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时,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拒绝或忽视他人的观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意见建议的实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写作素材。
职场生活的句子篇一
编者按:雪是冬天的礼物,自己门前扫雪是最基本的事情,可是现在却没有人愿意扫雪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自家门前不扫雪》这篇文章吧!
20xx年,新年伊始,突降瑞雪,真是开年吉祥啊!雪从从容容、纷纷扬扬地落下,大人们喜上眉梢,畅谈不已:真是一场好雪啊!孩子们更是眉开眼笑、欢欣雀跃,小脑袋瓜里想的竟是雪的新玩法了。
雪把新年的贺礼带给了人们,人们呢?太沉迷于雪的美丽了吗? 他们爱大地一片白茫茫的美景,爱雪无暇的美,爱雪带给自己的美好回忆······沉浸在自己赏雪的幸福里。可是我却看到雪的无奈、失望与悲伤。
人们为了防滑在雪面上撒了融雪剂,那淡黄的粉末刺痛了雪,它们受不了化学物质的刺激,软软的塌下去,变成了死的雪。
在较窄的路上和小巷里,雪更是落寞与悲伤。不足十米的路面,铺上不足十厘米的雪,硬是没人扫!行人、车辆,反复踩踏、碾压,雪发出咯吱咯吱的悲鸣。路的两旁是林立的商铺,店主们开着门招揽着生意,可没有人去理门前雪。
夜幕降临,寒潮逼来。被人踩踏了一天的雪变成了坚硬的尸体。第二天早晨,纵然你用铁锹也铲不动了呵! 何况也没人铲。这样窄的路,这样并不甚厚的雪,硬是冻成了雪的冰棺!
孩子们放假了,路太滑;大人们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路太滑。我出去看着冰棺里的雪,看着雪两边的人家,他们大约也不会走在自家门口的路上吧!走得多的还是别人。
这不禁使我回忆起童年,童年的雪是幸福的雪。
雪落在温暖的瓦房上,聆听屋内的欢声笑语;雪落在庭院和院外的巷子里,感受扫把的亲切;雪落在大片大片的麦田里,偷听喜悦的碎语······那真是愉快的雪,幸福的雪!
谁家的父亲会早早地起床,打扫自家的庭院。他总会轻柔的把扫好的雪堆在大树旁,然后从自家门口一直扫到另一家门口,扫出一条微弯的小路,而另一家也会把小路拓宽延伸,延伸到又一家的门前·····被扫起聚集的雪,安静地微笑着,看一家家人在小路上穿梭、笑语欢颜。啊!那是甜蜜的雪!何曾见过雪的尸体?它们从来没僵硬过!映着太阳温情的笑脸,它们把爱融进了土壤和人们的心田!
作者| 张丽
公众号简介:“涡水文苑”,以文会友,以情交流面向全国文艺爱好者,致力于文化思想传承与推介。
职场生活的句子篇二
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昨夜刚刚落了一场小雪,一位好友在朋友圈里发个图片调侃说“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我看到后留言“很正常,之前我店铺的邻居扫雪齐刷刷的,像用尺量过一样”他看了发了个无奈的表情。
首先我要说,能做到自扫门前雪的人和那些连自己门前雪都懒得打扫的人相比要好的多。能做到自扫门前雪,是尽己之责。也是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说明我们学会了尽职尽责尽义务。如果每个人能做到自扫门前雪,便是和谐的基础。虽然没有人要求谁必须替别人分担什么,但是人与与相处,除了门前雪以外,那些公共区域,公众责任呢。这就需要我们管管他人瓦上霜。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包容,友爱,友善。人与人之间如果都这样斤斤计较的相处,累不累?扫不扫雪是小事,互相关爱才是大问题,人这一生谁也不敢说总是一帆风顺,谁家过日子也不敢说就能做到“灶坑打井,房顶走门”平日的和谐相处才有可能在危急时刻有人伸手相助。举手之劳的小事都不为,怎能让人相信邻里相处时的坦诚。
“各人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来自道家的一句劝论,也是一句可怕的诱惑,从老子的“民道老死不相往来”到庄子的“不若相忘于江湖”仿佛都云淡风轻都到了“逍遥界”的境地,如今反观历史,那一切都是自私者的托辞而已。
今年夏季,吉林市永吉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来势汹汹的洪峰把多少人困在家里命在旦夕,试想,如果没有邻里之间的援手相助;没有子弟兵的及时营救;没有全市人民齐心协力的一方有难的八方支援,那将是怎样一场人间悲剧!
