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式。学习心得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种终身的追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一
1、必须要善于发现一开始发生的那些细微的变化,以便你为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做好准备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就可能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奶酪。。
2、尽早注意细小的变化,这将有助于你适应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
3、克服了恐惧,你就会觉得自由。
4、也许在有能力时主动改变比被动调整好得多。
5、对有些人来说,找到奶酪意味着拥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享受健康或者精神上的满足感。
6、他在掌握控制权,而不是听天由命、束手无策。
7、但有时候,人类复杂的头脑所带来的复杂情感会扰乱他们的理想思维,使他们看问题的眼光变得不那么敏锐。
8、有些畏惧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它会帮助你避开真正的危险,但绝大部分恐惧都是不明智的,它们只会在你需要改变的时候,使你回避这种改变。
9、改变自己最快的方式就是嘲笑自己的愚蠢,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过去释然,并迅速朝着新方向前进。
10、有时候事情变化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但是,这就是生活!生活在前进,我们也该如此。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二
从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始,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圈点批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黑点、交叉、箭头、曲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等等。有些精读的课文,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画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画上蓝线等等。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可由教师统一要求到学生自主标记。在阅读教学中,在文章的“ 天头”“ 地脚” 和其他空白处,指导学生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也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这种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解文章内容。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可由分步指导到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的过程中完成圈点批注的读书笔记,此时的阅读教学,学生的智慧火花是璀璨而耀眼的。
结合课堂上的圈点批注式读式笔记,教师可指导学生完成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然后将在语文课上和课外书中读到的好词佳句(如警句格言、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按不同的类别分门别类摘抄下来,以便随时使用。摘录时应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结合教学内容,还可指导学生完成提纲笔记。就是把文章的内容提要写出来,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须简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写进去。提纲笔记对以后自己在写作中的资料运用会很有帮助的。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得教会学生写心得笔记。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将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合在一起写出。作心得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心得笔记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有感而发。比如,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和你的心得体会等。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3000读书笔记心得体会500字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三
钟书和绛的爱情,是细水长流。不管是绛在家里做饭等钟书和圆圆,或者对钟书的担心,还是在古驿道去探望钟书,都透露着一种淡淡的依恋。
阿圆和钟书的生病,让绎揪心不已。她不能分担,有心无力。可是,钟书为什么要在古驿道去?阿圆住院的杨柳为什么光秃秃的?为什么绛的心上绽出了血泡?阿圆走后,绛对钟书说阿圆回家了,她的眼晴是干枯的,可心上在流着泪。钟书的眼里也有灼热的痛,对阿圆的失去,成为他们不敢言说的痛。绛老是做梦,梦里全是对钟书的担忧,以至于分不清梦境和现实。这书里有些凄楚的美,对于梦境,对于现实,对于隔着客栈的绛,和隔着小船的钟书。年轻时,我们以为爱就是山盟海誓,以为爱就是你侬我侬。
殊不知,人世间最好的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不一定是悲壮豪迈。但一定有一种互相牵挂,互相依偎的温暖,这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罢!
1、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2、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3、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4、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5、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6、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7、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
8、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9、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10、据说,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次看到《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书的名字吸引了,感觉书名挺奇怪的,然后发现这本书在全世界都非常畅销,已经成为了世界名著,因此不得不认真通读一遍。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小老鼠和小矮人面对同样的问题采用了不同的行动和思考方式,最终结局也不一样。读了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很深刻,因此作者用童话的方式讲述了人类面临的很多难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遇到类似的难题,就不懂的如何去行动,到底是坐以待毙还是寻找出路,这是个很重要的课题。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五
《淘气包马小跳之四个调皮蛋》的作者是杨红樱,我讲的是其中的一篇——帐篷里的尖叫声。
马小跳、张达、毛超和唐飞为了他们跟踪的爸爸们,就故意从地铁站右边的出口出去,再掉头向左边跑,就跑到他们野营的目的地——绿野公园。其实就是一片大森林!
