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不仅是对学习内容的整理,更是对自己思考、理解和应用的一种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和帮助。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一
纵观近些年高考,高分段文科综合成绩始终落后于理科综合。个别老师跟我反映现在的课不会上了,费尽心力地教,可学生的高考成绩就是不理想!笔者一直在思考其中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回想新课程改革以前,高考以知识立意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高考就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时代进入到今天,社会不仅需要知识丰富的年轻人,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由此我国推出了建国以来的第七次课程改革,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文科综合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审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表达)、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探究)。因此,高中教学也应该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但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和听评课发现,一线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太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我省进入新课改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我所看到的课堂大多数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机械地学习,教师提炼出知识点,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教师认为这种方式经济高效,有利于提高成绩,却忽略了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高考成绩难如人愿。探究教学方式难以转变的原因,一是宣传培训不到位,网上培训流于形式;二是新课程改革的机制和环境没有建立,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仍处在教学研讨的实验阶段;三是教师多年的教学习惯难以改变,仍然习惯于按旧有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新的教学习惯难以建立。因此要想创新教学方式,需要行政力量强制推行。
课标版教材与大纲版教材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比如: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课文系统不再是简单的文字陈述,还精心编排了具有探究情景的、形式多样且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来进行学习。但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都忽略了这些改变,缺乏精心设计,教材里有什么就讲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把本地的地理资源当作教学的材料,不能拓展、补充和收集当前社会发展最新的信息,今年高考试题文综地理36题就是典型的例子。而教材中的图、表资料反映出来的原理和规律本来应该是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教师却要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必然弱化,必然影响到高考成绩。因此要想灵活使用教材资源,培训教师、转变思想、转变教学方式是关键。
近年来,一些学校流行的“导学案”,目的是回归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交流、展示和总结。但实际中,多数“导学案”就是把教材内容翻转,以填空、问答的方式呈现,然后课堂上教师讲授“导学案”。“导学案”顾名思义——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如果教师按照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持之以恒,学生的综合能力必然会有提高,高考成绩自然会有提升。
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地理事象填充于空间之中,多媒体能有力表现地理事象的空间三维立体与动态变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是一些教师的'基本功由此越来越弱化,甚至忽略了板书和板画。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能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好的板画如一些示意图、原理图能展示规律、原理的生成。而多媒体幻灯片是放一张过一张,黑板上只有一个标题,学生的脑子里剩下的是什么可想而知。建议教研及培训部门要抓教师的基本功。
进入高三,大部分老师都要教学生一些试题的答题模版。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命题人力图避开教师课堂上常讲的模版,而是剑走偏锋,反弹琵琶,让学生觉得课堂上老师讲的用不上。因此教师课堂要多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散思维,以应对当今的高考。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顺应潮流,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二
新学期伊始,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试卷上巧现中高考试题。然而,这只是中高考改革风“吹”进小学课堂的一个缩影。北京晨报记者从多所小学了解到,本学期,一场以中高考改革为风向标的教学改革正悄然成风。
9 月28日,芳草地国际学校六年级的学生拿到了一份特殊的试卷,在这份仅有6道题的试卷中,命题取材全部源自中高考题目。据学校教师袁芳介绍,第1至3题选自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第4题选自中考物理试卷,第5题选自中考化学试卷,第6题是分析论述题,有关今年北京高考语文的大作文题——在《深入灵魂的热爱》和《加入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两个题目中你会选择哪一个,阐述原因。袁芳解释,设计这一题型是因为两个题目“分别侧重对历史的体察和生活的关注,只有对历史任务有较多关注和思考的孩子才能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并写出自己的理由。”
