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心得的写作过程是对实习期间的感悟和思考的一个总结和归纳。以下是一份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一
作为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干部,紧紧追随党的脚步,不仅要以“生龙活虎”的干劲抓好落实,更要以“雷厉风行”的猛劲补齐短板,还要以“矢志不渝”的恒劲共谋发展、展望未来,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新本领,以持续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十足的“干劲”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定好位,以实际行动谱写新篇章。
以“生龙活虎”的干劲找问题抓落实,不断奋勇当先。
基层群众的困难和复杂的工作环境都需要驻村帮扶干部不断增强观察力、辨别力、判断力,强化预见性,第一时间深入基层一线,以良好的服务把“为民”放在第一位,用务实的精神找到问题的“病根子”,开好“药方子”,把为民服务办出“药到病除”来,并对人民群众的呼声声声入耳,从群众的发声中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急难愁盼”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列出“办事清单”,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一件一件地及时去解决,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乡村振兴大道上的难题和挑战冲锋,为民生事业发展不断奋勇当先。
以“雷厉风行”的猛劲补短板争一流,提高服务质量。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帮扶工作事无巨细,作为基层一线的帮扶干部在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立足帮扶村实际情况,以“群众无小事”为目标,以迎难而上的气魄激发奋进担当作为,进一步把群众的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时,要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把细节落实在每一个步骤上、每一个流程上,要不断提高办事的方式方法,以高质量、高效率推动落实好帮扶村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以“矢志不渝”的恒劲下真功出实招,共谋乡村发展。
基层一线的'驻村帮扶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将个人奋斗和脱贫成效巩固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相融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帮扶村的发展相结合,这种无我的“奉献因子”镌刻在广大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干部人的心上,彰显在他们驻村工作的日日夜夜中。新形势下,作为基层一线驻村帮扶干部要怀“为民解忧”的赤子之心,在走村入户中练好行走调研的“脚力”,自觉自愿用青春奋斗感知乡村振兴的大步伐,在扶贫扶智工作中不断书写为民奉献的时代感人故事,在帮扶村变化的浪花中以“小我”的奉献彰显“大我”的情怀,在为民服务工作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以坚守执着的奉献精神来沐浴农村大课堂的“风雨”,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书写青春华章。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二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三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我们必须抓好领导班子、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等“关键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心骨”“带头人”作用,为发展创造动力源泉,共促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乡镇领导班子“担使命”,当好“领头雁”。
俗话说,“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班子队伍的建设对地区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关键人”。一方面,领导班子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职责,秉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价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攥指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落实。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抓牢班子队伍建设,选拔任用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高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班子队伍”政治素质档案,对政治不合格、廉洁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探索“班子队伍”函询回复分析、抽核工作等机制,确保班子队伍过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样。
驻村第一书记“亮身份”,当好“主心骨”。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第一书记给贫困落后的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群众“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继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的是让这根“主心骨”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抓好第一书记“关键人”。一方面,第一书记要坚决杜绝“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层混乱现象,把基层当成学习成长的大熔炉和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抛弃“镀金”想法,沉下心来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情况,定期进行摸排调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群众监督”等灵活机制,对“不到位”现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督促相关单位将任职工作落实抓细。
农村乡土人才“强责任”,当好“带头人”。
基层干事创业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要走好“筑巢引凤”这条“路”难度颇大,乡土人才是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必须抓好乡土人才“关键人”。一方面,组织部门充分发挥选人用人职能,抛开“唯学历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线调研、村镇举荐等形式,持续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农村种养等行业的人才信息库,选拔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作为带头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给予乡土人才支持,做好资源“倾斜”,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长效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探索开辟“专属通道”,并适当考虑纳入镇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人选,让乡土人才能够放开手脚“使劲干”,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结束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四
在这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在素质拓展活动中,每个小组的组员为完成一个项目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我们互帮互助,为了一点小成就而鼓舞欢喜,也为了一个人的失误而集体主动接受惩罚。我们互相信任,我们放心的把自己交到同伴手中,相信他们就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哪怕挥汗如雨,哪怕疲惫不堪,但我们激情却一丝一毫也未消退。同时,为了勇争第一,不落于其他小组,我们每个人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我们争分夺秒,我们每个小伙伴都有着深深地集体意识,无论最后的结果是如何,但在那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小组的荣誉坚持着、努力着。
在整个三下乡活动中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作为三下乡“与行尔雅”理论普及宣讲团的成员,我们团队的志愿服务没有固定服务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行程注定是会有很多的艰难困苦。哪怕骄阳似火,我们依旧秉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不辞辛苦顶着炎炎烈日奔波于大街小巷,或者是问卷调查或者专项访问,又或者是开展特色活动。我们不畏艰难险阻,真正的走近社会,贴近人民群众,只为更好的倾听他们的心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为了能制定出一个更好的行动方案,我们常常也会各抒己见,一个问题无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都会通过不断地沟通、不断的协调,最终形成一份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在这十几天内无论是刮风下雨又或者是挥汗如雨,我们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松懈,我们从不曾停下前进的步伐。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五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精神的依托,是灵魂的归宿。乡情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怀恋,是慈母手中那根缝缝补补的丝线,是“造福乡梓”的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下,在浓烈乡情萦绕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乡情呼唤青年创业,绽放青春光彩。进入新时代,乡情对于乡村振兴越发凸显出更加积极的意义。在过去,亿万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求职,为获得发展机遇而背井离乡实属无奈。今天,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他们以先进的知识技术、敢尝试敢创新的勇气而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不论是返乡发展农村电商,还是发展“新农业”,广大青年在农村必有可为且大有可为。对他们来说,乡情不仅仅是情怀,更是责任。正如许多大学毕业生他们参加“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基层服务,他们毅然选择投身基层建设,在奋斗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彰显了青春光彩。