他们的野营开始了。听,马小跳正在给小伙伴们讲鬼故事呢!伙伴们都吓地缩在了一起。突然,唐飞尖叫一声:“啊——有鬼火!”他们看了看窗口,果然看见了一闪一闪的鬼火。“啊—啊—啊--”他们一起尖叫起来。听马小跳说,尖叫能把鬼吓跑。其实,刚才看见的鬼火,是几个爸爸手中的烟头。听见儿子们的尖叫,爸爸们赶紧掐灭了香烟。马小跳提议:“我们来一场尖叫比赛,好不好?”“好啊好啊!”他们没发现,爸爸们已经靠拢了帐篷,知道是他们的儿子在尖叫比赛,放声大笑起来。这次,爸爸们笑得很大声,因为儿子们的尖叫声,可以完全盖住他们的笑声。
这篇文章真好玩,马小跳、张达、毛超和唐飞真是淘气呀,但这只是他们其中的一篇故事,还有更好玩的事呢!等着你去发现。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六
1、当人们学会自嘲,能够嘲笑自己的愚蠢和所做的错事时,他就在开始改变了。
2、当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惧时,你就会感到轻松自在。
3、有时候,有所畏惧是有好处的。当你害怕不做某些事情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时,恐惧心反而会激起你采取行动。但是,如果你因为过分害怕而不敢采取任何行动时,恐惧心就会变成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4、当你改变了自己的信念,你也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5、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6、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有可能降临,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事情发生了改变,就再也变不回原来的样子了。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况就是这样。这就是生活!生活在变化,日子在住前走,我们也应随之改变,而不是在原地踟蹰不前。
8、首先要更清醒地认识到,有时需要简单地看待问题,以及灵敏快速地行动。
9、有时候适当的恐惧是件好事。当你担心自己的无所作为会导致事态更加严重时,恐惧会促使你立即采取行动。但是如果恐惧已经束缚你的手脚,到了让你什么也做不成的程度就不好了。
10、变化总是在发生,它们总是在不断的拿走你的奶酪,预见变化,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追踪变化,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尽快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改变,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享受变化,尝试去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不断地去享受变化。记住,他们仍会不断的拿走你的奶酪。
11、变化意味着赢得未来。
12、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
13、还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阻止你发生改变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你自己。只有自己发生了改变,事情才会开始好转。
14、以前总是觉得会把事情做错,而不是考虑把事情做好。
15、要期待着发生变化,而且还要去追寻变化.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七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淘气包马小跳之四个调皮蛋》,故事情节让我不能记怀。
四个调皮蛋的主人公一个是嘴巴很大,像河马一样,叫张达的孩子,他吵架会输,打架会赢,大家都叫他“河马张达”;一个是毛超,长得像猿猴一样机灵,说十箩筐的话九箩筐是废话,大家叫他“猿猴毛超”;另一个是挺着肚子像企鹅一样的唐飞,大家都叫他“企鹅唐飞”;还有一个叫马小跳,因为很淘气,叫“淘气包马小跳”他们都是形影不离的铁哥们儿。
这些调皮蛋都会做让秦老师生气的事,不过他们遇到困难都会团结一心。有一次,他们还当上了“保护国家财产”的小英雄,老师也为他们开了庆贺会。
有一篇“豪华气派的厕所”的故事,就讲了在厕所里四个调皮蛋遇到了一个身材魁梧男人,大家在紧急情况下给他救急,等他走了之后马小跳他们发现一张软盘,他们又想尽办法给了这位魁梧男人。
马小跳他们在生活中团结一心,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为他们点赞!不过,在这里我要对他们说一声,学习上你们再努力一把,未来一定会更棒!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八
如果他是马小跳,他定会去贴小广告,将萨克卖掉,将舞鞋卖掉,将他不喜欢的东西统统卖掉。
他,叫文文,是我的同学,是我的朋友。矮矮,瘦瘦,黑黑,小小,这几个词就足以形容他了。
昨天,他居然出现在我的舞蹈教室。见到我的一瞬间,他异常惊喜,毕竟我们有两个月没见面啦!“你也来学跳舞?”我惊奇地问。他的头先是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接着又一脸无奈地点点头。我知道,他最不喜欢舞蹈,不用说,一定是他老妈要他学的。他慢慢悠悠地换上了舞蹈鞋,颤颤巍巍地走进了舞蹈室。唉,我这可怜的兄弟啊!
