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是展示自己身份和背景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他人更了解你。请大家浏览下面的个人简历参考材料,以了解如何更好地展示个人能力和特长。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有《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男孩》和语文园地六组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写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彻始终。寓优秀的品质教育与生动有趣的课文中,既有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心理描写。
《画家和牧童》是一个优秀历史的故事,讲述唐朝著名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虚心向牧童学习。
《我为你骄傲》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9个生字,会写3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
3、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也要谦虚谨慎,懂得孝敬父母、
关爱他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重点是目标1、2、3难点:目标3
四、教学方法:
结合插图、读议结合;指导默读、读中悟理
五、学习方法:
默读、置疑、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投影仪、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时间:
12――14课时教案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二
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支)歌曲
一(阵)微风
一(身)羽毛
一(对)翅膀
一(条)小路
一(束)金光
一(幅)画面
一(串)珍珠
一(阵)细雨
一(条)柳丝
一(圈)波纹
几(痕)细线
描写大自然景观的词语。
1、描写花草树木: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花红柳绿
2、描写日月:
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月光如水、烈日当空、云开见日
3、描写山峦:
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千山一碧、高耸入云、山明水秀
背诵积累以下描写大自然的好句
露珠:盛在荷叶上的露珠,在微风的吹动下不停地滚动。槐花落在荷叶上,露珠就更加起劲地跳跃起来。
草地:地上全是绿茸茸的小草,草里夹着一些蓝色的、紫色的、鹅的野花,像一块地毯铺在水边。
溪水:碧清的水流撞在岩石上,发出铃铛摇动般的脆响。叮咚叮咚……大自然乐器奏出的音乐,在幽静的山谷里回旋飘荡。
部编语文三年级学习方法
1.线索法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1)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部编语文三年级学习技巧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三
我们的学校位于美丽的大塘河畔,是个书声朗朗、鸟语花香的地方。
春天,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探出了脑袋,大树又长出了新的枝条,遥望花坛,那里百花争艳,迎春花正对着你笑,桃花站在中间,像是百花之王,樱花也不认输,含羞地待放起来。这时候老师带着同学们来赏花,看着鲜艳无比的花儿,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比花儿还灿烂。
温暖的春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到来了,原来空旷的草地变成了绿油油的大草坪,树木长得葱葱茏茏,茂密的枝叶把炎热的阳光挡住了。突然一股熟悉的味道迎风扑来,走,咱们去什果园看看!啊,原来是杨梅!杨梅从浅红变得深红,最后成熟后变成了诱人的黑色,看的同学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恨不得摘一个尝一尝!
秋天,什果园最引人注目,果园里硕果累累。有小巧玲珑的金桔,有又大又圆的柚子,有披着红外套的石榴,哇,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当然啦什果园里还有咱们慈溪最出名的桂花树。秋天,桂花芳香扑鼻,微风一吹整个校园都是香香的!同学们可喜欢桂花的香味了。瞧,那边有好多树叶在跳舞,原来是银杏树,秋天银杏树叶变黄了,树叶缓缓飘落,像一只只小蝴蝶,同学们有的在捡树叶,有的在赏果实,什果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秋天悄悄地离开,冬天又无声无息地到来。冬天的到来使百花开始凋零,只有枇杷开了花,枇杷的花很小,几乎只有弹珠般大小!在万物凋零的百花中,枇杷花显得格外令人珍惜,格外的美!冬天同学们期盼已久的雪花,从天而降,这是上天送给同学们最好的礼物,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嘛。雪花一片片从天而落,不一会儿操场上的雪堆积了起来!下课了同学们都不怕冷,都跑到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高兴极了!
我喜欢我们的校园,我喜欢校园多姿多彩的四季变化,我更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的欢声笑语。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四
最近正在进行第五单元的教学,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走进科学单元。也许是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的层次都十分清晰,也许是关于科学的内容本身就很吸引孩子们,因此,无论是从茅以生的《桥梁远景图》,还是《黄河象》,还是《儿童与发明》,每一课的教学效果都很好。而我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不过是课前让学生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
课上主要通过自读来理解课文内容,老师简单进行启发。尤其是《儿童与发明》这一课,最后,我对同学们说:“其实发明创造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只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成为一个小发明家。”一层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开始议论纷纷。有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咱们班曹源就爱动手制作,他把捡到的废电机改造一下,就变成了小电扇了。”原来早就有学生捷足先登进行小发明了。相信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必定会激起学生发明与创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拥有一颗细致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4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
(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会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诱思导学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
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
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板书
22、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板凳”将来/什么样怎样造
打比方科学幻想---现实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五
我的.家乡有一片果园,这儿真美!
