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阅读时间,不仅能够拓展知识面,还能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规划计划范例,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规划工作。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计划篇一
幼儿的心灵如果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之中,他们就会非常自然地生长起来。“肥沃的土壤”是指适宜的环境和令人愉悦的学习情境。创新意识的种子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发芽,因为年龄特点,儿童的创造不会在命令与强迫下出现,只可能在毫无心理负担的宽松环境下出现。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主张提供给幼儿民主、自由的情境氛围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由许多情境组成的,每个情境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情感,可唤起幼儿不同的感受。可以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生动的情境氛围。
1.以乐悦情
音乐教育以音响的情境魅力带给人们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在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激发人的创造灵感。
如学习蒙古舞组合《小牧民》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扮演老马与小马的角色,跟随着生动形象的音乐,我带领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奔驰(户外草坪),时而快、时而慢、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俯卧休息,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身临其境,高兴极了。在幼儿情绪高涨的时候我不失时机地说:“美丽的大草原上,住着许多新疆人。那里的孩子们都会‘动脖子’,你们想学动脖吗?”幼儿都欢呼着大声说:“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学跳新疆舞《新疆好》。”
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起,他们扭来扭去的模样非常可爱,一个个虽跳得不是特别优美,可兴味十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配合音乐的情境感染性让每一个幼儿都如痴如醉,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从而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
2.以乐导行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正常人都乐于欣赏。能够倾心赏美就是乐于受教的表现,人的精神畅快了,才会产生积极地创新思维。如音乐游戏《小鸟飞》,我让幼儿听着优美、轻快的音乐在户外小树林里模仿各种小鸟飞行和捕食的动作,幼儿跟着音乐一会儿学小燕子轻巧地飞来飞去,一会儿学啄木鸟在捉虫,一会儿又学孔雀抖抖羽毛开屏的样子……他们在音乐丰富多彩的感染力下尽情而大胆地表现着自我,潜移默化地向我们展现了美的声音(各种鸟叫的声音)—美的形态(鸟生活的日常形态)—美的动作(鸟飞的动作)—美的“世界”(鸟类世界)。
也许孩子们这种最初的表现自我的行为在严格意义上称不上是创新能力,但是由于情境教学本身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使得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提供给孩子们民主、自由、轻松、活泼的情境氛围则必定会让幼儿的创新行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深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激发想象和求异的发散性灵感,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习惯约束幼儿,认为教师说什么幼儿都得听,都得照着做,久而久之使幼儿养成了盲从的陋习,形成了思维的一种惰性,抑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孩子们回答问题常是众口一词,没有丰富的想象,失去了自我。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要想创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学的看,科学的说,科学的听,科学的动!”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经常启发幼儿多看、多说、多听、多动,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培养了幼儿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1.鼓励自由想象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们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实践证明,幼儿可以自由发挥的原因是在音乐的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或错,不会造成幼儿的挫折感,反而会让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日常生活、教学当中,我就鼓励幼儿自由想象。
如:一次我无意中播放了一首乐曲,一开始音乐旋律十分优美,继而旋律转为低沉、阴森。于是我用此曲,让幼儿欣赏并启发她们进行想象:“你想这首乐曲里都有些什么动物?”孩子们立即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有大雁,有天鹅,像是一片落叶。”她们边说边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继续放音乐)因为突然转为低沉,孩子们表现出惊慌的样子,有的抱肩扭缩在一起,有的做出凶恶的样子……而卫泉宏“爬”在地上一扭一扭的,嘴里还说着:“我是青蛇。”
当音乐结束时,我请孩子们给音乐起个名称,她们有的说:“叫狮子王吧!”有的说:“叫森林里的动物。”“凶猛的动物。”我都一一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出多种动物的姿态。在活动中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行为都给予了极大肯定,就有如阳光、雨露是幼苗生长所必需的物候条件一样,成人的肯定和认同为幼儿想象的创造田地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使幼儿得以自由茁壮地成长。