最让我们难以理解的是,文文学了好几学期的英语了,可每次英语老师抽他起来读单词,他总是蜻蜓点水——东一下,西一下,弄得我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也很纳闷儿,曾问过他,他却一脸狡黠地告诉我,尽管他老妈成天都把守在英语班的门口,可他却没事偷着玩。
除此之外,文文还参加了作文补习班,文文也很不喜欢。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九
我们班的有些同学这么调皮,不会是因为看了这本书的原因吧?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迅速从我的脑海里蹦出来的想法。看到班上很多同学都热衷于这本书,于是我叫爸爸妈妈也给我买了这套书,希望能从书里找到他们喜爱这套书的原因。
谁知,一翻开书,我竟也被吸引住了,经常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而且还会把马小跳、唐飞等书中的人物与我们班的一些同学联系起来。
你瞧,“名噪一时的马小跳渐渐地平静下来,成了极其普通的孩子。他仍然喜欢跳。”马小跳和他的死党不仅个个长得“歪瓜裂枣”,其貌不扬,而且因为过于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不太遵守纪律而被老师和同学们看为永恒不变的“后进生”。但他们却又是那么热爱生活,诚实善良,充满爱心。他们会建立“宠物集中营”,收养照顾所有被人遗弃的或生病的小动物;放暑假在奶奶家时,会组织大家一起到山里为“维护环境,保护动物”做义务宣传……他们完全是“理直气壮地做孩子”。
我想,在《淘气包马小跳》这套书中虽然马小跳是一个淘气包,但是他也有优点,正如马小跳的爸爸说地一句话:“没有缺点的孩子就不像孩子”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我们也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十
在我金色的童年岁月里,杨红樱老师写的作品一直陪伴着我渡过了5年,在这5年里,我没有一天很伤心,难过,这正是因为杨红樱的作品带给了我快乐,让我用微笑对每一天。其中,《马小跳》系列的书最吸引我。
《笨女孩安琪儿》中的安琪是个很笨很笨的女孩儿。一天,马小跳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就马小跳一个人,他就把隔壁邻居安琪儿拉到自己的房间,考她《脑筋急转弯》,安琪儿安安稳稳的坐在沙发上,考官马小跳问道:“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地方在哪里?”“在床上”,安琪儿的大脑思考也没有思考过就签上来了,马小跳傻眼了,如果这个问题让马小跳回答,他肯定答不上来,考官马小跳继续问,安琪儿题题都答上来。最后,马小跳听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读了这一段,你们明白了什么呢?当我刚读完这篇作品时,我就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小看人,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业很笨,但实际是很聪明很聪明的。
虽然这只是一篇很的作品,但是,这篇作品里蕴含着许多道理,需要用你那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此时此刻,我不禁感吧道: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如果看过这本书的同学,跟我一起回忆这本书的快乐吧!如果还没看过的,我还是推荐你去看一看!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十一
【笔记摘录】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是指广义上的“行为”,包括人的思维、情感以及外显的行动。如果这样看待教育的话,那么,教育目标明显代表了教育机构力图使学生产生的种种行为变化。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将试图指出教育机构想要学生完成的行为模式的变化。
【读后反思】对于教育一词的解释有很多,这种解释关注到的是行为模式的改变。也就是说,判断教育是否发生,重点要看包括人的思维和情感等在内的行为模式是否发生变化,否则,教育即没有发生。
【笔记摘录】只有将有关学习者的信息与一些理想标准、公认常模的概念相比较时,对学习者的研究才能推演出教育目标,如此,我们才能够明确学习者的目前状况与公认常模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或“差距”,即我们通常提到的“需要”。
【读后反思】“需要”是学习者的当下状况与公认常模之间差距,这为教育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便于理解的思维入口。
【笔记摘录】需要的第一种用法,代表着某种理想常模的概念,即某种哲学价值标准,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这个意义上的“需要”指“突然”与“应然”间的差距。而一些心理学家所使用的这个术语,则代表为维持有机体的正常健康状态而必须使有机体内部的张力回复至平衡的状态。
【读后反思】关于需要的第二种理解是普雷斯科特、默里及其他人提出来的。这是源于生理心理的一种认知。他们将人看成一种能动的有机体,一种能量系统,该系统通常处于由食物氧化产生的内部力量与外部条件相作用的平衡状态。要维持这个系统的平衡,就有必要满足某些“需要”。这种“需要”理论,为从学习者现状思考教育目标提供了很好的角度。
【笔记摘录】学校应将精力集中于学生现阶段发展的严重差距上。因此,那些指明这些差距即教育性需要的研究十分必要,它们为选择教育目标提供基础,在学校规划中应首先强调这些教育目标。这类研究大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发现学生的现状;第二,将这种状况与公认的常模做比较,以确认差距或需要。
【读后反思】学校教育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思考和确定,否则学校教育会与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重复,以致教育功能低效或实效。
【笔记摘录】另一种值得特别关注的对学习者的研究,是对学生兴趣的调查。一种标榜为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者自身的兴趣是教育目标的首要基础,该观点已获得了公众广泛的关注。根据这种观点,我们就应该明确孩子的兴趣,并以这些兴趣作为教育关注的焦点。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十二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十三