春天的果园真美啊。果园里有很多很多的树,有葡萄树、李子树、梨树和橘子树。春天,果树都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我仿佛看到了碧绿碧绿的西瓜、紫色的葡萄、橘色的橙子……绚丽多彩,瑰丽无比。
夏天,风吹过,树叶抖动起来,声音呼呼的叫,好像果树都在狂欢。知了闹哄哄的,人们都无法休息了。果树和蔬菜都也无法休息,在不停地成长。炎热的夏天,果园里有清凉可口的西瓜,尝上一口,你一定也会觉得夏天的果园真美啊。
秋天到了,树叶也变黄了,果园里瓜果飘香。橘子柿子都成熟了,你挤我碰。葡萄亮晶晶的挂在枝头,叫着喊着让人们去吃。
冬天的果园十分安静,果树的叶子全都掉了。梅花开了,真香!果园里的树全都被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它们需要休息,等着明年春天的到来。
这里的果园真是一座宝库。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六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太阳照在了我的脸上,心里暖洋洋的,我站在田野里,静静的欣赏着田野里的美景。
天空上有一群大雁正在飞往南方,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有的像小白兔在蹦蹦跳跳,有的像小马在赛马,有的像一个小朋友,正在拿着一个棉花糖。
田野里有许多金黄的水稻,一颗颗水稻像一个老人弯着腰,连成一片田野像一片金黄的海洋,一阵风吹过田野水稻,就像跳起了华尔兹,伴随着呼呼的声音,仿佛弹奏一首音乐。我正看着一锅水倒的香味悄悄的钻进了我的鼻子,这时候,我看见了农民伯伯的汗水滴到了田野里,让我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田野边有一排栅栏,围一着金黄田野,还有一排楼房都是给农民伯伯住的房子,房子的旁边有一棵棵大树,比直得站在那里,像一个军人在站岗一样。
这就是我眼中最美的田野,这有金黄的稻田,一排排的栅栏和一棵棵笔直的大树。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七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3、物体的`()和封闭图形的(),就是它们的面积。
4、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和()。
5、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
6、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字典厚约5()我国领土面积约是960万()
操场的面积是1800()食指指甲的面积约是1()
教室门的高是2()课桌面的面积约为40()
7、单位换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卷: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00平方分米=()平方米
5平方千米=()公顷9公顷=()平方米
700公顷=()平方千米2平方千米=()平方米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共5分)
1、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3、一个图形的周长一定比它的面积小。()
4、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5、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三、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1分,共5分)
1、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相比,()。
a、面积单位大b、长度单位大c、无法比较
2、()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a、扭扣b、课桌面c、手掌面
3、下面的单位中,()是面积单位。
a、公顷b、千米c、米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八
课时目标:
能流利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学写毛笔字,写好笔画“折”。
一、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1审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题中的要求:一要动手制作,二要说说制作过程。
2指导
(1)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视。
(2)制作完,在小组内举行“小制作展示会”。
(3)我的十分钟:
a组内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其他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b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
(4)每组选一件作品上台交流,并介绍制作过程。
(5)在班级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解说员”。
3、教师小结。
二、书法指导
1、交代本次练习任务:学写笔画“折”。
2、指导
(1)出示本次要练习的笔画:横折、竖折
(2)练写“横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练写“竖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竖横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下行时略向右收,至“折”处微微提笔向左,旋即蹲锋右行,右靠笔画时,即提起收笔。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学生练习写“口、巨”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九
暑假里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们一家来到龙岗大鹏一间度假酒店,准备去金沙湾海滩玩。入住的酒店房间有个大大的阳台,打开玻璃门一眼就能看到辽阔无边的大海。
我们来到金沙湾海滩,放眼望去,海滩上人山人海。有的在游泳,有的在冲浪,还有的在晒太阳。远处有几艘轮船正在海上行驶,好像几名士兵在巡逻保卫着大海。近处有渔民提着重重的渔网准备出海打鱼。听,那海浪拍打石头的声音,海鸥在天空中飞翔发出的声音;听,小朋友们围在一起堆沙堡打水枪的笑声,这些声音就像一首开心快乐的歌。
我穿上救生衣,迎着欢快的海浪,跑进大海里,不小心被大浪打倒了,海水流进我的嘴巴里,咸咸的、腥腥的。弟弟拿起一个贝壳对我说:“哥哥,贝壳美吗?”我看着五光十色的贝壳点点头。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十
我的奶奶家在贵州的建中,那里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小山村。
春天,小山村百花齐放。油菜花金灿灿的,像一块金子,油菜花连成一片,像金色的海洋。山茶花红似火。桃花粉粉的,美不胜收。梨花白似雪,站在梨花边,仿佛置身于一个冰雪世界。
夏天,小山村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别的地方秋天果实累累,凉风习习,而这里的夏天却是丰收的季节。金黄金黄的刺梨一个个掉了下来。一颗颗金黄色的玉米粒抱着玉米棒,一派丰收的景象。
秋天,小山村金灿灿的,金桂飘香。梯田金灿灿的,像金色的楼梯。小路金黄金黄的,像金色的小河,绵延流淌。桂花也金灿灿的,像金色的风车,桂花很香,“风车”像喷上了香水,“风车”一转,就把香味撒满了大地。