2.提倡标新立异
新纲要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欣赏的目光去接受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创造倾向的孩子往往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和“鬼点子”,喜欢在成人和同伴面前表现自己,特爱标新立异。
于是,我们打破单一的评价标准,以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唱歌曲《一分钱》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把歌曲编成一个故事,在故事的结束处留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捡到这一分钱你会怎么办?”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交给警察叔叔。”这时看到刘艳玲在旁边自言自语地说一分钱太少了,现在没有一分钱了,最少的是一毛。我笑着接过她的话题说:那你捡到这一毛钱你会怎么做呢?“给可怜的`乞丐吧!”“好,那就把我们想到的主意都编到歌曲里面去唱一唱吧。”
由此,《一毛钱》的编曲展开了……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广,就越能激发孩子们的灵感,产生新的创造,这就是发散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多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倡参与式和多感官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马斯洛曾充满信心地说:“几乎所有的儿童,在受到鼓舞的时候,在没有规划和预先意图的情况下,都能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一种游戏或者比赛。”我们不妨观察一下身边的孩子,假若你放音乐,他(她)便随着音乐手舞足蹈,并不用你教,而是与生俱来地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你给他一件打击乐器,他会在上面随意地敲打起来,这在大人们心中被看做是“乱敲”、“乱跳”,但在孩子的心中是最直接的对音乐的表白。
1.参与式体验
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学好一个歌曲,更重要的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我记得又一次上音乐活动表演《狮王进行曲》时,我让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我先让幼儿反复听这一段音乐,然后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情感,再让他们大胆地用角色表现音乐、描绘音乐。
扮演狮王的孩子随着音乐声用动作展现了狮子大王自信的心理和威武的神态,眼睛瞪得大大的,走起路来也是神气活现,扮演老虎、狐狸的幼儿就用眼睛表现出小动物们见到狮子时又怕又敬的样子,有的干脆躲到大树底下;扮演其他小动物的孩子用嘴巴颤抖着说:狮子来了,狮子好可怕……我知道孩子此时已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使他们置身在大树林中,仿佛小动物们都在看着森林里发生的一切,音乐使他们产生了创造力。
2.多感官体验
一些看似简单的音乐游戏,给人们的启示却很多。一次,我在上节奏课时,请孩子们听音乐用身体发出声音。有个平时做淘气的孩子大声地告诉我:“老师,脚也能唱歌。”孩子们不认为唱歌是用嘴的,而是认为能发出声音的地方,都叫做唱歌。虽然孩子们的这种想法在长大后会觉得很可笑,但更证明了音乐不是单纯的听、记、唱的过程,而是与各种因素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需要用心去感受。
孩子的举动使我产生了极大的灵感,使得我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有了新主张,比如我主张调动孩子的耳朵、嘴巴、手、脚,多感官一起参与。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唱歌、游戏、创造活动,让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来进行训练,使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增强。比如唱“网小鱼”,则让孩子们充分想象自己是小鱼正在水里做什么,这便是先通过动作感受歌词,用自己即兴的动作感觉音乐,这是一种最自然的学习方法。
问问孩子刚才小鱼在歌里唱了些什么?孩子们会给你多个不同的说法;不管怎样,小脑袋都没停下,小手也没闲着,小腿更是卖力地动着,小嘴也没停地“说说”,这样全身心地去唱,去演,比以前简单的教教唱唱要快乐得多。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生动、丰满起来。
音乐就是这样有着神奇的力量,其丰富多彩的艺术感染性能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披上多彩的羽衣。教师设计组织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我们更应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保证每一个幼儿能不断地从活动中获得成功;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给予其方式,以保证幼儿获得正面的观念和积极的体验。陶行知先生曾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新时代的灵魂工程师携起手来共同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计划篇二
1、欣赏音乐,能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大胆地合作,尝试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2、感受音乐喷泉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
观看音乐喷泉的视频,了解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了解各种小乐器的特性,并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小乐器。
2、教玩具:
截取音乐“动物狂欢节”
小乐器:小铃、三角铁、圆舞板、沙球、铃鼓、串铃、锣、鼓、钹
活动过程:
一、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1、你见过音乐喷泉吗?谁来用你的动作表演一下音乐喷泉是怎样的?
