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行为,是为了自己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方式。如何平衡奋斗与生活的关系,避免疲于奔命而失去快乐?奋斗是一种正能量,能够激发内在潜能,追求更高的目标。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一些奋斗成功的秘诀,或许这对我们也有所帮助。
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篇一
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2、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3、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4、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5、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7、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8、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9、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0、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1、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2、真心是菩萨净土。
13、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4、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5、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6、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17、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18、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19、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20、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21、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佛语经典语录
22、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23、真心应物,不生分别。——佛教经典语句
2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6、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7、一切皆为虚幻。
28、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29、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0、不可说。
3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2、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34、前生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5、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36、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37、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8、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39、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40、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41、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42、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43、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44、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45、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46、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47、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48、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49、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50、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51、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52、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53、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54、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55、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56、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57、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58、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59、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60、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61、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62、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63、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64、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65、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66、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67、。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68、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69、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70、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71、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7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73、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74、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75、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76、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77、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78、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79、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80、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81、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82、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83、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84、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85、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86、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87、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88、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89、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90、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9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9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9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94、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95、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96、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9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98、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99、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0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篇二
佛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佛经中有哪些经典的语录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佛经中的经典语录20xx,希望你喜欢。
1) 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2) 你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法,唯拟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3) 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4) 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5) 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6) 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7) 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
8) 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
9) 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也。
10) 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 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1)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 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3) 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4) 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5) 道由悟达,立志为先自博地具缚凡夫,便欲跋涉超证直入圣域,其小因缘哉。故宜操铁石心,截生死流。
6)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7) 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8) 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9) 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10) 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11) 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2)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13) 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4) 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15) 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16) 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17) 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18) 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9)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0)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1) 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2) 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情识霜雪,销烁无余。
3) 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4) 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5) 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所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污染,亦不住在无污染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
6) 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7) 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8) 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9) 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
10) 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11) 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12) 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13) 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14) 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汎般若船。
15) 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17)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18)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19)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20) 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21)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22) 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
23) 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24) 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25) 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26) 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27) 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28)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无始以来,无着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29) 善恶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30) 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篇三
净空法师(1927年2月15日——),俗名徐业鸿,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于众多典籍中,对佛教净土宗着力最多,附佛外道成就也最为辉煌。
曾任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印尼夏利悉达亚都拉回教大学荣誉博士,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法师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纯一的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中真实的意义。
净空法师经典佛经语录
1、布施,不是说你布施的钱愈多,你将来得到的愈多,不是这样的。布施是看你的心跟力,你的心真诚,你的心恭敬,布施钱财虽然很少,得的福报很大,不可思议!如果你布施的钱财很多,你的心并不恭敬,并不真诚,你得的福报反而很小。
2、布施供养,帮助别人,佛教我们一个原则,尽心尽力,不可以超越自己能力之外。我没有钱,我去借钱来布施,这不可以,为什么?你已经有负担了,你就有过失了。我自己在生活上有多余的,我生活苦一点,我能过得去,我能够节省一块钱,这一块钱功德就不小。
3、学佛人平时修一切善法,绝对不求现在的善果,不求这个福,修福不愿意享受这个福报,愿意在什么时候享?留到临命终时享。为什么?临命终时不生病,神智清楚,正念分明,佛号念得清清楚楚,这是大福报。
善不相应,善男子、善女人你不但没份,将来果报在三途!口有四种恶业,妄语是说话不诚实,存心骗人;两舌是拨弄是非,说人家坏话;绮语是花言巧语,诱惑众生;恶口,说话很难听、很粗鲁;反过来就是四种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
5、身的恶业有三个,杀生、偷盗、淫欲;反过来就是身的三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你看这个标准多么简单!这个标准的境界浅深广狭,完全看你自己的善根、因缘、程度。
6、佛法重在行。解是手段,行是实质,你能解不能行,你一生所修学的全都是福德,没有功德;能解又能行,福德就转变成功德。
7、什么是开光?一尊新的佛像塑成了,启用典礼的时候,把佛像供养的意义跟大家说明白,这就是开光。譬如阿弥陀佛代表无量觉,我们见到这个佛,我们就觉而不迷,觉就是光!见到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你就想到,开自己的光,我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
8、每天不一样,这个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我们现在充其量只能做到每个星期都有进步,进步的幅度有高有低,最低的限度也有一点小进步。心愈来愈清净,业障愈来愈少,智慧愈来愈增长,这样修学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离苦得乐、法喜充满。
9、什么是业障?业障是起心动念。业障消除了是什么现象?心是平静的,我们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不会分别,不会执着,不会起心动念。
10、我们自己得到了,知恩报恩,我们要怎样报佛恩?我们要帮助佛弘法,推广佛陀的教学,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这就是报佛恩。
11俗话常讲“好事多磨”,为什么多磨?因为嫉妒你的人太多了,你想做好事,他偏偏障碍你,不让你做圆满。
12六道凡夫,说实在话,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他不晓得,别人有功德,他不肯随喜,他嫉妒障碍,加以破坏,那个罪过是无量无边了。
14别人有功德,绝对不可以嫉妒、绝对不可以障碍,因为你嫉妒障碍,这个结罪不是对他一个人,而是对整个社会、对一切众生,这个罪过很大!