【笔记摘录】如果我们要制定一个教育计划并力图不断地改进它,就很有必要对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有些概念。这些目标将成为选择教学材料、勾勒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步骤以及准备测试和考试的标准。教育计划的方方面面确实都是实现基本教育目标的手段。因此,我们若想系统地、明智地研究某个教育计划,首先必须明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读后反思】这是对制定教育目标意义的阐述。在这段阐述中,还可以看到一种关联,即教育目标和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勾勒、教学步骤形成、测试考试标准的制定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告诉我们教育目标的意义重大,也很清晰告诉我们在教育目标的统领下,我们要思考四个方面的内容。
【笔记摘录】目标归根结底是一个事关选择的问题,因而是那些学校负责的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价值判断。这样就需要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哲学来指导这些判断。
【读后反思】“教育哲学”是学科教育的上位学科。应用哲学理论来思考教育目标,是需要大量的相关研究提供信息的。基于研究信息分析的哲学思考,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渠道为教育目标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笔记摘录】进步主义者强调以研究儿童本身为重,了解他对什么感兴趣,他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头脑里有些什么打算。进步主义者认为,这些信息能为我们选择教育目标提供基本来源。相反,要素主义者对数千年来积累的大量知识——所谓的“文化遗产”——更感兴趣,并强调这才是教育目标的根本来源。要素主义者认为,教育目标本质上是从过去的大量文化遗产中筛选出的基本知识。
【读后反思】进步主义和要素主义,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对我们思考教育行为很有价值。就当下的学校教育而言,我们的很多教育理念是脱胎于“进步主义”观点的,而我们的很多教学实践,却又是“要素主义”的坚守者。理想的状态,是兼而有之。
【笔记摘录】许多社会学家及其他关心当代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的人,从对当代社会的分析中寻找可以推演出教育目标的基本信息。他们视学校为帮助年轻人有效应对当代生活中关键问题的代理机构。如果他们能够确定这些当代问题是什么,那么学校的目标就是提供有助于人们明智处理这些当代问题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
教育哲学家们认为,生活中有些基本价值,主要是以教育为手段代代相传的。他们认为,从本质上讲,学校的目标应是传播由广泛的哲学研究得出的基本价值,因此,要在教育哲学中寻找能推出教育目标的基本来源。
【读后反思】这两种思考都是有价值的,都会为教育目标制定的信息来源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基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是大家非常欢迎的一种研究思路。寻找具有普适意义的路径,是着眼长时间的研究的一种路径,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思路。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十四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通过认真研读《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先,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在发生很大的转变,结合新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新课程之后,我们的教学活动近年来以“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潜质和蓬勃生命力的活动形式,它给幼儿园素质启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近年来的学习与实践,也使我们老师对主题活动有了认识,对新纲要有了新的理解。
1、主题活动以幼儿为中心。
幼儿是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主体”,让幼儿在公开无限制环境中,允许自由学习、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所要得到的东西,常常不是依靠每天一二节集体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元化,使幼儿能尽兴地探索、尽兴地活动,因此课程设计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天赋为中心,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被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我们看到,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觉得奇怪的现象、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在“新年”这一主题中,通过对幼儿询问:“你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喜欢过新年?”“过新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通过这些话题,得出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从“外国人过新年”、“新年服装”、“新年里的活动”等活动便在幼儿的兴趣下铺展开来。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向儿童生活回归有了新的启示。