重点指导:知道喷泉有高低、起伏、旋转等各种姿态。
2、教师一边哼唱音乐,一边随音乐舞动。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3、讨论喷泉是怎样听着音乐跳舞的。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喷泉与音乐的高低起伏是相匹配的。
4、小结:1)当轻柔的音乐响起时,喷泉的舞蹈就会变得慢而优美;
2)当强烈的音乐响起时,喷泉的舞蹈就会变得快而激烈;
二、音乐喷泉的双重美
(一)理解音乐:动物狂欢节
1、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音乐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优美的、欢快的、热闹的)。
2、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思索用什么样的动作可以分别表现这三种不同的感觉,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音乐喷泉的视觉美
1、自由组合成6人一组,围在一起协商:怎样用好看的动作表现喷泉随着音乐跳起舞来?(有音乐背景)
重点指导:教师个别指导小组,了解各组的队形以及动作组合。
2、每一组分别上前表演最满意的一段音乐喷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组幼儿用了不同的`队形以及动作表现音乐喷泉。
3、小结:我们可以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用身体表现出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让人们看了觉得音乐喷泉是美丽的。
(三)音乐喷泉的听觉美
1、出示乐器若干,自由选择一种乐器。
2、讨论与音乐相匹配的乐器。
重点指导:1)前面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2)中间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3)后面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3、根据乐器分组,教师指挥,幼儿常使用乐器表现音乐喷泉的高低起伏。
重点指导:根据所选乐器分组,引导幼儿看老师指挥为音乐喷泉配乐。
4、教师指挥,幼儿合作表现音乐喷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根据音乐完整地表现音乐喷泉。
5、小结:我们还可以用各种美妙的声音来表现音乐喷泉的姿态,让人们听了觉得音乐喷泉是美丽的。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计划篇三
1、在绘画活动中,熟悉旋律,初步学唱三拍子歌曲。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过程中,体验歌唱活动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小图卡(雨点、彩虹、问号)
2、幼儿绘画用的小纸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二个朋友,是谁呀?”(彩虹、雨滴)
二、初步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彩虹会唱歌(师唱,幼儿跟唱)
2雨滴会跳舞,它一个人跳舞有劲吗?(出示其他三种颜色的'雨滴)它从天上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师边唱边指图,幼儿跟唱,最后一个绿色的雨滴变慢)
3、老师还有许多图片(边跟琴唱边出示)
4、谁知道小问号表示什么意思?(老师唱问的,幼儿唱滴答。)
5、老师指图完整唱的和幼儿一起唱。
6、老师下来听听看,不指图能唱吗?
三、以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1、小雨点到底在哪里跳舞呢?
2、请你用椅子下的纸和笔,把跳舞的地方画下来,老师唱完三遍要画好,每人画一个你喜欢的地方。
3、张帖幼儿的画,引导幼儿一起看看、讲讲。
4、选四张贴在问号后面,一起唱一遍。
5、老师问,幼儿答(以唱的形式)
6、请所有客人老师一起合作唱
四、结束延伸
师:“我们回去再把其他的也编到歌里去一起唱唱,好吗?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计划篇四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家长的建议,经过讨论我们拟定了5月份的工作计划,我们将提供多元整合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开放的态度,陪伴幼儿经历这有意义的学校生活。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幼儿41名,其中男孩25人,女孩16人。通过两年来师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幼儿养成了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均能自己穿衣、进餐,生活卫生习惯,进餐习惯较稳定,都能做到饭前洗手、便后洗手、饭后自己整理桌面以及餐具,同时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身体情况都较好。孩子们兴趣较广泛、思维灵活、对食物充满好奇心与学习欲望,活动中能积极发言。
但由于班级中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所以有部分幼儿比较自私、任性,特别是个别男孩虽然思维较敏捷,但是行为习惯方面在不良倾向,有部分幼儿自控能力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遵守集体规则意识较薄弱,还有个别幼儿倾听习惯较差,尊重他人的意识较薄弱。
班里年龄较小的幼儿各方面能力较弱,动手能力差,胆子小,虽已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但在一日生活常规各环节上主动性较差,需要教师、同伴更多的关心与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进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各领域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具体措施
(科学领域——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能初步运用在生活中的数学。
2、幼儿能按三种以上共同属性进行分类,理解零的含义。
3、从自身出发区别左右。
4、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5、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轻重、远近、厚薄等。
6、学会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加减运算,并在生活中进行运用。
7、认识圆柱体、球体,比较立方体和平面图形的异同及它们的关系。
8、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事件和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提问,愿意用实验工具去探索和体验。
9、学会用观察、收集、记录、统计等简单的科学方法。
10、愿意和同伴共同探索,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11、学会“”“”并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1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等多种活动中,加深对数量、形体、时空实际意义的理解,学习简单运用。能从多个角度进行简单的比较、测量、排序、分类、推理等认知活动。
活动重难点:
1、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知道10以内的单、双数及相邻数,会倒和成组地数数。
3、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5以内),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4、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会比较粗细、轻重、厚薄等。
5、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6、有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依据一定的特征辨别目标位置。