15嫉妒,这是严重的障碍,种种罪业就从这里产生,必须要把它拔除!用什么方法?用“随喜”。随喜,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它能破我们的嫉妒障碍烦恼。
16佛教给我们,看到别人做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事,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成就他;万一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帮助他,我们也要生欢喜心,赞叹他的善行、赞叹他的好事。
17佛常常给我们说:“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破坏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所以,嫉妒障碍别人,不但折自己的福,还折自己的寿,聪明人决定不干这个傻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篇四
佛经情感的经典语录大全:
1坐也禅,行也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说的话都靠不住,不要当真,你要当真,决定要上当。
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4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5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
6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
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7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8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源自:《华严经》
9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
——源自:《事佛经》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
11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2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13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和敬行、质直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
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语录大全网
——源自:《随念僧经》
14世间诸般痛苦。
15佛曰:笑着面对,不生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空,上面说到是产生现象的多种因素和缘由,是事物的本质。
17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为果,是各因果相。
——源自:《大智度论》
18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
——源自:《灵峰宗论》
19不可说,不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命,胜造七级浮屠。
2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21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22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盘,一味解脱。
——源自:《佛说华手经》
23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源自:《华严经》
24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25为何不必,一切皆为虚幻。
26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27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28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29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30自归三尊,最吉最上,唯独有是,度一切苦。
——源自:《法句经》
31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32佛说:当爱情离开请别在留恋当爱情走近请你珍惜。
我说爱与不爱还不都一样,匆忙一生闭上眼,无所谓谁还未眠。
33堪回首,人生如梦。爱也悠悠,恨也悠悠。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4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
又如善导,导人正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源自:《佛遗教经》
35烟火缭绕的梦境,只是因为爱情,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
四大皆空不过过眼云烟,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换回今生一次擦肩。
36你爱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轮回,就要搞三恶道。
37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8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
39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40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4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
42刹那便是永恒,一切皆为虚幻。
43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
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
44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45六道凡夫都没有真心,都没有真情,也没有真爱。
46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47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
——源自:《分别善恶报应经》
48一切众川流,皆悉归大海,若饭佛及僧,福归已亦然。
——源自:《大般涅盘经》
49你爱情太重,往生就发生障碍。
50佛给我们讲,没证得阿罗汉以前,别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么能相信别人?
51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52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源自:《大般泥洹经》
5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
54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对自己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感情都会变化。
55去处世。
56爱情不是好东西,生生世世害我们;害得这个样子,还舍不得离开它,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觉悟。
57“强扭的瓜不甜。”人生中,遇事莫强求,冥冥中自有定数,
是你的,终会是你的,不是你的,苦苦地追寻,
却并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爱情,不可过于强求,
因为它们有的是永远遥不可及的,有的也许一生都不属于你,
过于执著往往只会受到伤害。
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也许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还是逃脱不了上帝的安排,那就是命运!缘起,缘灭,一切皆是定数!