乡情推动生产力革新,促进产业发展。乡情是一份牵挂,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乡情具有不可比拟的“情感引力”,在这份渴望下,许多在城市打拼的“异乡人”在城市站稳脚跟后,最终决定回归故里,因为故乡有新时代的大好机遇:城乡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城市到农村的流动格局开始形成;这里不愿背井离乡、心系家庭的剩余劳动力正在形成新的人口红利,全新的产业技术组合在农村的生产力革新将发生质的飞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乡土优势是农村不可多得的地理资源,悠久的古树民宅和农业传统是乡村历久弥新的文化资源……面对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市场需求,这里是“天然的供给侧”。正是这种力量,坚定了人们常驻故里的决心,利用这些发展红利,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乡情的感召下,在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归家乡,投入并存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汇集成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绽放青春光彩,促进产业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磅礴之力!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六
为期十五天的社会实践已经逐步进入尾声,7月15日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前往文综楼727会议室进行资料总结工作。
虽然今天是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但队员们仍以饱满的精神去好最后的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早上八点三十分,队员们都按时到达会议室,指导老师冯璐彤和队员们简单的开了总结会议,会议中说:“通过这是实践活动,我相信队员们也清楚认识到了社会实践是一个能够锻炼人各方面能力的活动,特别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实践队需要下乡进行走访调研,要求每位队员都能够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不发牢骚,认真调研走访,在调研的过程中,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每位实践队员都很优秀,都非常的认真努力。”并让每位队员发表一下十五天的实践感想,随后队长王军给实践队员具体安排了今天的工作任务:“由于是实践的最后一天,已经进入资料整理的尾声,各位组长把组员的个人感悟及个人日记发送给宣传专员,实践考核卡填好交给我。”会议结束后实践队员也着手开始工作。
新时期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以往城镇化城乡发展格局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应当自觉担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肩负起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七
实践出真知,为响应国家鼓励青年到实践中去,__于x年8月5日抵达__市__县__镇进行社会实践。在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对乡村振兴颁发的政策后,实践队开始了对__镇的实践活动。
受疫情影响实践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开始,__成员来到了__镇政府,在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到了__镇近十年所发生的变化,副镇长朱吉文接待了我们实践队成员,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实践队成员发现现在的__镇村民的经济收入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被运用,食品也会通过电商,网红促销等方式进行更全面的推广。我们更深的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下午我们走进了__镇集市,通过对__镇当地的地摊,农业以及食品的调研,实践队成员对国家政策在乡村振兴方面有了新的认知,也感受到了在国家的扶持下乡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接触到了一些当地的公司企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__公司,作为一个天然植物有限公司,质量是排在第一位的。该公司生产的即食燕麦原材料就取自__县黄河小麦,不仅保证了食品的质量,更节省了运费等一系列的花销。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直播带货的兴起,__公司也非常重视电商的发展,经公司经理介绍疫情期间曾与快手网红合作进行直播带货,正因为该公司主动适应网络新环境才使得该公司食品的销售走在当地其它公司之前。只有优质的食品和新科技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该企业才会办得越来越好。
我们还进行了线上的调研,就__县本地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展开调研,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都是想要返乡就业但当地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这些青壮年在家乡就业的一大困扰。在这次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当地的青壮年真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带着孩子的老年人,因此要想助力当地的发展就要留住人才,留住那些青壮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发展的越来越好。
这次的实践活动短短几天就过去了,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本不熟悉的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变得熟络起来,让我们掌握了多种调查调研的方法,剪辑视频、写新闻的能力,我们也学会了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将原本繁重的工作在短时间内优质优良的完成。除此之外也让我们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的看到了社会最真实的一面,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本身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和进行这次社会实践真正的意义所在。
实践的过程很累但也很快乐很充实,这应该会成为我们整个大学生活中最值得怀念的经历,实践完成后会让自己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社会实践就像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起的一座桥梁,引导我们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从校园走向社会,当我们真正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时也不会不知所措。社会实践可以说是一个加油站,能让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身为一名大学生,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就应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为乡村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助力乡村发展。乡村富裕,国家强盛!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八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从现在到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向纵深推进,但由于发展条件和能力的差异,也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当前,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是补齐农村这块短板。广大农村居民能否同步实现小康,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还需要看到的是,我国是一个拥有近6亿农村常住人口、城乡区域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大国。长期以来,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短腿和薄弱环节。党的十九大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重要部署。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条短腿,弥补农村现代化这一薄弱环节,下大力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充分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样是20个字的要求,但有几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更好地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求我们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因为只有农村产业振兴了,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加快振兴农村产业,首先,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其次,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当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农村科技服务力量薄弱,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已经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农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仅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更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3%至6%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村青年人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严重。要全面振兴乡村,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同时,要激励更多优秀的城市人才下乡创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干部、农民和新型主体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打通渠道,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首先,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将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也给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其次,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此外,还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调整农业补贴方式,增强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提高农业补贴的效能;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九