所以,即使没有法律的约束没有道德的质疑,我们也不应该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职场生活的句子篇三
01
文人落寞的时代,众声喧哗,声色犬马,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是夜,稀疏的星点缀在这片夜幕上,在城市的霓虹灯下它们显得多么孤独。
千百年来,这片夜空从未变过。
若是没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的句子,岂不愧对这片景色?
可惜,再也写不出来了,再也不会有了,即使能写没人看,也不写了。
我想,这个时代没有一个纯粹的文人了。
02
古时重文,所谓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啊,可悲的读书人。
那时的大环境虽然死板,但是单纯的读书总会造就出一些优秀的人。
他们或是天才,或是大器晚成,终究使人为之侧目。
在他们眼中,读书是神圣的,太白的豪放,子美的沉郁,无论浪漫与现实,长久地被人敬仰,无关时代,无关身价,足以倾倒后人。
境界至斯,方可为文人。
后来的文人繁多,近代来也有数座高峰。
从清代纳兰性德开始,姑且算作最后一位古代词人吧。
鲁郭茅巴老曹,六人便是近代中国的半壁江山了,其造诣自不必说。
当时的中国需要如刀的文字,他们写作是为了警醒世人,破开阴霾,指引世人,总是与家国存亡紧紧相连。
他们算是大文豪了,有不少“功利性”,利己,利民,利国。
后来的文人,如徐志摩、张爱玲、顾城、海子、食指、冯骥才、沈从文等,在他们笔下诞生的,是新旧文化尖锐冲击带来的思想,也颇受一些年轻人喜爱。
可我却慌了起来,其造诣已经开始不如前人,沉淀太少,不足以敲响那积满厚重灰尘的中华文化之钟。
而现今作家莫言因为获奖,有执中国文坛之牛耳之势,当然不可否认其文学的深度及广度,但我认为像莫言、铁凝、陈忠实等作家是在记录一段又一段的历史,融着他们的血与泪。
难道纯粹的文人越来越少了?
我突然惊醒,文化的历史恍惚间延展到了现在。
03
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文化的阵地仿佛正在被汹涌而来的信息逐渐侵占,越来越小,越来越窄。
几年前我看不惯盗版书籍,对此深感痛心,后来也逐渐释怀,写书的本心是启示世人,到后来,或许人们连盗版都不愿意看了。
再过了几年,网络文学呈井喷式发展,我试着看了一些,那些毫无深度的文字实在是让我不得言语。
这个时代兴盛的竟然是这样的文学!
人们再也不愿花时间读一读红楼梦了,即使空闲很多,宁愿去看一些没有营养的快餐文学,图一时之快。
我叹息,不知道是在叹别人,还是在叹自己。
想来我也做不了墨守成规之人,与时俱进,或为正道。
随着对网络认知逐渐加深,我也开始依恋它的好处了,寄生在它的遮蔽之下,似乎它也未曾剥夺我什么。
不,还是有的,比如我曾自以为文人的自傲。
当一个人开始沉溺于打字,而不是写字的时候,我总是感到有一些悲哀,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不,还是说甲骨文吧,人们为了能写下文字,历经了几千年的努力,可是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不出数十载,提笔忘字的现象已经出现了。
难道文字的普及竟是普及给了那台冰冷的机器,那块刺眼的屏幕?
当我面对显示屏敲下这些文字时,尤其显得讽刺。
03
时代的洪流滚滚而过,纵然是坚守了几千年的文化也得作出让步,弯下它那骄傲的脊梁。
时代的冲击太过迅猛,什么都会变得不知所措,但是这样的改变不应该让我们丢失本心。
以前捧一本书,伴一盏香茗,任思绪飘飞的读书日子是多么欢快,黄金万两也换不得。
现在我的时间却被手机屏幕占满。
文人啊,什么是纯粹的文人?我反复问自己。
后来我给了自己一个答案。
纯粹的文人无论何时何地,写文也好,不写文也罢,他都不会丢失本心。
写济世之文不为名,而为民,写风月之文,不为奴颜,只为心之所向。
修身则身正,立心则心正。
纯粹的文人先得生于纯粹的时代,天下熙攘、皆为利往的时代很难有纯粹的文人,世人皆沉溺于手机屏幕的时代也难以存在。
我倒宁愿说是的,文人者,孤高之士者也。
如今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家,疲于应付各种出版商,为了宣传自己的作品,不得不放下一个文人的孤傲。
总之,这样的时代有些浮躁。
听不见冷静的声音,自然听不见文人发声,是没有文人了么?