58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59慈悲是从自性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它那个根源不变,所以流出来的作用、现相也不变。
60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及涅盘寂静,是三是法印。
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篇五
1)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2)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
3)我们惟有舍弃内心的不良杂质,如贪欲、不满、固执等,才能解开它们对我们的系缚,心才得以自由。净化自己的心才能找到内心安详的道路。
4)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5)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著急。
6)修行者进入尘世,应该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损伤花的色与香,轻盈地采取蜜汁,无害于花本体。
7)鱼生活在水中,所以我们见不着他的泪。
8)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9)“悟”,就是要在心中留点空间,好作回旋。
10)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11)屋顶盖得粗糙,房子会遭雨水浸漏,未经修养调御的心,欲望贪念会入侵。懈怠是死路,努力精进才是生路。智者常努力精进以修缮他的心。
12)故彼于天欲,亦不起希求。正觉者弟子,希灭于爱欲。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或依于森林,园苑树枝提。
13)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14)凡夫误用经典的章句,只是把它拿来说说,而无身体力行。他只是得到章句的表皮,没有掌握到真谛。
15)我们若得不到益友、良友之时,宁可独自而行才不会扰乱自己的心灵。与善友为邻可以得益,与恶友为邻受害的可是整个身心。
16)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真实。追随贤人智者的脚步,将走向善地;与愚者恶人同游,将步向错误的方向。这就是真实。
18)此非安稳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离一切苦。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慧,得见四圣谛。
19)人有两个我:一个是别人心目中的我,一个是心灵中的我。在孤独的时候,那个心灵中的我最易显现出来,这也是最好的净化自己的心的时候。
20)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21)学悟,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22)不诽与不害,严持于戒律,饮食知节量,远处而独居,勤修增上定,是为诸佛教。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淫欲,乐少而苦多!
23)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2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25)人的心像一间有六个孔洞的屋子,贪、嗔、痴、渴、爱、欲无时无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净得先修缮自己的心。
26)阿多罗应知:此非今日事,古语已有之。默然为主诽,多语为人诽,寡言为人诽;不为诽谤者,斯世实无有。
27)烦恼比岁月更易催人颜老。
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篇六
1)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2)男人是女人的翅膀,女人却是男人的羽毛。
3)人在做痛苦,最恐慌的时候,并没有眼泪,眼泪永远都是流在故事的结尾,流在一切结束的时候!
4)三十岁以前,不要怕,三十岁以后,不要悔!
5)等对方关心,等到心灰意冷不想自我折磨了。
6)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可能!
7)生活给了我们一杯白水,不冷不热的,让人很难下咽。
8)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不可以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9)睡觉是我唯一的解脱,睡着了,不悲不气不孤单,什么都感觉不到。
10)想念一个人,不需要语言,却需要的勇气。
11)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所以,想要摆脱别人的妒忌,请选择更努力。
12)孤单的你,孤单的我,孤单的灵魂,流离失所。
14)世事:世间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你自己简单,世界就简单。活得潇洒辉煌就要承受痛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对和错有时候真难以说清,你自己喜欢的,很可能正是别人所厌恶和唾弃的。世界和自然不以你自己的意愿而发展或毁灭。
15)很多花心的男人往往是女人逼出来的:他在家里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在女友身上体会不到温暖,只好,去家外找其他女人叙感情了。
16)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17)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当你拥抱一个你爱的人时,他竟然把你抱得更紧。
18)握紧的手里面可能什么都没有,把手张开,你将拥有一切!
19)丢失在雨里,迷失向风中,忘记的就象昨天的流水,在海里那头,夕阳陪你度过。启明星就是语言!爱,在梦中流泪!
20)世界上没有未完成的事,只有未死的心。
21)生活,在痛悲中绝望,在绝望中徘徊,在徘徊中留恋不舍!