青年干部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把广阔无垠的乡村作为散发光热的“大舞台”,也要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作为“大课堂”,在奋力拼搏中增强奋斗之志、磨砺能力本领,在新的征程中当好“时代先锋”,在“新赛道”上跑出新风采、开创新业绩,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淬炼成金,以不懈奋斗、开拓进取攀登高峰,用好乡村振兴“三种密码”。
乡村沃土“扎得深”,下好赋能“平日功”。办好农村的事情、提升事业的成效,首要的就是要“深扎根”,“根”扎得够深,精神动力才能更足,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才能更实。青年干部要在平时多练习“基本功”,在思考积累中练好创新功底、在实践锻炼中练好解题功底、在勤学书卷中练好理论功底,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练就扎实的本领和过硬的`身手,方能在乡村振兴“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担得起,在事业发展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得出来”,更能够“干得出彩”,当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当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建设者”。青年干部要以高度的干事热情投身乡土,一次次实践是技能的“加油站”,是干事的“训练营”,青年干部要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当好能干事、干成事的能者。
为民实践“融得进”,凝聚闯干“攻坚力”。要想事业旺起来,为群众办成一件件实事、好事,就要融入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我们在做,群众在看;我们争着做,群众积极做。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青年干部要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困难重重,越是要冲破阻碍、突围困难;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勇于拼搏、持久攻坚,直至抵达目标。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考验,我们要做“闯将”,打响冲锋的鼓点、打好奋进的鼓声,拿出铁打的意志、坚定必胜的决心,把久久为功的耐力拿出来,跑完一程再跑一程,把勇毅与魄力跑出来,把决心和意志跑出来,带动群众一起“跑”,凝聚干事创业的最强力量。
勇走前列“干得好”,激发赶考“精气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一颗恒心、一股恒劲,在奋斗中砥砺志向、激发豪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紧盯“靶向”,以时不我待、不负韶华的激情融入事业,在“淬火熔铸”中锻造力量,在“摸爬滚打”中砥砺斗志,在基层这片大天地尽情发出光热、发挥所长,始终把使命记牢在心,不松劲、不懈怠、不止步,朝着奋斗的目标一往无前、昂扬奋进,把敏捷活跃的思维力、善作善成的行动力用在乡村振兴发展上,积力之所举去奋斗,以走在前列的自觉、以勇立潮头的风范、以使命必达的信念创造出更大的事业业绩。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十
因地制宜“带”发展,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能够激发基层活力,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足的动力。
目前,乡村产业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起色。驻村干部要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创造力。不论是成立合作社,进行蔬菜、菌菇种植和畜牧养殖,还是依照园区进行厂房建设出租,驻村干部都要结合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对症施策”,即不与前期脱钩,又能与后期衔接;既能保障经济来源,又能切实做好长期性、持续性发展。
多措并举“帮”提升,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不仅可以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面貌,焕发文明向上的新气象,还能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凝聚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驻村干部要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从精神状态上改变风气风貌,破除居民传统陋俗,不论是成立“艺术团”“广场舞队”,还是进行“五好家庭”“孝老敬老户”评比,都要让群众参与其中、“身临其境”,从根本上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还要建立“阅览室”“文化广场”“党群活动中心”等,进行公共文化建设,切实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振兴乡村的“硬支撑”。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十一
网络直播推销民宿、抖音短视频推广蓝染技艺、设计美丽乡村海报、打造乡村爆款在线活动……在新学期的课堂上,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的师生分享了他们的暑期实践活动。这个暑假,学院185名学生走进嘉兴桐乡横港村,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乡村之美,学以致用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指导下,高校鼓励、号召、支持大学生走进乡村,很多大学生也在积极参与振兴乡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给乡村带去哪些变化?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近日,记者走近部分大学生,听他们讲一讲和乡村之间的故事。
变身带货“小能手”
每天一起床,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夏永丽就打开电脑,登录各大新媒体平台,查看前一天推送的文章和视频的点击量。“我们开通了宣传桐乡横港村的微信公众号,在小红书、抖音、哔哩哔哩上做推广,还开了微店卖土鸡蛋等特产。”这个暑假,她和小组同学的任务是在互联网上宣传横港。
横港村离乌镇景区大约5公里,经过3年多的美丽乡村改造,这个平凡的江南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暑假,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的乡村振兴新媒体创意创新创业孵化班,就把课程的实践基地放到了横港村。
第一次走出课堂,面对陌生的乡村,同学们也提前做好了准备。夏永丽所在的电商组,通过前期的摸底讨论,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在新媒体平台宣传横港,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美丽的乡村。
不过,新媒体推广的进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比如在抖音,尽管视频都是精心拍摄的,但因为是新号一开始没什么流量。夏永丽说:“我们最近在学习一些网红博主的视频,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虽然困难重重,但整个实践过程同学们收获不小。“刚开始我们只知道微店可以卖东西,但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操作,这次实践下来所有流程都清楚了。”夏永丽说,直播的时候有不少网友留言说村子很美,微店里卖出东西的时候也特别有成就感。
“利用新媒体振兴乡村,这是乡村发展大趋势。”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项目负责人刘燕说。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不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转战网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化身“带货主播”,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帮农民带货、助农民增收。
“新鲜酥脆的山核桃仁,每包98克,买三免一,只收两包的钱。”“酱汁牛肉等口味的苦荞锅巴,4包只要29.9元,超级合算。”“原生态无添加的土蜂蜜,含有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这个假期,浙江农林大学“直播助农促发展”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当起了直播间的“网红”,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帮助农户推荐各种农产品。第一次直播吸引了2000多人次进入直播间,销售出2000多元农产品。
7月29日,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鸿鹄实践小队则来到绍兴龙西村卖香榧。同学们在龙西村住了一个星期,每天开一场直播,有时候直播场地就放在大山中。直播时,同学们轮番上场,详细讲解了香榧的典故、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还介绍了龙西村的地理位置和居民生活情况,直播吸引了8000余人次观看,成交了16笔订单。
“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提前准备各种资料,还爬了两个多小时山到香榧种植基地。”小队成员沈杭棋告诉记者,直播卖货比想象的要难,前期要在新媒体平台推广,直播时要带动气氛,还需要多实践多学习。
除了直播带货外,同学们还注册了名为“鸿鹄杂货店”的微店,他们打算把香榧放在微店上售卖。微店注册满10天,已经有1000多元的收入。团队成员赵嘉莹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打开香榧的销路,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香榧这一浙江特色农产品。”
大学生走进乡村,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但只有开始做了,才能找到彼此的契合点。刘燕说,不少学生是第一次参与乡村实践,也是第一次到乡村实战做电商、短视频和活动策划,可以让他们找到不足和差距,在后续学习中提升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
争当发展“助攻手”
事实上,许多大学专业都和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振兴助力要到位,就得和大学生的专业优势结合。
前杨村村域内的南黄古道名气很大,每年秋天红枫开放都会吸引不少游客,但大多数游客只在村庄外围活动。如何把游客引入村里,带动村庄的农家乐、民宿发展?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与科学学院城乡规划专业6名大学生组成乡村调研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天台县南屏乡前杨村进行驻村调研。
“我们首先要确定村庄内部的主要道路,以及村庄中比较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等。”调研小组成员刘倩倩回忆说:“每条路我们都要测量路宽,每幢建筑的层高、年代都要记载下来,每家每户都要走访,了解村民的意愿。”