据副校长张龙介绍,之所以让六年级同学来做中高考试题是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目前中高考的变化,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据了解,这份10分制的试卷,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5分。六年级(2)班的李俊豪在做完这份试卷之后表示,今后要多了解中国历史,多读名著增加阅读量,不能死背公式,要活学活用。他还建议老师今后在教学中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迎来新学期,海淀区七一小学一、二年级的课表中新增《生活与科技》课程。
在七一小学,科技教育是学校的特色之一。每年一次的主题科技节更是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9月30日,主题为“扬帆远航”的科技节拉开帷幕,学生或身着由废旧纸箱制成的机器人铠甲、或拉着一台由废旧纸箱制成的迷你汽车……在精彩展示的背后,是学校日常的科技教育。朱凤书介绍,今年,学校将国家教材整合,面向一、二年级自编科技教学大纲。如二年级第三册中《观察的好帮手》一课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向学生渗透物理成像原理等。科技组负责人毛艳萍认为,即使物理知识介绍得会比较浅显,也不能保证学生的掌握程度,但至少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和思维。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学校一、二年级打破以往科技课时安排。朱凤书透露,每节课增至2课时,第一课时由学生动手制作,第二课时由教师讲授。
“在中高考改革风向标的引导下,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对学科的体验过程更加重要。”朱凤书说。
对于九年一贯制或15年一贯制的学校而言,“小中”衔接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便利性,同样也有其必要性。在北京市京源学校,六年级学生就开始“走班”选修初中课程,并已经实施3年。
小学部执行校长李晓军认为,六年级与初中教学内容方面有相契合点,比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古诗词,但较为浅显。因此,在走班课程中开设古诗文模块。此外,与数学、经济学相关联的股票课程也有开设。“开学之初,老师会做课程发布,学生要自主选择,这在形式上与中学的研究性、实践性学习是紧密相连的。”李晓军认为,这对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发挥更多的自主能力有很大帮助。
“高考最后考试注重的.,不是高中3年而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12年的知识积累,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试题整体难度、考查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注重对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学科素养的考查。
中考亦然,市教委负责人谈到2015年中考命题时表示,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以考试引导教学,将以往更多地关注试卷的难度、题型转移到密切关注教学的导向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果,将学科的基本素养作为考查重点。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三
整体偏易对词汇量要求增加
南昌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王志军:今年高考英语卷整体偏容易,但拿135分以上的高分还是有点困难。今年英语科目阅读总词汇量比往年略有增加,难度与去年持平。书面表达一改前几年的形式,写作要求简洁,以自己的简历为中心,以向外教写信帮忙修改为内容。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关键是要清楚审题,突出请外教帮忙修改的关键点,而不是写简历或推荐信。从今年的英语卷看,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更关注语篇理解,词汇量扩大与词语的运用。
文综
政治不回避热点难易适中
豫章中学政治教师罗春光: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结构稳定合理,从试题形式来看,在考查主体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了对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聚焦重大热点问题,不回避社会热点。整体来看,试题难易适中,考生回答时入手容易,但要做到深入、全面、准确又有一定难度,考生答完可能会有一种“知道答什么,却又写不出什么”的感觉。这也提醒明年的高考考生,仍要关注一些重大热点问题,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整合建构考点知识网。
历史材料新颖考查常规知识点
豫章中学历史教师肖文俊:今年历史试题基本遵循了历年的命制思路,即立足基础,难度适中,注重运用新材料、新观点来综合考查考生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总体上看,试题的材料新颖,而对知识点考查则比较常规。建议下一届高考生,在以后客观题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全覆盖,不留盲区和死角。同时,要反复训练答题技巧,要明白选择题的正确选项,一定是题干材料的客观反映,不能夹杂主观判断,否则容易错选干扰选项。在主观题方面,整体难度较为适中,考生容易拿分。
地理选材接地气图表呈现信息减少
豫章中学地理教师喻自生:今年高考地理试题具有“过渡平稳有创新,联系实际接地气,分析案例重逻辑,区域发展可持续”的特点。试题体现了一些新特点,比如文字呈现信息形式增多、图表呈现信息减少;人文地理试题增加,自然地理试题减少。下一届高考考生,要加强主干知识的学习,同时研究教材,把教材当素材,重视知识构建,尤其是地理问题模型构建;要挖掘潜能,学会获取地理信息、整合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分析问题注重多角度、多层次,提高地理思辨能力。
理综
物理难度略有提升考查五方面能力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物理教师艾扬生:今年高考物理卷选择题一个明显变化就是由前几年的3道多选题变为了4道。全卷总体稳定,难度略有提升,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物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五个方面的能力: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以及简单设计实验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下一届高考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好好把力学知识掌握好,并灵活渗透到电磁学当中。此外,一定要学好数学。