7、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及数学问题的讨论。
8、能发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解决重难点措施:
1、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2、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按某个特征对物体分类。学习多种角度分类,比较事物的细微差别与异同,形成类概念。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两三个物体间量(大小、长短、高矮等)的显着差异,并按某个特征进行物体的排序。
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用多种方法数数,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5、在游戏中比较事物的轻重,区分左右,练习简单的统计方法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测量。
(科学领域——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野生类)植物(食品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介绍环境污染的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
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飞机、桥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语言交流发现问题、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
5、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周围环境,乐于动手动脑。愿意和同伴共同探索,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6、乐意亲近大自然,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懂得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5、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具体措施
1、在班内创设我是小小发明家、共享区等区域,鼓励幼儿喜欢和同伴游戏,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喜欢观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并对它们感兴趣。
3、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观察各种自然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懂得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
4、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感官的作用。
5、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做些简单科学实验并了解其中的奥秘。
6、日常生活中尝试通过看电视、报纸等途径搜集感兴趣的信息,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合理运用生活中的基本生活用品,初步了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7、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感受和发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上期工作计划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计划篇五
一、教育任务: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二、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幼儿名,其中男生名,女生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还不是非常好,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分析:
学前班这学期设计的音乐活动,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歌表演等。
四、教学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使幼儿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1.使幼儿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发展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
幼儿园大班年初音乐工作计划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计划篇六
假日过后,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议论,他们都对音乐喷泉的神奇、好玩赞不绝口,有些孩子还连说带比划。我想这不正是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较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喷泉的各种造型。
2.体验音乐强弱,并能用相应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受合作的乐趣。
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喷泉录像。
2.幼儿现场观察过音乐喷泉,有肢体活动的经验。
过程:
一、简短谈话,引起回忆
师:你们见过音乐喷泉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有些像水母的脚,有些像火箭。
幼:在音乐伴奏下喷泉就像在跳舞。
幼:音乐响它就喷得高,音乐轻它就喷得低。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喷泉还像什么呢?
幼:像皇冠。
幼:有的像楼梯,有的像金字塔。
幼:还有的像桥。
二、感受音乐,引发联想
师:音乐喷泉真有趣,今天我们就来表演有趣的音乐喷泉吧。
(师幼共同欣赏音乐《出水芙蓉》,有的幼儿边听边做动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回应。)
师:喷泉高低与什么有关?
幼:与音乐的轻重有关。
师:音乐轻柔舒缓的时候喷泉是怎样的?
幼:低低的。
幼:慢慢的。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示?
(幼儿自由表现,如用手在胸前交叉舞动等。)
师:音乐强烈的时候喷泉会怎么样?
幼:喷得很高。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幼儿自由表现,如做双手迅速向上举的动作等。)
三、倾听音乐,自由表现
1.自由表现。
师: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音乐喷泉,请你们根据音乐强弱,用动作表现喷泉喷水的样子。(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有的跪在地上用手做起伏动作,有的坐在地上做蹬腿动作,有的不停地扭动身体,有的做下腰动作。)
2.讨论创编。
师:我们来看看你的喷泉是怎么喷的?
(一幼儿演示双手由低到高交替摆动的动作。)
师:为什么一开始你的手离地面很低,后来慢慢高起来了?
幼:因为一开始音乐很轻,后来音乐响起来了。
师:水喷得高还可以怎么表现呢?
(幼儿集体讨论、创编,大多数人用手和腰来表现。)
师:除了手和腰动起来很像喷泉外,还可以用哪些身体部位来表现喷泉?我们听着音乐试试看。
(幼儿有的双脚并拢向上提,有的全身扭动、转圈、跳跃,男孩做的动作比较有力。)
四、观看录像,合作表现
师:大家做得都不错,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片。
1.观察喷泉是如何随音乐强弱而变化的。
师:喷泉是怎么变化的?
幼:音乐响起来时,喷泉像火箭一样喷得很高。
幼:音乐轻下来时,喷泉像荷花一样。
2.定格观察音乐喷泉的变化。
师:刚才的喷泉是怎样变化的?
幼:像水母一样,一会儿合拢,一会儿打开。
师:你们会做水母一样的喷泉吗?