调研过程比想象中辛苦。迷路了找村民问路,但村民大多讲方言;为了抄近路,硬是踩泥巴踩出一条路;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好几次,手机步数都在两万步以上。说起那段日子,刘倩倩依然印象深刻。“虽然在调研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我们也发现了村庄的美。一处阁楼、一树枇杷、一方古井,还有四合院的天井院落甚至是路边的小花小草,处处都体现出村庄的淳朴美好。”
两周的调研后,刘倩倩和同学们发现,村里有不少有特色的传统建筑,村民是杨震公的后代,廉政文化内涵丰富。“我们最终的方案是,通过打造中国赏枫第一村,实现村庄和古道结合发展。可以把村庄居民点作为综合体为古道服务,同时挖掘村庄内部特色,利用古道的人气让村庄实现造血式发展。”刘倩倩说。
这次实践带给刘倩倩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让她对乡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情:“乡村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地,是我们的根。在前杨村我感受到乡村的家园意义,对乡村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而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则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宁波市宁海县越溪乡王干山村办了一场画展。
王干山村三面环海,“沧海桑田观日出”很有名气,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如何在5天时间里,用一场画展表现出王干山村的特色,对同学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团队成员杨一凡说:“我们首先需要认真了解这个乡村,要在走访中仔细观察,找到艺术和乡村的连接点。”
带队老师陈骁回忆:“从创作到展览只有4天时间,大家早起晚归,共完成将近100张画作,最终展出70多张。每个同学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创作,同时分成三组完成了十米长卷《沧海桑田》。”
第5天,一场名为“山·迹”的画展如期拉开帷幕。目前,这次展览已经升级改建成沧海桑田艺术馆,吸引了不少游客,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业。
走向双赢手牵手
这些年,大学生进乡村的社会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记者了解到,省内部分高校近三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有一半学生选择去乡村。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这个暑假共组建了2424名学生、42支校级重点团队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团委副书记宋春春说,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走出象牙塔的有效助力,也是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了新视角和新动力。
大学生愿意走进乡村,成为当地一道特别的风景,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何保持和定点乡村的长期联系,是高校一直探索的课题。“有些学生不太愿意一直在一个村子做下去,老师也希望探索不同乡村的特点。”一位高校相关负责人说,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必须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学生有收获、乡村有变化。今后的社会实践可能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继续钻研他们的策划方案,往实战方向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可以去其他村子,根据当地的特色开展活动。
陈雯是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去年到宁海县强蛟镇上蒲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绿色家园”暑期社会实践。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从2007年开展“免费庭院设计”活动,2011年升级成“绿色家园”行动。
“乡村的原生态环境需要不断经营和打理,我们的任务是利用竹、砖、陶罐等乡土材料,借助我们的专业知识,帮村民美化庭院。”陈雯说。浙江农林大学一届又一届师生为临安、宁海、江山、磐安等地区180余户农民提供农家乐、庭院改造,农家乐讲座培训等服务,完成图纸方案350多套,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肯定。
刘燕说,让学生短时间走进乡村容易,但是要让学生留在乡村,还需要更多配套政策的支持。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李杰教授认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促成更多实质性的合作,如何真正实现好的创意和想法,需要高校在组织相关的活动时,有提前规划的意识,要加强专业指导,强化成果验收,才能真正把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这件事落实到位。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十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着眼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共建成4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省级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20个)、568个农家(社区)书屋、34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10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8个省级村综合文化服务示范中心;有乡村学校少年宫18个、留守儿童之家120个、农民工之家20个;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实现全覆盖,县有馆、乡有站、村有室的文化网络格局已初步形成。
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完善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5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和524个农家书屋,全力推进农村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管理和利用,加快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让基层文化阵地成为人们参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
管好用好基层文化设施设备。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全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把文化供给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健全服务网点,提高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利用率和综合服务效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为抓手,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情怀、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鼓励支持文化资源由静态保护向开发利用的转变,推动文物保护与扶贫开发、文旅融合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宝贵财富。
坚持活化与传承并行。加快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依托传统村落、古建筑、遗迹等文化遗产,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注重打造历史文化体验,促进文化遗产与文明乡风、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走进现实。实施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计划,对非遗项目、传统技艺进行抢救性、生产性保护,支持民俗文化传承保护活动,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进校园、进社区。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创作反映时代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讴歌乡村振兴的优秀文艺作品,生动活泼地传播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建立“种文化”帮扶机制,拓展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通过培训指导、志愿者服务,指导辅导乡村文化工作者文化能人创编贴近生活、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进而以文化引领新风尚,革除旧习惯。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文化下乡、文艺展演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重点打造以讲方针政策、讲法律法规、讲道德规范、讲科技知识和赛知识、赛才艺、赛品行、赛技能为内容的“四讲四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支持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现县级重大文化活动年年办、乡镇部门文化活动月月新、社区文化活动周周乐、基层文化活动天天有。
促使文化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渗透与融合,形成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与升级。实施“文化+”计划,促进文化创意设计和服务与银耳、茶叶、养殖业等特色农业相融合,发展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实施产业富民计划,开展剪纸、根雕、竹编等非遗项目技艺培训,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技艺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引导群众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剪纸、根雕、竹编等,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十三
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知道农村发展的真正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村民心中想些什么、最需要什么,在与村民沟通时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天时地利人和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如何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牵挂农村,勇于回到农村,是基层党委政府应该思考的课题.毫无疑问,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在农村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能让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发展事半功倍.