2、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有学习的需要,也有学习的潜能。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型学习”。这种探索性、直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注重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水平、思维方式,能动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直接的“对话”。如在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幼儿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诸多的疑问,我组织了一次采访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到小学里去,亲眼看个明白,亲自去问小学生和小学老师,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有充分的支配权,因而他们的学习也就更自主、更快乐。
3、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
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活动的空间是多元的。幼儿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幼儿园,而是指向更广阔的空间。超市里的调查、农田里的收集、小学里的访问……幼儿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是多元的。清新、有趣的探索活动,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必然具有多样性的。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等。期间,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式思维到开放式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元思维……。
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依幼儿的发展、兴趣、经验、认知以及不同的主题,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主动去实验、操作以及不断发现。因此活动也不拘泥任何教学形式,集体活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的区角活动等,教师亦可由幼儿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比较幼儿差异性,而引用不同的教学法。例如:我们看到班里的孩子特别喜欢玩棋类游戏飞行棋、跳棋等等,课间孩子们经常三五成群,或桌子上,或地上,聚在一起掷小骰子玩棋。看到孩子们对棋类游戏如此感兴趣,联想到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开心一刻”,灵光一闪,主题大棋应运而生。我们把废旧报纸做成跳棋格子铺在地上,将主题活动中的各种开心不开心的事以及各种情绪设计成跳棋中的障碍或好运,而幼儿就是棋子,在大大的棋盘上跳跃。这个游戏既融合了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又顺应幼儿的兴趣、需求,给幼儿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游戏感觉。
总之,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发展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其次,在读书活动中,更深的感受到爱心的重要,育人之道,爱心为先。中国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十五
利用假期时光,根据个人的教学状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带给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构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忙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的过程。试问自我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我,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先在应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带给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先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仅如此,书中所带给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带给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我怎样以身作则,帮忙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实际上,我们在教育的课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教师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特色鲜明,描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帮忙教师整合各种经验,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更清醒,透彻的认识,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
超多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倡导教师在大多数时候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试图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个性是作者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只有帮忙营造适宜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一书通读,“用爱团结群众,用策略组织课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从中收益非浅。
