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希望在今天的活动中大家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欢迎词的语言应该简练明了,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尊敬的领导,欢迎您的光临,愿我们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事业不断发展!
弘一法师智慧之言感悟篇一
2、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弘一大师
3、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6、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持久。——弘一大师
8、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弘一大师
9、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弘一大师
11、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弘一大师《寒笳集》
12、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弘一大师
13、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弘一大师
14、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5、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弘一大师
17、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弘一大师
18、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9、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弘一大师
20、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弘一大师
21、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2、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弘一大师
23、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别录》
26、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弘一大师
27、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弘一大师
28、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9、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弘一大师
30、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1、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弘一大师
33、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
34、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5、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弘一大师
3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弘一大师
37、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8、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持久。弘一大师
39、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弘一大师
40、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41、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弘一大师
42、何以止怨?曰不争。弘一大师
43、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弘一大师
44、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弘一大师
46、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弘一大师
47、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弘一大师
48、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弘一大师
弘一法师智慧之言感悟篇二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道理是告诉人们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对于时下盛行的“投资”二字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人们达到目的、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们为了明天会更好所付诸的现实行动。在投资过程中,喜悦、观望、焦急、忧虑、期盼等情绪难免随着大盘指数的涨跌而起伏。如当沪指跌破2800点一路下滑时,普通百姓在是赎回还是追加投资中挣扎,处在是全盘撤退还是坚守“震”地的两难境地。对此,理财专家指出,在投资理财过程中,普通百姓有这些情绪充塞于心头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多数基民的养基年龄也只有2年左右,且也只经历了股市的快速上涨时期,对投资基金带来的`收益仍抱有较高期望。
基金是一种长线投资的理财产品,所谓长线投资,是指投资时间在以上,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2年至3年就算长线。因此,广大投资者在进行基金投资时,要有“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投资策略眼光,即无论子女读大学的教育经费,还是买车置房,广大普通百姓都应有个清晰的理财目标,与此同时,树立长期投资的信心,而不是盲目跟风抢购、追涨杀跌。根据美国晨星公司统计,1926年至,美国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0.4%,,美国全部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2.7%,被当时的媒体称为“暴利”、“大丰收”。可见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收益才是基金投资的常态。而普通百姓欲获得翻番收益,坚持至少十年以上的长期投资才算科学。
虽然的大盘走势与众多普通投资者的愿望相违背。但是,无论是短期看政策,还是长期看宏观,做为新兴+转轨的中国a股市场都将向更加健康、繁荣迈进。而在此市场背景下,投资者应该认知长期投资概念,坚定长期投资信心,也只有这样,在基金理财过程中才能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
弘一法师智慧之言感悟篇三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5.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6.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7.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8.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9.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10.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11.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12.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13.智者达观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恶。
14.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15.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16.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17.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祝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8.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19.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20.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弘一法师智慧之言感悟篇四
自今日始,讲三日,先说此次讲经之方法。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讲非数日,一二月,至少须一年。今讲三日,岂能尽。仅说简略大意,及用通俗的浅显讲法。(无深文奥义,不释名相,一解大科。)
效果
一、令粗解法者及未学法者,皆稍得利益。
二、又对常人(已信佛法)仅谓心经为空者,加以纠正。
三、又对常人(未信佛法)谓佛法为消极者,加以辨正。
(先经题,后经文。)
经题
弘一法师智慧之言感悟篇五
1.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德养天下万世。
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3.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4.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5.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6.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7.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8.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10.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1.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12.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3.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14.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1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16.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17.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18.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19.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20.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弘一法师智慧之言感悟篇六
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弘一大师
5、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6、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7、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8、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弘一大师
9、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弘一大师
10、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弘一大师
11、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弘一大师
13、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弘一大师
14、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弘一大师
17、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弘一大师
18、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9、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0、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弘一大师《寒笳集》
21、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弘一大师
22、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持久。——弘一大师
23、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弘一大师
26、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弘一大师
27、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弘一大师
2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0、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1、何以息谤?曰无辩。弘一大师
32、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别录》
33、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弘一大师
34、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弘一大师
35、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6、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弘一大师
37、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弘一大师
38、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弘一法师智慧之言感悟篇七
发条上太紧的表走得不久,马力加到极限的车开得不长,绷得太紧的琴弦弹得不久,情绪紧张的人容易生病。因此,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不会让琴弦绷得太紧;善养生的人则会常保轻松愉快的心情。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知道他的.健康有赖于持之以恒的锻炼与轻松的心情。他抽烟、喝酒,又不准时睡觉,但在战事最紧张的周末却会去游泳,在大战白热化时去钓鱼,在演讲结束后会去画画,而且经常叼着一支雪茄烟,放松心情。
第二要素是“谋定后动”。做任何事情,先有周密的安排,然后按部就班去做,就能应付自如,不会手忙脚乱。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里,难免有突发事件,此时更要沉得住气,详细地去安排。事事都谋定而后动,就能像谢安那样,在淝水之战的紧张时刻,保有下棋的闲情逸致。
第三要素是在轻松的心情下学习。学习可紧张,但心情须轻松。在学习疲累时,不妨高歌两曲。心情越紧张,学习越做不好。一个口吃的人在悠闲自在地唱歌时,绝不会口吃;一个上台演讲就脸红的人,在与朋友谈心时一定能言善道。
最后一个要素则是保留空闲的时间。很多使我们心情紧张的事,都是因为时间短促,怕耽误事造成的。若做每件事都留有余地,就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了。
据有关研究发现,在轻松的心情下吃东西较易消化,在紧张的心情下吃东西容易得胃病。心情愉悦容易入睡,情绪紧绷则容易失眠。一般而言,步调慢的人比较长寿,步调紧促的人,身体经常会出毛病。
学会知止,不仅是一种养生之道,而且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弘一法师智慧之言感悟篇八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想要给《左氏春秋》作注,但他看到已经有贾逵、郑众二人作注在先。
于是,马融便找来他们的注解阅读。仔细读过之后,马融这才意识到自己不适合给《左氏春秋》作注,他这样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广博,就凭我个人的水平,又怎能超过他们呢?”
正是因为马融看到了贾逵、郑众二人注解的“精”和“博”,因此他果断打消了给《左氏春秋》作注的念头,转而去写《三传异同说》,随后又为《孝经》《离骚》等书作注,后来成就斐然。
东汉有名的词赋家王延寿游览鲁国的灵光殿之后,写出了一篇很有气势的《灵光殿赋》。凑巧的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游览了此殿,也在写《灵光殿赋》。当蔡邕写到一半的时候,看到了王延寿的作品,不由得大加赞赏,并连连称奇。蔡邕自叹不如,随即停笔,另写其他文章,后来创作出了不少经典的`作品。
马融和蔡邕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知止”是他们共有的人生智慧。事实上,“知止”不是畏缩和胆怯,而是一种智慧;适时地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也正是因为懂得“知止”,他们才有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进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