农村吸引大学生不易,留住大学生更难.大学生在农村,会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但如果忽略大学生自身前途和发展,他们在农村孤立无援,来到农村却站不住脚,农村就成了大学生的一块跳板,这些被吸引来的大学生迟早还是会离开农村.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政策和具体工作要做得充分,大学生的后期培养、用人政策方面要积极朝着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考虑.
乡村振兴要留住大学生,必须有长远眼光.在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发展问题上,基层党委政府不应头脑发热、不应盲目乐观,要及时跟进.对待到农村发展的大学生,要真正把他们当成农村发展中的生力军,关注他们的抱负,关注他们的理想,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或障碍,有效化解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难题和困惑.为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要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
乡村振兴要让大学生留得住、发挥大作用,也要两面看.乡村振兴存在人才短缺问题,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大学生,还要善于从乡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乡村能人生于斯、长于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如果再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培训结束后让他们回到热爱的故土,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通道,必然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十四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
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
2、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
3、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
4、影视角度下的乡村振兴记录
在互联网时代下,乡村创新创业的特点和需求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影视作品表现力极其丰富和强大,与其他媒介相比,影视无疑成为在互联网下冲击力最强的宣传方式。
乡创文化传媒工作室致力于探索自身特色,以扎实的影视专业技能将多种创新的元素、技术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在宣传作品中,该团队来到雅堂村驻足拍摄,从前期的影片策划、分镜制作到中期的跟踪拍摄,采访记录。
以及最后的后期技术处理,用影像记录将广东工业大学2年来在雅堂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呈现出来,展示广工人的乡村振兴创业精神。团队以影视视角唤起乡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乡村,将科技与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5、启示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互联网则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大学生创业者要在抓助创业机遇的同时,正视创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两者中找到联系点和突破口。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十五
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建设取得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享受城市生活的便捷和繁荣。但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诸如高房价、拥堵、资源竞争等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也因此引发了第一波回归乡村的热潮。正是这一批热切回归乡土的城市精英,催生了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探索。
关于乡村振兴问题,首先应该对理想的乡村生活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细节的刻画。通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生活美、布局美的五美乡村发展模式。然而仅仅是看得见的五美,并不足以支撑起乡村振兴的未来。于是,有了城里人住乡下的“共享农屋”,乡村研学基地,景村融合发展等新形式的探索。可以预见,未来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应该是一个让年轻人愿意留下,小孩得到优质教育,老人享受舒适医疗,“宜居、宜学、宜商、宜游、宜闲”的美丽乡村。
(一)任何事业的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是人。近几年乡村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外流已经成为最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缺乡土治理人才。农村缺少有能力、有情怀、讲奉献的领头人。目前,农民普遍对村(社)一级干部感到不满意。有反映能力差办不了事的,有反映私心重服不了众,有些村级党组织搞家族化权利缺少监督等等,真正能苦干实干,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搞发展的村干部可谓凤毛麟角。二是年轻人返乡难。大多数年轻人在外就学后都选择去大城市就业、创业,乡村对他们而言缺少吸引力。农村基础设施没有城市好,教育医疗水平低,娱乐休闲没地方去等等都成了年轻人返乡的障碍。缺少年轻人的农村,就缺少激情和活力。三是人才留不住。乡村振兴最终靠的是人才,而各行业的精英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很难在乡土扎根,造成了乡村事业因循守旧,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
(二)任何事业的发展重要的保障条件是钱。新农村建设缺钱已然成为乡村振兴再上台阶的难点问题。一方面是日常乡村治理运行需要经费。规范运行需要村干部在岗在职,让村民随时能找到人办事,难事随时能有干部帮助解决,村一级干部要放弃自身经济利益,全身心投入发展事业。目前除了由政府承担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外,一般村干部仍然按照误工补贴的形式进行弥补,没能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是村庄建设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据了解,很多开展过美丽村庄建设的村,因为前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都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加上污水处理、道路、绿化、路灯等设施的后续维护,和环境保洁等开支,乡村振兴急需大量的资金保障。其次是百姓增收难。老百姓不富,村庄建设的再好,也只是表面文章。而留守农村的多是低学历和老、病、弱、残。如何让这些人增收过上好日子,更应该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内在问题。