化学难度适中考查知识点覆盖广泛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化学教师童长虹:今年高考化学卷没有出现偏、难、怪的题目,考题立足基础,考查知识点覆盖广泛合理,难度适中,能够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试题重视化学实验考查,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实验题考查回归无机实验是在意料之中的。试卷大量使用了图表呈现信息,利于考查考生仔细审题,获取、提炼、处理分析有效信息和数据的能力。提醒下一届高考考生,在备考时应立足基础,培养和提升创新应用,类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生物难度有提升“背多分”不靠谱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生物教师管永飞:今年高考生物试题保持稳定,以主干知识为主,并强调知识点间的整合。今年最突出的特点是,非选择题出题新颖,考查考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每空分值给得很重,考生可能会不太适应。同时,选择题题干信息量减少了,特别是图表信息。总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升,试题比较灵活,“背多分”并不适用于今年生物卷,想拿高分不易。下一届高考考生要多训练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培养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篇四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编制充分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加强了与新课程改革的衔接。命题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课本知识,在考查低端的陈述性知识和中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的能力考查走向,更加注重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依托考查考生的能力和素质,注重以现实问题和社会生活背景交汇点立意,各部分知识进一步融合,在联系实际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方面,适度向纵深层次发展,部分试题设问情景、设问条件、设问方式和信息载体比较新颖,是考查思维能力的高层次的试题。高考化学题型的新进展,对中学化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大量值得研究的问题。
化学学习的效果不仅跟化学学习系统的状态有关,而且跟化学学习过程有关。从表面上看,通过不同的途径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学习目标;而实际上,其潜在效应、学习迁移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如果不能真正转变教学指导思想,曲解命题意图,一味机械模仿试题,陷入题海战术,那么高考试题就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不少高考试题都不是局限于对知识本身的考查,而是重在创设一个新颖的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教学过程可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注入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实践,严重违背教学规律。题海战术只能是“水过地皮湿”,达不到知识结构深化的预期效果。创造性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或设置程序性小题,围绕教学知识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思维阶梯”,把知识难度降下来,激发学生按题意的知识结构思考、探究,分层解剖,弄清各层题意的内在联系,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需要求证的是什么,以求化深为“浅”,化杂为“单”,化混为“清”,强化突破化学难点的能力,以期达到逐步提高目的。或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评价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猜想和证明,理解化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化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化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从中领悟到化学的发展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自我探索,激起求知欲望和创新的潜能,学习到创造的策略和方法。
这类试题情境设置要符合学生实际,叙述不宜过长,应用知识不宜过难,使学生有操作的时间和可能。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素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应利用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化学问题情境,促使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论证,最终获得合理的结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开放探究性问题的研究,无疑对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考生的应答思维方式,抛弃高、难,有利于发挥高考对创新教育的正确导向功能。在教学中要要注意培养统摄化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构筑知识网络、打破章节、学科的界限,形成系统;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归纳和整理;对于具有共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理、有序贮存,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体系繁杂,描述性知识多, 考查知识点多,设问方式变化无穷,思维特点不十分明显,具有很强的多端性和发散性。化学难点具有“深”、“杂”、“混”“繁”的特征,所谓“深”,是指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因而学生不易把握它的内涵、外延和实质;所谓“杂”,是指化学问题头绪繁杂、难于找到线性的思维关系,因而学生理不清线索,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谓“混”,是指对若干化学问题的区分点把握不准,分辨不清,因而学生往往将似是而非的问题搞混淆。只有舍弃烦杂的枝蔓,留下知识的主干,学生才会获得更深刻、更具实质性的理解;只有将化学知识尽量“简约化”、“单纯化”,纳入结构化整体的范型,才能使学生容易记忆,保持长久;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有序存放,培育知识的衍生点,构筑具有“生长力”的知识体系,才能取之快捷,易于迁移和再创造。切不可通过大量重复练习来掌握知识,丢纲弃本,本末倒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过程中思维方法的培养是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近年高考的实验试题,不难发现,高考中对实验的考查不仅涵盖了操作技能领域,还十分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实验的反应原理及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实施评价的能力的'考查。