22)难以忘记的人,往往和爱情相关。如果是曾经让自己动心的人,哪怕只是一次相遇,就在心地深深扎下根,一直在心里缠绕,不管经过多少山河变迁,仍然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23)你可以委屈,可以痛哭,但不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脆弱。
24)不要忘记你离开学校时的梦想,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你有时很疲惫,很迷茫,甚至也很悲观,但不要忘了当年散伙饭上,你喝下最后一杯酒,给自己的承诺。
25)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
26)是不是幸福来得太轻易,所以我们才不会顾惜。
27)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28)不是所有的伤痛都需要呐喊,不是所有的遗憾都非要填满。
29)纷乱了世间,除了你,一切繁华都是背景,这场戏用生命演下去,付出的难得有这份约定,这段情只对你我有意义。
30)总算涐扪也爱过,涐扪还有回忆值得去珍惜。
31)若不能请进此生年华,只愿呼吸停止时有你相伴。
32)我是个胆怯鬼,没有你我活不下去,所以要紧紧抓住我的手。
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篇七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佛经典禅语录,希望你喜欢。
1)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2)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3)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4)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5) 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6)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7)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8)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9)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10) 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1)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2)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3)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要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 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5)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6)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7)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8)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9)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一个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0)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1)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2)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3)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4)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5)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6)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7)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8)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9)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20)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2)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3)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4)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5)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6)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7)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8)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9)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0)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1)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2)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3)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4)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5) 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6)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7)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8)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9)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0)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21)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22)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23)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4)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25)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6)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27)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28)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0)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佛经经典语录人生哲理篇八
在我们疲倦的时候,应该让心灵好好的静下来,看一些佛经的心灵鸡汤语录。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佛经心灵鸡汤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1) 过去的觉悟者们教导我们:别让内心不好的作用兴起造作,要让内心好的作用施展出来,自己关照自己的心…将心净化得完全没有痛苦因子。
2) 什么是内心坏的作用呢?就是贪欲、嗔恨、无知、爱欲、固执、愤怒、恐惧、自大、骄傲、恶意、不满、忧虑、焦躁…等等。
3) 职业易生比较心,事业易生功利心,而志业是启发人本具的爱心、良知,使人无所求的付出。
4) 行为言语显现精神文化的内涵,培养宽大的心量,心量大才能发挥大爱,能原谅别人就是最有福的人。