(三)任何事业的发展关键的方向盘是制度。有完善规范的制度才能引导乡村振兴走向正轨快车道。一是乡村治理体系仍需完善。一方面现有的乡村治理体系多是自上而下的,镇、村一级按照上级部署,忙于落实各项工作,缺少主动谋划工作的空间和动力。因此,跟风应付,照搬照抄的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特色亮点越来越少。政策不接地气,落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近几年轰轰烈烈的污水治理,上级要求全面铺开,但有些村庄连新农村建设都没开展,就盲目跟进,造成了后期重复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乡村议事制度仍需完善。现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存在流于形式,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因为农村缺乏强有力的议事和执行制度,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情况仍然存在,有些发展项目因个别原因,受制于土地流转、征用难而搁置。二是乡村规划滞后。村庄规划调整程序较为随意,不够严谨。农村干部普遍缺少规划知识和长期规划的视野,但对规划方案的修改却有较大的主导权,因此造成了规划滞后、片面、短见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乡村的优质发展。三是要素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因建房需求增加,而国土部门指标分配以人均用地面积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控制,造成土地指标理论上充足,实际紧缺的问题。乡村建设的用地保障已经成为一大制约因素。
乡村振兴应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周边集镇为节点,通过规划引领,实现区域化统筹发展,做强核心集聚人气,特色产业引领点上出彩的发展格局。
(一)规划先行,提高规划前瞻性,严肃规划调整程序。一是要有区域观,跳出一镇、一村的范畴,从实际出发,根据交通、地域便利性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文旅配套等做好区域性的概念规划,再根据区域规划实施各镇、村的规划,从规划层面防止要素浪费和重复投资的问题。二是规划方案调整应实行责任倒查,规划评审意见要对本次规划在有效期内负责,杜绝一把手出意见,专家评审走过场的现象。村庄规划局部调整程序也应进行专家评审和报批,防止出现随意变更规划的情况。
(二)抓住中心镇建设的牛鼻子,引领区域乡村振兴。实践中发现,乡村发展均需要有一个核心城镇为依托。区域化集群发展也需要有一个中心城镇为龙头。近几年实施的小城镇整治和美丽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集聚人气和引领带动的效果。中心城镇要成为乡村生活的核心区,满足群众生活、娱乐、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通过中心镇的建设发展,织成辐射周边的乡村生活服务网络。一是需要集中资金统筹区域内公共设施建设,实现共建共享,节约公共资源。二是扶持做大做强,对中心城镇建设进行要素保障和政策倾斜。三是在中心城镇发展集体经济物业,实现人口集聚,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四是建设物流服务中心,改善乡村物资供应。五是加快中心城镇交通建设,实现镇、村15分钟生活圈,城、镇一小时交通圈。让城镇真正成为乡村对外交通的中转站。六是创新教育、医疗模式,让乡村真正留得住人。老年人关注身体,孩子关注教育。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抓住机遇,对接城市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探索发展互联网教育和医疗产业。让乡村也可以享受大城市的优质资源。
(三)规范完善乡村治理模式。一是完善村民代表大会议事程序,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实质性作用。一方面党支部议事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完善事前商议,事中参与,事后评议的全过程议事制度,提高代表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完善议事执行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事项,对个别无理阻挠人员,应有强制性措施,防止发生决而不行的情况。二是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要广泛听取民意,顺应群众需求,继续探索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即让群众有地方发表意见,也让合理的意见能纳入政策实施。探索乡贤议事制度,让在外的能人、知识分子也参与到村庄建设和发展中来。也可借此拓宽村干部选人视野,发现一批好干部。
(四)发展乡村产业基地。一是发掘资源,开发乡村景区,通过景、村融合发展,带动农村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利用帮扶资金,实施产业化的扶贫开发项目,扶持特色产业带头人,从而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十六
我们要出发。当第一道曙光划破漆黑的苍穹,当第一缕微风唤醒朦胧的睡眼,许多的梦,依然在等待中进行,而脚步,却早已载着希冀和憧憬,开始新的征程——三下乡。
20xx年7月19日,在系部的组织和两位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去了隆德县菜川村,哈学林队长扶贫的地方。
本次活动我们主要以普法支农为服务内容,正好发挥我院专业之所长,让村民了解我们,并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识。
路途遥远,中午我们才到达菜川村,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觉得辛苦,因为我们乐在其中。接待我们的是哈队长和几位村领导,这让我备受感动,也十分感激。我们在农家院里吃了羊肉臊子面,那种开心的笑容或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是最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笑。伴随着午后炙热的阳光,我们去了苜蓿地里,帮助一位农民伯伯家割苜蓿,大家也是十分勤劳,相互配合,很快就割完了。期间,我跟伯伯家的小妹妹聊天,了解了他们家乡的种植,是那么的不容易。因为处于山区,有的地里车进不去,还要转,非常麻烦。从中我体会了人间风情,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发现了不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认。活动结束了,个人感触颇深,从中让我认识到: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实践能力,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中去。基层的锻炼,可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肯定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持之以恒,永远向前。
这个七月,灿烂的阳光流淌成一条静默的河,洗涤几分稚气,沉淀厚重的执着。这个夏日,炽热的激情谱写成一首热烈的诗。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十七
今天是来到孟岗小学的第八天,支教的第六天,作为安保组员的我,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
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这些话无不提示着安全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安保组员,我一开始是很担忧的,但这种担忧很快就减少大半了。于我而言,孟岗小学算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对它可以说是一点都不了解。这里的居民是怎样的?这里的环境如何?这里的……未知让我担忧。但在风雨中上岸后,这种担忧开始慢慢减少。一上岸,就有学校的洪主任联系好了车载我们到学校。随后他又热心地带市场我们买各种生活用品,帮我们借厨具,安装气灶,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之后又有学校的梁老师从家里回到学校住,支持我们的安全工作。学校老师的支持给予了我信心。学校周围的居民增强了我的'信心。
来到孟岗小学不久之后,我变感受到了周围居民的善良,热情。在学校很多生活工具都是没有的,列如煮饭炒菜用的锅,盆子,刀之类的。这些生活工具大部分我们都从周围居民手中借到了,且非常爽快,我能从交流中感受到他们的善良,热情。他们之中很多都是学生的家长,这又增强了我的信心。果不其然,在支教的几天中大部分家长都非常配合我们安保组的工作。他们的配合让我的工作变得简单,顺利,方便。更多的信心来自同伴。
虽然安保组只有四名组员,当调研组的文锋,宇锋,时常来帮助我们,分担我们的工作,且其他的伙伴在放学后也会来帮我们维持稚序,保障安全。今早我很困,我能很放心地去补觉(不是我执勤)。因为知道我的同伴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我知道我的同伴是可靠的,是能依靠的。今天的安保工作完成的很好。
