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初三教案的编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参考一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一
(一)知识方面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原理和过程。
3.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
尝试通过探究外界气体进出肺部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空气质量与人体的呼吸密切相关,提高爱护环境、保护蓝天的环包意识。
2.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教学准备
新鲜的猪肺和新鲜的猪肉、多媒体课件、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动画展示】雾霾影响身体健康。
【图片展示】呼吸图片。
介绍呼吸的频率以及中学生们的错误概念,我们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以此导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提问:
1.同学们知道肺在哪个位置吗?导出体腔、胸腔、胸廓、肋间肌肉、膈肌结构。
2.为什么肺要分叶?
【演示】同样大小的纸片的折纸演示。使学生理解分叶能增加表面积,能容纳更多的气体提高气体交换。
观看小动画和图片。
学生倾听、理解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图片解析、实物展示、学习知识渗透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原理。
(二)肺的特点
验证:向动物的肺吹气体,肺确实涨起来了。
观察和思考并且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并总结肺部的特点:1.肺有弹性;2.有容纳气体的结构;3.面积大。
通过实物模型,渗透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原理。
(三)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模拟实验】模拟呼吸的实验装置。
引导学生说出吸气和呼气的原理。
小体验,感受胸廓的变化,回答问题。
观看实验,聆听、思考和理解。
认真思考,总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
通过观看小动画对呼吸和胸廓的变化有初步的体验,然后再经过模式实验对其有真实的感受,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认识。
【小游戏】喷香氛的小游戏。
总结:气体的性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扩散。
总结出肺泡适合气体交换的特点。
学生回忆,并回答细胞的有氧呼吸。
体会,配合,主动参与到游戏中。让学生感受是否能闻到气体的味道。
总结出肺泡适合气体交换的特点。
通过小游戏,渗透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原理。
(四)小结
归纳总结:空气中的氧气是如何到达细胞的?
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除体外的?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并归纳。写在一张白纸上面。展示并回答
对本节知识的反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二
本节课是解决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肺内的问题,是整章的重点和难点。容量较大,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以“气体是怎样进入肺”为题,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的形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问题:呼吸运动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继续探究:肺容积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通过一系列探究过程,学生总结出外界气体与肺泡的气体交换过程。
通过演示实验:模拟膈肌运动,得出结论:肺的容积变大导致吸气而不是因为吸气导致肺的容积变大。是一大难点,因为牵涉到物理学上的相关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让学生简单的记忆物理学的一个结论,感觉这点处理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制作一个模拟膈肌运动的简易装置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会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
静下心来,再品味这节课是,发现还有不少可以改善的地方:
1、如何更好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性有待提高;
2、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较难,导致浪费了时间。
3、因教学时间限制,本课教学中留给学生展示质疑机会有限,在今后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有价值的问题。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三
知识目标: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增强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增强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新课展开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出示胸廓结构示意图)胸廓包括哪些结构?(肋骨、胸骨、肋间肌、膈肌和肺)
(2)构成胸廓的肌肉在呼吸中有何作用?在呼吸时,胸廓容积是否变化呢?(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吸气呼气,体会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
(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感觉到的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教师演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随着膈的上下运动,胸腔体积怎样变化?气体流向是怎样的)
(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气流内流,即吸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气流外流,即呼气)
(4)(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归纳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多媒体展示肺泡的结构)请仔细观察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请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当吸气时,许许多多的肺泡都像小气球似的鼓了起来,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依据课本“技能训练”,测量自己肺活量。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四
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既抽象又形象,说抽象是因为肺泡和毛细血管都是很细微的东西,学生对它的理解要带着想象,特别是毛细血管他们还没有概念;说形象是因为呼气和吸气的过程可以一一细化,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带着理解去学习。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先从实验室借来一些软尺,发放到各班每组同学的手中,让他们在课后对照课本中的“实验”和“同步学习”上的表格分组测量自己的胸围差,并进行同组同班内的比较。在我做这些的时候,他们都很兴奋(学生其实很喜欢自己实践操作),我很高兴他们对这节课内容的学习很有兴趣。
在课上,我先对“压力”“大气压”用生活中的例子做了个引入——高压锅加热,因为里面的压力升高而气流涌出,所以气体会从压力大的地方往压力小的地方流动,当两边的压力达到相同时,气流也将停止流动;然后又给学生做了个假想:如果我用特殊的手段,把我们教室里的气体全部收集到一个小小的玻璃瓶中,那么教室和玻璃瓶,哪个里面的压力大呢?同学们都能得出:玻璃瓶中的压力大!所以我又给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内容物相等的`情况下,容积越小,压力越大;容积越大,压力越小!同学们对课前的这两个问题都比较容易理解,并且我发现,我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班上平时不太听课的学生也坐直了身子,睁亮了双眼,张开嘴回答了问题。
然后,我再在黑板上画了个体腔简图,中间以膈来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再讲膈的舒张和收缩,引起胸腔容积的缩小和增大,引起胸腔内压力的增大和缩小(对外界大气压而言),从而导致气体的呼出和吸入!这只是胸腔上下径的变化,胸腔还有前后径的变化,让学生把手放胸前深呼吸体会一下它的变化。得出胸腔容积的变化与膈肌和肋间肌都有关!