6) 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
8) 身心清净不受俗世所束缚的涅磐之境,是智慧的觉悟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9) 能忍辱不为所动才是最高的苦行。为害外在的不能称为出家者。被外在所牵绊而苦恼不得自由的,没资格叫做沙门。
10) 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自化。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知惠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
1) 智者为了修行而过着孤独的生活,并能乐在其中。他独坐、独卧、独行而融入于孤独,在孤独中观照自己、调御身心,高兴地融入山林的生活。
2) 当我们的心洁净没有一切不良因子,没有自我、愤怒、贪欲、骄傲,便不会为害外在,也不被外在所为害,心才是自在无拘,才是自己的主。
3) 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 最崇高的宗教莫过于智慧的开展;最伟大的哲理莫过于教导我们如何在当下证实得到了成果。
4) 了解正确的道理而付诸于行动,这就是真实!观心自净以达永恒的安详宁静,这就是真实。寻求智慧的开展品尝成果的甜美,这就是真实。
5) 只是表面的念诵经典,象征的外在行为,而不能正确地净化自己的心,得到成果……这就是错看事实!
6) 智者了解真理,因为他遵循真理所指的道迹而行,因此智者可以说是了解真理的两种用意,一是真理的含义,一是真理的实践之理。
7)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即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别停火,否则重来就太费时了。
8)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了,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的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的时间。
9) 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落地,后脚还不肯挪开。昨日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在今天。
10) 慈悲心就是清凉地。慈寄于乐,就是给众生以快乐;悲,就是同情心,能互相谅解、容忍,表现一份宽心、爱心、也就是悲心。
11) 聪明不是智能,但是智能一定包括聪明。聪明人得失心重;有智能的人,则勇于舍、得。能舍就能得,得无限的快乐,得安宁的心境。
12) 如果我们能做到无我的境界,那么外在的怨恨、苦恼、贪欲便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我的怨恨、我的苦恼和我的贪欲。我都没有了,何来我的痛苦。
13) 我们的心如果有喜爱之心,憎恶的偏见也就产生了。由于喜爱便会怕失去,由于憎恶便不希望它来临,于是痛苦便产生了。
14) 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若人作恶己,不可数数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则受苦。
15) 若人作善己,应复数数作;当喜于作善,积善则受乐。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16) 如果我们喜欢,我们也可以阅读少许的文字,讲少许的教义,但要根据正确的道理来行为。真理不是用来诵唱咏吟的,而是用来实践的。
17) 真理的言语是指引我们走向永恒幸福这一最后目标的工具,因此佛陀的神圣语言、神圣经典被称为“圣道迹”。
18) 给予快乐叫做慈,替对方解决痛苦叫做悲。将心比心、身同感受叫大慈爱,不分亲属、敌人同样看待的帮助叫大悲。
19) 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有一部分是坏的作用,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有一部分是好的作用,利于自己也利于别人。
20) 因为有迷惘,所以才有觉悟。如无迷惘,何来觉悟呢?离开迷惘,即无觉悟;离开觉悟,也无迷惘。因此,执着于觉悟也是一种障碍。
1) 怎么调御自己的身心呢?就是在处于感官快乐的情境时,静心观照守护自己的心,别让感官刺激侵入……把自己从外在的诱惑中救出来。
2) 如果不能与比我们优秀的人为友,连和我们同一程度的人也找不到时,宁可一个人独自修行,也不要和愚人相伴一起修行。
3) 我们关照自己的心,了解引起痛苦的真正原因,就是由于我们的心起了心识作用,而去行有害于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乃至引发了烦恼、痛苦。
4) 守护感官不令刺激进入心灵,也不做引起内心激动、不安的错误行为。巩固自己的心有如卫士守护城门一样,这就是戒——行为与心灵的守护。
5) 由于戒而心生安定,再加上正确的禅定,将心止于一处,平静不令它生起杂想妄念。这就是“定”——心识安定寂静,不造作诸端混乱。
6) 如实正确地看待一切。这种没有自我执着、没有偏见的观点,便能更清楚地去看清真实。于是由“定”而生“慧”,智慧便自然地开展而来。
7) 而为一个有思、有想、有自我意识的人,当然很自然地会追求个人的快乐。但在这之前,要先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益、最永远的快乐。
8) 人在知晓永恒的快乐之前,通常追求个人利益与感官刺激,以获得欲望的满足。佛陀说:当人追求外在欲望的快乐时,这快乐就是痛苦的来源。
9) 人无法从欲望的获得而满足,因为欲望满足了之后会增长更大的欲望,以致永远填不满,惟有追求心灵的满足,才是永恒的快乐方式。
10) 追求世间的利益是一条路,追求心灵永恒的快乐又是一条路。在此岸追求世间利益的是凡夫众生,而抵达彼岸获得心灵解放的觉悟者们就是佛。
11) 一切行无常,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及清净道。一切行是苦,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
12) 追求世间的利益是一条路,通往永恒的寂静之道又是另外一条路。遵奉佛陀为师的佛弟子们啊,不要贪求世间的利益啊!应远离这条道路。
13) 追求心灵的满足不用以欲望的追求来填补,因为欲望只会造成更大的欲望乃至生出痛苦,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利益是不同的两条路。
14) 当努力时不努力,年虽少壮陷怠惰,意志消沉又懒弱,怠者不以智得道。慎语而制意,不以身作恶。净此三业道,得圣所示道。
15) 由瑜伽生智,无瑜伽慧灭。了知此二道,及其得与失,当自努力行,增长于智慧。
16) 世界上这么多人当中,能净化自己的心而达至彼岸的很少。大多数的人都是在追求个人的利益以满足贪欲,徘徊在痛苦轮转的彼岸。
17) 人有两种状态,一是睡,一是醒。多数人只是随别人与客观环境而活,不自知,也不知要去哪里,只是随着世风而行,这样的人怎能说是清醒。
18) 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男女欲丝丝,未断心犹系。如饮乳犊子,不离于母牛。
19) 身净、语静、心静,身心止于寂静之境。舍弃追寻一切俗世的快乐的人,才叫做寂静者。
20) 以自己为保护者,自我保护;以自己为依靠处,自我依靠。我们应该要自我驯服自己的身心,就像驯马师在调教良马一样。
21) 静心就是让心休息不工作,不以自我的立场去心生判断,更不以个人的利益心生出种种对未来的期盼而纷忧不安。
22) “雨季我住此,冬夏亦住此。”此为愚夫想,而不觉危险。溺爱子与畜,其人心惑者,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23) 父子与亲戚,莫能为救护,彼为死所制,非亲族能救。了知此义已,智者持戒律,通达涅磐路——迅速令清净。
24) 别人都沉溺于身心的放任而独他调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别人都在做梦,而独他清醒一样。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驰的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25) 不能自我控制心识,被欲望所控制,怎能称为清醒之人呢?智者调伏自己的心,像骑士自如地控制马匹一样,这才是真正清醒驯服自心的人。
26) 若弃于小乐,得见于大乐。智者弃小乐,当见于大乐。施与他人苦,为求自己乐;彼为瞋系缚,怨憎不解脱。
27) 应作而不作,不应作而作,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长。常精勤观身,不作不应作,应作则常作,观者漏灭尽。
28) 不放纵自己随欲望起伏的人才是真正的活着,不随着世间的韵律起舞的才是真正的存在。随世间节奏而行的,由于放纵而被世间吞没。
29) 觉悟了的智者们深知这个道理,他清醒地保有自己,不随欲望情绪起伏,因此他成为自己的主人、生命的主人,他变成真正快乐的人啊!
30) 如果放纵欲望奔驰,便失去了自主而随着欲望起舞,变成它的奴隶,虽生犹死。智者观照自己,清醒地保有自己,因此他自由自主,清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