冬天,小山村冰天雪地。雪水使小路,屋顶,树上,山上都结冰了,你可以在山上尽情地滑冰。房檐上,晶莹剔透的冰柱像水晶一样,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的奶奶家一年四季风景优美。我喜欢我的奶奶家。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十一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交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德育目标:
通过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方法:
研究发现式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动画
二、课前准备
1、在课前教师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这节课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究发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并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准备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彩笔、纸。
三、导引目标与内容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我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谁见过爬山虎这种植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简单介绍)
师:说的不错,假期时,老师去了南山路在沿途看到住户的房子上、公路大桥的墙上、山壁上,到处是一片片绿绿的爬山虎,就像一匹匹绿色的绸缎一样,老师告诉你们,它小的时候,也只是一根小茎,有了充足的水分,适合的温度,它就爬呀爬呀,爬的满墙都是,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我们就在课文中去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解开这个迷的。
四、提出目标点拨指导
师:请同学们把书轻轻打开到6课,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边读边作上记号,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研究发现
师:现在请仔细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你解决,如果在小组内不能解决年在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好不好?(学生研究讨论)
六、合作成功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讨论的也很激烈。现在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注意抓住重点词来说。
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的收获,包括:(1)爬山虎生长在墙上。(2)“满是”看出长得很多、很茂盛。(3)“占了一大片”看出生长的快。(4)爬山虎的生长离不开墙等等。
师:这部分还有问题吗?
那好,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收获也很大,我们就按这种方法继续汇报。
(学生汇报1、叶子杂成长中的变化。2、叶子的颜色、形状分布情况。3、理解“漾起波纹”这句话体会作者用比喻写出叶子的好看。)
指导朗读。
师:请一名同学带有感情地朗读大家看画面。(多媒体:叶子随风浮动的画面)
这部分描写你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后继续汇报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抓住:“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生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及“颜色是嫩红色的”来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怎样理解的就怎样画,谁愿意到前面来画?(一生板演)
(大家评议脚的位置对不对)
出示多媒体画面,谁愿意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看画面边说爬山虎的脚样子)
师:你除了读懂了脚还读懂了什么?(生继续汇报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这一自然段把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词画出来。
(生边读边画)
师:说说看,(动词有:触、巴、拉、贴、爬教师点出)
谁能理解一下这些词?(就是说爬山虎的脚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把茎相上拉一把,让它紧紧地挨着墙。)指名几个同学说。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把你们的手当做爬山虎的脚,手掌当做小圆片,在桌子上试着做一做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谁愿意到黑板来演示一下。
(请一名同学来边演示边说)
师:这部分还有一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看。
(“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就会想起它像蛟龙的爪子”这是说,爬山虎的脚……有力量,像蛟龙的爪子一牢牢巴住墙。)
师:刚才大家共同研究的这部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了请大家继续汇报。
(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墙”对于爬山虎的重要)
七、小结与反思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个片段描写的最精彩?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现在就带着感情把你喜欢的段落美读给同学听,并试着背下来。
总结: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事物展开描写,这一片段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的脚的知识,而且好象亲眼看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是怎样巴住墙,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我们同学在今后的文章中也要学习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段。
下面,把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概括性的写在纸上,讨论把一下板书写完。
(学生把爬山虎的叶子及爬墙动词填上)
八、研究性作业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个作业,请你回家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植物的特点,围绕茎呀、叶呀、花呀、或者是果实等写一个片段。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十二
1.47与33的和,除以16,求商,列式为()。
2.750减去25的差,乘20,求积,列式为()。
3.养鸡专业户卖出公鸡98只,还有公鸡87只,母鸡的只数是原有公鸡的5倍,求养鸡专业户有母鸡多少只,列式为()。
4.3个工人4小时一共加工288个零件,每个工人每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288÷3=96(个)表示()。
288÷4=72(个)表示()。
288÷3÷4=24(个)表示()。
1.