这节课基本还算成功,学生对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可以很好的推断出来。只是自己还拿不准:同步上关于胸围差的讨论应该放在讲这些内容之前还是之后?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
教学准备:软尺、模型
教学过程: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总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课堂练习:
1.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
a不挺胸、不屏气b挺胸、不屏气c挺胸、屏气d不挺胸、屏气
2.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
a肺b血液c细胞d心脏
3.做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应是()
a12~14次b16~18次c60~70次d100次以上
4.在学校体检中,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3100毫升、3800毫升、3600毫升。请问肺活量应是()
a3100毫升b3500毫升c3600毫升d3800毫升
5.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6.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7.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部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法医判定的理由是()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b肺会吸水呈海绵状c肺泡充满了血液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8.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9.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作业:书51页练习题1、2.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大;吸气
肺内压缩小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
肺内压扩大;呼气
气体交换的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目标: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增强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增强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重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新课展开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出示胸廓结构示意图)胸廓包括哪些结构?(肋骨、胸骨、肋间肌、膈肌和肺)
(2)构成胸廓的肌肉在呼吸中有何作用?在呼吸时,胸廓容积是否变化呢?(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吸气呼气,体会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
(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感觉到的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教师演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随着膈的上下运动,胸腔体积怎样变化?气体流向是怎样的)
(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气流内流,即吸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气流外流,即呼气)
(4)(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归纳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多媒体展示肺泡的结构)请仔细观察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请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当吸气时,许许多多的肺泡都像小气球似的鼓了起来,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依据课本“技能训练”,测量自己肺活量。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软尺、模型
教学过程: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总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八
一、新鲜体验,吸引眼球
“请同学们屏住呼吸,张开嘴,看能坚持多久,有什么感受?”,汪老师一开始就预设了一个小体验,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学生纷纷体验,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我觉得这个导入很新颖,很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
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这节课的课题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汪老师是怎么一步一步引导同学们掌握的。首先,汪老师利用《学法大视野》的课前预习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本的自主学习,这一步汪老师做的很朴实,同学们利用课前预习的表格,对本节课整个知识框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过很明显,绝大部分同学还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个时候汪老师及时抛出了四个核心问题供同学们合作探究:
1、胸廓容积变化与哪些生理活动有关?
2、引起肋骨与膈顶产生运动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3、胸廓容积的变化会引起肺的容积以及肺内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4、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
可以看出,这四个问题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尊重了学生实际,很好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进程。
最后,针对“先胸廓扩大后吸气,还是先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这个易错点进行了一个重点突破。最后再回到导入前的小体验,使得整个课堂首尾呼应。
三、动画辅助,花样“道具”
汪老师每次上课都有一个很亮的特点,就是总会有一些能让同学们看的见、摸的着的各种道具,这不,讲到肋骨和肋间肌的时候,汪老师拿出了人体肋骨模型,当讲到胸廓容积变化与肺的容积和气压变化的时候,汪老师又用气球和玻璃缸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模型,这些都让学生既感新奇,又能实际操作,更能马上掌握知识。那么还有一些不好用模型展示的部分,汪老师就制作了一些动画,比如呼吸时,肋骨运动的动画;呼吸时,膈肌运动的`动画;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气压的问题,对于现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汪老师则通过一个注射器测试气压的动画,很好的展示了为什么容积变大,气压会被变小。
四、画表梳理,点睛之笔
最后,汪老师以填表的形式,让同学们进行了一个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同学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将重要知识点落实,可以说这个环节给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