教师透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潜力,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成为真正好处上的“知识人”,才能领略到“教育者的尊严”。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十六
《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小英子,文章分成六大部分,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中作者告诉了我们她是怎样写出这篇《城南旧事》的。在惠安馆里有一个人人都叫她疯子的女孩,她叫秀贞,秀贞与小英子建起深厚的友谊,秀贞告诉小英子她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小桂子的脖子后有一块胎记,让小英子帮她找找。可小英子无意间看见好朋友妞儿身上也有那块胎记,于是小英子就带妞儿去和秀贞团圆。
我们去看海,小英子认识了一个小偷,可小英子却分辨不出来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最终这个小偷还是被警察给抓走了。漂亮的兰姨娘来到了小英子的家中,她与小英子度过了一段完美的时光。宋妈的儿子小栓子死了,女儿也被卖了,小英子就和宋妈去找她的女儿,小英子还吃到了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长大的小英子要代表同学致谢!可小英子的爸爸病了,不能来参加毕业典礼。最终,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最终一部分是多么的感人,这篇文章让我受益不浅,永生难忘。
珍惜这完美的童年吧!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十七
在《教育的姿态》里于老师写了六大部分,我仿佛看到一个耄耋之年的慈祥学者在给我们青年教师一些做教育需要懂得很多道理,那是她从教60年来的讲台经验,也是她无数个独处时间的思考。语言够朴实也够真诚,朴实的一看就明白,真诚到针砭时弊,敢说真话。没有真,善就是伪善。这本书像是于老师的日记一样,资料很多,触动也不少,在此我浅谈对我最深的就是寻找教师之根。
不明白读者们是否有和我一样是奉父母之命考的老师。对于我考老师,实话实说,虽然我是师范出身,但是考老师就像我考大学报师范专业一样是糊糊涂涂,大多是听从了父母跟亲人的意见,有编制、铁饭碗、有假期。对于这份工作,我觉得我喜欢教学的感觉,应对偏远乡村的小学生,我觉得我有潜力应付他们。但是教学的第二年让我越来越没有勇气。
接手这两个班的时候,他们的数学基础本来不好,我满有信心能够让他们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结果却是他们始终处于那个位置。于老师说教师得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我想我需要先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带动同学们,因为整个班级的成绩不够好必须是出在我的原因。我觉得我正像于老师说的那样,缺乏独立思考,缺乏深度思考。
是的,我对知识缺乏敬畏之心,恣以为简简单单的小学知识耐得住我大学本科生吗?所以课堂上应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们一头雾水的时候,我气的直拍桌子,恨铁不成钢,可知是我能传道授业却不能解惑。
是的,我对孩子缺乏爱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想这句话不单是告诉学生要尊重老师,也是在提醒老师要爱他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才能配得上父亲的称号,才有资格享受学生那颗单纯的心。
是的,我不能以分判人。他们的成长始终发生着,我不在的时候他们能够把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他们每一天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他们学会去宽容别人的错误,他们的父母找我夸孩子最近的成长,让我明白他们的童年就应是快乐的。
是的,我懒惰与和家长联系。每一个孩子都缺乏良好正确的家庭教育,何况我们班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同时他们深受社会上多元文化多元媒体的影响,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在受到污染。
教师的根需要根植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需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如果单纯的训练教学的技巧,却不重视教师的精神之道,就真成了教书匠了。于老师说每个老师都就应学一点哲学是不错的,一味地怪学生材质差是不对的,眼光短浅只定睛与分数上也是不对的,要有柏拉图的眼光“教育是把学生的灵魂不断地提升上来”。
让我们培育出得学生能够有中国人的脊梁,有中华民族的职责感。教育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文化被湮没了,国家就真的没有了。所以教师啊,多一些无私奉献,少一些功利熏心。让我们仰望满天的星空,听内心跳动的声音,看那一双双渴盼的目光,找回自己,育人先育己,也许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体会篇十八
好句: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比喻}。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外貌描写}。
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肖像,动作描写}。
屋里可不像我家里那么亮,玻璃窗小得很,临窗一个大炕,炕中间摆了一张矮桌,上面堆着活计和针线盒子{景物描写}。
好段:我站在骆驼的前面,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感悟:《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