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环保标语,我们可以唤醒人们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制作环保标语时,可以结合宣传载体和环保主题,增加信息的传播效果。爱护地球,从点滴做起。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一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今日不雨()
(3)王之蔽甚矣()
(4)故愿王熟计之也()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3、文段理解。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
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
。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
字就是明证。(4分)23、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2分)
1、(1)指出,指责(2)下雨(3)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4)仔细
2、(1)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两只动物不肯互相放弃,一个渔夫就将它们一起捉住了。
3、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王之蔽甚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善
4、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劝谏;苏代为了让燕惠王停止讨伐赵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吾妻之美我
(3)臣之妻私臣 (4)期年之后
小题2:下面句中划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皆以美于徐公忠之属也,可以一战d.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4:常言说“忠言逆耳”,但从本文看,“忠言未必逆耳”。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参考答案:
小题1:(1)长,这里指身高(2)以……为美 (3)偏爱 (4)满一年
小题1:b
小题1:(1)这样看来,大王您因受蒙蔽而不明很深了啊。
(2)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小题1: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我们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劝说的策略,语气要委婉,有艺术性。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美”这个字。
小题1:a中“间”的意思分别为“间或”“暗中”。c中“以”的意思分别为“认为”“凭借”。d中“而”的意思分别为“表修饰”“表转折”。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蔽”“闻”等字。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三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1—6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得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b、群臣进谏 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 令初下
d、门庭若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4、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虽欲言,无可进者。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1、(1)当面;(2)使……听到
2、c
3、d
4、a
5、(1)大臣们和各级官员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有错的地方的人,便能够得到上等的赏赐。
(2)号令才下去的头几天,许多大臣走到宫里来劝谏威王,挤满了门口和院子,好似大街上一般热闹。
6、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意思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四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芙?”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芙我者,私我也;妾之芙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解释选文中加粗的词语。
窥:_________
蔽: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察看 受蒙蔽
2.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修、余、昳丽)(意对即可)
3.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答出具体内容亦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五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窥镜,谓其妻曰 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视之孰: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 蔽: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时时而间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胜于朝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归纳第一、二段文字的大意。(2分)
第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按要求填空。(2分)
邹忌的讽谏艺术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小题1:(1)观看(2)仔细(3)偏爱(4)受蒙蔽
小题2:(1)偶尔有人进谏。(2)在朝廷上战胜别的国家。
小题4:把家事和国事紧密结合起来,以切身经历设喻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六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词:( 4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时时而间进: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3】文中有一个常用成语,请找出来( 2分)
【小题4】“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
【小题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哪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
【小题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 ( 4分)
【小题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分)
【小题3】门庭若市; ( 2分)
【小题4】颁布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的命令,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2分)
【小题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面”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当面”,“诚”“地方”“时时”古义意义都不同,“诚”在古文中起语气强调作用,意为“确实”,“地方”,古文中是两个词,“地”指的是“土地”,“方”意为“方圆”,“时时”不是“经常”,而是“偶尔”(有时)。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内容浅显,学生学过,很熟悉。由于古文语言精练,字词常常是一字多义,且有丰富的变化,理解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文意和语境识记字词意义,尤其要注意词义的活用,比如本题中“面”字。
【小题2】
试题分析:将关键字理解清楚,“谤”,不是诽谤,而是“批评”,“议”:谈论(评论),“于”:在,“市朝”,指朝廷外市井之中,“闻”:让……听闻,“受”,通“授”,“下”:下等。
考点:古文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可意简单,容易翻译。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注意三点,词义,句式,语气,词义要准确,注意古今义的变化,句式要调整,符合现代语言习惯,语气要译出,要符合句子表达的情感。
【小题3】
试题分析:“门庭若市”,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此成语出自本文,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考点:成语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含成语一目了然。汉语中的成语有来源有:古籍、历史故事、民间习俗或传说,现代语言概括。了解成语的出处,不仅能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还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
【小题4】
试题分析:直接引用文中齐王颁布的命令即可。齐王在邹忌的劝说下,明白了纳谏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文中所写到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中文字信息明确。理解古文的文意,首先要在文字上读懂古文,然后再分析文段中的句子,有些句子直接表达了问题,有的是隐含有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搜寻关键句子是重要的方法。
【小题5】
试题分析:从文中分析邹忌提出“忠言”的方式和采用的技巧,即可理解要使“忠言”不逆耳,首先要顺其心,劝说别人也要讲究方法,有理还要有“礼”。
考点:文意理解,发表意见。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人物的行为易于分析理解“忠言不逆耳”的原因。本题拟题很好,将熟语与文章阅读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七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窥镜而自视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皆以美于徐公以土砾凸者为丘
c.王之蔽甚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客之美我者
(3)臣之妻私臣
(4)时时而间进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小题5: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1)长(2)认为美(3)偏爱(4)间或﹑偶然
小题4:(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满分2分。每译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小题1: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因此,本题有误的一项是b,该选项可以这样来划分: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而、以、之、于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方法是: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窥镜而自视中而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而表转折,但是的意思。b皆以美于徐公中以是认为的意思,以土砾凸者为丘中以是把的意思。c王之蔽甚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于是介词,在的意思,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中于是从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邹忌修八尺有余中修是长的意思,客之美我者中美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臣之妻私臣中私是偏爱的意思,时时而间进中间是间或、偶然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型,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八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齐地方千里
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1. (仅标一处)(1分)
今 齐 地/方 千 里
2.c(2分)
3. (4分)
(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每小题2分)
4. (3分)
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
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1分)
5. (2分)
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