我不知道,只知道若人们还是这样不肯放下手机,即使有也看不见了。
或许时代发展如斯,这样的想法有点无病呻吟,但我执着地相信,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一群纯粹的文人,无关风月,只因信仰。
而人们或许应该放下手机,翻一翻积满灰尘的书籍了,捧读经典,而不是无意义的刷屏。
职场生活的句子篇四
1 生活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是行色匆匆早出晚归的奔波是走遍千山万水后,回眸一笑的洒脱2 态度不同,结果就会相异没有谁能。
生活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不要浪费时间,去等待那些不愿与你携手同行的人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怎么和别人交流,却不知道如何跟自己。
职场生活的句子篇五
自从微信朋友圈风靡之后,我的世界都是俊男俏女的自拍,感觉像是生活在明星的圈子里,天天都有“oppo9s,拍照更清晰”。
闲来无事,发张自拍;
享受美食,发张自拍;
旅游美景,发张自拍;
诶,这个45度刚刚好,发张自拍……
自拍,已经是很日常的事情了。
但是这种日常,限于有一定颜值基础的朋友,美图技术都修不好的孩子,就只好在一旁默默地刷着朋友圈的各种自拍,思考着自己什么时候也可以发一张。
但也有一波谐星的涌现,属于一群自黑型的伙伴,发自己的黑照也不亦乐乎。
我是一个很有分寸发自拍的人,这个分寸,或许太过苛刻。
翻开手机相册,很多照片重复着同一个姿势,同一个笑脸,或者同一个眼神,但总会在我视觉疲劳之前,从中找出我最认可的一张,再果断地将其他照片全部删掉,这个做法或许不只我一个人这样干过。
好不容易心安理得地认可的一张自拍,还需要丢到美图工具里再修一番,确认了一百遍三百六十度放大无死角以后,才敢大大方方地放到朋友圈,还顺便配一句似乎很拽的话:“好无聊啊,就随便发一张自拍吧。”
哇!我自己都觉得我的“随便”真的是很“随便”啊!
这个“无聊”还真是有够“无聊”的!
有时候,真的很佩服一些朋友的勇气,将自己往谐星的道路一推再推,再不回头,一张张黑照在朋友圈里排列,吓得我都不太敢点开朋友圈,差点有种想屏蔽那些家伙的念头。
但转念一想,人家或许觉得那张自拍已经是最为好看的一张了吧。
后来我觉得应该是这个道理,没错。
其实,那些经过美颜后的自拍照,对于经常见面的朋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时候纯粹是自我陶醉一下罢了。
像我的朋友就这样调侃我:“我都知道你长什么样,没用的。”
一言不合就发张我的“纯天然”照片给我看。
额边顿时刷下三条黑线,我都已经找不到适合的表情包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但是,我总还是喜欢发一发自拍——美颜过的自拍。
自拍嘛,就是用来刷新那些很久未见我的人对我的印象。
因为我对别人的自拍就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哎呦,许久未见,你白了好多,皮肤好了呀,更漂亮嘞,帅呆了,我对于这些新的印象毫不怀疑了。
看来自拍还是有些作用的,尽管偶尔显得有些自欺欺人。
可是却能从中获得愉悦和自信。
更为重要的是,我从中找到了所谓的存在感。
朋友们会想起我这个人,会知道我化妆了之后的模样。
我习惯了素颜,偶尔展露一下自己惊人的“倾城容颜”也未尝不可。
咳咳,我似乎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这一切都不是重点,却也都是重点。
自拍,是记录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
偶尔不妨为之。
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让自己的世界美起来。
除了自拍美颜之外,我们摘下了眼镜去看别人,其实也和美颜效果一样。
摘掉眼镜去看身边的朋友,让世界美美的,没什么不好。
至于不近视的朋友,不妨让自己笑起来,最好把眼睛笑眯了,用朦胧的视线去看我们可爱的朋友们。
《月半弯》里唱了这么一句:“月光下的你显得特别的好看”,让自己好看一些真的没什么不好。
当年的我曾遇上好几次关于美颜相机的作文题,愤青的我写了好多次批判的文章,觉得应该追寻真实的世界,不要欺骗。