感谢你们的支持!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十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_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十九
广西都安县菁盛乡义德村位于菁盛乡西北部,人均耕地仅有0.7亩旱地。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379户1501人,2019年,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43.97%降到目前的1.53%,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作为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和8个未脱贫摘帽县之一,全县还有65个贫困村1.75万人未脱贫。目前,都安万名干部进千屯入万户抓整改促脱贫,跑出这个极度贫困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速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是我国尚未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近日,中国教育报融媒体采访报道组走进都安县菁盛乡义德村,邀请该县教育局派驻菁盛乡义德村第一书记黄强与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潘桂仙,就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进行对话。
如何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积极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潘桂仙: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从学校层面,就应该引导大学生们对农村的情况有所了解。目前,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锻炼,把基层作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这样一个重要舞台,是很重视的,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多角度地提出了**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学校要做的,就是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对大学生来讲,要树立一种多元化的就业理念。大学生应该要懂得正确地分析就业形势,要科学地、合理地来调整自己对就业的期望值。对原来只有到大城市到大企业到大机关去工作才是成功的观念,要逐步修正。
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种趋势,所以应该要有乐于做好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准备,同时他们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有了生存,你才能够发展。
潘桂仙:现在很多大学生并不怕吃苦,而且考虑得也比较长远,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在基层工作,让自己接地气、长本领,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的更好发展。他们顾虑什么呢?就是下去了,但是流不流得动、出不出得来的这样一些担忧。
要消除这些顾虑,我觉得一方面,基层的用人单位,在认真落实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方面,要做稳做实。而政府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应该要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以后服务保障的体系。比如,一些很现实的问题,薪酬待遇、社会保险,还有职称的评定等。
此外,也应该要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长远的职业规划,通过制定各种培训计划,开展技能培训,让表现优秀的大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让他们看到在农村的广阔天地确实是有上升空间的。
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潘桂仙:新型职业农民实际上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一个词。既然说是“新”,那就是指和传统的农民相比较,它有一些新的地方,比如说是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很善于进行农业经营的一部分群体,还有就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当然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选择方面还取决于自我选择和市场的选择双重因素。在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培养出新型职业农民,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手段。
第一,要计划构建一个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培养体系。首先既然说是要培养,那么在构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科学培养体系方面,就要做好规划。比如说,这个规划要明确培养主体,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群体都是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就是培养的内容一定要丰富,有针对性、精准性。就像刚才你说的,村里面主要是核桃、毛葡萄种植,所以在做培养计划的时候,我们就要抓住这一主体产业,专门针对核桃和毛葡萄这样一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培训。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应该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农业技术的培训,还要包括让他们了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场的管理、农业文化等。通过这些,提高村民整体的素养,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成为农民致富的榜样,同时也是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第二,要拓宽途径来创新培育机制。比如说我们可以支持这些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习来参加一些中等或者高等的农业职业教育,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融合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一些农业园区,还有一些农业企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实习和实训基地,还有一些创业孵化基地,来带动职业农民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养老医疗和收入保障制度,也要完善和考虑进去。
黄强:高等农业院校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吗?