2.
441+285=726726÷2=363综合算式
1.直接写出得数。
40+80×5=6×8-24=
11×6×100=70÷2+84=
654-0÷78=900÷3×2=
54×20÷27×0=12×3÷12×3=
125×8×0=0×45÷9×123=
2.计算下面各题。
146+180÷95×(400÷8)
230×3-490(240÷5)×6
4.3辆卡车共运480箱。照这样计算,再增加2辆,一共可以运多少箱?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十三
[课题]第14课马路一景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综合运用画图工具箱中的工具创作图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马路一景图,提问:在这幅图中分别有哪些东西?
(马路、横道线、卡车、红绿灯、行道树、草坪和鲜花)
讲述:这么多东西,怎么画呢?我们从最主要的开始。
二、新授
1.分析构图
提问:在这幅图中最主要的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图中的主要景物)
2.画马路及横道线
讲述:马路可以用什么工具画?请同学们尝试一下?
学生选择直线工具画出两条线段,形成马路。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在马路上有什么?(卡车和横道线)
提问:横道线用什么工具画比较合适?(直线)
学生练习用直线工具绘制横道线,教师巡视指导。
3.画卡车
提问:卡车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
(引导学生分析卡车的组成形状:驾驶室——多边形,车窗——正方形,车身——长方形,车轮——圆形,货物——不规则)
讲述:请学生尝试用以上三种工具绘制卡车。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讲述:使用多边形工具画驾驶室的时候,左下角要保持垂直,这样驾驶室才不会倒。车身要紧贴着驾驶室画。车窗位置要合适。轮子画好后,用橡皮把重叠的线条擦掉比较好看。
提问:货物没什么形状?怎么画呢?(教师示范曲线工具)
学生练习用曲线工具画货物。
4.画红绿灯
讲述:马路上的东西我们都画好了,下面我们开始画马路边的东西。
最难画的是什么?(红绿灯)
提问: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红绿灯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
(底座圆形,但在图片中应该使用椭圆,支柱——长方形;灯罩——圆角长方形,灯——圆形)
教师示范灯座的画法。
讲述:先画两个相同的椭圆,然后使用橡皮擦除下面椭圆的上半部分,再用直线工具画六条线段连接上下圆弧。
学生练习画灯座,教师巡视指导。
讲述:灯座画好后,红绿灯的其它部分就比较容易了,请同学们使用相应的工具绘制。
学生练习画红绿灯。
5.画行道树
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还缺什么东西没有画?(大树和花草)
大树和花草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可以使用什么工具画?
(大树形状不规则,可以使用铅笔或刷子工具。小草和花朵因为比较小,使用喷枪比较好,但要注意调节喷枪的大小。)
学生练习画大树和花草。
6.添加颜色
讲述:我们已经把图形画好了,但颜色还没有,请同学们把合适的颜色填充到图画中,看谁填充的颜色最好看?
学生练习填色
讲述:我们来开一个小小展览会,比一比谁的画最好看。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作品,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三、巩固提高
讲述:马路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同学们可以发挥想象,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添加到你的作品中。
三年级第六单元语文篇十四
1、口算乘法:
(1)能从具体情境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3)能完成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笔算乘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包括不进位的.、一次进位的、连续进位的、有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用估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前提下,能正确完成包含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5)能解决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探索规律的习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