一些新的题型如科学探究性试题和问题开放型试题也值得我们注意,试题设计常常以某个中心问题或某个事件为题材以实验流程、框图、数据表格、曲线图形等形式提供信息,要求考生回答有关问题。如以课题形式模拟科学家的科研过程,以学生兴趣小组做的某次课外实验,以合成一个产品为题材,要求考生回答某些反应条件、实验操作、生成物分离及提纯等问题,或验证某个化学原理、计算某个物理常数、总结出某些规律等。此类题型要求学生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能根据题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能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选取的实验素材应具有实效性、探究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鼓励求异和创新,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运用化学实验和当地的教育资源进行一些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或根据当地环境和生产生活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一些与中学化学知识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自主确定课题内容和实践方式,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组织化学课外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较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能。适时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体验化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自主获取知识、“发现”化学规律的乐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任何解题过程都是实现信息与问题的转化过程,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动手操作的题目。这类题目立足于学的基础知识和中学生的能力范围,提倡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生活实际(如空气质量报告、新型环保燃料电池、ppa、绿色化学、导电高分子、质谱分析推测分子结构等涉及能源、环保、药物、新科技材料、新的化学反应、新的实验设计、新的研究方法等),设置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情境,立意于考查学生接受信息(社会观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信息文字、图表符号等)、分析处理信息(信息的调用、筛选、分解、综合、迁移、转换、应用重组等)和输出信息(文字、求证符号、化学用语、图表等表达方式)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具有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活广泛联系的特点,对考生自学能力考查较全面。它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理解、接受新信息;结合新信息,迅速调用已有的知识,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学化学教学中,设置一些既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靠近课本,使学生有兴趣、能够运用已有知识,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化信息(譬如化学图表、物质变化曲线图、化学反应过程曲线、实验报告中的数据等图表、图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能力,增强探究应用化学的意识。
创新的活力是人才培养的灵魂,高考命题中加强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考查,注重探究能力和应用意识的渗透,有利于优化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五
1、打开浏览器后,考生在地址栏输入网址进入模拟志愿填报登录界面。
2、输入考生报考卡上的卡号、密码和验证码后,点击“登录”按钮进入系统,进入后,查看“报志愿须知”。
勾选“已阅读”复选框,点击“志愿填报”按钮,即可进入填报志愿类型选择界面。
(二)填报志愿
1、选择要填报的志愿类型,点击“志愿填报”按钮,进入填报界面。
2、选择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点击院校输入框,在弹出院校选择界面点击“所有”或省份名称,将列出院校名称,点击院校名称,将自动填入该院校志愿。
选择院校后,点击专业代码输入框,系统会弹出专业选择框,点击专业名称,自动选择该专业,按此方法依次填报其它专业志愿。
对志愿填报的学校服从专业调剂的,点击“服从”复选框。
依次填写完需要填报的志愿后,点“确认提交”按钮,考生填报的志愿将被保存到省考试局数据库。
提交成功后点击“查看填报的志愿信息表”按钮可以查看已经保存的志愿。
若要修改已经提交的志愿,在查看志愿信息界面点击“修改志愿”按钮。进入填报界面,在需要修改的志愿对应的院校和专业上重新选择,操作方法和前述的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方法相同。
若需要对第一志愿进行加密,考生要在数字签名私钥编辑框中输入报考卡上的数字签名私钥,点击“第一志愿加密”按钮,若加密成功,会弹出信息框“第一志愿加密成功”,表示第一志愿已经加密。
(三)安全退出
考生检查填报志愿无误后,点击“退出系统”按钮,安全退出志愿填报系统。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篇六
北京的考题难度没有像很多人期望的全国最难,但是绝对不是最简单的。
我们先不去纠结为什么很多人就期望北京的题要变成全国最难吧。
中国各地的试题难度参差不齐,而每个省市的考生水平和数量,以及大学招生人数也不同,这导致了分数线的不同。
北京的试卷难度要高于内蒙、西藏,但是低于山东、河南等,低于全国卷。
但是这不代表你一本水平的人,来到北京就能上清华。
你只看到了北京试卷的简单题,没看到控分的难题。
p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七
2007年陕西省美术联考考题素描:(写生)可乐一瓶,橘子3个,苹果一个,白色瓷盘一个,勺子一把,米黄色台布一块。
色彩:(写生)可乐一瓶,橘子3个,苹果三个,白色瓷盘一个,勺子一把,米黄色台布一块。
速写:写生监考老师,坐姿,只要求画一个人
2008年陕西省美术联考试题素描:(写生)1块米黄色的台布,3个红颜色苹果,2个黄色的梨子,1个白瓷盘,1个勺子.1个草帽{注:帽子是立着的,帽口向考生}.速写:(写生)1个坐姿,左手放在左膝盖上,右手放在右腿旁边.色彩:(写生)1块米黄色的台布,3个红颜色苹果{注:1个苹果划了3份},2个黄色的梨子,1个白瓷盘,1个勺子.1个草帽.2009年陕西美术考试联考试题素描:(写生)一个红酒瓶,三个橙子两个梨,白颜色台布,白盘子,一个勺子。
速写:(写生)监考老师坐着,默写一个包(样式自选,包的位置自己安排)色彩:(写生)一个红酒瓶,一个切开两半的橙子和一个梨放在盘子上,白颜色台布,勺子,两个橙子,一个梨。
色彩:一块白台布,一大桶雪碧,三个苹果一个切开,两个梨,一个桔子,一个白盘子,一个勺子,三块面包放于白盘子内。
速写:单人坐姿双手交叉胸前,右手拿报纸。