潘桂仙:我觉得这方面工作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应该要体现出来。高等农业院校拥有大量科技人员,也有大批科研成果,再加上它的信息渠道很畅通,资料也比较齐全,所以可以起到向农民输送科技信息,帮助农民采用新型技术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还可以通过综合实验示范基地的建设,来给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各种综合服务。比如说用科技和服务来培养农民,用宣传和示范来带动农民,慢慢地,这些农民就可以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这样一来,在新时代的农业发展方面,我想这部分人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潘桂仙: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从政策的优惠、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力度是很大的,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解。要想打破误区,并不是说马上就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职业院校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培养出让社会认可、让社会欢迎的人才。因为只有当这些人才真正在农村、在社会中承担起他们的作用,取得巨大的成效,那么,整个社会才会因为这部分人所体现出来的力量而有所改变。
黄强: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潘桂仙: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在谈到职业院校的时候,对于振兴乡村它所承担的责任或者它的作用,提到了几个“者”,我很赞同。
第一个“者”,职业教育要做乡村振兴的拓荒者。因为我们知道乡村振兴是摆在我们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也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能够真正地到田间地头去,去拓荒,去分析遇到的新情况,能够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案。
作者提到的第二个“者”是职业院校应该做乡村振兴的深耕者。我们知道乡村振兴工程太宏大了,可以说涵盖了所有的专业,所以值得我们职业院校结合专业的建设去深耕。比如说像农村里面的道路电力,还有林田水利,也包括一些农村的住宅建设,这些都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它又和城市是不同的,需要相关的专业去专门研究它。
他还提到作为乡村振兴,职业院校要去做一个播种者。实际上就是说,职业院校要把乡村振兴的战略融入到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角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人才的保障。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心得篇二十
从满怀期待的前往支教的地方到依依不舍的离开小沙江镇,这期间中的点点滴滴都刻骨铭心、历历在目,让我回味无穷。在这里,我经历了好多第一次。第一次看到水稻时,误以为那是杂草,还纳闷着怎么会有那么整齐的草呢?当我知道那是水稻时,真是瞠目结舌啊!因为这件事,还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感动的事呢,那就是我的徒弟柏姐姐专门为我拍了一段水稻的视频呢,真的很有心啊!第一次看到现实中连绵起伏的山,一座接着一座,有交叉重合的部分,看起来既雄伟,又开阔。难以用言语去形容。第一次感觉和天那么接近,我们来到平均海拔1300的地方,感觉天就在我们头顶,伸手就能碰到,真的好兴奋啊!第一次在晚上走山路,好崎岖、好陡峭,好阴森的,不过我们有好多人,还打着灯,并没有感到很害怕,因为我们我们都彼此照顾体贴着,好欣慰的。第一次体验做老师、当班主任的感觉,我既要对他们亲切,和他们好好相处,还要有班主任的威严来管理他们,这种双重角色也是一种挑战啊!第一次看日出,早上五点就起床,和我的好友披着床单,仅仅盯着远方山顶红彤彤的一片,期待着太阳的露面,终于在六点三十二时,光芒四射的太阳露出了笑脸,刚开始上升好慢的,后来上升好快好快的,一眨眼就上升好高的,等那么久好值啊!第一次看到有四百年的古树,我们冒雨前往花瑶古寨去寻找那可有着一定历史的古树,那棵树还真是一个奇葩,长在山腰,有一个枝干像是一条龙,和我们的干龙队长有得一拼了,嘿嘿。第一次去看瀑布,还是湖南最大的望溪瀑布,那飞流直下、水花四射、雄伟壮观的瀑布让人叹为观止,飞流而下的白花花的水和下面碧绿清澈的緑谭形成鲜明对比。这么多的第一次,让我的支教变得更加新颖而美好。在这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想起我们去的第一天,可谓翻山越岭,一路颠簸,直到天黑猜到教育局,只能住旅馆,一天下来,每个人都精疲力竭了,可在晚上十二点时我们的队长周妈妈还不辞辛苦的一个一个房间的送西瓜,我们的安保队长柏姐姐还发短信慰问,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的小胖队员还给我们准备早餐,这些行为,我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的,团队间的互助团结就是我们不竭的动力啊!来到小沙江镇,这里海拔很高,非常冷,大部分人带的衣服都很单薄,但我们彼此之间都能体谅对方,只要谁的衣服特别少,穿的稍微多一点的人就会把衣服让出去,男生的外套已经被女生共用了,虽然冷,但我们内心却很温暖。想起上课的第一天,我在教室整理桌椅,我们班的一个学生默默无闻的在帮我,我转头的那一霎那,心里感觉暖暖的,他竟然那么默默无闻的做好事,他就是我们班可爱的小豪同学,其实,一个小小的行为就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行,也会感动着一个人的。我们带领的那些学生可谓非常活泼,小学班的经常发生打架事件,初中班的很容易产生冲突,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非常单纯善良的,我们悉心教导一番后,都是很听话的,并且还很体贴人,有时下课后他们就跑到我们身边,给我们捶肩揉背、做眼保健操呢,小小的行为却充满了关心温暖;在支教快要结束时,我真不想告诉他们我们要分别了,纠结再三后,还是告诉了他们,就是为了我们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开开心心、不留遗憾的度过剩下的几天,没想到那些细心的同学已经开始为我们准备礼物了,她们精心的准备着给我们的礼物,有一个是把我上课时的情景画了下来,真的好感动,感觉好幸福,和她们这些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发生,每天都是那么的开心啊!
在这里,各种活动举办的有声有色。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课堂趣味小活动,都各具特色、精彩无限。我们的典礼开学就和平时的那些乏味无聊的开学典礼与众不同的,因为我们增加了娱乐环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节目,快乐、轻松、融洽的氛围倍增。其中有一个才四五岁的小男孩唱歌唱得好投入,好搞笑的,成为瞩目的焦点啦,嘿嘿。我们的开学典礼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虽然短但很成功。我们的拔河比赛也是精彩的一笔,学生们激情万丈、歇斯底里的为自己的对出力,拉拉队也是拼了嗓子的为自己的对加油呐喊。还有我们班的辩论赛,差距悬殊的两方也是一种特色啊,女生的充分准备、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和男生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我认为,参加了就是最棒的,那需要勇气的,是值得鼓励的,因此,每个人都有奖励的。师大赛扶和政府的篮球赛更是精彩一笔,篮球场上,他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抢球、运球、投球,都那么拼命卖力,打得汗流浃背,脸涨通红,围观者也是歇斯底里的加油呐喊,忙着倒茶送水,整个场面是那么的美好,虽然我们最后输了,但我们全力以赴了,中间也有远远超越对方的时候,我们没有遗憾。最难以忘记的就是我们最后的文艺表演,每个表演我们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唱歌、跳舞、小品、辩论赛都精彩万分,最感人的就是每个班主任的发言,都是我们的肺腑之言,想起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想到我们就要分开了,我的手都是颤抖的,每个人都是泪流满面,因为我们舍不得分开,我们害怕分离。这里想说的太多太多了,包括文艺表演结束后的场面,每个画面都是那么清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最后我们还是分别了,车上的我,一句话也不想说,脑海里不停的闪过的都是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舍不得他们,我不会忘记和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队的每个人不是用简单的一个好字能形容的,我非常珍惜我们队员之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