3.尝试合作表现。
师:请你找几个好朋友商量一下做怎样的'喷泉,用什么动作来做。
(幼儿找到合作同伴,并商量做什么造型,如何分工。)
师:音乐喷泉开始表演。
(幼儿随音乐开始表现。有的组围成圆圈上下起伏,有的组像花一样开合,音乐强的时候他们还会用起伏、扭动、转动等动作来表现。)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变化动作的?
幼:听见音乐强起来了,我们就喊“一、二、三”一起跳。
幼:开始我们都跪在地上做动作,后来音乐变响,我们就慢慢站起来了。
师:刚才,每个组做的动作都不一样,说明大家很动脑筋。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喷泉还有哪些变化,怎么来表现。
4.再次合作表现。
师:请听清楚音乐的强弱,喷泉要开始表演了。
(表演时,有的组围成圈,一个幼儿站在中间随着音乐的变化做由低到高的动作,外圈幼儿随音乐一起下腰,像一朵荷花;有的组随音乐做上下起伏的动作,音乐强烈时就一起跳跃,等等。)
延伸活动:
可引导全体幼儿合作表现此起彼伏、更为复杂的喷泉造型。
幼儿园大班音乐工作计划下学期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计划篇七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参加我组教研活动的有六个班,一个小班、三个中班、两个大班共八名教师。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随着《纲要》的颁布,音乐教研更进一步的深入开展。我们继续以情感入手,以情动人。以《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为主课题,采取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小班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主,多采用音乐游戏;中班采用了唱歌和韵律活动的形式;大班则继续坚持唱歌,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同时还进行了欣赏与打击乐的尝试。
教师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到幼儿的差异,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欣赏多种音乐形式的机会,效果显著。孩子们更爱音乐了,他们积极要求表演,快乐大方的参与音乐活动,其中与生活贴近的内容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我们发现孩子的交往能力增强了,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正是体现了“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如:怎样将“环境育人”的思想进一步贯穿于教育之中,丰富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如何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使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等。为我们下学期的教学研究提出了要求。将我们的研究课题进一步的深入。
二、课题: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三、指导思想:
1、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纲要》中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的倾向。
2、《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四、目标:
1、将研究继续深入,有更多理论的思考与探讨。并加强理论的研究与学习,更好的指导实践工作。
2、将音乐艺术教育与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充分发挥其中介作用,促进教育整体化、综合化的要求。
4、参加集体生活环境中的共同音乐活动,继续发展幼儿在演唱、演奏、舞蹈以及伴随音乐的游戏和动作表演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5、树立“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同时关注活动中良好“师幼互动”的形成。
五、措施:
1、坚持《纲要》的学习与探讨,积累形式丰富的音乐教研材料,并借鉴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
2、为幼儿提供适宜多样的音乐,接触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带幼儿领略多彩的音乐世界。营造音乐氛围,创设幼儿感兴趣的音乐表演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亲自操作体验,大方自信地表现音乐。
3、将音乐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发挥音乐教育的中介作用,使其与教育各领域的内容相互
渗透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音乐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开拓思路,从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法入手,更广泛的采用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计划篇八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了解本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查阅相关的幼儿音乐教育资料,如“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丛书”、“许卓娅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幼儿的音乐素质与能力训练”等,拟写计划。
3、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幼儿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幼儿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圆舞板)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幼儿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们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小班幼儿来说同样会使他们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的节奏动感
(1)引导幼儿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我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幼儿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幼儿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幼儿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基础。我经常让幼儿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幼儿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幼儿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
二、存在不足:
1、节奏训练的时间较为局限,不利于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2、幼儿节奏的听觉、记忆能力等还比较差,有待于发展和提高。
三、改进措施及下阶段做法
1、在各种活动中贯穿节奏练习。
(1)每次在教新歌前,可让幼儿跟着音乐拍节奏,听一听曲子里都有哪些节奏类型,待幼儿能准确拍出后,再让幼儿按照歌曲的节奏、速度等来学歌词。还可边读歌词边拍节奏。
(2)结合语言节奏进行练习。
(3)在区域活动中开设节奏创编区,也可利用餐前的时间进行练习节奏,在各种游戏中也可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来进行练习。
2、注重发展幼儿的节奏听觉、记忆能力。
在今后的活动中教师可启发引导幼儿把自己听到的各种节奏告诉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们,这样在无形中就能发展幼儿对节奏的记忆力。长期坚持,幼儿就能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加以注意,发展对节奏的听觉和记忆能力。