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美术类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线为:本科200分,高职(专科)190分。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篇八
有些我们来分析一下往年的高考报名人数,2018年高考,全国考生增加35万,光一个河南省就增加12万人。可见压力是越来越大,但是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却没有太大的变动。尤其是对于一些名校来说不增反减。而且很多知名的院校90%以上的招生都是通过自主招生计划。通过高考进入名校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是今年有一个好消息就是自主招生变严格了,各校缩小了自主招生的计划,增加了自主招生的门槛。降低了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对于一些高考成绩比较好的考生来说,今年绝对是一个机会。
再来分析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因为只有广东省公布了高考报名的人数,所以我们只能以广东省为例,2019年广东省高考报名人数为76万人。比2018年和2017年多1万人,比2016年多2.7万人。这三年来的还是比较稳定的。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说是人数基本持平。甚至有下降。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九
各高校高考录取人数是基本稳定的,基本都是在80%到90%之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动,所以2019年的高考录取人数,也应该在80%到90%之间。
除此之外,对于山东,天津,北京,海南的高考来说,他们将面临新高考的冲击,也就是说今年是传统高考的最后一年,如果考的不理想,复读的话,就会实行新高考政策。这对于考生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不管怎样,高考的录取率不断增加,考大学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所以不管有什么信息,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稳住,有一个好的心态,稳扎稳打的进行复习。以不变应万变,高考残不残酷都与你无关。
高考试题研究心得体会篇十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语文科考试的发展大致经历4个阶段,考查的立意逐渐由知识向能力转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研究员张开介绍,第一阶段为恢复高考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拨乱反正、重新梳理教育观念的背景下,这一阶段语文学科呈现出学科考查重视基础工具性的特点。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语文考试发展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进一步强化对语文科思想性的要求,二是随着考试设计的科学化要求在标准化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基本形成了语文科考试的内容结构模式。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这一阶段高考语文学科继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步伐,在保持了极少部分的知识内容考查的情况下,明确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形成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核心考查能力的语文考试内容体系、能力结构的框架。同时,如文言文、文学类阅读题也是这一阶段试题设计比较突出的亮点。第四阶段是2004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分省命题带来的语文试卷多元化呈现。“很多省市命制的试题亮点频出,如湖北卷、天津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北京卷、广东卷的阅读题,上海卷、江苏卷的作文题等,均体现出课程改革推进的积极成果并呈现出地域特征鲜明、形式新颖鲜活的特点,为进入新世纪后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相关专家介绍。
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语文学科的命题更加突出能力考查的方向,在考试大纲、能力考查目标、能力考查方式及试卷内容结构等方面做了较大调整。
首先是增设了“探究”这一能力层级。在试卷中也以此增设了思维内容的比重,注重考查考生思维质量。其次,打破传统语文试卷按内容分类的格局,按照能力的考查重新安排了试卷结构。课程改革前的试卷由语言知识、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等内容考查进行编排。课程改革后,按照语文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求进行试卷的结构调整;同时,为了鼓励中学开设选修课,语文试卷中也相应设置了选考模块,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外,这一阶段高考作文的考查更加注重材料的时代性和题型设计的科学性,试题由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发展为材料作文。
再以40年来变化最为显著的英语科目为例。
“1983年的英语高考试卷,单词层次试题占全卷分值的26%,单句层次的占48%,篇章层次试题仅占全卷分值的26%,全卷中只有3篇英语短文,没有听力和口语的测试。”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刘庆思介绍: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语高考试卷已经日益重视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语言运用类试题约占全卷分值的67%,其中52%考查阅读能力,15%考查写作能力。从2000年起,高考英语科进行了以增加听力考查内容为重点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再到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再次对高考英语试卷结构进行了调整,主要是以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替代了已使用20余年之久的单句型语言知识题,并对试卷中相关部分的排列顺序进行适当调整。2016年之后,高考英语科启动一年两次考试所需试卷的设计,同时对考试内容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了试卷结构。
“作为高考外语(课程)学科中的一个语种,英语经历了由不计入高考总分到按100%计入总分的变化,在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方面也在根据我国招生考试政策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不断的改进。通过对题型、题量所进行的10次较大幅度的调整,英语科考试的测试重点逐渐由语言基础知识变为语言运用能力,单词或单句层次试题逐渐向篇章层次试题过渡,考查内容日臻全面。”刘庆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