可是,到了后来,我竟也默默地走上了美颜的道路。
而后我那激进的三观也慢慢地扭转了方向,开始支持美颜了。
美颜技术,只要不太过分,也是可以的。
毕竟它只是将皮肤刷白刷好了而已,这无关大义。然而,若是太过分,便构成了欺骗。这样的美颜,意义就不纯正了。
凡事都讲究个度,美得刚刚好,就好。
职场生活的句子篇六
那日,肠镜结果出来时,我没有哭,你却一个躲在墙角,哭泣着给你的大姐---我远在伦敦的女儿打电话。打完电话后,一抽着一只只烟,蹲下把头埋进双腿间,我看见你宽大的肩膀在不停地颤抖......整整二十分钟,你终于平静下来,把眼泪擦掉,向我走来:“妈......”我知道你准备坚强的面对,但是,面对“恶性肿瘤晚期”这样的结果,你根本没有办法接受。
你扑在我的怀里,死死地搂着我,我知道,你怕,怕病魔把我带走。医院的走廊里人来人往,对于这样悲凄的场景,大家都有着爱莫能助的麻木。而我的心里,反而变得坦然、勇敢而宁静。这一天来临之前,我一直以为,妈妈在你们的生命里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我常常十天半个月才能看见你一次,至于那个大学毕业后就到美国去的女儿,对我来说,就是视频里的一个影像。自你们纷纷考入大学,离开家的那一天起,我就变成了一个失落的母亲,常常,我会羡慕那些家有“啃老族”的同事朋友,至少他们可以常常跟儿女厮守在一起。你们的爸爸常常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说要是真那样,我又不定会郁闷成什么样子。
这一天来临之前,我一直觉得生命是一个远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从我生下你们那天就已经开始。
但也就是从这天开始,你一点一点改变着我的想法---其实,我并不真的`了解你,我的儿子。
一夜之间,你做出了两个决定:一、辞去你现在的刑警队长的职务,调到行政办公室;二、你将你的房子交给了中介。这样,你就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财力来陪我,你不许我说这是最后的时光。
没有人同意你的选择,你的爸爸、姐姐还有妻子,包括我。但你那么固执,你不跟他们做任何解释,你只对我说:“妈,这些东西都会失而复得,但你不能。你不要让我有遗憾,所以,别拒绝我,行吗?”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只是感觉到,因为你,我对这场病真的没了恐惧。
职场生活的句子篇七
文人落寞的时代,众声喧哗,声色犬马,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是夜,稀疏的星点缀在这片夜幕上,在城市的霓虹灯下它们显得多么孤独。
千百年来,这片夜空从未变过。
若是没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的句子,岂不愧对这片景色?
可惜,再也写不出来了,再也不会有了,即使能写没人看,也不写了。
我想,这个时代没有一个纯粹的文人了。
02
古时重文,所谓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啊,可悲的读书人。
那时的大环境虽然死板,但是单纯的读书总会造就出一些优秀的人。
他们或是天才,或是大器晚成,终究使人为之侧目。
在他们眼中,读书是神圣的,太白的豪放,子美的沉郁,无论浪漫与现实,长久地被人敬仰,无关时代,无关身价,足以倾倒后人。
境界至斯,方可为文人。
后来的文人繁多,近代来也有数座高峰。
从清代纳兰性德开始,姑且算作最后一位古代词人吧。
鲁郭茅巴老曹,六人便是近代中国的半壁江山了,其造诣自不必说。
当时的中国需要如刀的文字,他们写作是为了警醒世人,破开阴霾,指引世人,总是与家国存亡紧紧相连。
他们算是大文豪了,有不少“功利性”,利己,利民,利国。
后来的文人,如徐志摩、张爱玲、顾城、海子、食指、冯骥才、沈从文等,在他们笔下诞生的,是新旧文化尖锐冲击带来的思想,也颇受一些年轻人喜爱。
可我却慌了起来,其造诣已经开始不如前人,沉淀太少,不足以敲响那积满厚重灰尘的中华文化之钟。
而现今作家莫言因为获奖,有执中国文坛之牛耳之势,当然不可否认其文学的深度及广度,但我认为像莫言、铁凝、陈忠实等作家是在记录一段又一段的历史,融着他们的血与泪。
难道纯粹的文人越来越少了?
