和心理特征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尽管他们可能不会有高深见解,也不可能有太广博的`见识,但只要是他们的心灵所思所悟,是他们自己、的发现,那就是值得肯定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而发。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认为,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作文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不嘲讽。即使有一些典型的毛病不得不指出来,也要抱着诚恳的态度,不要让学生感到难为情。注重让学生尤其是作文进步较慢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使这种快乐转化为具体行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在教师和自我的激励下,相信下一次作文一定会取得进步。有了必胜的信心、乐观的情绪,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另外,教师要及时有效地肯定学生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在学生每次作文后,教师应及时选出几篇优秀作文阅读,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美,譬如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等,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谁的作文被评为优秀作文了,谁就会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成就感,写作信心也会因此而倍增,这样也激励了全体同学的争胜心、进取心,激发起了竞争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鼓励学生“发表文章”是培养兴趣的最佳手段,同时教师应向各杂志社推荐学生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投稿,积极参加与文学相关的各项活动。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好多同学之所以作文水平不高,是因为他们不会欣赏文章的美,不能从文章里发现美,当然对写作不会感兴趣。相反,如果学生能够从文章中发现美欣赏美,那么他就会产生一种模仿和创造的冲动,这便是产生兴趣的根本动力。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它对学生产生写作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仅仅是照着参考书把课文照本宣科,毫无自己的审美体验和独到发现,那么学生是绝对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的,写作兴趣更加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老师从一点一滴做起。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必须以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客观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认识,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育随笔怎样提高水平呢篇三
近日,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后高考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
怎样提高作文水平?
许多老师的对策是多读书、多抄写好词佳句。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抄写的好词佳句不能及时在使用中内化,就像妈妈们收藏了许多东西,用的时候照样拿不出来。所以,我一直和学生说:”写作才是学习语文的牛鼻子。“牵牛就要牵牛鼻子,学语文必须重视写作。
多出课堂作文10倍的量,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为什么孩子怕写作文?家长怕辅导孩子作文?学校老师怕教作文?因为作文教不得法,学不得法。更因为作文训练的量不够。只靠学校课堂上那几节作文课,学生练不好作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要多出课堂作文10倍的量,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10倍的量从哪里来?怎样写?
增加10倍的写作量,不能单纯是孩子们任务量的增加。家长老师应该提高认识,减少一些简单重复的作业,真正鼓励孩子干一些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的事情。例如,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有家长在发孩子每日一题的打卡。这种纯知识的,学校侧重教的,真的没必要在家里再费时间练习。而作文,不仅能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锻炼感知事物的能力、分析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
作文是生活观察、体验后的记录,课堂上教作文有许多局限。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充分的观察体验,然后练笔。所以,我提倡多在课外、在家里写作文。
增加10倍的写作量,增加在课外
那么,课外每天布置孩子写日记、写随笔就行了?不行。无师自通的练很浪费时间。小学生课外的写作练习也需要指导。
写作的前提是观察。俗话说,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同理,只有在指向写作的观察中才能学会观察和写作。让老师随时随地指导每个孩子观察,根本无法实现。小学生需要到生活、到自然中观察,寻找作文素材。可是,没有指导,他们又不会观察,有时看到的景象也描绘不出来。
有没有一种形式?就像孩子们的随身指导老师,孩子们想观察描写某种事物,就有这种事物的具体观察指导。因为以前作文书中出现的宽泛的规律性的指导,孩子们很难迁移到不熟悉的事物上。当然,具体的指导中蕴含着观察写作规律,孩子们具体写上几种,自然会有所总结。
公众号:观察作文
语文教育随笔怎样提高水平呢篇四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
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
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积累
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利用课上引路,学习习作章法
语文课本选材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引路功能,结合范例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写。例如教学《桂林山水》着重让学生领悟写景如何抓住特点,写出真情实感;教学《开国大典》,要引导学生懂得写一项活动如何言之有序,如何进行场面描写;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让学生感受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及间接描写的重要作用等。教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定会在众多课例的学习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得多了。
在学文中除了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写作方法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品词赏句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传神。其方法主要是抓住典型词、句、段,通过去词、换词、品读等手段,体会其用词、修辞的精妙。从而使学生内化语言,学会表达。这样,学生在品赏别人语言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的重要性,写作时自然就养成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另外,教学中还要结合典型课例或典型结构段加强仿写、缩写、续写、写感悟等训练,使学生依托课例,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语文教育随笔怎样提高水平呢篇五
提倡学生写日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讲,是有准备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英雄人物,通过写日记而成长起来的过程。如:鲁迅、雷锋、王杰等。
让学生认识到经常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都有好处。同时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写日记的方法。读,就是提供一些合适儿童知识水平的优秀日记,让他们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
写,则是人人动笔,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基础差,写作难的实际问题,允许摘抄与写作相结合。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可以天天坚持。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如教材要求训练:“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充满高涨欢快的情绪。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大蒜》、《迎春花》、《玉米》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大白鹅》、《金鱼》、《母猪和它的孩子们》等。
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感情要深了,要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富有情感。
三、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
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训练。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