我突然惊醒,文化的历史恍惚间延展到了现在。
03
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文化的阵地仿佛正在被汹涌而来的信息逐渐侵占,越来越小,越来越窄。
几年前我看不惯盗版书籍,对此深感痛心,后来也逐渐释怀,写书的本心是启示世人,到后来,或许人们连盗版都不愿意看了。
再过了几年,网络文学呈井喷式发展,我试着看了一些,那些毫无深度的文字实在是让我不得言语。
这个时代兴盛的竟然是这样的文学!
人们再也不愿花时间读一读红楼梦了,即使空闲很多,宁愿去看一些没有营养的快餐文学,图一时之快。
我叹息,不知道是在叹别人,还是在叹自己。
想来我也做不了墨守成规之人,与时俱进,或为正道。
随着对网络认知逐渐加深,我也开始依恋它的好处了,寄生在它的遮蔽之下,似乎它也未曾剥夺我什么。
不,还是有的,比如我曾自以为文人的自傲。
当一个人开始沉溺于打字,而不是写字的时候,我总是感到有一些悲哀,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不,还是说甲骨文吧,人们为了能写下文字,历经了几千年的努力,可是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不出数十载,提笔忘字的现象已经出现了。
难道文字的普及竟是普及给了那台冰冷的机器,那块刺眼的屏幕?
当我面对显示屏敲下这些文字时,尤其显得讽刺。
03
时代的洪流滚滚而过,纵然是坚守了几千年的文化也得作出让步,弯下它那骄傲的脊梁。
时代的冲击太过迅猛,什么都会变得不知所措,但是这样的改变不应该让我们丢失本心。
以前捧一本书,伴一盏香茗,任思绪飘飞的读书日子是多么欢快,黄金万两也换不得。
现在我的时间却被手机屏幕占满。
文人啊,什么是纯粹的文人?我反复问自己。
后来我给了自己一个答案。
纯粹的文人无论何时何地,写文也好,不写文也罢,他都不会丢失本心。
写济世之文不为名,而为民,写风月之文,不为奴颜,只为心之所向。
修身则身正,立心则心正。
纯粹的文人先得生于纯粹的时代,天下熙攘、皆为利往的时代很难有纯粹的文人,世人皆沉溺于手机屏幕的时代也难以存在。
我倒宁愿说是的,文人者,孤高之士者也。
如今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家,疲于应付各种出版商,为了宣传自己的作品,不得不放下一个文人的孤傲。
总之,这样的时代有些浮躁。
听不见冷静的声音,自然听不见文人发声,是没有文人了么?
我不知道,只知道若人们还是这样不肯放下手机,即使有也看不见了。
或许时代发展如斯,这样的想法有点无病呻吟,但我执着地相信,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一群纯粹的文人,无关风月,只因信仰。
而人们或许应该放下手机,翻一翻积满灰尘的书籍了,捧读经典,而不是无意义的刷屏。
职场生活的句子篇八
看生活点滴,品一杯温暖,这里是五粮人家心情电台。
近我在追两档综艺节目,一档叫做《一本好书》,一档叫做《风味人间》。这两档节目其实称不上综艺,称为文化节目更加合适,这也是我近年来看到比较喜欢的节目。书本和美食可以说是我的两大爱好,这两者,其实有很多相同点。而我还有另一个爱好,就是喝喝酒,跟人聊聊天。
大家都知道,一杯好酒,需要经过千百道复杂的精致工序,最终才能被我们喝到。酿造一杯好酒不亚于写一本好书,做一道好菜。结构清晰明了,过程细致严谨,最后才能芳香四溢,味道纯正。喝一杯好酒,也仿佛在阅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从中品尝出人生百态,感悟出哲思道理。
儿子:爸,这些年,辛苦您了!儿子敬您一杯。女儿:还有我呢,爸!父亲:好好好~你们都长大了,爸就放心了。母亲:你俩啊,就这杯啊,叫你爸少喝点!儿子:嘿嘿,放心吧妈,这酒不醉人。女儿:那爸也得少喝点。父亲:行行行,爸知道爸知道~还是听妈妈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流转了上千年,承载了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情怀。推杯换盏,促膝长谈间,将感情升华。语言和酒,这两种极具说服力的东西,一起见证了兄弟情谊的浓重,也见证了无私亲情的温暖。
不论是和父亲两人对饮,还是邀请三五好友到家里聚聚,或是一大家子在一个重要的日子欢聚一堂;不论是两三个下酒好菜,还是一大桌丰盛佳肴;美酒,都是这一段段真情不可或缺的点缀,将一户温暖人家,激发出别样的风情和风味。
这里是五粮人
情电台,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